設置

第308章 新的古今之爭

  左沅引出了臨淄的內鬼,將其全部肅清后,又全郡大索,追查數日。

  王脩辯稱自己對王服作亂之事并不知情,只是因為王服與自己沾親帶故,所以留他住了幾天。

  以王脩表現出的配合來看,這確實是實情,左沅也沒怎么為難他,只是暫時扣留在臨淄館舍,不讓其離開。

  直到確定整個臨淄不再有威脅,左沅這才讓簡雍重新送回了劉協。

  當然,左沅并沒有胡亂攀扯,只是把有可能產生的隱患都排除或監管起來。

  臨淄城內已經再度被打掃干凈,但依稀還有一絲血腥氣。

  “…王服乃董承門下,此事實乃董承所為,但董承在雒陽…陛下,請下詔傳至雒陽,誅滅董承,以儆效尤。”

  劉協剛回了東閣,簡雍便請劉協下詔讓雒陽朝廷抓人。

  “董侍郎乃我親族…能恕其性命嗎?”

  劉協猶豫著問道。

  “此乃國事,且事涉謀逆,不可因親而恕…”

  簡雍緩緩搖頭。

  劉協眼里有了些悲痛之色,看向身旁的貂蟬。

  貂蟬在旁邊嘆了口氣,但沒有說話,也沒有動作,她知道自己不應該表現出任何政治態度。

  劉協又轉頭看向了相對熟悉的楊修和伏德等人。

  楊修、伏德、關平、曹昂都是劉協的伴讀,一起讀書的。

  楊修猶豫了一下,但最終忍住了,什么也沒說。

  關平和曹昂則站到了簡雍身后躬身行禮——他們還沒資格在朝堂發表意見,但可以表現態度。

  唯有伏德低聲說了一句:“此事當由陛下自決,何必逼迫?”

  簡雍轉頭冷冷的看了伏德一眼。

  伏德閉上了嘴,退到了一旁。

  劉協低著頭猶豫了一陣,看向簡雍:“可否待少師回來再做決斷?”

  “右將軍出兵平叛,未知何時歸來…此等誅逆之事可不能等。”

  簡雍搖頭,面對劉協的態度還算溫和,畢竟他也是劉協的師兄。

  “那便下詔…捕董承至臨淄…朕總要看其認罪才能誅殺…”

  劉協咬了咬嘴唇。

  “臣領詔。”

  簡雍也不強求,有這個結果就夠了。

  另一邊,左沅正在發愁。

  就在劉協剛被送回東閣之后的第二天,臨淄城內的殺戮之氣都還沒完全消散的時候,陽安長公主劉華出現在了東閣門前。

  這是桓帝劉志的長女,伏完的妻子。

  雖然桓帝與劉宏沒有血緣關系,但至少名義上,劉華是劉協的姑姑。

  她自稱是來給劉協做媒的,打算讓伏壽入宮侍奉天子。

  其實劉備沒給劉協新建宮殿,劉協是住在東閣的,但確實有單獨的院子。

  可是,可是。

  在這種時候跑來向天子獻女兒,這是怎么看都不對勁啊…

  劉協生于三月(農歷),下個月才滿九歲。

  伏壽也才十一歲,還是虛歲…

  而且幾天前臨淄剛殺了好幾千人,現在王服的腦袋還在臨淄城門上掛著呢。

  這時候來給天子進獻女兒?

  左沅不太確定劉華的來意,但天子的姑姑總是要接待的,而且人家等于是來“進貢”的,總不能攔著。

  但眼下青州可沒有掖庭,劉協暫時也沒這個需求,還沒到青春期呢…

  名義上內廷事務是貂蟬在處理,基本的宮人團隊倒也有,但貂蟬也不知道怎么辦。

  左沅只好先把本就住在東閣的伏壽送到劉協院子里。

  劉華是長公主,當然也安排住進了東閣。

  第二天,瑯琊伏氏就來了不少人,說是要在臨淄開辦產業。

  劉華又帶著伏壽去見了劉協:“聽聞右將軍要廣發典籍于天下,正在大舉造紙印書…此舉乃興文傳教之善事,正是伏氏該盡力之時。”

  “蔡昭姬以萬卷藏書為嫁妝,右將軍以廣贈書籍為納儀,此天下美談也,我等亦欲效仿此道。”

  “眼下右將軍領軍在外,此文教之事或有耽擱,伏氏族內亦有諸多造紙工坊,可為陛下拓印書籍,以盡綿薄之力…若能拓印百萬文章,亦可算是小女的嫁妝。”

  伏家確實有很多造紙作坊,瑯琊伏氏可不是什么普通豪族,這是天下名門,不僅是《今文尚書》的始祖,也是《詩經》的解讀者。

  伏家的祖籍原本就在臨淄,武帝時伏無忌到瑯琊東武(此時還沒有城陽郡)做官,伏家直系遷到了瑯琊,但臨淄依然有伏家的族人和產業。

  伏氏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是齊國名門,是字面意義上的千年世家,秦漢兩朝,伏氏子弟皆為帝師。

  伏家有位先祖叫伏生(勝),字子賤,據說活了一百歲。

  秦始皇統一天下后,下令禁止民間私藏各國古文經書,伏生將齊文《尚書》偷偷私藏在墻內。

  到了漢代,文帝時期重新征召天下書典,伏生將《尚書》取出,但已殘缺不全,且齊魯古字無人認得——都是蝌蚪文。

  伏生重新解讀后,將其傳授給晁錯,也就是《今文尚書》。

  伏生傳經時九十多歲了,秦統一文字后,當時大概真就只有他一人懂齊國古文了。

  于是文帝時期,伏家的今文尚書就被認為是尚書正溯——當時伏家甚至是蓋了孔家一頭的。

  后來漢景帝劉啟的兒子劉余受封魯王,在曲阜擴建王府,在孔家老宅的墻壁中發現了一整套古蝌蚪文的六經。

  而魯王發現的古文《尚書》,卻比伏生的《今文尚書》多了十六篇。

  此時天下已經沒人認得蝌蚪文了,從孔家墻壁發掘的古文尚書沒有今文佐證,無人能讀,也無人能解,被稱為“逸書”。

  同為古文尚書,孔家保存下來的,卻與伏生傳下來的無法對照,而且還特么多出了十六篇,這不就穿幫了么?

  雖然人們已經看不懂蝌蚪文了,但數數肯定是會的啊…

  兩部《尚書》完全不一樣,要么有一家在忽悠,要么兩家都在忽悠…

  咋辦?

  于是伏家找了孔家,妥協了一下,稱“秦始皇焚書后尚書殘缺,各有逸散,如今終于合二為一得窺全貌”,把自家的古文《尚書》與孔家的合并到了一起,兩家聯合重新解讀,算是把《今文尚書》版權送給了孔家一半。

  合并后的古文尚書足足有五十八篇。

  伏家和孔家重新解讀后的《今文尚書》只有二十八篇,但無所謂了,反正都是他們兩家說了算,別人也看不懂。

  其實秦代統一文字為秦小篆后,這么多年下來,孔、伏兩家自己也未必看得懂古文尚書的蝌蚪文…

  而這種妥協更多的還是孔家占了便宜,因為伏家原本已經壟斷釋經權了,如果當時伏家非要說孔家那部是假貨,其實人們也只能認了。

  畢竟沒人能看懂…

  只是伏家要避免爭議,一起合作才是有利的,把孔家拉到一條船上,伏家才會更穩。

  為了加深合作,孔家便把《詩》的解讀權也分給了伏家,算是做了筆公平交易,也就是兩家共同解讀《詩》和《書》。

  于是,伏家從光武時期的伏湛那輩起,又有了《詩經》的解讀權。

  自此之后,孔、伏兩家代代皆是帝師,兩家也一直都是堅定的盟友,也都是堅定的古文派。

  當然,古文派并不是要維護經書的原始意義,而是要根據他們的需要和時代的變化進行“靈活解讀”。

  文化人的事兒嘛,就是這樣的。

  而現在,劉備要印制典籍廣發天下…最擔心的肯定就是孔家、伏家這種古文經學的解讀者了。

  這是一場新的古今之爭。

  因為劉備印書肯定是印今文的——蝌蚪文根本看不懂,印出去誰看啊?

  眼下劉華帶著伏德想接印書的活兒,而且是趁著劉備不在直接請求劉協…

  還好,劉協眼下還小,還不明白經書之爭的實際意義,對這事確實不懂:“姑母有心文教,當是好事。但右將軍要贈書于青州學子,那是右將軍的私事,用的也都是右將軍的錢糧…朕不懂此事,也沒過問此事。”

  左沅和簡雍在旁邊同時松了口氣——劉協這孩子還是淳樸的,不懂就是不懂,只知道花的是劉備的錢…

  “陛下,我等本就是為給小女籌辦嫁妝,當然無需右將軍出錢糧。我家中頗有資財,足可拓印百萬典籍,只需借右將軍府上印書之技罷了。”

  劉華看起來不是那么好打發的:“皆是為天下文教,想來左夫人應該不會吝嗇區區小技吧?”

  聽得此言,左沅心里警鐘大作。

  劉華要站在“為了天子”的道德高地,來索要印刷技術,并且試圖接管印書之事…

  這年頭的技術可沒有專利保護,劉華是長公主,尋的理由又是為天子出力,這還真就難辦。

  “沅出身卑微,一直也不過只是鄉野村婦罷了,不懂什么書啊技的…外子要做什么事沅也不明白。”

  左沅開始裝傻充愣:“但沅知道,外子向來不喜旁人插手他的安排…沅怕外子發怒,此事該也不急,不如等外子回來再議吧?”

  “唉…本只想為陛下盡些薄力…”

  劉華嘆了口氣,滿臉關切的對劉協說著:“若大小事皆只以右將軍一言而決,那陛下又為何在此呢…”

  劉協眼里漸漸有了些陰霾。

  貂蟬看著劉華,深深的皺起了眉頭。

  瑯琊。

  劉備的部隊已在開陽匯合。

  剛到開陽,劉備就得到了有人傳來的求援消息:“右將軍,廣陵太守張超正在攻打海西,糜都尉在海西的屯田部急需救援!”

  看這樣子,張超確實是回了廣陵,而且短短時間就又拉起了兵馬。

  糜竺是屯田都尉,在海西建了幾個屯田營,但海西其實不屬于東海——屬于廣陵,在漢時是沿海縣。

  按這個形勢看來,昌豨取彭城,闕宣取下邳,張超取廣陵,這確實是把整個南方都堵死的節奏。

  “陶使君在何處?”

  劉備向求援信使問道:“臧霸、孫觀又在何處?”

  “陶使君已出兵下邳,泰山賊昌豨又大舉南下,臧騎督和孫都尉去彭城阻截,但誰都沒想到廣陵會突生變故…”

  這信使回答得相當清楚:“若海西有失,恐張超會揮軍直入東海,陶使君便將腹背受敵了。”

  劉備點了點頭:“你叫何名?”

  “在下張纮,忝為陶使君從事。”

  使者答道。

  劉備又點了點頭,招呼身旁的趙云:“子龍,拿下他…”

  “啊?!”

  張纮大驚失色:“右將軍為何如此?!”

  “因為你不是陶恭祖的人…故意來引我去海西,倒是頗有膽色。”

  劉備看著張纮笑了笑:“我給你個機會,和我說點實話,或許我能饒你一命。”

  “…我若不義,出賣同鄉故友,右將軍真會饒我性命嗎?”

  張纮見劉備篤定,倒是不慌了:“右將軍是怎么看出來的?”

  而此言一出,趙云便出手將其扣下,用繩子綁了起來。

  “我根本就沒看出來啊…你沒發現嗎,子龍直到現在才綁你。”

  劉備看著張纮搖頭:“真是不經詐…”

  “啊?”

  張纮轉頭看著趙云。

  趙云朝他聳了聳肩,拉緊了繩結。

  遇見不認識的人來傳消息,當然要詐一下…

  “現在能不能說點實話了?我保證饒你一命。”

  劉備看著張纮笑道。

  “…右將軍狡詐如此,看來府君所言果然是真。張某死則死矣,但絕不會出賣…”

  張纮搖頭,看起來頗為剛勇。

  劉備打斷了他的話:“行了行了,不說算了,殺了就是…”

  說罷揮了揮手,示意趙云趕緊把張纮處理了。

  張纮這下是真的怕了:“右將軍竟如此殘暴?無罪亦誅士子嗎?!”

  “你不是說死則死矣嗎?我還以為你一心求死呢…再說,你附逆為賊,難道我不該殺你嗎?”

  劉備湊近了他的臉反問:“你想引我去海西,是有人在中途設伏吧?從此處到海西…是要在朐縣設伏?難道張超已經取了朐縣?”

  張纮臉上出現了一絲畏懼:“右將軍多疑善謀,又何須問我呢?”

  “云長,帶糜子方一同急行救援朐縣,看樣子朐縣確實被攻破了…但子仲竟然無力求援,或許有奸細,云長小心些。”

  劉備轉頭吩咐關羽:“把張纮也帶上,若他能助我等,便饒他性命,若他不愿,到了朐縣便殺他為祭吧。”

  請:m.llskw.org

大熊貓文學    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