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
聯軍盟誓時,眾人相互推讓,誰都不肯上壇。
張邈便問張超:“聽說賢弟在廣陵,萬事皆無需自理,都由功曹臧洪處置,臧洪何許人?”
張超立馬會意:“臧洪文武兼備,才干智略皆勝于我,可謂海內奇士,超請以臧洪升壇舉誓!”
孔融、孔伷等‘群賢’紛紛表示臧洪定是天縱奇才,正該主持誓壇,于是共推臧洪上臺。
臧洪倒是不推辭,升壇歃血盟誓,語氣慷慨激揚,聲情并茂的發表了一場鼓舞人心的演說,連稿子都沒要。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劉備、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士民,淪喪社稷,翦覆四海。”
“我等舉義興兵,并赴國難,蕩平宵小,撥亂反正!”
“凡我同盟,當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志!”
“若有悖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盡皆鑒之!”
臧洪的演講其實還挺有氣勢,臺下‘群賢’頗有些熱血沸騰的意思,一個個都開始山呼誓言。
不過…一個連官都不是的郡吏,居然領著一群兩千石官員盟誓,看著總覺得有那么點不對勁…
盟誓之后,袁紹準備進軍虎牢關。
好歹是正規軍,而且名義上是為了‘撥亂反正’,袁紹也沒搞什么賊寇做派,只是自表為后將軍,以示為后將軍袁隗復仇之意。
當然,這自表的后將軍朝廷肯定是不認的,屬于局域網稱號,群內頭銜…
張邈負責糧草調度,其兵馬交由衛茲率領。
曹操作為總參軍,負責兵馬調度。
曹操與袁紹是多年老友,當年在雒陽鬼混時一直都是袁紹的小弟,又同樣算是何進舊部,得知的所有消息也都是基于袁紹的說法,前來相助袁紹本也是很自然的事兒。
但臨出兵時,曹操卻顯得有些沉默。
袁紹見曹操神思不屬,將其拉到賬內問道:“孟德在思慮何事?”
“本初,我是在想…為何至今未曾見到朝廷傳告?連個訃告都沒有…”
曹操低著頭輕聲問道:“本初可是隱瞞了什么?”
袁紹愣了愣,神情有些冷意:“孟德此言何意?”
“本初,你我乃多年故友,無論如何我都該幫你…”
曹操抬頭看著袁紹:“但我得知道雒陽到底發生了什么…本初,你舉此兵馬,真的是為了撥亂反正嗎?”
“…我袁氏在雒陽的親族,全數死于董氏之手,我親眼見族父從城上墜落而亡…”
袁紹沉默了一會,恨恨說道:“我想帶回族人尸骨,卻被劉備追擊,以至族人遺骨無法歸鄉!又被董卓派兵追殺,險死還生,袍澤死傷無數…”
“我以天為誓,絕無半句虛言!我不為撥亂反正,只為復仇雪恨!但若言私仇,恐無人相助,我只能舉義討逆!”
“孟德…你可愿助我復仇?!”
說到后面,已是恨怒浮于臉上,連眼眶都紅了。
曹操緩緩點頭:“可是…本初,公路為何沒來?”
“雒陽禍起時他就私自離京了,他為一女子與我相爭…我不知他去向,根本無從聯系。”
袁紹咬了咬牙:“若他未私自出京,族父一家也不至于全數盡隕…”
見袁紹恨怒之情并非作偽,曹操嘆了口氣:“既是為此等深仇,便是落大逆之罪,我也該相助本初…我先遣人送家父離鄉避禍。”
兩人畢竟是老朋友,多年的交情,既然袁紹是為了報家仇,其它的也就無所謂了。
曹操還是講義氣的。
好不容易說服了曹操,但軍議時,袁紹又犯了難。
“國賊執掌朝廷,我等必被誣為逆亂之軍…為今之計,當速攻以求早日致勝,若是久戰,數萬兵士皆憂心家小,恐一朝盡散…”
袁紹向賬內‘群賢’們問道:“不知諸位誰愿做先鋒?”
眾人面面相覷。
冷場了好一會兒,張邈提議:“鮑韜勇武過人,當可為先!”
鮑韜是鮑信的弟弟…
鮑信一聽不樂意了:“張府君兵馬齊肅,又有海內奇才臧洪相助,必能先登破敵!”
這是說的張超,張邈的弟弟。
張超左顧右盼,盯上了衛茲:“衛子許謀慮深明,規略宏遠,勝我百倍,又熟知關內地貌人脈,當為先鋒!”
這也沒說錯,衛茲做過河南尹東部尉,對雒陽到滎陽這一片的地形和人際關系確實更熟。
衛茲看了一圈,發覺好像推不出去了,轉頭看向曹操:“孟德曾大破黃巾,乃知兵之人,不如以孟德為先?”
曹操看著這群‘賢才’,嘆了口氣:“我部僅三千余眾,兵馬不足…我等聚眾在此,優勢便在于可多路分兵。既然諸位各有推舉,那便兵分幾路一同出戰,只要有一路破敵,便可齊攻其破綻…”
這倒是實實在在的軍略,十二路人馬,若是合在一起行動,互不統屬,肯定是沒法指揮的。
反倒是兵分多路,迫使對手也只能分兵,這就很適合人多欺負人少。
眾人皆贊曹操有能,袁紹便表曹操為征西將軍,鮑信為破虜將軍,鮑韜為裨將軍,衛茲為偏將軍,連同張超一起…分作四路,同時出兵,清掃虎牢關以東的各個據點。
這些將軍號反正都是局域網稱號,群內頭銜,又不用發工資,袁紹當然是隨便批發。
但袁紹確實很了解曹操,這征西將軍雖說算不得真貨,但至少能使曹操心里舒坦。
另一邊,虎牢關。
劉備發出的檄文也得到了不少人回應。
河內太守朱儁表示愿意共討國賊,但白波軍和南匈奴都有異動,朱儁沒法派兵,這倒是可以理解。
袁術也向派了人給劉備傳信,代表袁氏說是愿意大義滅親弄死袁紹,但同樣沒派兵來,應該是在汝南忙著分家產。
南陽太守羊續也表示配合,但南陽出了山賊,暫時也沒法來。
前豫州刺史,現白身罪官王允聽聞先帝過世,張讓被殺,單槍匹馬的趕來相助,可這家伙一個兵都沒有,而且是往雒陽趕的,明顯是為了求官…
徐州刺史陶謙那邊,好幾撥公使去送消息,但一直沒能得到回應,劉備能意識到,驛使大概是被截住了。
此外,幽州牧劉虞、益州牧劉焉、黑山張燕、白波楊奉、武陵太守曹寅、長沙太守孫堅、荊州刺史王叡等皆收到并響應了朝廷檄文,都表示定要討伐國賊。
加起來也有十幾路。
但實際派兵的估計沒幾個。
黑山張燕倒是迅速響應了,派出了六千精銳南下,準備從白馬南渡,斷關東聯軍的后路。
但道路泥濘不好走,能不能及時趕到不一定。
前白波軍首領,現黑山校尉楊奉派了兩千人直接支援劉備,這不是楊奉的全部兵力,楊奉本人也沒來,南匈奴確實有異動,來支援的是楊奉的部下徐晃。
除此之外…劉備便無法得知其它人的部隊動向了,隔得太遠了。
也就是說,劉備此時得到的直接支援絕大多數來自曾經的賊兵——其實也是基于劉備以前積攢的人情。
后續可能還有后援,但不知道啥時候能來。
劉備現在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也不知道哪邊是賊,反正現在賊成了朝廷的官軍,官成了造反的叛軍。
目前呂布、關羽、徐榮、郭汜等皆守在虎牢關以及關前的各個要塞。
董卓正在調動京畿、河東、扶風等地兵馬,但他要籌備涼州之事,不會對付關東聯軍。
張楊和夏牟的部隊也會跟隨董卓,他們本也不太樂意討伐袁紹,劉備也不放心帶這種有可能倒戈的部隊。
不過,在董卓向涼州出兵之前,呂布等人仍然會在虎牢關作戰,董卓在打仗方面還是厚道的,沒讓呂布直接丟下盟友不管。
劉備手里可用的兵馬,全部算下來差不多一萬人,張燕在白馬登陸那六千不算。
劉備領本部來到虎牢關后,斥候探到關東聯軍從滎陽出兵,正在多路并進,劉備便也分派眾人多路迎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