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劉備要分兵迎擊,是因為劉備并不打算守著虎牢關等人來打。
趁著呂布郭汜還沒走,趕緊出擊索敵,快速擊破關東這幫禍害才是最優選擇。
要是拖拖拉拉的守在關城等著被別人打,這很容易給別人造成一種‘關東聯軍更強’的錯覺。
那些墻頭草只會幫助他們認為更強的一方,若是‘被壓著打’,那原本會來的援軍也很可能不會來了。
先要尋機大勝幾場,把討逆的調子定下來,不求一戰而勝,至少要讓局面好看才能正向滾雪球。
而且,劉備自己這邊也是多方部隊混雜,不好做統一調派。
若是強行聚合在一起,各部隊訓練方式和作戰習慣全都不一樣,相互很難密切配合,反而影響整體戰斗力。
要知道,劉備自己的本部人馬,加上徐榮,其實也就四千多人而已。
而且徐榮雖說投奔了劉備,但這個‘投’其實應該視為‘投資’。
徐榮不是劉備的家臣,也不是劉備的僚屬,徐榮是漢臣,他之前投資了何進,何進死后他又投資了劉備。
這里有一個很容易被后世人忽略的邏輯:家臣、僚屬、漢臣,這三者都會服從一個主君的指揮,但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
完全依附劉備的家臣:關羽、張飛、趙云、卞秉、陳封、張琰(張白騎)等。
追隨劉備的僚屬佐臣:簡雍、賈詡、牽招、張郃、田豫、白垚、諸葛玄、孫乾、糜芳、士仁等。
投資劉備的合作漢臣:鮮于輔、徐榮、臧霸、糜竺等。
趙云的情況比較特殊,趙云原本和張郃一樣屬于自帶兵馬的僚臣,但被他哥判了罪以后,為了讓趙云從罪囚改為良民身份,只能重新依附掛靠于劉備,也就算是家臣了。
簡雍牽招雖然和劉備關系最好,資歷也最老,但他們都不是劉備的家臣,而是僚屬。
畢竟他們是同門師兄弟,關系本來就可以視為一家人,劉備也不能將他們作為家臣——這不是以親疏遠近來分的。
家臣是完全依附于劉備這個家庭的,是效忠于劉備這個家,可以視為家里的族人,能當親戚看待。
——可以視為家族企業初創時的原始班子。
而僚屬就不是依附關系了,而是追隨關系,效忠的是劉備這個勢力,劉備是辟用他們的‘君主’,因此稱劉備為主君。
——可以視為企業壯大后招聘的核心員工。
雖然僚屬不算家人,但也屬于門下臣,也就是只效忠于主君,朝廷或皇帝的命令通常不好使——但僚屬是來去自由的,只要不侵害主君利益,可以正常離職跳槽。
家臣與僚屬,也就是將劉備稱為主君的人,與劉備才能算是‘君臣’。
至于投奔劉備的漢臣,要么是為了尋求政治庇護,要么是投資,都屬于合作關系,不是效忠關系。
他們是不會稱劉備為主君的,關系好可以稱兄道弟,但絕不會稱主。
——可以視為投資者或加盟商,以財產、名望或是兵馬注資于劉備這個勢力。
鮮于輔是劉備舉薦的盧龍塞都尉,臧霸是劉備保舉的騎都尉,徐榮則是何進死后投奔劉備的大漢中軍督。
這些人的部曲都是他們自己的。
大家都是大漢的官,他們會投資劉備,把劉備視為帶頭大哥,會配合或服從劉備的領導,但劉備無法干涉他們的具體行動和抉擇。
也就是說,劉備可以調度徐榮,但不能讓徐榮交出部曲統一管理,徐榮只是愿意站在劉備這一邊謀求共同利益的合伙人。
這種漢臣就不存在什么背叛離職了,因為根本不是部下,只是合作性質,分分合合都是正常的。
這就是很容易混淆的情況——看起來屬于同一個勢力的人,不一定是主君的部下,很多都是不會將勢力老大稱為‘主君’的投資合伙人。
這種情況是大漢的常態。
之所以開府將軍的身份這么值錢,就是因為開府將軍能辟用很多幕府僚屬,而將軍掾屬是大漢朝廷認可的選拔正式官員的方式——不需要走舉孝廉的流程,可以直接參與選官考核。
這就很容易吸引投資人。
董卓這邊也是這樣。
牛輔是董卓的女婿,這當然是家臣。
牛輔領著的董卓中軍全是董家私兵,牛輔在董卓這邊的身份相當于關羽。
郭汜、張濟等人是董卓將軍府的門下僚臣,這些人領的是他們自己的部曲,會受牛輔的監督。
這些人的兵馬,才能算是董卓的兵馬。
而呂布投奔董卓,其實與徐榮類似,呂布其實也是董卓的投資合伙人。
呂布殺丁原,這是以僚屬身份弒主背叛,把屬于丁原的兵馬搶走作為自己的資本。
但投奔袁紹時,呂布其實投資的是劉辯,當時劉辯才是呂布名義上的主君,袁紹其實是拉投資的首席運營官。
此后劉辯還京,袁紹離開雒陽,呂布和張楊沒有再跟著袁紹,這是正當的,因為那時劉辯還活著。
得知劉辯死后,呂布沒有了老板,投奔董卓也是正當的——呂布也是以兵馬為資本,投資了董卓以便庇護自己,他不是董卓的家臣或幕臣。
為了和董卓相互之間取得信任,他們以邊地武人的血誓風俗結了父子誓,相約永不背叛。
這其實不是那種通常意義上的干兒子,而是呂布發誓以遵從父親命令的方式服從董卓,以父視之的意思,是為了證明誠意。
相互之間為了表現親密,也會以父子相稱,但本質上仍然是各自獨立的合作關系。
雖然他本人發誓遵從董卓的意愿,但他的部曲并不是董卓的兵馬,仍然是大漢的并州軍。
但由于呂布是主動投奔,這與被動接受兼并不一樣。
呂布的公司無法占領市場,于是主動投資了董氏集團,愿意接受董氏集團控股,只要分紅權不要投票權,但呂布的公司仍是獨立運作的。
如果不這么做,等公司現金流斷絕運營不下去,被迫接受兼并或宣布破產,呂氏公司可就不存在了…
呂布不是董卓的直接員工,他是董氏集團控股的子公司經理,當然,董卓與他勉強也能算上下級。
至于黑山張燕、白波楊奉,這就不是投資關系了,這是盟軍,與劉備是對等的盟友關系。
——也就是外部聯盟企業。
袁紹那邊也是這樣,袁紹的家臣是他那些死士。
僚屬是逢紀許攸等人。
淳于瓊和吳匡都是投資人,淳于瓊也只是和袁紹私交好,不是袁紹的屬下——他們可以拒絕袁紹的命令。
至于十二路關東軍,那都是外部聯盟企業。
這種情況下,劉備當然是讓徐榮、呂布、徐晃各走一路。
劉備自己的部隊單開一路。
一共四路,剛好對應斥候回報的關東聯軍四路人馬。
敵人分兵出擊后,斥候不可能一直都能發現敵人的動向,分頭出兵主要目的就是各自索敵,尋求殲滅敵人有生力量。
若是有機會,那就直取滎陽斷其后路,或是截了聯軍糧道也行。
虎牢關易守難攻,關口不寬,也不需要太多人駐扎,劉備讓趙云帶了六百人駐防,作為后勤基地,免得自家被斷了糧道。
有時候劉備真覺得有點恍惚,因為出擊的四路人馬真的很像是后世玩的某種游戲…
成皋與滎陽之間是有條河道的,叫汴水。
汴水中間有橋,就叫汴水橋,這是三丈(大概7米)寬的馳道官橋。
此時是十月,黃河水位已降,雖然道路還有些泥濘,但大部分已經可以通行了。
汴水西岸有兩個要塞,這是虎牢關外部的前塞,與關城形成犄角之勢,也就是關城外面的駐兵站,和平年間也會負責物資轉運。
汴水東邊,滎陽南北兩個方向,有兩個漕運倉城——滎陽是漕運中轉地,濮水、汴水運往雒陽的物資都要在滎陽轉到洛水,倉場非常多。
徐榮走的‘上路’…也就是北邊,滎陽北邊的倉城叫敖倉,在濮水與汴水連接的浚儀渠旁——那很可能是關東聯軍的糧倉所在地,因為從陳留運糧走浚儀渠水路是最方便的。
劉備的部隊走的‘中路’,也就是汴水橋這一路,這也是離滎陽城最近的路。
呂布的部隊走了‘下路’,他手里騎軍比較多,準備從南邊繞過汴水,直取滎陽南部的倉城,那地方叫‘故市’,是以前漕運發達時形成的漕工聚居地。
至于徐晃,他在打野…
真的在打野,徐晃對地形不太熟,沒走汴水橋,也不打算走官道。
基于在白波谷的習慣,徐晃帶兵先沿著河道向北走了一段,準備尋個好過河的淺水灣,直接越過河道偷襲滎陽縣。
走到汴水橋北邊十幾里的峽谷淺灘,徐晃一個不小心就遇到了同樣準備渡河偷襲虎牢關前塞的鮑信和鮑韜。
這是一場遭遇戰,峽谷地形視野受限制,兩邊的斥候都派不遠,遭遇的時候已經只隔著三里地了,而且兩邊都正準備從淺水區過河。
徐晃一看對面人多,趕緊派人給劉備傳訊,說自己碰上了大量野外兵馬,擔心打不過,請劉備趕緊派人支援…
其實徐晃也是太小看他自己了——在白波谷待久了,長期見到的都是并州騎兵與河東精銳,對大漢其它地方的兵不怎么了解。
河谷濕地作戰,這可是白波兵的本命地形。
劉備收到徐晃求援,當然也沒怠慢,得知敵人與徐晃隔河相望,便急行軍打算快速通過汴水橋,去抓住對面打野…咳,去與徐晃兩面夾擊鮑信。
而鮑信和鮑韜遇到徐晃,心里也慌得一匹,他們的部隊是從泰山募來的,算是山地部隊,而且全是新兵蛋子。
雖然人數比徐晃多一倍,但這種河谷地形,他們同樣擔心打不過…
于是趕緊向曹操傳訊,說是遇上了對面的精銳,看起來軍容相當嚴整,請曹操趕緊領兵來援。
曹操和鮑信關系不錯,也領兵急行,同樣打算快速通過汴水橋與鮑信兩面夾擊徐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