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雨村這人在書中看似奸滑、趨炎附勢,通行本里先依附賈家,其后又抄了賈家,好像是個不仁不義的奸詐之徒。實際仔細分析分析,可能會得出不太一樣的結果。
看第一回,賈雨村秋天住在葫蘆廟,看似窮困潦倒,要去京師趕考。甄士隱呢,是蘇州的鄉紳,一見此人覺得非凡,立馬資助了五十兩銀子。
看著是不是甄士隱對賈雨村有恩?
咱們看范進中舉,范進中了舉后,立馬有鄉紳送上五十兩銀子。
咱們現在可能不太理解,這個舉人在古代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尤其賈雨村的年紀,生得相貌偉岸,這是一定能做官的。
曹公成書年代,舉人連續三次會試不第,就可以去京師選官。這個選官,就是面試。在甄士隱看來,賈雨村此人相貌堂堂,來日最起碼是個知縣老爺,他這五十兩就是投資,而且是上趕著投資。
所以文中賈雨村并不在意,轉天也沒告辭,直接走人了。
第二回,賈雨村做官了。第一回文末有爭議,有的版本說‘本縣老爺’,有的說‘本府老爺’,我個人傾向是后者,起碼賈雨村是知府。
這意味著什么?中了進士,只有點了翰林進了館閣,外放出來才能為知府。這說明賈雨村是翰林出身。
賈雨村找到封家,怎么報答的呢?
兩封銀子,四匹錦緞。錦緞這個價值不太好判斷,感興趣的查一查云錦。這錦緞里面有金絲,又有鳥類羽毛,制作起來非常耗人工,是尋常綢子的二十倍價錢以上。
再說這兩封銀子,現在看可能不好理解,但在明清之際,一封銀子是五百兩。
有個詞兒叫二百五,怎么來的?就是從一封銀子五百兩這兒來的。
二百五,諧音半封。
之后賈雨村要納嬌杏,又給了封肅一百金。紅樓一文里,提金,說的就是一兩金子。
這一百金,折合也快一千兩銀子了。
四匹錦緞價值不好說,一二百也行,要是御賜的,上千兩也可能。
單只算銀錢,賈雨村里外里給了一千兩銀子,一百兩金子。
且大家不要以為賈雨村是見色起意,他這會兒是知府大老爺,隨便一句話有的是人給他送妾室,要多漂亮有多漂亮。偏偏他對嬌杏念念不忘。
后來原配一死,嬌杏扶正了。
前頭我介紹過,平常的侍妾,不大可能扶正。
所以當時應該是封肅先收養了嬌杏,放其良籍,這才給賈雨村做了妾,也就是說嬌杏只有是良妾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扶正。
看到這兒再想想,賈雨村為了五十兩銀子,給甄家的回報夠不夠多?
咱們再往下看。
賈雨村當了一年知府,被人彈劾了,罪名是‘生性狡猾,擅纂禮儀,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
生性狡猾這不叫罪名,‘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也有點扯淡,律例里哪一條有這說法了?
前頭有一句,叫‘貪酷之弊’,后面跟了一句‘恃才侮上’。
若賈雨村真是貪酷,那罪過就大了。真論罪,就不止是罷官那么簡單,很可能嚴重點就要抄家,尋常都是追奪出身以來文字。真要是這個罪名,賈雨村日后不可能起復。
咱們看,賈雨村此人一開始是汝州知府,起復后成了金陵知府。金陵在明代是陪都,就算到了清代那也極重要。舉個不恰當例子,相當于賈雨村從肇慶丟了官,轉頭成了深圳第一人。
這說明什么?他肯定被平反了,那罪名一定掀過去了。
以張捷先生的說法,賈雨村恃才傲物,大抵是得罪了人了。清代有養廉銀,知府一級大概2500到3700兩,這銀子可不是單純給你花的,你得用來走動關系。
回過頭來看賈雨村給甄家的,一千兩白銀,一百兩金子,四匹錦緞,是不是就跟養廉銀對上了?
賈雨村沒錢走動關系,上級不滿意,直接找了個罪名給他罷官了。
這個罪名應該是‘擅纂禮儀’。
問題出在嬌杏身上。此時以妾為妻可是罪過,又有官員不可在履任地方娶妻。
這話看怎么說,說賈雨村貪戀女色,他就罷了官。回頭又是怎么起復的呢?往好了說,說賈雨村與嬌杏相識于微末,賈雨村發跡后不往舊人。
官字兩張口,這么一說,皇帝一琢磨也對,賈雨村還是翰林出身,相貌堂堂,皇帝也就放了其一碼。
至于賈雨村起復,既然此人是翰林出身,那理應與林如海認識。一個翰林老爺去給黛玉這個小女孩當老師,實在大材小用,這里就有賈雨村通過林如海起復的意思。
林如海探花翰林,外放揚州,肯定不止是七品巡鹽御史。尋常翰林外放都是知府,林如海可能只是七品巡鹽御史?我個人更傾向于,林如海是鹽運使,這可是三品的官職,有兵權的,尋常布政使都比不上。
這往后就有了賈雨村送黛玉一次入京。等林如海死后,賈雨村又第二次送黛玉入京。其后賈雨村平步青云,原文中再出現,已經是兵部大司馬,這是兵部尚書,而且還能參贊軍機。
說白了,這人眼看就入閣拜相了。
他能快速升遷,拿的就是林如海的政治遺產。
有人肯定要提香菱。香菱一案,我會在文中表述,這里就不多提了。
看到此節,是不是對賈雨村印象有了改觀?按通行本來看,其后賈雨村抄賈家,其政治邏輯就是替黛玉報仇!
賈家對賈雨村沒恩惠,林如海對賈雨村有大恩,護送黛玉二次入京,林如海一定托孤給賈雨村了。所以黛玉一死,賈雨村就算只為名聲計,也要整死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