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80章 深入農鄉,聘用人才

  幾位領導又當場開會,最終認為錢進這個思路確實可行。

  一百二十個技術骨干名額要一百二十個農轉非編制,這確實不多,但能解決大問題。

  以勞動突擊縱隊為主體的建筑大隊的成立,不僅能解燃眉之急,更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創新嘗試。

  特別是這可以同時解決一批閑置的勞動力,可以說是一石二鳥。

  韓兆新最后分析。

  他認為這個方案可以以最小的戶籍代價——120個編制,引入關鍵的技術力量——針對性的從農村帶出120個優秀匠人進城市。

  然后依托現有集體組織——勞動突擊總隊,解決最緊迫的民生問題——暴雪導致的老舊危房問題,同時還能探索新路——各城市舊房改造工程,確實是一個極具政治智慧和可行性的方案!

  鄭國棟決定特事特批。

  但要求錢進這邊必須得明確幾個問題。

  他示意秘書開始做筆記,然后對錢進說:

  “第一,這一百二十人,必須是真正的技術人才,我要木工、瓦工、石匠,手藝要過硬、人品要可靠,寧缺毋濫,別給我搞出關系戶來!”

  “第二,戶籍關系,先納入泰山路集體戶口,由你們居委會統一管理。”

  “當然糧油關系、子女入學等配套問題,我會安排相關同志牽頭,協調糧食局、教育局等部門,盡快落實,要確保他們進得來、留得住、干得好!”

  錢進連連點頭。

  鄭國棟繼續說:“第三,建筑大隊的運作,要規范,要制定章程,明確職責,這需要接受街道和區建委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至于修繕項目更要公開透明,費用核算要清晰合理。既要保證質量,也要厲行節約!”

  這些沒問題。

  錢進很佩服鄭國棟。

  一把手還是高瞻遠矚,這么短的時間里就把方方面面考慮到了。

  然后他佩服早了。

  鄭國棟繼續說:“第四,你這里作為試點,那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事后要總結經驗,形成可推廣的模式,出了問題,我唯你是問!”

  錢進擠擠眼。

  啊,軍令狀?

  韓兆新那邊笑了起來,說道:“怎么了,沒信心了?”

  “不,二位領導!我保證完成任務!”錢進挺直胸膛,聲音洪亮。

  “我一定嚴格把關,把這支隊伍帶好,把全市的危房修繕工作干好!絕不辜負組織的信任!”

  韓兆新這時候笑著說:“最后一條,國棟領導跟你開個玩笑。”

  鄭國棟也笑起來。

  錢進認真的說道:“我還是那句話,卒子過河——有進無退!這個工作我一定能帶好,要是我帶不好隊伍、干不好活,愿意接受政治處分!”

  “好!”鄭國棟臉上露出贊許笑容,“老韓,這可是小錢自己說的啊。”

  “這事我們不插手,具體怎么干你來想辦法,反正各方面工作盡快落實,并形成會議紀要下發。”

  “告訴各相關部門,積極配合,熱烈響應。”

  就此,程序上的障礙迎刃而解。

  第二天,市辦公室迅速起草了《關于同意成立海濱市勞動突擊總隊下屬某建筑大隊并解決部分技術骨干戶籍問題的批復》文件。

  文件下發,明確了120個名額、管理方式、主管部門、脅從協辦部門等關鍵事項。

  文件加蓋了市府鮮紅的大印,正式生效!

  錢進拿到文件副本的那一刻,心中一塊巨石落地。

  政策綠燈已開,程序合法合規!

  正好他在核準委里的工作不那么緊急了,并不是每天都有企業工廠需要從外國引進設備和技術。

  國家匯率是有數的,一月份需要對全面計劃進行規劃,這種情況下暫停了相關工作。

  于是錢進可以先管勞動突擊總隊方面的工作。

  他馬不停蹄,帶著這份沉甸甸的文件和滿腔的熱情,再次踏上了前往安果縣的路。

  這一次,他不再是單槍匹馬。

  區建委派了一位熟悉農村情況的干部老吳同行,民政部門也準備了考核專家。

  錢進先去了一趟安果縣政府,跟縣里的一二把手坐了坐,一起回憶了一下抗旱工作的艱辛,又展望了新年的豐收。

  最后,錢進把自己此次來的任務說了出來。

  其實這是一種挖墻腳的行為。

  錢進需要的這種工匠在農村很重要,改革開放后隨著公社和生產隊將大鍋飯改為大包干,農民生活條件逐漸就有所好轉了。

  這種情況下,以后農民是有蓋房和修繕老屋需求的。

  此時市里把相關人才給抽走,縣里兩位領導不太樂意。

  奈何這是市府的安排,另外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安果縣欠著錢進好大的人情。

  兩位領導唉聲嘆氣中,在相關文件上簽了字。

  他們也坦言:“錢主任啊,也就是你來要人,如果是別人來要,哪怕是韓總來要,都不會這么順利,我必須得說道說道,做事得講公平嘛。”

  “如果市里頭是要走一百二十個工匠再要走一百二十個五保戶,那我們絕對沒有怨言,這只抽人才不要廢材——算了,錢副指揮,你放心大膽的去干吧。”

  錢進跟他們握手道謝,他投桃報李,同樣給出了承諾:

  “安果縣工業要升級,我一定會額外下功夫,我就是晚上不睡覺了,也得加班給你們的工廠選出合適的先進技術和設備!”

  聽到這話,一二把手滿意的笑了起來。

  可以。

  一百二十個匠人還能換這樣一個承諾也夠了。

  之前下鄉總跑一線有好處,錢進對安果縣各大公社的情況很是熟悉。

  哪個公社在山里,哪個公社樹林多,這些他一清二楚。

  山里的公社有好石匠,樹林多的公社必然出好木匠,這都是必然的。

  錢進在來的路上已經先篩選出了三個公社的情況。

  很巧,其中就包括下馬坡的前寨公社。

  前寨公社前沒有山后沒有林,他們公社是出了名的窮。

  正所謂窮則思變,于是從舊社會開始,他們公社的老百姓就得出去學手藝謀生。

  一直以來,農村的匠人手藝主要靠父子相傳,就這樣前寨公社里出現了很多工匠家庭,他們有木匠也有泥瓦匠。

  錢進在下馬坡當包隊干部的時候就聽說過,他們大隊有不少老匠人以前在國家搞水利工程的時候出過力。

  另外還有兩個是大王公社和大柳樹公社。

  大王公社靠山吃飯,位于大王山的山坳里,常年往外出石頭。

  現在海濱市的勞動紀念廣場地面大理石便是由大王公社提供的。

  大柳樹公社名副其實,境內有很多樹林,其中,柳樹林尤其多,各生產隊里木匠也多。

  時間緊迫,錢進沒法下鄉自己去挑選人才,只能相信體制的力量。

  縣里一把手親自給三個公社的主要領導和生產大隊領導打電話,全給緊急叫到了縣府會議室開會。

  這些農村干部來了看到錢進高興的很,特別是下馬坡生產大隊的大隊長馬從風,握著錢進的手舍不得撒開。

  中午人到齊了,錢進自己掏錢掏糧票給縣府食堂,為基層干部們準備了雞蛋醬夾饃。

  大家伙熱切的品嘗著充滿麥香味的烤饃,然后就看到了市府的紅頭文件。

  安果縣二把哈哈:“市里考慮到咱們農民缺少出路,也考慮到去年咱縣里遭災最嚴重,然后決定給咱縣一百個名額的農轉非編制。”

  “這可是給縣里解決人才出路、減輕負擔的好事啊,大家要全力支持錢副指揮的工作。”

  錢進只給出了一百個名額來,剩下二十個名額用來機動。

  他知道肯定有特殊情況,所以手里得留著一批名額當預備隊。

  各基層干部全是人精,看到這份文件后,一個個全開始抻脖子。

  噎著了。

  錢進給他們倒茶水,笑道:“怎么了,各位領導,有難處?”

  馬從風這邊最痛快:“沒有難處,這是好事,我回去給俺大隊一說,那些師傅肯定得爭得打破頭!”

  他的話是事實。

  放在個人身上,這是打破頭都得搶的好事。

  農轉非啊!

  商品糧啊!

  鐵飯碗啊!

  這是中專生、大學生才有的際遇呢,尋常老百姓、莊戶人哪敢想呢?

  可是放在他們這些基層領導身上就不是好事了。

  優秀的勞動力被帶走了。

  這相當于市里對農村吸血了。

  但錢進早就準備好了說辭,而且很簡單:

  “各位同志,100個名額,分配給你們這些生產隊和公社,其實可不少了。”

  “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你們這個生產隊或者公社,在市里扎下根了!”

  “你們大隊不是愁沒有票證嗎?不是怕碰上災年嗎?如果你們的生產隊在市里頭扎下根,那還愁這些東西嗎?”

  “甚至說有點什么事比如孩子上大學老人看病要去市里頭,好歹都有個落腳的地方啊!”

  這是切身利益。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錢進一貫是這么做事的,說句難聽的就是: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這種話跟縣里的領導們說,人家會嗤之以鼻,跟農村干部來說那可就太有誘惑力了。

  所有人一琢磨。

  確實是這么回事啊!

  錢進繼續說:

  “你們都知道我喜歡做事不喜歡說話,不會隨意瞎承諾,但現在我可以給你們一個承諾。”

  “用不了幾年,國家會放開人口流動,如果你們看報紙,就會注意到現在有關部門在探討給每個人上身份證的這個政策的可行性。”

  “這,就是為以后人口流動做準備,那時候你們可以去市里打工,絕對可以。而那時候如果你們在市里有個落腳地、有個熟人照應著,是不是一切就輕松簡單了呢?”

  基層干部們頓時被他說動了。

  大柳樹公社的主任咽下嘴里的雞蛋醬后激動的說:“錢指揮對俺公社有恩,反正他說什么俺就辦什么,俺公社響應他的號召!”

  前寨公社的領導更是趕緊說:“俺公社早就決定響應了,不就是要工匠嗎?沒毛病啊,肯定把好工匠挑給他!”

  其他人也立馬拍桌子扯嗓子的進行表態,并詢問錢進關于以后可以去市里打工的可行性。

  這事還得需要幾年時間來醞釀,但肯定有可行性,所以錢進回答的斬釘截鐵,讓他們熱血沸騰。

  最終錢進又體貼的說:“另外你們不用擔心我們會把你們的強勞力、好勞力給抽走,耽誤你們農田里的活。”

  “瞧,我們有招聘簡章,這上面是有年齡要求的,要求在50歲到60歲之間,身體健康,沒有犯罪記錄。”

  大家開始穿越招聘簡章。

  看著打印紙上的白紙黑字,他們嘖嘖稱奇。

  第一次看到這東西呢。

  另外一看市里要走的是五六十歲的老家伙,他們更是放下心來。

  錢進發現了,這年頭的五十歲跟21世紀的五十歲不一樣。

  因為缺乏營養也因為缺乏保養加上過度勞作,現在的人老的很快。

  現在農村五十歲勞動力,就已經算不上強勞力了。

  可是對于工匠來說,這個年紀非常優秀,因為經驗太足了!

  錢進不需要他們出大力,需要的是他們的能力和經驗。

  出力的活有勞動突擊隊的知青,那都是三四十歲的壯年人,有的是力氣。

  干部們沒有想這么多,他們全在仔細看招聘簡章。

  技術:要求手藝精湛,有二十年以上從業經驗,能獨立完成復雜木構件(如房梁、門窗)、砌筑承重墻、打制石基礎等。

  需有本生產隊和本公社的書面推薦和證明材料(如參與過的重要工程)。

  品行:吃苦耐勞,責任心強,服從管理,有帶徒弟的意愿和能力。

  待遇:解決海濱市城鎮戶口(集體戶),月基本工資45元,外加計件或項目獎金。

  提供集體宿舍和食堂餐飲(管住管吃)。

  另外表現優異者可長期留用,家屬(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按規定申請隨遷(需符合條件)。

  錢進怕他們看不明白,特意指著最后的‘考核’方面強調:

  “推薦工匠的工作在你們,可留不留是我說的算。”

  “所有工匠都有一個月的實習期,實習期內,我們有專業的工程師、內行師傅進行嚴格考核。”

  “考核內容是現場做活、工作態度、學習能力、安全意識。反正實習期滿,考核不合格者,退回原籍!戶口、工作關系一并取消!絕不姑息!”

  錢進的話語斬釘截鐵,條件清晰,利弊分明。

  他必須得說清楚了,否則以這些干部的尿性,肯定要搞走后門那一套。

  所以他后面特別強調了“實習期”和“考核不合格退回”的條款,就是要杜絕濫竽充數,確保招到的是真才實學的匠人。

  并且他也說清楚了,誰要是敢走后門,那么市里的紀檢部門會跟進調查。

  涉及到的干部不管背景、不管級別、不管過往是否有功,一律頂格處罰,一擼到底!

  眾干部們紛紛點頭,連連說會按照政策來辦事。

  他們此時多少有些羨慕工匠們。

  解決城鎮戶口,月工資45塊,未來還能帶家屬進城。

  這對面朝黃土背朝天、手藝再好也只能在村里蓋蓋土坯房的匠人們來說,簡直是鯉魚跳龍門的天大好事!

  再綜合錢進的話,他們逐漸回過味來。

  何必擔心被抽走勞動力呢?

  現在都已經大包干了,勞動力是各家的不是集體的了,錢進沒把這事說的太清楚,但用‘進城務工’點明了這點。

  如此一來,這明明是給公社爭光、給匠人謀出路的好機會啊!

  “錢指揮,您放心!”大柳樹公社的主任拍著胸脯保證。

  “你說的這些我都記住了,我們那里別的不多,就是好木匠多!現在我們大隊支部干部都在這里,我立馬給他們開個內部小會,回去以后立馬層層篩選,保證把最好的、最可靠的老師傅推薦給您!”

  “誰敢走后門,那就是跟我陳立春對著干,要是送去的被退回來,我這張老臉都沒地方擱!”

  下馬坡這邊,馬從風再次激昂開口:“錢指揮你放心,俺下馬坡的瓦匠,那砌墻的手藝,十里八鄉絕對有名,保證不摻假!”

  “然后俺大隊最好的瓦匠就是馬從力,但他年紀不符合,要不然把年紀往下拉一拉?五十歲太老了!”

  錢進說道:“年紀方面,最低可以放寬到40歲。”

  馬從風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四十歲,馬從力應該是40了,他年紀正好,我呢,我今年四十五,嘿嘿…”

  干個大隊長,哪有去城里端鐵飯碗舒坦?

  會議結束后,三個公社立刻行動起來。

  他們先沒有回去,而是現場光開會討論手底下的農民工匠情況。

  那些平日里默默無聞、靠著斧鑿瓦刀吃飯的老匠人們,瞬間成了香餑餑。

  不管大隊支書還是生產隊長,他們平日里都對自己同吃同住的同村人非常熟悉。

  用不著什么挨家挨戶走訪摸底,更不用去核實手藝,誰的品性好、誰的手藝好,他們心里都有數。

  另外公社領導負責把關,組織初步篩選和評議。

  市里要人要的急,所以基層工作開展的也著急。

  不到一個鐘頭,100人的推薦名單和證明材料很快匯總到了錢進手中。

  但是錢進還是要下鄉親自考核,必須得將消息下放到具體生產隊。

  很簡單,他不信任這些干部。

  這些基層干部或許愛國但更愛家,讓他們推薦名額,只能起一個參照作用。

  他們肯定任人唯親,幫親不幫理啊!

  即使有紀律約束也沒用。

  錢進擔心有水平不夠的工匠渾水摸魚、魚目混珠,也擔心有高水平的工匠因為跟在場干部有矛盾而成為滄海遺珠。

  所以,為了提高效率,他接受基層干部們的推薦。

  但為了公平公正公開,他還要親自下鄉去考察這些工匠,去篩選、去挑揀。

  陪同錢進一起下鄉開展工作的老吳友情提醒這位領導:“錢總隊啊,您現在就把名額給填滿了,后面再有合適的人怎么辦?”

  錢進微微一笑。

  怎么辦,繼續填呀!

  領導給批120個編制,他還真就老老實實說要120個?

  他得要200個!

  現在是工作還沒有開展,領導沒有看到成效,所以給他120個名額。

  如果工作開展順利,工程大隊工作出色,到時候他再多搞點編制名額那肯定是小意思!

  錢進和老吳沒有閑著,他們也跟著公社領導下鄉了。

  從距離縣城最近的大柳樹公社開始,拿到初步名單后,他們要直接跟來報道的工匠進行實地考察。

  要考察身體狀況和手藝。

  其中木匠做榫卯,瓦匠砌墻角,石匠鏨石料。

  錢進跟老吳簡單協商,認為他們這種外行做核驗工作,那么得看得仔細,問得深入,不僅看技術,還看眼神、看態度、看言談。

  因為他要找的,不僅是手藝好的匠人,還是能埋頭苦干、便于管理的老實人,另外更是能沉下心來、愿意帶徒弟、有責任心的師傅!

  可惜沒有足夠時間給他一一挑選,他現在只能相信各公社乃至生產隊的干部沒有徇私枉法、走后門,確實是給他送來了一百多號的好工匠。

  這樣干,他核驗工作就可以比較輕松了。

  否則得浪費不少時間呢。

  而現在時間最寶貴。

  沒辦法,市里活太急了。

  現在他之前組織起來的建筑隊已經開工了,但是人太少了,勞動力不夠,對于全市的工程來說屬實是杯水車薪。

大熊貓文學    黃金年代從1977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