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趙朔就在魚藻殿內,接見了忽必烈。
“當初,我們定下貴由繼承蒙古大汗之位,就是在這魚藻殿中。當時我們就說的清楚,下一任蒙古大汗之位置,要公平競爭。”
“沒想到啊,天不遂人愿,這次汗位之爭,竟到了兵戎相見的程度。”
頓了頓,趙朔目光灼灼向忽必烈看來,道:“如今這魚藻殿中沒有旁人,你跟我說句實話,闊端的死究竟跟你們拖雷一系有沒有關系?”
忽必烈趕緊道:“姑父明鑒。如果我們有意害闊端,為何兵馬不提前做出準備?那闊出還有機會,吞了我們四五十個千戶嗎?再說了,死了闊端一人,窩闊臺一系還有闊出,還有蔑里,對我們究竟有何意義?”
趙朔微微點頭,道:“說的也是。我思前想后,也覺得你們的嫌疑不大。但是,闊端都死了兩年了,不可能查出什么東西。你覺得,我應該怎么做呢?”
忽必烈道:“如今蒙古德高望重者,莫過于姑父,還請姑父主持公道。”
“草原上的人死的太多了,又有大災降下,實在不能再打下了,還是盡早召開忽里勒臺大會為宜。無論是汗位的歸屬,還是闊端的死因,都由趙朔姑父主持的忽里勒臺大會定奪。”
趙朔卻微微搖頭,道:“你們雙方開打之前,可沒問過我。現在想停手了,卻要我主持公道?”
忽必烈趕緊解釋,道:“闊出是一頭狡猾惡毒的豺狼,的確未經姑父同意,就開啟了戰爭。但我們拖雷一系,完全是被迫反擊,對姑父毫無不恭之意啊!”
趙朔冷哼一聲,道:“戰爭開始之后呢?這都快兩年了,若不是實在打不下去了,你能來見我?”
頓了頓,他擺了擺手,道:“算了,不說這些了。最古以來,為了大位,父子、兄弟相殘之事史不絕書。黃金家族今日的戰爭,也不算奇怪。”
“現在,你們拖雷一系愿意停戰,我已經知道了。如果窩闊臺、察合臺這兩系,也愿意停戰,我當然愿意主持召開忽里勒臺大會,也好少死一些蒙古人。”
忽必烈大喜,道:“姑父放心,我們已經派出姚樞為使者,去和他們講和了,量他們也不敢不允。”
自從開戰以來,拖雷一系雖然剛開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窩闊臺、察合臺一系占了先手的便宜。
但現在粗略算起來,窩闊臺汗國丟了北高麗,察合臺汗國的兩河地區丟了三成的土地,草原上還敗了一場大的,連和林城都主動燒了,著實屬于下風。
再加上河中地區真神教徒的反叛,他們要比拖雷一系要困難得多。
果然,闊出和蔑里,接見了姚樞之后,力排海迷失皇后的意見,同意休兵,并且向趙朔派出了使者,請趙朔以蒙古身份最高的宗王的身份,召集忽里勒臺大會——以海迷失皇后的名義召集,拖雷系也不認啊!
趙朔這才有旨意下,一年后在斡難河的源頭召開忽里勒臺大會。
當然要有一年的時間了。
最遠的蒙古那顏遠在波蘭,趙朔從中都發出旨意,他們收到旨意,安排好防務,再到斡難河的源頭,最快也得十個月的時間。寬松點計算,就是要一年了。
一切抵定之后,忽必烈卻沒有離開中都城,回會寧城或者草原。
有什么好回的?
拖雷一系由蒙哥做主,而不是忽必烈。
另外,和平協議達成之后,阿里不哥也回來了,再加上撥綽、末哥,拖雷一系人才濟濟,忽必烈回去不回去意義不大。
還有最關鍵的,忽必烈發現,自己越來越看不懂中都城以及趙朔汗國了。
事實上,別說是忽必烈了,就是他的心腹謀士劉秉忠都有些懵逼。
別的不說,就說他們所居的會同館內的廁所吧,十年前忽必烈來的時候,還要用一種叫“虎子”的坐便器呢。
現在卻改成了陶瓷所鑄的抽水馬桶。
用完了一沖,就干干凈凈,毫無異味。
用劉秉忠的話來說,這會同館里的廁所,比拖雷汗國富戶的家里都干凈!
據說,這沖下來的糞便,還會被收集在化糞池中,用來肥田。
如今雖然趙朔汗國大規模用南洋鳥糞肥田,但是中都一百多萬人口產生的糞便,在中都附近地區還是頗有價格競爭力的。
當然了,大多數百姓是用不起這樣的馬桶的。他們還是用普通馬桶收集糞便賣給收糞的,價錢很低,但也聊勝于無。
富裕一些的人家,用不起或者舍不得用陶瓷的馬桶,只能用簡易版,大部分部件改用木制。
抽水馬桶剛剛流行的時候,造成中都城內會造抽水馬桶的木匠都工資大增。
不過,現在這些木匠的工錢已經開始回落了。而且,隨著工藝的改件,規模的擴大,全瓷抽水馬桶的價格也越來越低,越來越多的富戶消費得起。
這就足夠讓劉秉忠和忽必烈懵逼了。
以前,他們所能想象的最奢侈的如廁方式,不過是:在一個奢華而隱秘房間內,使用由金銀、漆木等名貴材料制成的便桶,里面會鋪上香木灰或水,以減少氣味和濺起。如廁后,近侍會遞上準備好的柔軟紙張。完畢后,仆人會將便桶迅速清理干凈,并點燃名貴的香料以凈化空氣。
這種情況舒適是舒適了,但是完全是錢堆起來的,而且完全無法推廣!
趙朔汗國的抽水馬桶,完全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享受,而且能夠改變日常百姓的生活。
還有那鐵路。
如今,中都的“羅城”還在修建,那條運輸煤炭的五十多里的馬拉鐵路卻已經建成。
馬拉鐵路,實現了以前三到五倍的運輸量,讓忽必烈和劉秉忠嘆為觀止。
更讓他們嘆為觀止的是最原始的蒸汽機已經在趙朔汗國出現,由于材料和技術的限制,傻大黑粗,還維持不了多少壓力,只能用于在煤礦中抽水。
但那也不得了啊!
不吃草,不吃糧食,只吃煤就能提供動力,誰見過這等東西?
那些報紙上的內容,更是讓他們懵逼。
比如,又發現了什么什么島嶼,地方有多大,有何等的珍禽異獸、礦產和稀奇種子,朝廷如何封賞的。比如,誰去海外淘金,發現了一個狗頭金大發一筆。
忽必烈和劉秉忠都感覺,趙朔汗國和其他蒙古四系不同,和之前的華夏也不同。一股嶄新的、朝氣蓬勃的力量,正在這個國度內產生。這股力量具體是什么,他們又感覺說不清楚,想多聽聽多看看。
也就是在這時,中都又有一件大事發生。
宋王趙昀獻禮的使者即將到達中都,趙朔大喜,命禮部尚書元好問親自出迎。并且允許在承天門廣場上展示這些禮物,不禁軍民百姓觀禮,以示帝國鼓勵開拓之意。
趙昀算什么東西?
擁有八千萬人口的宋國,卻輕而易舉被趙朔滅了。打一個小小的安南,都損兵折將,還得趙朔汗國派兵幫他找回場子。
這等人的使者,就更不算什么了,還需要禮部尚書親迎?
要知道,忽必烈到來,都遠沒這個待遇啊!難道,是他送的禮物特別珍貴?
這個廢物,能有多少珍貴的賀禮?
懷著這樣的心情,忽必烈和劉秉忠混在了觀禮的人群中。
“中都城的軍民百姓們!”
趙昀這次派來獻禮的,是他的宰相董槐。
董槐特準站在承天門城樓上,向著廣場上的十數萬軍民百姓看來,道:“五年前,吾等尊王上旨意,從汪大海群島向東方進發,尋找新的陸地。”
“賴上天庇佑,托王上洪福,一年后我們歷經千辛萬苦,還真找著了一片新的陸地。”
“那片陸地實在太大了,到底有多大,如今依舊在勘查。現在,我只說,我們接觸到的那片區域。”
“那里有著眾多的國家,阿茲特克帝國,塔拉斯科帝國、特拉斯卡拉聯盟…”
董槐仔細介紹著趙昀如何在這些美洲國家之間合縱連橫,如何擴充土地,如何移民人口。
但是,很顯然,中都百姓們對這個過程興趣不大。
畢竟,兩萬里之外大陸的那些拗口名字的國家,以及他們和宋國的菜雞互啄,對中都百姓著實沒有吸引力。他們更可能不知道,趙昀如今所占據的,是后世美洲大陸墨西哥的部分地區。
終于,到了中都百姓們喜聞樂見的講收獲的環節了。
董槐大手一揮,道:“如今,宋國終于有了周長兩千里之土地,并且在戰爭中獲得了豐厚的戰利品。宋王感王上恩德,命我前來獻禮!帶上來!”
“是。”
宋國軍士應聲,抬著沉重的箱子,將箱子里面的物事堆在了承天門廣場上。
很快中都百姓們,就發出了聲聲驚呼。
“啊!這么多!”
“都是金子和銀子啊!”
“趙昀這回可發了一筆大財啊!”
“那地方叫什么來著?很可能是下一個熱門的淘金的之地!”
“要我說,年輕的,都該去外面闖蕩闖蕩。你看,連趙昀都發達了!”
黃的是金子,白的是銀子,晃花了這些人的眼睛。羽蛇神像、太陽圓盤…明顯不屬于華夏文化的異域黃金飾品,證明了宋人開疆拓土的偉業,在陽光下反射出沉重而誘人的光芒。
董槐高聲道:“總共是黃金十萬兩,白銀一百萬兩,對王上實在是不成敬意。只是當地的土人,不擅長開采金銀,我們所獲不多。但話說回來,我們已經發現了一座巨型的銀礦,并且用捕獲的奴隸進行開采了。至少十年內,可以保證,每年獻給王上白銀百萬兩!”
董槐這么說,當然是謙虛的話語了。
這都不算多,還有什么算多?
十萬兩黃金,一百萬兩白銀,就是兩百萬白銀啊!
而且,以后愿意每年上交一百萬兩白銀!
當初,趙朔愿意用六十萬兩白銀,換那些蒙古奴隸,忽必烈還感覺,趙朔太拿錢不當錢了。現在看來,這筆錢對趙朔來說,著實不算什么。
就是對廢物趙昀來說,恐怕也不算什么。
這還只是他獻給趙朔的,自己能留多少?
忽必烈和劉秉忠面面相覷,都懷疑他們這近兩年在草原上的廝殺,都為了什么?
還不如趙昀那個廢物的收獲多!
眾多百姓,聽說趙昀以后每年能獻上一百萬兩銀子,更是一陣喧嘩。
沒想到的是,還有驚喜。
董槐繼續道:“除了這些金銀之外,我們還有祥瑞獻給王上!帶上來!”
隨著董槐一聲令下,宋人在承天門廣場上又堆積了一堆物事。
這堆物事,由無數玉米棒子堆成,宛如一座小小的金山。那些顆粒飽滿、金光燦燦的棒子,百姓們何曾見過?眼中展現出好奇的光芒。
董槐道:“那新大陸上的土人,雖然技術不強,卻于種植上頗有獨到之處。這是他們的主食,王上特賜名玉米。此物耐旱高產,味道也不錯。我們已經在華夏試種過了,不但比麥子好伺候,而且依土地質量的不同,普遍比麥子的產量高兩到四倍。至不濟,產量也要高上五成!“
玉米這類C4植物的產量,當然比小麥水稻這類C3植物,產量要高得多。
董槐年紀大了,為幫助趙昀在美洲落腳殫精竭慮,身體著實差了。他以后就不回去了,在江南之地養老。能在有生之年,為華夏帶回玉米,真是心中無比自豪。
“什么?這玉米比麥子的產量高兩到四倍!”
“老天爺,這是真的嗎!”
“華夏以后即便遭遇大災,也不至于全國動員了,只要調集附近行省的糧食就能輕松解決!”
“祥瑞!這是祥瑞啊!這是上天在催促吾王,登基為為天子!”
沒有人比華夏人,對糧食更為重視了,承天門廣場上喧嘩得簡直如同開了鍋一樣,百姓們從眼中簡直能放出光來。
甚至有人想到了,之前的獻傳國玉璽,請趙朔登基之事。
“就算那塊傳國玉璽是假的,這玉米的產量總不是假的吧?玉米降臨華夏,是上天鐘愛吾王的明證啊!吾王應為天子!”
“對!請吾王登基啊!”
“我們要見王上!”
“王上不登基,奈蒼生何?”
人們很快就被轉移了注意力,一場趙昀獻禮的儀式,硬生生變成了第三次百姓們請趙朔登基的浪潮!
“完了!”
忽必烈見狀,沖著劉秉忠一陣苦笑,道:“三辭三讓啊,這就是第三辭第三讓!趙朔姑父登基,在華夏的程序,已經要走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