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科舉考試正式開始,策論的題目就是《宋國和我國制度之優劣比較》。
這一方面,是考察士子們的學問。
另外一方面,就是對正式伐宋做輿論準備了。
八月十九,科舉正式放榜,錄取的進士達到了四千零七十八人。
這數字也太恐怖了。
本來在金國年間,一年平均科舉錄取的人數就在百人左右。
宋國略多一些,一年平均三四百人。
趙朔讓新科進士擔任基層官吏,以前一年錄取的人數在兩千人左右,本來就已經夠驚世駭俗的了,現在又直接提升了一倍!
這些新科進士們大概能猜到趙朔的心思。
趙朔要發兵宋國了,宋國的面積相對于趙朔的領土來不算廣大,但是人口多達八千余萬。
世子即將攻取的阿尤布王朝,人口恐怕也接近千萬。這一下子就是近一億人口的進賬。
治理這么多的人口,當然需要大量的“自己人”。
不過,隨著趙朔在八月二十三這天,發布天下的一道《滅宋令》,這些新科進士們發現自己還是想的太簡單了。
這份《滅宋令》的第一部分,就是宣布滅宋的原因。
首先,當然是宋國勸進趙朔,挑撥離間,理應滅之。不過,這個原因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一筆帶過。
然后是第二個原因,八個大字:華夏一統,漢人歸一!
統一,是每個華夏朝廷的必然使命。
宋太宗趙光義驢車漂移,放棄了燕云十六州,與遼國簽訂和約。后來,宋真宗簽訂《澶淵之盟約》,放棄了華夏一統,就等同于放棄了華夏朝廷的責任。
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南人歸南,北人歸北”之決定,更是華夏的罪人。
今日,趙朔發兵,要讓華夏重歸一統,讓天下漢人重歸一統。
什么?趙朔頭上還有個蒙古朝廷?
蒙古朝廷是讓趙朔繳納賦稅了,還是獻上美人了?
說直白一點,就算現在的蒙古大汗窩闊臺,都得恭恭敬敬地稱趙朔一聲姐夫。
第三個原因,則是宋朝辜負了漢人。
漢人在趙朔的治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拓地何止萬里?
但在宋國君臣的指揮下,先不能取燕云十六州,后有靖康之恥,丟了北方半壁江山,向異族繳納歲幣。
這樣的朝廷,不配做漢人的朝廷!
南方的趙官家不行,就換北方的趙官家來!
《滅宋令》的第二部分,則是明牌了,宣布此次的出兵情況。
其一,內七省十四個萬戶,海軍正紅旗一個萬戶,全部參與這場滅宋之戰。
雖然趙赫西征時,這十四個萬戶都抽調了一個千人隊出去,但在這兩年的時間里,他們已經補足了建制。
滅宋的正規軍,達到了十五萬之眾。
他們原本的防區,交由從外六省調來的色目正黃旗第一萬戶、色目正藍旗第一萬戶、色目鑲藍旗第一萬戶,色目鑲紅旗第一萬戶,共四個萬戶作為留守的正規軍。
其二,內七省共出府兵十四萬,參與這場征宋之戰。
滅宋兩年之后,內七省的租稅,統一降低一成。
當初趙朔滅金之后,河北山東的賦稅已經從四成降到了三成,滅宋之后再降一成,也就是只有兩成了。
其余內五省的賦稅,也將在滅宋之后從四成降為三成。
這就是趙朔向著天下漢人,放出的再明顯不過的信號:吾與爾等共天下!歸順的越早,越有肉吃!
《滅宋令》的第三部分,重中之重,宣布戰爭中以及戰后對宋國的處置。
其一,大軍所到之處,望風歸降者。保證軍民百姓的人身和家宅、浮財之安全。
若有負隅頑抗者,殺盡城中官員、縉紳之家的男丁,女子貶為奴隸。普通軍士十中抽二而殺,
雖然看起來殘酷,但是,相比趙朔滅金乃至于域外征戰,可要仁慈多了。
其二,滅宋之后,統一實行均田制和府兵制,執行北方律法。凡有不遵者,一概男丁斬首,女子貶為奴隸。
按說這是題中應有之義,但是趙朔特意強調了一下。
因為,宋朝的制度和趙朔的制度,差距太大了。
宋國不抑兼并,士大夫們、朝廷官員們通過種種手段,巧取豪奪,兼并了大量的土地,擁有著大量的佃戶。
比如秦檜吧。
溧水縣石臼、固城湖中有圩田約十萬畝,綿亙八十四里,號永豐圩。起初是官府所有,百姓承佃,后來就成為了秦檜的私田。另外,秦檜在金陵還擁有永寧莊、荊山莊等田產,所有土地加起來在六七十萬畝左右。
即便秦檜死后,“家道中落”,還擁有四五萬畝土地。
還比如“中興四將”之一的張俊,擁田高達百萬畝。
其他的官員士大夫,雖然規模不如他們倆,但對普通百姓們也絕不會手軟。
粗略統計,南宋淪為佃戶的人口占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佃戶們面臨的問題,不僅是要遭受地主的盤剝,還有最關鍵的,是和地主在法律地位上的完全不平等。佃戶們連性命都無法保證,就更別提妻女的安危了。
原本北宋時期,地主打死佃戶,處罰是發配到鄰州。
這已經是夠輕縱的了。
但到了南宋時期,越發變本加厲,改為發配本州。本州才多遠?這種懲罰有什么威懾力?
時人記載,佃客因此“人命寖輕,富人敢于專殺”。
到了四十多年前的宋光宗時期,更不得了,規定佃戶沒有控告地主的權力。
之前都“富人敢于專殺”了,現在地主殺死佃戶簡直不用付出任何代價,跟捻死一只螞蟻都差不多。
這種生活,官員士大夫們真宛如身在天堂,盼著這樣的日子永遠持續下去。
佃戶們則宛若地獄,苦不堪言。
趙朔這《滅宋令》,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訴那些士大夫們,我征服宋國后,就是要奪了你們的土地和特權,毀了你們如同天堂的日子。如果不服的話,盡管組織兵馬相抗,看看誰的刀劍鋒利。
也是明明白白告訴佃戶們:新的朝廷,不但會給他們分土地,田地租稅只有四成,還給予他們堂堂正正做人的權力。到了域外,甚至能做人上人!
一言以蔽之:宋國與士大夫共天下,趙朔則與愿接受他制度的漢人和蒙古人共天下!
這份《滅宋令》一出,天下震動!
中都城,春明樓。
春明樓是中都城最大的酒樓,如今科舉考試剛剛結束,士子們還沒有分配職司,自然成了士子們的聚集之地。
“哎!王上對宋國百姓的一片仁心是好的。但是,現在發布這《滅宋令》,何必談什么均田地?那些官員士大夫,為了他們的土地和特權,還不得和王上拼命?操之過急,實在是操之過急啊!”
一個雅間內,黃震喝了一盞酒后,向中都新交的好友文儀看來。
黃震也是宋國人,家住慶元府慈溪縣古窯(今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掌起鎮戎家村),今年二十一歲。
如果歷史正常發展的話,他會在二十年后,在宋國中進士,最后官至江西提點刑獄、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其為人清介自守,為權豪所忌。宋朝滅亡之后,隱餒而死。
趙朔所在的國度又不是胡人的朝廷,早就有一統天下之勢,所以年少成名的黃震,也來參加了趙朔的科舉。
趙朔的科舉比宋國難度小多了,他今年就高中進士。
黃震家中田地不多,又深知佃戶的疾苦,對趙朔均田地保護佃戶的命令倒是沒什么不滿,但他認為,何必現在說得那么清楚呢?
如今“北方趙官家”的名號早已傳遍了宋國,以趙朔的兵威,江南大部可以傳檄而定。
然后,趙朔還不是想讓那些士大夫圓就圓,想讓那些士大夫扁就扁?
現在直接宣布對這些官員士大夫的策略,豈不是打草驚蛇,引得那些官員士大夫拼死反抗?
黃震和文儀都是江南人,又年紀差不多,還同科中了進士,如今已經成為了朋友。
黃震少年心性,如今幾杯酒下肚,難免交淺言深起來。
不過,文儀卻微微搖頭,道:“操之過急?你沒看,王上的滅宋令發出之后,我們那些同年,是多么振奮?那些落第的士子們,是多么歡呼雀躍嗎?”
黃震苦笑道:“他們當然支持了。王上殺的南方官員越多,空出來的官位也就越多,咱們的同年也就有更多的升官機會。殺的南方文人越多,那些落第的士子以后參加科舉,也就有更多的機會。我是真心為王上考慮,才覺得王上此舉操之過急。”
文儀卻依舊搖頭,道:“有沒有可能,王上的本意,就是要多殺一些江南的文人士大夫呢?”
“為什么?”
“道理很簡單。誰是王上的支持者,誰是王上的反對者?”
“當然是,那些佃戶和平民百姓,是王上的支持者。那些不愿意放棄廣大土地和無數特權的官員和士大夫,是王上的反對者。”
“還是的啊!”
文儀微微一笑,道:“如果王上按照你說的,滅宋之后,再實行均田制和府兵制。那些官員士大夫,明面上不敢相抗,但暗地里做小動作,總是免不了的吧?宋國得多長時間,才能徹底安定?”
“如果這些人的子弟通過科舉,進入朝廷成為朝廷官員,對王上的各項政令陰奉陽違,豈不是更加麻煩?王上總不能禁止江南人參加科舉吧?”
“王上的宏圖,遠超秦皇漢武,恐怕陽光照耀下的每一寸土地,他都想納入掌握之中。如果陷入這些反對者的糾纏中,會浪費王上多少時間?他們配嗎?”
黃震若有所思地道:“所以,王上的意思,是讓這些人主動跳出來,畢其功于一役?”
“不錯,正是如此。還有,八旗軍征戰辛苦,總得給足夠的賞賜。這些人如果不跳出來,王上犒賞八旗將士的財帛女子,豈不是要從國庫中出了?”
“所以,你是贊同王上的決斷了?”
文儀毫不猶豫地點頭,道:“那是自然。殺吧!殺吧!殺江南士大夫個人頭滾滾,殺出個朗朗乾坤!自從蒙古崛起以來,整個世界已經變了。我漢人能否抓住這個機遇,實現千秋偉業,就看這一遭了。萬不能被這些江南士大夫,拖了后腿!”
文儀原本對天下大事不感興趣,覺得天下只是治亂循環而已。所以,只是酷愛讀書,耕讀傳家。
不過,他絕頂聰明,自從發現“天下再無饑餒”成為可能,決定入仕以后,對天下大事下了苦功。
他發現,不僅是“天下再無饑餒”成為了可能,而且漢人最輝煌的時代即將到來。
江南士大夫如果成為了這個時代的絆腳石,當然要毫不吝嗇地碾壓過去!
和林城,萬安宮。
“大汗,這是趙朔發布的《滅宋令》。”鎮海將一份文書,遞到了窩闊臺的面前。
窩闊臺最近的心情,相當不好。貴由參與西征,麾下都是草原戰士,竟然戰功落在了趙赫之后,把阿尤布王朝都輸了。非但如此,眾多真神國主,是從他的方向突圍,丟了大臉。
不過,看完了這份《滅宋令》之后,窩闊臺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想不到啊,真是想不到,趙朔竟然得意忘形了!這是長生天保佑我窩闊臺!保佑我黃金家族啊!”
鎮海道:“大汗何出此言?”
窩闊臺道:“趙朔身上有大宋宗室血脈,天下幾乎盡人皆知。如果,他在《滅宋令》里,直接來個認祖歸宗,宋國豈不是可以傳檄而定?現在,他發布這《滅宋令》,卻是逼著那些江南的官員地主們,和他拼死相抗。如此看來,豈不是得意忘形了嗎?”
鎮海微微搖頭,道:“趙朔如果認祖歸宗,那些官員士大夫,只是不反對他做江南人的皇帝而已,而不是不反對他的制度。也許,趙朔這樣做,是想將反對他的人一網打盡?”
“你不懂,你不懂。”窩闊臺自信滿滿地道:“普天之下,宋國的筑城技術最為高明,又有八千多萬人口。如果宋國一心堅守,不與趙朔野戰,趙朔恐怕會頓兵堅城之下,損兵折將,吃憑生最大的一場敗仗啊!”
“呃…希望如此吧。”
窩闊臺如此自信,鎮海也不好多言。
不過,他心中暗想:宋國的確人口眾多,城池堅固。但趙朔的攻城技術,天下第一啊!
那些官員士大夫雖然可能拼死反抗趙朔,但是那些占全國一半人口的佃戶,可會非常支持趙朔啊!
趙朔攻不下宋國還則罷了,如果這種情況下,還干干凈凈地吞下宋國,那就會獲得八千多萬真心效忠他的漢人人口。
到了那時候,別說蒙古其他四系加起來,也遠遠無法與之相抗了。
即便蒙古和歐羅巴諸國加起來,也難以相抗!
因為,從人口上講,趙朔滅宋之后,三分天下,恐怕能有其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