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三年,八月初六,中都城,豐宜門。
中都城有十三座城門,豐宜門是這十三座城門中的正南門。只要進了豐宜門,經筆直寬闊的御街一路北行,就可以直達皇宮。
自從金國建都于此,就規定只有皇帝,皇室成員,朝廷高級官員,以及禁軍,可以從豐宜門入城,其余人等都要走另外十一座城門。
趙朔雖然沒有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對中都的規定也是類似。
不過,今天例外。
紅日剛剛升起,從寬闊的御街兩側,一直延伸到豐宜門以南十里,擠滿了密密麻麻的軍民百姓。
這些軍民百姓有中都城本地的,有遠從河北諸地趕來的,有遠道而來的商旅,甚至有天下各地來參加今年科舉的士子們。
因為今天有兩支重要的車隊進京,趙朔非常高興,直接下旨,開放豐宜門,任由軍民百姓出入,并且觀禮。
第一支車隊,就是世子趙赫報捷的隊伍了、
巴格達大勝,殲滅了真神聯軍主力之后,趙赫派耶律鉉將智慧宮內所有關于天文、地理、醫藥、機械、數學…所有對華夏文明可能有益的書籍挑選出來。
總共三萬余羊皮書卷,以及巴格達繳獲的部分金銀財物、貴人的頭顱,裝了三十輛大車,從萬里之外送往中都報捷。
第二支車隊,則是海軍正紅旗的獻禮隊伍。
如今,海軍正紅旗已經成立八年之久,他們早就根據趙朔所傳授的荷蘭遠洋海船式樣,將新式戰船造出來了,并且初步訓練成形。
如今正是秋天豐收之際,海軍正紅旗將他們的兩大成果,也裝在三十輛大車上,向趙朔獻禮。
第一個成果,就是一套完整的的鯨魚魚骨。
這些年海軍沒什么仗打,如何訓練海軍的戰力呢?在趙朔的指示下,海軍正紅旗對大海中的鯨魚下了手。
第二個成果,就是南洋的鳥糞了。
去年,海軍的大船終于開到了南洋群島,將一船鳥糞運到了山東。這船鳥糞被作為試驗品,施用到各種糧食、蔬菜和水果上,都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眼看著中秋就要到來,他們將部分收獲裝載在大車上,運來了中都。
軍民百姓們對這兩支獻禮的隊伍,當然都非常感興趣,扶老攜幼,擁擁簇簇,摩肩擦踵。
這些軍民百姓的前面,是趙朔派出的迎接這兩個獻禮隊伍的官員隊伍。
當然了,畢竟僅僅是趙赫的使者到來,別說趙朔了就是中書令耶律楚材都不可能出迎。
率領這些官員的,乃是禮部侍郎趙秉文。
趙秉文有北方文宗之稱,不僅學問精深,而且頗有治政之能。
當初趙朔讓耶律楚材開名單,向金國索要汴梁的人才,趙秉文是第一名。
他今年七十五歲,如果歷史正常發展的話,會在一年前病逝。不過,趙朔改變了歷史,不但滅金滅的非常快,避免了趙秉文的過度殫精竭慮。而且,中都的醫學水平比原本的歷史上的這個時代強了許多,趙秉文仍然健在。
“史權參見趙侍郎!世子率軍西征,巴格達一戰,殲真神教諸國聯軍三十萬,俘真神教國主十三名,繳獲無算。特以金三萬兩,銀七萬兩,真神教千戶以上頭顱八十三個,真神教珍貴藏書三萬四千五百六十六卷,向王上,向朝廷獻捷!”
史天倪的次子史權,向著趙秉文大禮參拜,高聲宣告著趙赫的世子功績。
按照朝廷制度,八旗萬戶和各部尚書平級,各千戶比侍郎僅僅低上半級,史權對趙秉文只需要拱手為禮即可,是不必大禮參拜的。
但是,趙秉文代表的是朝廷,是大王趙朔。史權代表的是西征軍,是世子趙赫,還是要行大禮的。
“好!好!好!史千戶遠來辛苦了,世子遠征萬里之外更辛苦。我在此代表王上,我代表朝廷,慰勞西征將士!”
趙秉文現在心中激蕩異常。
他是正宗的儒生,講究的是忠臣不侍二主。他是北方文壇之宗,更是要臉面的人。雖然投降了趙朔,但心中總是有些別扭。
但現在這點子別扭,已經完全一掃而空。
很簡單的道理,趙朔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也就罷了,連世子趙赫都如此勇猛。
巴格達之戰中,諸汗長子,趙赫戰功第一。因此,富裕而繁華的阿尤布王朝,落入了趙朔的掌中。
這說明什么?
趙秉文投降的這個新生的國度,前后至少兩代明君,可確保以后幾十年的繁榮昌盛!
秦二世而亡,隋也到了第二代就沒了。無他,王朝傳到第二代之時,人心仍然動蕩。第二代君主不是明君,就很可能二世而亡。
穩穩傳到第三代手中,才算根基已成。
現在看來,這個新生的國度傳到第三代毫無問題。以趙朔的豐功偉績,這個朝代的保底也得是漢唐。
他投降這樣的朝代,有什么丟人的?
那叫棄暗投明!
他雖然比不了大唐年間的魏征,但道理是一樣的!
隨后,趙秉文轉身向著軍民百姓看來,道:“王上無敵天下,拓地兩萬里,澤被億萬子民。世子不但有煌煌大勝,還將諸國文明之精華運來中都城。如此文治武功,大王后繼有人了!吾等為王上賀!為朝廷賀!”
“為王上賀,為朝廷賀!”
“大王后繼有人,吾等更有盼頭!”
“愿為王上效死!為世子效死!”
“王上萬歲萬歲萬萬歲,世子千歲千千歲啊!”
周圍的軍民百姓齊齊歡呼起來,震耳欲聾!
到了現在,趙朔雖未稱帝,但是稱呼“王上萬歲”,已在他治下的軍民百姓中蔚然成風。
趙朔活一萬歲,當然不可能。
但是,世子如此勇猛,意味著國家有了穩定的傳承。按照漢唐的經驗,至少應該有百年的太平日子可享。
百姓們簡直比趙秉文還要高興。
這也是他們今天齊齊來觀禮的原因之一。
后面車隊的到來,同樣讓百姓們振奮異常。
那頭鯨魚的魚骨實在是太龐大了,足足裝了十輛大車。中都百姓們何曾看到過如此巨大的生物,真是開了眼了,議論紛紛。
“以前只是聽說過鯨魚,還真沒見過。乖乖,這鯨魚太大了!怕不是有幾萬斤!”
“嘿嘿,何止是幾萬斤啊!我聽山東的親戚說,那條鯨魚被分割稱過重量的,足足十萬七千四百六十八斤零三兩!”
“這么多?豈不是夠兩三百人吃上一年的?”
“可不是嗎?以后到了災荒年,光是咱們的海軍補鯨,都能解決不少糧食問題。我可是聽說了,光是今年,在山東已經發賣了四五十條鯨魚了,只是這頭鯨魚夠大,才特意拿它的魚骨來,給王上獻禮!”
“海軍這么厲害?我還以為只捕到了一頭鯨魚呢!現在看來,他們捕鯨簡直是手拿把攥的。嘶”
那人說到這里,忽然倒吸了一口冷氣,道:“李白不是有句詩嗎?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現在王上沒有倚天劍,卻有海軍正紅旗,捕鯨魚跟玩兒似的。那要是打起宋國的水師來,豈不是手到擒來?”
“你才想到啊!王上滅宋,最重要的就是長江天險,也就是兩國的水師之戰。現在海軍正紅旗如此威風,看來滅宋的日子不遠了,哈哈!”
自從趙構執行秦檜的策略,“南人歸南,北人歸北”以來,北方漢人早就對宋國朝廷完全沒有了半分感情。
王上有滅宋之意,大家都樂見其成。
只是宋國水師強大,大家有些擔心,八旗軍陸地無敵,水上未必能行。
如今見了這龐大的鯨魚魚骨,連這點擔憂都完全煙消云散。
當然了,相比只能過過眼癮的魚骨,后面的大車更讓大家歡迎!
“接著,嘗嘗用了南洋鳥糞做肥料的梨子!”
“都別搶!都別搶啊!這個大蘋果,誰接著就是誰的!”
“告訴你們,用了鳥糞的水果,不但產量高,而且比之前更加甘甜!大家都嘗嘗!”
車隊早就得了趙朔的旨意,隨著他們的不斷前進,將大車上的瓜果梨蘋果扔入百姓中。
自然有排列道路的兩側的軍士們維持著秩序,避免踩踏事件的發生。
這些水果當然非常甜了,因為南洋鳥糞中不但還有大量的氮肥,還有足夠的鉀肥,讓水果不但產量更高,而且甜度上升了足足三成。
“真甜,確實比咱們本地產的梨子甜得多!以后南洋鳥糞越運越多,我們就經常能吃到如此香甜的梨子了,感謝王上的恩德!”
“是啊!我聽說,王上的大船一船就能運百萬斤的鳥糞,算下來運費便宜得不得了。恐怕河流附近,都能用上南洋的鳥糞,自然好吃的水果會越來越多。”
旁邊忽然有一人插話道:“你們倆的見識,也太過短淺了吧?一些好吃的水果算什么?這南洋鳥糞最大的功用,還是作為肥料,讓糧食增產。我表兄的老丈人,是綿曼縣令。他看朝廷邸報上說,用了南洋鳥糞的田地,至少比沒用南洋鳥糞的田增加了五成!是至少五成啊,好的能增產足足一倍!”
“這么多?那運回來的一船船鳥糞,就都是糧食啊!”
“天啊!如果田地普遍增長五成,能多出積儲來?恐怕,以后天下再無饑饉了!”
增產五成,那可不是意味著積儲增加五成,而是至少翻倍的增長!
積儲上幾年后,百姓們哪怕遇上兩三年的大災,都能輕松渡過。更何況,還有朝廷的賑濟呢?
他們議論紛紛,想到以后再也沒有饑饉之憂的日子,眼睛簡直能放出光來。
“天下再無饑饉么…如此煌煌盛世,不出來做一番事業,實在是可惜了啊!”
人群中一個十七八歲的年輕人,聽了這番議論之后,暗暗下定了決心。
他姓文,名儀,號革齋,南方宋國的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如果歷史正常發展的話,他會在明年和曾氏成親,并且于兩年后有一個兒子,起名云孫。
這個文云孫后來高中狀元,改名“文天祥”。
當然了,文儀不知道自己日后的兒子如此牛逼。
他這次來中都,也不是參加趙朔的科舉。而是其人雖然沒有絲毫入仕之念,卻酷愛讀書。
聽說趙赫將波斯珍貴典籍運到了中都,趙朔有旨,存于國家圖書館,任華夏百姓研讀,只是不許抄寫,并且帶出館外。
文儀這才來到了中都,打算看看華夏以外的經典。
趙朔如何開疆拓土,文儀并不動心。趙赫如何英武,趙朔后繼有人,文儀也沒有動心。
不過,這南洋鳥糞的神奇功效,讓天下再無饑饉成為可能,文儀真的動心了。
他意識到,一個遠和之前朝代不同的偉大時代,即將到來。如果他不能參與其中,簡直是辜負此生。
三日后,皇宮,大安殿。
“嗯?孟之縉沒有報名?”趙朔向辛褎看來。
孟之縉是孟珙的次子,今年十四歲,自幼就有神童之名。根據黑冰臺的情報,他帶著幾個從人,來到了中都。
趙朔本來以為,孟珙有投降之意,想讓兒子來參加科舉呢。沒想到,也許孟之縉只是來中都長長見識,沒有參加科舉的報名。
辛褎道:“要不要留下他?”
“不必了。”趙朔搖頭道:“孟珙如果因為兒子的性命,改變立場,也就不值得我如此看重了。”
辛褎見趙朔情緒不高,道:“雖然孟之縉沒有報名,但是宋國有一個神童報名了,此人姓文名儀,是廬陵人。”
文儀?廬陵人?
莫非是文天祥的父親?
趙朔只知道文天祥是廬陵人,他的父親叫什么就不甚了了了 但是,文儀既然是廬陵人,又姓文,還有神童之名,幾個因素加起來,就很可能是文天祥的父親了。
刀槍無眼,如果文天祥的父親死在戰火中,那自然也就沒有以后的文天祥,太過可惜了。
沒想到,他竟然主動北上,報名了科舉。
當初趙朔雖然決定伐宋,也公告天下了。但是,水師還沒準備好,一直調兵遣將,積蓄力量,引而不發。
如今,海軍已經訓練成形,連文儀都主動參加了趙朔的科舉考試。
這場滅宋之戰,真是萬事齊備,只待出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