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加印數量,現場都陷入了短暫的沉默,然后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大家胸口都憋著兩個字。
“牛逼!”
首印60萬,加印40萬,總發行量100萬!碼洋一百萬元!
這是自上一期后,《收獲》發行量再次達到百萬級,雖然比上一期的110萬差了一些,但《人間正道是滄桑》還有兩部呢。
如果這100萬能全部賣光,下一期,再下一期會達到怎樣的發行量簡直不敢相信。
副社長宣布完趕緊去了印刷廠,得讓他們加班加點干起來了,過年前能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春節可是一個口碑發酵的大好時機,不能讓讀者想看卻買不到。
魏明只有《放羊班的春天》在《人民文學》發表的時候體驗過百萬級別的發行量。
當今文壇,純文學期刊能夠達到百萬這個級別的也就只有《人民文學》和《收獲》了。
魏明甚至可以斷言,哪怕《人間正道是滄桑》放在其他三大名旦發表,也難有這么高的成就,畢竟底蘊還是差了許多。
華亭路老洋房。
今天龔瑩去美影廠接柳如龍下班了,兩人一起回了這里,然后就在家門口看到一個女人趴在門口向里面瞅。
又高,又白,又大,長得也不錯,很像是她和阿龍筆下的赤練,如果再好看一點,穿的再漂亮一些,真像是漫畫里走出來的人。
“請問你找哪位啊?”
麗智回頭,看到兩個陌生人,于是道:“我來找我同學白明珠的,你們是?”
龔瑩想起來了,這家原來的主人就姓白,她道:“你同學已經不住這里了,這棟房子已經賣了。”
麗智當然知道房子已經賣了,也知道同學不住這里,這不是無所事事溜達到了這里,想著能否邂逅一位年少多金的美男子嘛。
結果沒能得償所愿。
“賣了啊?”麗智裝出不知情的樣子,“那這房子主人現在是誰啊?你們是這里的主人嗎。”
“是我姐的,如果沒有什么事我們就先進去了。”龔瑩看著這個問東問西的女人有些沒了耐心。
麗智看著龔瑩的臉,她應該就是龔樰的妹妹吧,那晚她也見過這位大明星,幾個月時間,龔樰名氣更盛了。
不過一個剛剛成名的女演員能買得起這種老洋房,打死她都不信,肯定是龔樰旁邊那位男士出的錢。
那個男子看上去跟自己年齡相仿,家世之深難以估量,龔樰肯定是那個男人的情婦,估計還是家里不認可,只能養在外面的那種。
對,肯定是這樣!
有了這種猜測,麗智并沒有看不起龔樰,相反,她覺得這也很厲害啊。
女人嘛,自己的容貌就是最重的籌碼,能夠換來一世錦衣玉食也不錯啊,就像民國時期那些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也經常跟達官顯貴有勾結啊。
比如那個電影皇后胡蝶和戴笠的故事,她可是沒少聽說的,而且姓戴的早就死了,但胡蝶不僅活著,還在國外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成功笑到了最后,簡直就是女性楷模。
見龔瑩打開門沒進去,就盯著自己,麗智無奈地結束幻想,歉意一笑,離開了這里。
兩人剛進院子,就見龔樰推門相迎:“阿瑩,阿龍,你們一起回來的啊。”
“二姐!”龔瑩開心地撲了過去,“你可算回來了,你小姑…小紅在嗎?”
“哦,她去看電影了,應該也快回來了。”
“那她哥呢?”
“去《收獲》了。”
“所以你們已經見過面了?”龔瑩露出秒懂的微笑,看的姐姐都臉紅了。
接下來龔樰又跟阿龍聊了起來,她也很關心妹妹的感情生活,不過阿龍似乎很寡言,也很害羞。
其實主要是害怕,雪姐一回來,他才想起自己作大死幫著阿明欺騙阿瑩的姐姐。
阿明和朱霖的事萬一暴露了,阿明固然有可能被三刀六洞,但自己肯定也要被濺一身血的,想想阿瑩知道后的反應他就害怕,害怕就不想說話。
龔樰只當他性格如此,也沒在意,這時龔瑩又開始跟她商量年后去燕京的事了。
“哦?”龔樰看了一眼阿龍,發展這么快的嗎。
龔瑩道:“我就想去看看,如果適合就留下來,如果不適合我還是守著爸媽吧。”
“做什么工作啊?”
“服裝設計,我發現自己好像有一些這方面的天賦呢。”說著龔瑩就去拿《秦時明月》的人設圖,從主演到配角她都參與了修改,而且改的都是衣服。
經過她的修改后,這些角色一眼就能讓人記住,鮮明了許多。
龔樰邊看邊點頭,這是一種迥異于現在大陸風格的漫畫,看著很漂亮,對年輕人應該很有吸引力,正當她要看到胸大腿長的赤練時,一個蹦蹦跳跳的小姑娘回來了,是魏紅。
本來她還有些跳脫,當看到龔樰端坐在沙發,馬上老實起來:“龔樰姐你好。”
這副姿態就叫“寄人籬下”,她一直以為這房子是龔樰的呢。
龔樰忙放下手中畫稿回應魏紅,還親熱地拉著她坐在旁邊跟她聊天,想要搞好姑嫂關系的意圖非常明顯了。
她和朱霖的競爭除了魏明,其實也包括他的親朋好友,小紅這丫頭地位可是很高的。
魏紅有些受寵若驚,人家不僅收留他們兄妹住在這里,還噓寒問暖,叫自己賓至如歸,自己和哥哥真該感謝阿龍哥,人家肯定是看在她未來妹夫的面子上吧。
阿龍:…
“小紅你看的什么電影啊?”
“哦,京劇電影《白蛇傳》,好像還是上影廠拍的,看著挺熱鬧的,有字幕也不擔心聽不懂。”魏紅道,她上一部印象深刻的戲劇電影還是《七品芝麻官》呢。
這部電影還是很強的,在81年是唯一能在傳播范圍,觀影人次上跟《喜盈門》掰掰手腕的作品,而且還都是上影廠的。
原本81年影壇是上影廠完勝的局面,不過現在北影廠有了《自古英雄出少年》,這也是年冠級別的作品,而且這次還在《少林寺》之前上映,有先發優勢,最終結果還真不好說。
天快黑了,魏明才溜達著回來,見大家都在,于是又重申了一下明天晚上聽演唱會的事,主要是說給龔樰的,其他人都已經知道了。
吃過晚飯,龔樰和龔瑩都沒有回家的意思。
龔樰回魔都后沒有回家,就是想著多陪陪魏明,過兩天就裝作自己剛回家的樣子。
而龔瑩知道姐姐今天回家,也提前跟爸媽說過了,說是在閨蜜家過夜。
今晚她們兩個自然一個房間,就在魏明和魏紅中間的那個。
魏明打開臺燈改稿子,多么希望能紅袖添香啊,可惜等了好久也沒見雪姐進來,其實他早就完成彈藥填充了,可以梅開二度了。
不過魏紅就在二樓,床邊還躺著龔瑩,龔樰怎么好意思這時候鉆進魏明的房間,她這會兒正跟妹妹聊一些姐妹間的私密話呢。
“什么,這幾天你們就一直畫畫了,真的什么都沒干?”
“最多就是牽牽手,然后就沒了。”龔瑩老實道。
龔樰教育道:“阿龍畢竟還小,你比他大,你得負責引導他啊。”
也不說太過分的,起碼抱抱還是要的吧。
龔瑩立即問:“那你和魏明,是你引導他的嗎?”
龔樰立即不吭聲了,小魏雖然也小,但人家可身經百煉呢,自己完全處于被動好吧。
也就今天好久不見了,情難自已,所以才主動了一些,下午那次,她在上位。
兩姐妹正嘀咕著,從陽臺那邊傳來貓叫的聲音,這是魏明完成了今天的改稿任務,開始叫春了。
龔瑩不明所以,還以為家里真的來了一只野貓,但龔樰一下子就聽出是魏明在作怪。
她回應著“喵喵叫”了兩聲,意思是:不去,沒戲。
果然,那只貓叫聲立即戛然而止,看的龔瑩瞠目結舌,你們倆這么會玩的啊。
感覺姐姐已經被小姐夫吃干抹凈連骨頭都不剩了。
“阿瑩睡吧,已經不早了。”
“姐,最后一個問題,”龔瑩道,“魏明走之前是不是帶他回家里跟爸媽見一面啊?”
如果不是有朱霖,龔樰就算撒嬌也要讓小魏跟爸媽見一面的,爸媽一直擔心自己的終身大事,這樣能讓他們安心一些。
但現在不能,這有違她和朱霖的約定,屬于作弊行為,于是她只能幫魏明打掩護:“是我說先不見的,我現在正是事業上升期,不想新聞炒作感情上的事,帶他回家,街坊們都長著眼,肯定傳的到處都是,說什么的都有,想想都煩,所以還是讓大家關注我的作品吧。”
龔瑩沒想到原來姐姐這么有事業心呢,可憐小姐夫了,又出錢買房,又出作品捧人,可卻還得不到名分。
果然作男人難,作女明星背后的男人更難。
這么一想,姐姐還挺渣的。
剛要批評一下姐姐,龔樰已經閉上眼睛了,下午那場運動挺消耗體力的,而且上午還坐了半天車,剛剛還洗了個熱水澡,睡意正好。
第二天龔樰依然沒有回家的意思,等龔瑩和阿龍去上班后,看著礙事的小紅,魏明剛要動壞心思,龔樰就道:“小紅,咱們兩個出去逛街吧。”
魏紅:“好啊好啊,我也想買點魔都的時髦貨帶回老家呢。”
魏明:什么意思,這是不要我了 “你就在家好好改稿吧,別耽誤了時間。”說著她對魏明眨眨眼。
她的意思是:乖乖聽話。
于是魏明就在家專心干活,等到下午三點左右,這倆人回來了,龔樰神色如常,魏紅已經累得東倒西歪了,她第一次知道,原來逛街可以這么累!
今天她們倆掃蕩了魔都的幾個主要百貨大樓,除了衣服沒買,其他吃的用的買了不少,魏紅畢竟沒這么高強度的逛過街,跟龔樰一比就相形見絀了。
因為已經在外面吃過飯了,魏紅回到自己的房間,門一關,就開始躺尸,很快就睡著了。
這時龔樰又對魏明眨眨眼,魏明趕緊把人拉進自己的房間。
最神奇的是,當晚去魔都體育館看演唱會的時候,龔樰依然走路如風,而魏紅就像是被風吹過一樣。
雖然女人有逛街的天賦,但成熟女人和小女孩也是有差距的。
這次魔都演唱會跟燕京那場沒什么區別,也有錄像,到時候會在魔都臺播出,也讓全市人民跟著聽聽外面的流行歌曲。
這方面魔都的接受能力位居全國前列。
現場最高潮就是佐田雅志演唱中文版《男子漢宣言》,后世外國人能說兩句中文,國人就會很高興很喜歡,這時候只會更甚。
幸虧這里沒有頂,要不然一萬八千名觀眾的歡呼聲能把頂掀了。
唱完歌佐田雅志還特意感謝了寫這首中文歌詞的大作家魏明。
最近因為《人間正道是滄桑》,魏明在魔都報紙上曝光率不低,今天又能多上一筆了。
演唱會結束,龔樰和龔瑩就要回家了,這是她們臨時決定的,因為剛剛感覺到被電視臺拍到了,那么接下來就有可能被父母看到,所以今天就是龔樰從蘇北“回來”的日子。
有阿龍送她們,魏明就在后臺跟佐田雅志聊了會兒。
他透露接下來要在中國多待一陣子:“說不定還能見面呢。”
魏明心道,來了,來了!
果不其然,他向魏明透露,他的家族企業將要跟央視合作,拍一部關于“長江”的紀錄片,而他將親自擔任導演和主演,跟隨劇組一起從魔都走到長江源頭,他還準備創作一首關于長江的歌。
這是一個將讓他背負幾十年債務的決定,但不得不說,這個紀錄片拍的很有水準,而且現在不拍,再過幾年就不是1981年的感覺了,這是一段很珍貴的影像記錄。
魏明拍拍他的肩膀:“祝你成功,我母親是四川人,長江也從那里經過,僅從我看到的那部分人文和自然風景,真的很美。”
等佐田背了債,專心搞音樂的時候,說不定他們還能再合作。
第二天魏明和龔樰又見面了,但是沒有舞槍弄棒。
魏明在客廳放起了那臺老式留聲機,開始跟龔樰跳起了交誼舞,她還特意穿上了高跟鞋。
學著他們倆的樣子,阿龍和阿瑩也笨拙地跳了起來。
雖然小紅覺得哥哥和龔樰姐姐的樣子有些曖昧,但她也迫切地想要加入其中,只可惜她落單了。
魏明:“等一下,等一下我再教你。”
以前大學生基本都會跳交誼舞,不過魏紅上大學的時候就已經禁止公共場合跳舞了,她也沒機會學。
跳舞的時間只有短暫的半天。
中午吃完飯魏明把最后十二萬字的稿子送到《收獲》編輯部,下午他們三個就要坐火車回老家過年了。
這次沒坐飛機,因為坐了飛機還是要坐一天火車汽車摩托車,所以干脆買了三張臥鋪火車票,硬臥。
火車站,龔二龔三全都來送別了,魏紅看著兩姐妹,感覺龔樰姐姐比龔瑩更舍不得他們,真是一位熱心好客的主人啊!
等以后龔樰姐姐到了燕京一定也讓她住自己家里!
上車前魏明照例去買雜志報紙路上解悶兒,然后看到了乘客們趨之如騖地買《故事會》。
經過一年時間,《故事會》在火車站汽車站這種場景已經非常暢銷了,這種短故事比《收獲》《當代》這些純文學更適合旅途。
聽何成偉來信聊天時提到,《故事會》準備改版,變成月刊了。
不過現在當務之急還是提高稿件質量,穩固品牌和口碑。
今天《故事會》開編輯大會,何成偉就批評了某位編輯把一篇名叫《徐福在日本》的低俗文章篩選進來。
因為《古今大戰秦俑情》的熱度極高,80年下半年圍繞秦始皇的不少故事大受歡迎。
“這個齊狂人就是蹭著這種熱度,寫了幾篇秦始皇的文章都沒被錄用,后來改換思路,寫起了徐福,寫徐福東渡留在了日本,還成了日本人的祖宗,這種不是不能寫,我看了也痛快,但寫的太低俗了,好像去了日本除了日就沒別的事,這樣的文章堅決不能要!”
接下來大家又討論起最近的熱點,大家非常默契地提到了民國題材,這是《人間正道是滄桑》帶起的熱度。
以前這段時期的歷史還是有些敏感的,而魏明用一部開創意義的大作轟開了一道口子。
一位編輯建議:“我們魔都其實也有很強的題材優勢,完全可以組織一些杜月笙、黃金榮、王亞樵之類的故事,市民階層肯定愛看。”
“我同意!”
“我這里就有一段斧頭幫和王亞樵的故事,我來寫一篇吧。”
《故事會》的編輯不僅是編輯,很多時候還要自己寫,因為許多來稿就是故事,純大白話,完全沒有書面美感,都得由他們重新整理寫成文字。
魏明他們是三號下午出發的,四號晚上才能到家,而四號就已經是大年三十兒除夕夜了。
老魏和許淑芬帶著外婆上月底就已經回來了,另外平安叔一家四口也回來了,但他們稍晚了兩天。
老魏回來后就從村里買了一只年豬,兄弟兩家分一只,還給剛生了二小子的表妹范春花家一只豬大腿。
他們這個小兒子生的有點寸,正趕上被計劃,雖然生了下來,但要罰款,后來還是齊可修找到縣里,憑借魏明姑姑這層關系,這才免了罰款。
但罰款可免,懲罰不能免。
當天齊可修就被拉到醫院做了結扎,現在腿腳才好利索。
不過小孩子不知道啥是結扎,齊德龍一直以為父親成了太監,這件事對他心理陰影很大,甚至萌生了以后都不結婚的想法。
要不是有舅舅家的豬大腿,他這個年是高興不起來的。
喜子和樂樂的到來也給齊德龍帶來了不少樂趣,昨天晚上電影下村,他們還看了一場《好事多磨》,聽喜子說,那是她雪媽媽演的。
今天沒什么熱鬧可看,各家都忙著過年,娘背著嗷嗷叫的東強還要給全家做飯,父親啥都不做,說累。
哼,死太監!
齊德龍實在看不下去了,于是他選擇不看:“娘,我去大舅家吃飯啦!”
大舅現在特別大方,完全不在乎自己在他家吃多少肉,他們家的肉好像是永遠吃不完的。
不過這么晚了,大舅和平安舅他們還沒開飯。
喜子道:“大哥和姐姐還沒到家呢。”
齊德龍恍然大悟,我就說感覺少了點什么,原來大哥還沒回來啊!
老魏過一會兒就去門口瞅瞅,說是最晚三十兒到家,不會火車這天也歇班吧?
老魏剛進了屋,齊德龍道:“大舅你坐著,我去等明哥他們。”
不到半小時,齊德龍就喊道:“摩托車,摩托車回來了!”
團圓是過年最大的意義。
今年的溝子屯魏家又是一個團圓年,如果不算人在香港的老老魏的話。
老鬼,還有柳斌今年身邊都沒有親人,但他們有事業伙伴。
兩人再加上周家母女,他們四個選擇看電影過年。
簡單吃過大飯后去看了一場最近賣到爆的《摩登保鏢》。
這是一部嘉禾出品,許氏四兄弟文武英杰全部參與的電影,許冠文、許冠武執導,許冠文、許冠杰編劇,許冠文、許冠英、許冠杰主演,一經推出就火爆影市,現在就已經打破了程龍《師弟出馬》的香港最高票房記錄。
哪怕是年三十兒,電影院里依然人滿為患。
看完電影,哈哈一樂,四人有說有笑地回到他們的公屋,此時他們已經是公屋最有成就的人了,但依然買不起外面那些寸土寸金的樓盤。
柳斌還是跟他鬼叔住一起,他看到門口信箱有報紙,拿出來遞給鬼叔,這是他訂的《新報》。
老鬼愛看報,《文匯報》《大公報》《東方日報》,左的右的他都看,《新報》屬于偏中立的。
今天的《新報》有一篇蔡省三的專欄,這次他意外提到了一部大陸的長篇。
標題是《也談》
(今天保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