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東南的大山環抱中,有一塊平地,上面空空如也,顯得很是突兀。在這平地四周的群山上,打著許多妖洞,有妖魔棲居,腥臭沖天。
忽然之間,虛空裂開一道口子,一個赤紅葫蘆憑空出現,隨后,葫蘆塞子打開,金色的陽火噴涌而出,化作百十只金雞,往群山妖洞里飛去。
金雞入洞,只眨眼功夫,便又飛了回來。各個妖洞里連慘叫聲都沒傳出來,山上的草木也未曾受傷,但妖腥魔氣已經被一掃而空,再也聞不見了。
“魑魅魍魎,也敢圍困青龍,實在找死。”
虛空中響起一道冷冷的聲音,在群山中回蕩。
緊接著,一個年輕道士乘坐一頭白象大的綠鬃雪獅,從虛空中走了出來,攥住了葫蘆,收回了陽火。
道士看向平地中央,點頭掐印,行了一禮,隨即朗聲道,
“眾位青龍洞的道友,外界靈氛變化,魔消道長,正道諸宗磨刀霍霍,掃蕩邪魔。此乃大局扭轉之折點,千載難逢之良機,也正是貴宗出山降魔之時。貧道現已燒殺了邪魔宵小,掃清門前障礙,特來迎諸位道友出關!”
然而,眼前空蕩蕩的平地上毫無波瀾,并沒有人回應他的話。反倒是西方有一股妖氣沖天而起,急掠飛來。
程心瞻不為所動,依舊站在空中,俯視著平地。
他記得很清楚,自己第一次來這里的時候,這塊平地的中央突兀聳立著一座山頭。山頭高聳又圓潤,藤木青蒼,像是一口大綠銅鐘立在地上,一看就是風水形勝之地。
他還記得這座山的名字,叫望春山。
但現在,平地上空空如也。
程心瞻知道,山不是消失了,也不是被移走了,只是被隱藏起來的,被山里的人主動隱藏起來的。
西邊的妖氣在迅速接近,只見一道黃光疾馳而來,很快來到平地的邊緣,落到一座山的山頭上,化成一個人形。來人身材又高又肥,足有丈許高,四肢有人腰粗細,大肚便便,生一對大耳、一只粗鼻,長牙外翻,妖氣濃郁。從氣息上看,這是一位罕見的四境大妖,同時,這沖天妖氣里又有著極為霸烈的龍氣。
來人死死盯著突然出現的道士,雖然之前不曾見過,但他身下的雪獅那般有名,實在好認。肥漢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忌憚,只是遠遠觀察著,不敢輕舉妄動。
程心瞻仿佛沒看到肥漢一般,只盯著平地中央的虛無看。等了有一會,見青龍洞里的人不搭理自己,于是他又道,
“或曰:東方蒼龍,至仁至靈。角尾之間,赫乎明庭。青旗蒼玉,禮祠維肅,蜿蜿蜒蜒,來降景福。
“青龍,青龍!吐靈云而呼精炁,啖雷霆而發天聲。飛翔于八極之遠,周游于四冥之外。青龍,青龍!稟天地之正氣,掌甲乙之仁風!駕飛云而吐祥霧,乘霹靂以顯真形。青龍,青龍!怎可藏頭?!青龍,青龍!怎可閉眸?!青龍,青龍!怎可自囚?!”
程心瞻的呼聲震耳欲聾,在苗疆大地上滾碾,傳出上百里之遠。
“咔嚓!”
晴空炸響霹靂,白日突降雷霆,似乎是上天也對此感到驚詫與震怒。
他身后的肥漢聽得駭然變色,手上光華一閃,一把宣花巨斧被其緊握,似乎隨時都會出手。
然而,山中平地依舊一片寂然,并無回應。
程心瞻見狀搖頭,隨即把手一揮。
一道璀璨劍光飛出。
金虹般的劍光瞬發而至,沖著平地中央打去。
“鐺——”
一聲巨響,地動山搖。
肥漢立時感知到仙劍的氣息,不由自主往后挪腳,同時,他也想不通這道士怎么變臉這么快,一言不合,就直接動手了。
劍虹并未扎進地里,而是在半空中撞擊到了一堵無形之墻,被攔住了去路。在飛劍的沖擊之下,原本空空如也的平地上忽然出現了一尊巨鐘虛影。這虛影比周圍的群山都要高,摩天接云。巨鐘通體清幽,發著碧綠華光,鐘體的下半部分雕刻著森森林莽,上半部分繪有東方住宿。在星辰與林莽之間,有一尊連天接地的青龍圣像。
“廣法先生,我宗已經閉門鎖山多年,不問世事,您又何必咄咄相逼,強人所難?”
巨鐘里傳出一道聲音。
程心瞻聞言,眼中流露出失望之色,遂道,
“我有一個要求,你們要是能做到,我自然不來做這個惡人,到時候,你們就是封山百年、千年,我也不管,那時,我也無理再管。”
“廣法先生請講。”
巨鐘里面的人還是不露面,只是傳出話來,不過,即便是白挨了一劍,但從他的語氣中,還是能聽出其小心翼翼的態度。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魔門鋒芒太盛,可以避一避,但若是惡了道門,那青龍洞真是沒了出路了。
只不過,在說話人看來,作為千年大教,青龍洞已經卑微到了這個份上,無論道魔,都不應該再過分逼迫了才是,須知,兔子逼急了還會咬人,何遑青龍?
程心瞻大概能猜出說話人心里在想什么,同時,他也不覺得自己的要求有什么過分之處,他道,
“五十六年前,貧道在苗疆游歷,第一次來到青龍洞,見青龍門山門前有牌坊,匾曰:「靈佑西南」,聯曰:「青龍盤踞神靈爽,洞天高懸保家邦」。這幾句話貧道印象很深,所謂「占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不外如是。這幾句話后來也成為了貧道的行事準則之一,并一直踐行著。不過——”
程心瞻的聲音很沉重,
“不過現在,青龍洞的所作所為顯然已經配不上這幾句話了,也絕不符合貧道心中的青龍之道。所以還請貴宗把山門牌坊撤了,莫要叫貧道心中的警句蒙塵,也莫要叫天下修行青龍之道者心寒。”
程心瞻此話一出,青龍洞內久久不語。
“請廣法先生進山說話。”
半晌后,巨鐘內傳出來一道聲音,但是和之前聲音不是同一個人,這一道聲音,聽起來格外蒼老。
而伴隨著這道蒼老聲音響起,巨鐘上的龍口位置出現了一個圓洞,通過這個圓洞,可以看見巨鐘里面的莽莽青山。
“尤高旻!你可想好了,莫要自誤!”
那個一直在旁邊看著的肥漢突然張口,聲色俱厲。
程心瞻擺手,「桃都」破空而去。
而此時見著劍光,無論是肥漢還是青龍洞,這才醒悟過來,方才道士以劍問山,到底留了多少的力。
飛劍洞穿虛空,沒有了方才金虹的聲勢浩大,但速度上卻不知快了多少倍,幾乎是轉瞬即至。肥漢只來得及揮動巨斧去劈,只聽一聲脆響,
“叮!”
飛劍打到巨斧上,頓時就崩飛了一塊斧刃,在斧頭上留下一個拳頭大的豁口,并且裂紋沿著豁口往斧面各處延伸。同時,斧子被巨大的力道擊中,立即后翻,斧背正中肥漢額頭,直接把肥漢打飛數十丈遠。
肥漢只覺眼冒金星,虎口發麻,但身為一方妖王,肥漢的反應是極快的,毫無交手再戰之意,二話不說,立即化光遁走。
一劍之威至此!
程心瞻看著象龍逃跑的方向,那正是紅木嶺的所在。但他此刻并沒有去追,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獅子邁步,帶著程心瞻走入巨鐘上的龍口。
穿過巨鐘,程心瞻眼前豁然開朗,青山碧蒼蒼,和風聽鳥語。
“廣法先生,您的一番話,真是愧殺了我們青龍洞上下。”
程心瞻才進入青龍洞,留天房便迎了上來。
“天房道長。”
程心瞻見到來人,終于露出笑容,點頭行了一禮。
他想起了一些往事。早在當年,他與浩然盟的那些好友進入苗疆為伏霞湖解圍,曾經求助過青龍洞協助。在那時,青龍洞答應在前,但真正來的時候卻只有留天房一個人。在那時,程心瞻便知道,青龍洞里有英勇者,也有膽怯者。叫人欣慰的是,身為師尊與洪長豹舊友的留天房道長,是前者。
“道長修行大有精進啊。”
程心瞻說,上次和留天房照面的時候見他還是下洗,但這次相見,明顯能感覺到其人氣息的變化,已經是踏入中洗水平了。
“誰敢在您的面前談修為精進。”
留天房苦笑說,且道,
“老祖宗要見您,請隨我來吧。”
“煩請引路。”
程心瞻自然不帶怯的。
“先說話的是我家掌教,他是主張封山的,后說話的是我家老祖宗,上上任的教主,卸位后一直在洞天里修行,基本不問宗中事,但這次封山,他老人家也是點頭了的。”
留天房以心聲跟程心瞻交流。
程心瞻點點頭,示意明白。
破冰苗疆僵局,是他一早就有的想法,而參加九嶷祭祀大典從而敲定三湘道門的進攻方向不過是順勢而為,隨即,擇日不如撞日,程心瞻便直接來了苗疆。
在此之前,他已經做好了苗疆諸宗的功課。青龍洞掌教名為尹奇峰,是六洗修為,在四洗時就接任掌門之位了。而青龍洞的洞天秘境里還有一位活了不少歲數的老祖宗,喚作尤高旻,是上上任的教主,四境修為,也是青龍洞唯一一個存世的四境大修士,青龍洞里真正說了算的是他。
留天房帶著程心瞻來到了望春山的山頂,這里生著一道筆直的、樹一般的青藤,青藤的葉子形如柳葉,但足有三尺長。葉子生的極有規律,一層一片,以青藤為軸,形成了一道螺旋臺階。
留天房邁步走了上去,程心瞻緊隨其后。
走著走著,腳下的柳葉臺階不知何時變成了青石板階,兩人踏著臺階來到了一處小院院前。
院門虛掩著,院里花團錦簇,在茂密的花木中,有一個老人背對院門,負手而立。
“老祖宗,廣法先生來了。”
留天房站在院子外面說。
老人轉過身來,直接看向程心瞻。
程心瞻也在看著他。
這確實是一個很老很老的人了,須發皆白,臉上手上都是深深的褶皺。
老人為程心瞻打開院門,口道,
“先生請進。”
程心瞻走入小院,留天房自覺退走。
一座小院里只剩下兩個人。
程心瞻沒說話,等著老人開口。
“我青龍洞雖然比不上三清仙宗悠久興盛,但自打祖師在唐時立教,供奉孟章神君起,傳承至今也將近有三千年了,香火未曾斷絕過。魔潮,殺劫,戰亂,也都看了不少了。至于封山避世,還是破天荒的頭一遭。”
兩人相對無言半晌后,終究還是老人打破了平靜,開始自顧自說了起來。
“這次魔劫和以往的都不一樣。南荒出了一頭真龍,一頭合了西江的真龍。你知道西江在我們苗疆有多少支流嗎?清水河、白水河、黃泥河、可渡河、月亮河、打邦河、六硐河、都柳河…整個黔南水脈,基本都注入了西江。
“我們青龍洞是尊奉青龍的,而廣法先生您,是被黃海上表尊號的,前幾年,您在庾陽發令封龍,聲勢之大,老道我在這一方小院里都有所耳聞。所以我們都知道,龍王是江河的主人,龍王一發怒,我們整個黔南都要起水災。另外,龍王也是雷雨的主人,他要是不高興,可以封雷禁雨,也可以馭電發洪。
“西江支流深入苗疆,南荒與苗疆毗鄰,我們現在就在龍王的家門口,又如何敢違逆龍王的意呢?
“明四百四十年,榕江水災,水過屋頂,顆粒無收。明四百四十四年,夏雨連綿三月,黔南一片澤國。明四百四十六年,冬雷震震,驚殺蟲獸無數。明四百五十年,魔蛟犯境,劫掠一方。明四百五十二年,烏云遮陽,不分晝夜,一月不散。明四百五十八年,春雷不生,蟲獸不醒,莊稼不發…”
“西南偏遠,無人問津,消息閉塞,這一樁樁,一件件,有些事廣法先生或許知道,但大多應當都未曾聽過。可我苗疆諸宗與凡人百姓,就是在這些天災魔禍中堅持了十八年之久。
“苗疆偏僻,不比東方繁華,沒有什么大神通者,像老朽我這樣修到四境的,已經很少了。沒有人能與綠袍隔空斗法,左右天數,我們苗疆也沒有那么多人命拿去填。明四百五十八年,我們苗疆選擇臣服,天不佑苗,我們臣服的不是魔潮,而是天災。青龍不會向邪魔低頭,但如果是為了民生,我想神君會這樣做的。”
老者說完這些,頓了頓,然后道,
“如果廣法先生能保證我苗疆風調雨順,或是直接斬了惡龍,莫說出山除魔了,那不光是我青龍洞,苗疆正道諸宗,都一定是先生麾下最忠心的馬前卒。”
程心瞻靜靜聽完,然后認真回道,
“斬龍現在還做不到,但保證苗疆風調雨順是可以的。”
老道聽著啞然失笑,搖了搖頭,
“口說無憑。苗疆是苗人的苗疆,天上的風雨只有我們苗人在乎,先生隨口一說,也太輕巧了。”
對于老者的質疑,程心瞻的語氣依舊平靜,
“那如果貧道要在苗疆合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