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689章 怎么轉?

  “相比馬格努斯效應,一定的旋轉帶來的好處是遠超過馬格努斯效應等次生影響的,因此必要的旋轉不能少,不能因噎廢食。而且在改善精度手段里,這種旋轉算是代價最低的方式之一了。”

  長風廠和風雷廠的同志這才明白過來,為什么高振東一直在說旋轉穩定的事情。

  “舉個例子吧,長彈體帶來的問題,遠遠不止剛才我們討論到的那一些,比如有一個不用理論,靠直覺就能想得到的問題。那就是長彈體在離管過程中的墜頭現象。”

  這個例子非常直觀,雖然他們一直搞的彈都短粗短粗的,還沒碰到這個問題,但是絲毫不影響兩個廠的同志僅僅通過高振東的敘述,就把情況想象出來。

  彈體長了,重心前移,火箭彈在離開定向管的過程中,一旦重心離開管口,彈體就有下墜的趨勢,而且很明顯,學過初中物理的人都能想象得到,這種現象,越長的彈體越明顯。

  對于火箭彈來說,意味著剛出門兒呢,方向就歪了。

  “對啊,高總工這一提醒,還真是這么個道理,最簡單的杠桿原理,而且隨著火箭彈向定向管外運動越多,支點越遠離彈體重心,這個現象就越明顯。”

  都不用實際試驗,在腦袋里腦補就行了。

  另外一位同志想了想,提了個建議:“那我們把火箭彈的重心盡量往后做,讓它離開管口的時間盡量晚,是不是能解決這個問題?”

  不用高振東說,有同志先反對了:“肯定不行,一來,火箭彈的結構和功能決定了不可能把火箭彈的重心做得往后,二來,重心越往后,迎面而來的氣流就越容易影響火箭彈的飛行狀態,那就更不穩定了。”

  眼看這個想法不行,有同志提出增加火箭彈的初速度。

  火箭彈和炮彈不同,炮彈是出道即巔峰,炮口初速就是它速度最高的時候,火箭彈則反過來,先動起來,然后猥瑣發育,在飛行過程中加速。

  這意味著在一開始的時候,其速度并不大,彈體也沒有升力,墜頭現象的影響更大。

  這位同志的想法,就是想趁火箭彈還沒注意,用最快的速度把它丟出去,飛起來吧你!

  然后有同志心算了一下,苦笑一聲:“這個速度我暫時算不出來要多快才行,但是能估計到的值,已經會對火箭彈乃至火箭炮造成重大影響了,而且,這種辦法并沒有從根子上解決問題。”

  大家討論了半天,覺得的確是這么個理,想來想去,沒找到一個簡單方便還便宜的辦法,最后想起來剛才高振東說的話來。

  “要問怎么辦?我覺得剛才高總工已經說過了,還在發射管里的時候,就把彈體轉起來才行。”

  看來高總工說得對,還是得把彈體轉起來。

  旋轉的彈體是能很大程度上降低這種影響的,陀螺的進動性是個好東西,旋轉穩定從槍彈、炮彈一路用到火箭彈,不是沒有原因的。

  這個時候,同志們才意識到一個大問題,怎么在管子里把這玩意轉起來?

  火箭剛啟動的時候,速度是最低的,別說在管子里還沒展開的尾翼了,就連已經伸出頭的彈尖小翼,也沒有足夠的力量把這個東西轉起來。

  “難道還是要用渦輪發動機?這不是又回去了?”

  這個問題其實是個老問題了,別的不知道,但是老毛子系的和我們的火箭彈,但凡上了點射程的,都是出膛過程中就開始轉了。

  其中我們后來的外貿80公里273mm火箭彈比較有意思,那東西看起來是箱式發射器,但是實際上不是用的定向管,而是定向導軌,有的技術就不能使用了,273火箭彈又重,一般的辦法還真轉不起來。

  最后他們用了一個大力出奇跡的辦法,在火箭彈頭部裝上起旋發動機!用火箭彈頭部的小型火箭發動機,發射的時候就給我轉起來!

  大家都討論得差不多,到這一步卡這兒了,高振東笑了:“其實也不困難,想轉起來的話,給火箭炮裝上膛線不就行了?”

  膛線?高總工你是不是和其他項目搞混了?

  大家面面相覷,瞠目結舌,包括陸裝局的同志也是如此。

  見所有人都不知道該說什么,高振東在黑板上畫了一根定向管,然后在定向管上畫了一道弧。

  “說是膛線,只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其實就是在火箭炮定向管上制作一道旋轉的凹槽,在火箭彈上裝上對應的凸塊卡在里面,在火箭彈向外運動的過程中,這個凸塊強制火箭彈進行旋轉,旋轉的速度以及最終效果,可以根據火箭出膛速度和這道凹槽的纏距就能確定下來。”

  還特么能這樣?

  同志們看著圖上那條抽象的“導向槽”,眼珠子都差點掉出來了。

  但是想啊想啊,臥槽,好像真的能這樣!

  首先,這個辦法的確是能起到火箭彈按需要,在發射過程中就起旋的效果的。

  其次,這東西對于火箭彈來說沒有任何難度和門檻,對成本影響微乎其微。

  最后,這個導向槽加工有一定難度,但是好在這東西是加工在火箭炮的定向管上面,算是一錘子買賣,加工好了,剩下的工作就交給火箭彈上的導向塊了,成本、加工難度總體也還能接受。

  長風廠的同志看著高振東,真不知道這位同志的腦袋里面裝了些啥。

  你要說看起來就很高級的理論、研究、分析,他有,而且一套一套的,但是要說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就葷素不忌,什么都來。

  這種管子上面加個槽的搞法,要說有多高級,那真沒有。

  但是能不能解決問題?能!而且解決得還特別便宜。

  不不不,這才是真高級!

  “高總工,服了,服了啊,這辦法好。”

  高振東笑道:“其實要說解決火箭彈的精度問題,是有主動控制的辦法的,比如慣性導航修正,但是那個太貴了,現在還不現實。”

  不過不現實沒關系,把種子播下去就好,適當的時候自然就會發芽。

  陸裝局的同志笑道:“現在的射程已經足夠了,再遠,我們的觀察手段也不大支撐得起其運用。”

  如果說60公里還勉強支撐得住的話,那更高的射程其實意義已經不大了,看不見,打得著也沒什么意義。

  說起射程夠遠的事情,高振東突然想起一個隱患來,他指了指黑板上火箭彈的后半部分:“這部分你們要注意,當火箭發動機的工作時間足夠長的時候,可能會發生彈體被高溫燒穿導致掉彈的問題,特別是新推進劑的燃溫比較高,設計的時候要提前考慮。”

  別說高燃溫的推進劑了,就連普通的推進劑,高振東前世知道,在搞122的時候也發生過這種情況,而找出問題到解決問題,花了一年多時間。

  能不走彎路自然是最好的。

  長風廠和風雷廠的同志們把這個情況記下來,問高振東:“我記得您說過還有扇出、彈道交叉等情況,這些情況怎么解決?”

  高振東搖了搖頭:“這些情況只是可能出現,但不同的設計不是一定會出現,而且解決方案都是和你們具體設計有關的,在具體搞的時候,你們碰見了再分析解決吧。如果一定要提建議的話,那就是在保證火箭彈飛行姿態的前提下,回轉、運動、支撐等結構在發射的時候一定要鎖得足夠結實。”

  簡單說就是發射管左右不平都還是小時,但是有松動的話,那真是每一發都不走尋常路了。

  陸裝局的同志眼看也差不多了,問道:“高總工,你還有其他建議或者意見么?”

  高振東想了想,雖然覺得有些晚了,還是提了一個建議:“如果可以的話,建議把大口徑火箭炮的口徑提升到250mm以上。”

  陸裝局和防工委的同志都很詫異,為什么高振東提這個建議。

  高振東解釋道:“現在正在搞的末敏彈,口徑是110mm,如果大口徑火箭彈只有180mm,意味著其截面只能放下一枚末敏彈,大量空間被浪費掉了,如果提高到250mm以上,就可以品字形并排著放下三枚。”

  這是個簡單的幾何問題,大家在腦子里過了一下,明白高振東說的沒錯。

  “能不能把末敏彈做小一些?80mm?”

  高振東搖搖頭:“不行,再小,威力不能保證,傳感器也不好布置了,110mm口徑幾乎是現有技術的極限。”

  陸裝局的同志想了想:“這個問題我們會納入考慮。如果不行,我們會在下一代里再去解決。”

  到送走同志們的時候,高振東非常鄭重的握住風雷廠的同志的手:“同志們,這個40公里射程的130mm火箭炮非常重要,希望你們一定要做好啊。”

  那180mm的就不重要了?幾方的同志都感到有些奇怪,不過對于他們來說,不論高振東說不說這話,事情都是要做好的,也許高總工只是想到哪里就說到哪里吧。

大熊貓文學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