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696章 在船廠生產的航天器

  迪克·杜賓的提議幾乎已經是明示,也把華府的最后一個選項真正擺在了臺面上。

  通過一次熱戰,將主要競爭對手拉入泥潭,從而破壞其正常的經濟活動,而美國得益于其地理優勢,往往不會,或者極少直接受到戰火波及,因此在概率上更有可能獲益。

  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策略,但在過去一直都還算有用。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

  華夏自從本世紀以年來的軍力上升速度已經超出了常人所能想象的極限,早在兩年前,美軍就曾經在一次隔空對峙的過程中吃了大虧。

  而最近幾年,對方更是頻頻掏出諸如高超音速武器和第六代戰斗機這樣舉世無雙的武器裝備。

  即便因為歷史原因導致其先進型號的存量相對不足,且遠洋部署能力仍然存在缺陷,但至少在第一島鏈附近,甚至整個西太平洋范圍內,恐怕已經沒有對手。

  “這很可能點燃一場我們無法控制的戰火。”阿什頓·卡特率先開口,“實際上,參聯會已經進行過多輪兵棋推演,但即便在我們向盟友提供支援的前提下,結果…也還是不太樂觀。”

  卡特不知道的是,這個所謂“不太樂觀”的結果,都是在兵棋設定中開了后門才得到的。、

  但杜賓卻搖了搖頭。

  “阿什頓,結果并不是唯一考量。”他雙手按在桌面上,帶著頗為明顯的進攻性,“關鍵在于破壞華夏的經濟運行環境,因此我們無需派兵,至少無需公開派兵下場,只需要提供必要的援助即可…”

  “而且,退一步講。”杜賓靠回椅背,身上凌厲的氣勢也瞬間消失,恢復了之前那個人畜無害的小老頭形象,“就算沒有成功,結果也不會比什么都不做更壞…”

  眼看卡特眼神閃爍,似有松動。

  然而此時,奧觀海卻突然抬斷二人,并用一種刻意顯得疲憊而公允的語調插了進來:

  “迪克,阿什頓的謹慎也絕非毫無道理…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文職決策機構,具體的軍事行動風險和可行性評估,還是要讓軍人們權衡一下…今天的討論信息量很大,我們也需要時間消化,會議到此為止。”

  他幾乎是毫無征兆地宣布了散會。

  回到橢圓辦公室之后,一直沉默如影的幕僚長皮特·勞斯才開口:

  “閣下,杜賓議員的想法雖然激進,但…邏輯上并非全無道理,混亂本身就是一種武器。”

  奧觀海將自己重重摔進寬大的辦公椅:

  “不是‘有點道理’,而是‘很有道理’…實際上,從幾年前開始,那些暗樁、那些備用計劃、那些見不得光的聯絡渠道,就已經在鋪了。”

  勞斯驚訝地挑眉:

  “那剛才為什么…”

  奧觀海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在沉默許久之后,發出了一聲長長的、仿佛泄盡所有氣力的嘆息:

  “因為我現在只想安安穩穩地退休…”

  “還是讓象黨的人去收拾這個爛攤子吧…”

  就在華府權力核心為是否點燃戰火而爭論不休、算計推諉之時,華夏方面卻半點都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堅定且持續地朝著那個愈發清晰的目標前進。

  秋去冬來。

  遼東半島,錦西造船廠。

  一個厚重的運輸箱剛剛被送進隔離嚴密的三號裝配車間。

  被厚重屏蔽墻隔開的指揮室內,XS1空間核反應堆的總裝指揮員陳超正穿著厚重的鉛橡膠抗輻射屏蔽服,站在布滿屏幕的中央控制臺前,緊盯著幾個不同角度的監控畫面。

  畫面中央是XS1空間核反應堆那閃爍著金屬冷光的堆芯本體——

  一個直徑約三米、高度2.5米左右的精密圓柱體,表面布滿了蜂窩狀的精密孔位,像一塊等待鑲嵌寶石的基座。

  “一號吊臂,姿態微調,左偏0.3度。”

  陳超的聲音透過內部通訊系統,在狹小的操作隔間內響起。

  就像是過去二十年里的每一次任務一樣。

  但只有他本人才知道,自己心臟正以前所未有的頻率和強度跳動。

  隨著陳超的指令,兩名同樣“全副武裝”的操作工程師,精準地操控著高精度機械臂。

  其中一支機械臂末端,巨大的吊鉤正牢牢固定著一根細長的暗灰色圓柱體。

  它通體包裹著致密的鎢合金外殼,在強光照射下反射出冷硬、沉重、令人心悸的幽暗光澤。

  這就是XS1的心臟燃料——蜂窩狀高濃度氮化鈾燃料棒。

  “吸盤壓力確認正常,無滑移風險。”二號操作員的聲音傳來,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繃。

  “收到。開始對接1號孔位。”陳超深吸一口氣,屏蔽服頭盔內的濕悶空氣讓他有些窒息,“速度降至每分鐘五厘米。激光定位儀持續校準。”

  監控畫面上,那根象征著毀滅與能量之源的鎢合金圓柱體,在機械臂極其緩慢、極其穩定的牽引下,如同外科手術中探入胸腔的精密器械,一點點靠近堆芯本體上那個與之完全匹配的孔位。

  空氣中彌漫著無形的壓力,陳超甚至能聽到自己血液沖擊耳膜的聲音。

  與地面或船用堆不同,XS1采用了高度集成的堆芯燃料一體化設計,無法像常見的地面或船用反應堆那樣先造堆體和輔助設施,等到啟動之前再向其中添加核燃料,反而更接近核潛艇反應堆的生產流程,也就是在部署核裝置之前就要把燃料棒先放進去。

  這也是“信標”計劃選擇在錦西造船廠,而非空間技術研究院529廠生產XS1的原因。

  但對于造了大半輩子核潛艇的陳超來說,還是難免會有一種“航天設施要更加精密、高大上”的感覺。

  這讓他難免擔心因為自己的操作失誤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距離接觸點,十厘米…五厘米…三厘米…”

  一號操作員低聲報數,每一個數字都敲在控制室內所有人的心上。

  “接觸!”二號操作員的聲音陡然拔高了一瞬,隨即又強行壓下,“接觸確認!緩沖機構生效,壓力反饋正常!”

  畫面中,鎢合金燃料棒光滑的頂端,終于穩穩地、幾乎沒有絲毫晃動地抵在了堆芯孔位的入口。

  這一刻,時間仿佛凝固。

  陳超屏住呼吸死死盯著高倍率攝像頭傳回的對接面特寫——嚴絲合縫,完美無缺。

  “好!保持姿態!”陳超的聲音終于帶上了一絲如釋重負的輕顫,“惰性氣體保護焊接準備!機械臂A7就位!”

  幾乎在話音落下的瞬間,另一支早已在旁待命的特種機械臂無聲地滑行到位。

  它的末端安裝著一組結構復雜的焊接設備。

  在惰性氬氣瞬間充滿對接縫隙的微小空間后,接頭精準地壓在鎢合金包殼與堆芯孔口邊緣的預設焊點上。

  一道極其細微的藍色電弧瞬間亮起,隨即熄滅。

  沒有火花四濺,沒有煙霧升騰,只有最精密的瞬時熔合。

  然后,是下一次亮起和熄滅。

  這是將燃料單元與堆芯永久固化為一個整體的關鍵步驟,要求焊接強度極高、熱影響區極小、且必須保證絕對的氣密性,以杜絕任何放射性物質泄漏的可能,哪怕是在極端太空環境下。

  焊接過程持續了約十分鐘。

  控制室主屏幕最上方,代表著1號燃料棒安裝狀態的標識,終于由紅轉綠。

  緊接著“01–就緒”的字樣清晰顯現。

  “一號燃料棒,安裝完成!焊接質量一次合格!”

  陳超的聲音透過通訊器,清晰地傳遞到裝配車間每一個角落,也回蕩在通過加密線路連接的、遠在京城航天控制中心的一個特殊監控室內。

  他緩緩地、深深地吐出一口憋在胸中許久的濁氣,這才感覺到后背的冰涼汗意。

  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成功踏出。

  但望著堆芯本體上那密密麻麻、如同蜂巢般排列的剩余孔位,陳超知道,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大熊貓文學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