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897有人打唐家房子的主意

  6月30日,星期四,唐植桐去清大接受表彰的日子。

  一大早,小王同學就起來熨衣服。

  把縫紉機放在機架的肚倉內,木板一蓋,就是個平整的操作臺。

  家里沒有噴壺,但小王同學聰明,擰的半干的毛巾鋪在襯衣上停留幾秒,然后用裝了開水的搪瓷缸從襯衣上緩緩滑過。

  不過這活一個人干不了,因為操作臺太光滑,唐植桐得在一旁拽著衣服打輔助。

  “費這事干嘛,頂多撐到下午,明天規規整整的就行了。”唐植桐在一旁打了個哈欠,小王同學昨晚興致高,他陪著照了挺久的知了猴,倆人都快走到廣渠門,不過收獲說得過去,逮到的知了猴能炒兩盤。

  “那可不行,都是大日子呢。”小王同學專心致志的熨衣服,對她來說,今天和明天都是丈夫人生中的重大節日,自己不能出席陪同,但一定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再大的日子也不如你重要,你得保證充足的睡眠。”人家都說孕婦貪睡,唐植桐覺得這一條在小王同學身上沒能應驗,覺睡的并沒有比以前多,但每天都是神采奕奕的。

  “知道了,婆婆媽媽的。”小王同學嘴上嫌棄,身體卻很實誠,趁著將下一片襯衣打濕的空檔,把搪瓷缸放在一旁,轉過臉來笑盈盈的在丈夫臉上印了一下。

  熨完襯衣,小王同學并沒有讓丈夫接著穿上,而是絮絮叨叨的讓他抓緊時間再過兩遍稿子,不要到了講臺上再出丑。

  吃過早飯,唐植桐穿上小王同學親手熨燙的襯衣,和她一同出了門。

  表彰大會是有會議流程的,唐植桐雖然是第一次參加教育部門如此規格的會議,但在此之前也算是有去會堂開會的經驗,即便沒有與會務組的人碰面,今天提前來到清大了解也沒耽誤事。

  表彰大會正式開始的時間是十點,中間管一頓飯,下午還有兩個小時。

  唐植桐嚴重懷疑這是借機會飽餐一頓…

  大會的舉辦地點是大禮堂,清大的大禮堂很有特點,頭頂一個球。

  唐植桐在不少大學都見過頭頂帶球的建筑,據說是觀測天文用的,也不知道清大這個有什么特殊作用。

  看著大禮堂上方的球,唐植桐想起了清大“王八蛋”的戲謔傳說。

  蛋,指的就是大禮堂上方的球。

  八則是大禮堂正北方的圖書館,在擴建后從上空俯視呈現明顯的“八”字形。

  王則是圖書館西北角的宿舍樓,也叫“新齋”,從上空看是個“王”字形。

  眼下應該還沒有這么個說法,畢竟大學生調皮也得分年代。

  就像是圖書館東側的那片草地,現在還是沒有名的,等以后就會成為大大有名的“情人坡”,矮大緊就是在天天這彈吉他泡妞的。

  上午是領導講話,唐植桐除了鼓掌沒有其他業務安排。

  中午茶歇的時候,唐植桐意外的碰到了前來參會的古恪展,熱情的握著他的手客套。

  “小古,謝謝你。上次補課后,他們兩個的成績提升很大。今年暑假又要占用你的時間了。”杜晏清已經給小王同學回信,小古已經答應今年暑假繼續為敬民和鳳芝補課,既然這次碰到,唐植桐就鄭重向他道謝,總要讓他感覺出自己的重視。

  “沒事,教他們我也很開心。”小古一笑,標志性的門牙露了出來,看上去就是個普通的陽光大男孩。

  “他們放假的日子還沒定,等定下來我寫信給你說。”唐植桐也跟著笑,這時候要是有個相機就好了,把這一幕拍下來,若干年后拿出來,妥妥的青春回憶。

  “行。”

  “走,咱們先去吃飯,邊吃邊聊。”唐植桐沒有放過跟他套近乎的機會,不光路上聊,吃飯也沒停嘴。

  除了問一些清大的趣聞,還跟他打聽了他老家的情況,并主動示好,如果有需要的地方盡管開口云云。

  唐植桐不太喜歡人情世故,但生活嘛,總免不了這些。

  若干年后,矮大緊那幫人會拿人情世故說事,說國內人際關系復雜,說國外不用考慮人際關系云云。

  對此,唐植桐愿意用一個字表達敬意:呸!

  下飛機就得說空氣香甜,要個飯都得喊godblessyou,就連那些科技巨頭坐在圓桌前都得捧大金毛的臭腳!

  這不叫人情世故叫啥?

  唐植桐在清大做著人情世故的事,家里卻迎來了不講人情世故的不速之客。

  “同志,你找誰?”張桂芳看著不請自來的陌生面孔,有些忐忑,從穿著上看是四個口袋,但眼神不對勁,尤其是一個勁的往后瞟自家院子里的蔬菜。

  “哦,大姐,我姓黃,叫黃禮仁,是化工原料公司的。花市街道為了群眾方便,請求我們過來開個零售網點和染店,我過來考察一下。”黃禮仁收回貪婪的眼神,跟張桂芳道明了來意。

  “考察啥?我們家不染衣服,也不用油漆。”張桂芳不關心他叫什么,也沒有放下戒心,只想趕緊打發他走人。

  在張桂芳印象里,化工原料公司負責染料和油漆的銷售,雖然自家偶爾也會走到崇文門外大街買染料,但屬實跟化工原料公司八竿子打不著邊。

  “大姐,你誤會了。我不是過來跟你考察需求的,是過來打聽這邊住房情況的,你這院子里住了幾戶?”黃禮仁臉上稍顯不悅,但還是耐著性子問道。

  “我們自家住,沒有別人。我們不賣房。”張桂芳沒有誤會,剛才只是想糊弄黃禮仁走罷了,這回看他把窗戶紙捅破,索性一錘定音,讓他死了這份心。

  “哎呀,大姐,我們是國家單位,還能強買強賣不成?我們肯定不會讓你吃虧,我們會根據你家里幾口人給協調住房,如果面積比這邊小,我們還會補錢呢。”

  黃禮仁試圖說服張桂芳,在見張桂芳不為所動后,繼續用他那三寸不爛之舌勸道:“現在各種染料、油漆、純堿、小蘇打供應都緊張,只要你答應換房,這些東西我都能做主給你們家保障供應。”

  “我們家不需要,你走吧,我們不換。”張桂芳已經生氣了,開始抬手往外哄人,怎么好話歹話都聽不進去呢?

  黃禮仁被張桂芳的架勢嚇了一跳,若不是他后退的及時,恐怕巴掌就糊臉上了。

  在張桂芳的步步緊逼下,黃禮仁退出了唐家的大門,然后張桂芳雙手一張,拉住兩扇門,往前一推,把門栓一塞,將黃禮仁關在了門外。

  “哎!大姐,大姐!條件不滿意咱可以談嘛,大姐?開開門!”黃禮仁不死心,在外面啪啪啪拍門。

  張桂芳用后背抵住大門,生怕黃禮仁踹門而入,聽到他的喊話,還是那句話:“你走吧,我們不換。”

  “這事鬧的。”黃禮仁在外面嘆口氣,就這么走吧,有些不甘心。

  他一大早就在花市這一塊溜達,看了好幾個院子,都不怎么滿意,唯獨靠近下水道和水站的這幾家,在地理位置上占有優勢,以后網點開起來,復染的進水、排水就都解決了。

  唐家雖然不是最合適的,但從院子青菜的長勢能看出來,里面是熟地,一年種上兩茬,能解決好幾口人的副食供應!

  換過來以后,雖然不能用來開染店,但當個倉庫,臨街的那邊開個門,專門往外零售染料、油漆還是不錯的,最重要的是,這樣一來菜就歸自己這邊了…

  從唐家出來,黃禮仁并沒有死心,而是轉頭跟周圍的街坊打聽起唐家的情況來。

  “你是干嘛的?”老朱瞪著一只眼,警覺性很強。

  “我是化工原料公司,現在街坊們染衣服的需求大,你們街道懇請我們過來開個染店方便群眾,只要在這一片開一個,你們就不用再大老遠的跑到崇文門外大街了。”黃禮仁是懂得拉攏大多數的,一上來就把方便群眾掛在了嘴邊上。

  這倒不是黃禮仁胡說,這兩年棉花欠收,棉布減少,工廠印染量下降,市面上布的供應量也少了很多,但老百姓總得穿衣服,舊衣服除了縫縫補補,也得考慮美觀,于是百姓的復染需求跟著就上來了。

  “那敢情好啊,在這開染店能有染料嗎?崇文門外大街那個染店十趟有八趟沒染料。”老朱還沒開口,旁邊接水的大媽就接茬問道。

  “瞧您說的,肯定得有染料啊,沒有染料我們過來開什么染店,是不是這個道理?”黃禮仁信誓旦旦,雖然染料的產量也在下降,但工廠印染量少了,化工原料公司的壓力一下子就小了很多。

  這次來花市開染店其實不僅僅是花市街道辦打申請那么簡單,還有居民衣著面貌的原因在里面。

  現在已經開始著手縮減干部的糧食定量,接下來就是普通居民,然后是布票的大幅度縮減,到時候居民不光吃不飽,穿的衣服還補丁摞著補丁,忒扎眼。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四九城這邊加大了染料的協調力度,力爭保證居民的復染需求,爭取讓四九城百姓即便是穿著補丁衣服也顯得整齊、整潔一些。

  “理是這么個理,可他家是私房,恐怕沒你們這個店沒這么容易開起來。換其他地方不行嗎?這一片不少房子呢。”老朱說話實事求是,附近有公房,公對公總比公對私要方便許多。

  “實在沒辦法只能去別處,不過這樣一來恐怕就不會那么方便了,附近很多單位恐怕會有意見。”黃禮仁抬手指了指南邊和北邊。

  北邊是木材廠,南邊是前幾年新建的壽材鋪、雕漆廠、烤漆廠,這些都是需要油漆供應的。

  “桉子怎么說都是國家干部?總得發揚風格吧?不能因為個人就耽誤了大家伙方便不是?”有眼紅唐家日子過的紅火的街坊在一旁將唐植桐高高捧起。

  “就是這個理兒,少數服從多數,干部照顧群眾嘛。”有人在旁邊附和道。

  一聽這個,黃禮仁臉上又浮現出了微笑,但沒有忘記自己過來的目的,既然瞎了一個眼的不配合,那就只能問愿意配合的人了:“這個桉子是誰?”

  “桉子就是你剛才打聽的那家人,他是郵政上的干部,還是個大學生…”

  老朱點上一顆煙,在一旁邊抽邊看這幾個街坊揭唐植桐的老底。

  年紀輕輕的干部,還受過表彰,覺悟一定會很高吧?黃禮仁聽完很滿意。

  正主不在家,黃禮仁沒有再上門吃閉門羹,而是心滿意足的回了單位。

  他考察的任務已經結束,下一步就是給領導匯報,然后等領導定奪,保險起見,最好下一次再過來的時候已經獲得了領導的支持,而且是拉著街道辦的人一塊上門做工作。

  話說唐植桐在清大領了優秀大學生證書、做了報告后,先去北圖找小王同學,在北圖墨跡到下班才夫妻雙雙把家還。

  剛到鐵轆轱把信息中心,唐植桐就被信息中心主任給喊住了:“桉子,等你一天了。”

  “吆,朱大爺,啥事?”唐植桐剎停自行車,擺擺手讓小王同學先回家。

  “今兒有個化工原料公司的人過來打聽你家房子…”老朱原原本本的將事情說了一遍,其中既有自己的主觀看法,也有其他幾個街坊贊同的話語。

  “好嘞,謝謝朱大爺。”唐植桐聽完不置可否,從兜里掏出一盒大前門塞給老朱,事關自家祖宅,這盒煙花的還是挺值的。

  等唐植桐回到家,小王同學明顯也從張桂芳嘴里聽說了此事,張口問道:“要不要我找人問問?”

  “上趕著不是買賣。他不是說可以補錢嗎?咱等他再來,談唄,保不齊有更好的房子呢,有更好的房子咱就換,大不了咱補給他們錢。”唐植桐嘿嘿一笑,發揚風格也不是不可能,一切都得用規則說話。

  “那咱這一院子的菜咋辦?我看他那眼神不像好人,就跟要把咱家的菜都揣他兜里似的。”張桂芳看著自家郁郁蔥蔥的院子,十分不舍,在這生活了大半輩子,依著她的意思,給多少錢都不換。

大熊貓文學    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