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千零四十章 時機

  兩人折返回拒柳堰上,范登滿臉通紅,精神亢奮異常。

  此時營地里尚有兩百余人忙忙碌碌,負責將過去兩日收集到順水沖下的糧秣等物展開晾曬,以供后繼眾人吃用。

  范登連聲呼喝他們,令他們不必再管糧秣,而轉而去拒柳堰下方填埋尸身,平整土地,盡快擴充出可供搭建新營地的區域來。

  拒柳堰本身是召父渠的配套工程,由瀴水南岸的一道自然堤和多處人工堤壩組成,規模不小。但洪水之后,北、東兩面的人工堤壩皆潰,自然堤也受激流沖刷,邊緣垮塌得厲害,到此時已成了高突于平地的土臺模樣。

  范登等人此時所據的營地,大概占了整片土臺的四分之一。若魏王親提大軍到此,這土臺必定完歸魏王所用,但范登等人也不能沒有去處,所以這時候新設營地,反而是當務之急。

  拒柳堰下方,向東南面兩里許,原有一處屯據民伕的營地。這會兒營地完被洪水沖垮,周邊有好幾處泥濘齊膝的沼澤。

  這片營地再往南,有一片規模巨大的蘆葦蕩。早前任暉等人攻打拒柳堰,便在此地藏兵的。洪水過后,蘆葦蕩本來成片倒伏,可這時候居然已經丫丫叉叉地慢慢恢復。

  鄧范指揮著將士們砍伐蘆葦,將之編作四五尺寬幅,層層覆蓋在地面,形成適合扎營的地基。忙到下午,他忽然想起,須得為魏王大軍準備煮飯所用的柴薪。于是他調了更多的人,砍伐更多的蘆葦,將之堆積在高地晾曬。

  為了砍伐蘆葦方便,他將多余的蘆葦寬幅敷設在蘆葦蕩里,形成好幾條道路。

  營地里的將士,這時候被鄧范指揮得團團亂轉,忙了好幾個時辰都不得歇。偏偏將士們竟無怨言,干得熱火朝天。

  州泰反倒快看不下去了,勸他說,魏王大軍的后勤事務,自有專們的高官重臣負責。你區區一個都伯,隔著魏王七八百級不止,就算立功也到不了魏王眼里,或許不必如此殷勤?

  孰料鄧范正色道:“魏王明日將至來此地,這是何,何等的殊榮?范某縱然披,披肝瀝膽,不足報也。提前做好眼前這些零,零零碎碎的小事,乃是人臣的本分。”

  這番話說得,州泰簡直要掩面羞愧。

  他擊節嘆道:“范都伯的忠誠,吾固知矣!”

  贊嘆過后,他下定決心,要將這埋沒于下僚的人才舉薦給上司劉曄,給他更好的前途。

  九月中旬,已然晝短夜長。申時以后,天色愈來愈昏暗,鄧范于是又喚了部下,在拒柳堰上燃起一整排巨大的火堆,為下方忙碌的同伴們照明。

  這個想法很好,但晾干的柴薪數量不夠,許多將士直接就拿了砍伐不久的蘆葦投進火堆里。因為蘆葦不干,散發的煙霧特別多,有時候投進火堆里的蘆葦桿子劈劈啪啪地燒了起來,露在外頭的尾部還冒著水泡發出滋滋的響聲。

  火焰升騰,煙霧隨風飄散,往下風處的營地方向滾滾涌去。

  有將士立即覺得嗆人,便找負責生火的軍官,懇請熄滅幾座火頭。也有些將士覺得,這種煙霧用來驅趕蚊蠅毒蟲很有效,而且火頭熄滅以后,就得自家舉著松明火把干活,更加麻煩,又建議再多生幾堆火。

  這時候鄧范正在堤壩北面,陪著州泰探看從鹿門山方向繞行過來的道路,準備盡快安排人手加固,所以沒顧上這些人的爭執。

  于是將士們吵吵嚷嚷,鬧騰得負責生火的軍官焦躁。

  這軍官乃是隨同鄧范留在拒柳堰的得力人手,名喚鄭高,也是廬江雷氏的舊人。他最初曾是丁立、丁奉的部下,后來調到鄧銅手下服役。早年雷遠奇襲曹軍在汝南的糧倉,鄭高負責引路有大功。

  鄧銅死后,鄭高因為資歷深、見識廣,隱然成為鄧范的左右手,近年來已經升為營司馬。

  但他在拒柳堰上,只當自己是個都伯。這時候這營地里聚攏的,都是劫后余生的同伴,人心終究有些浮動,不似正常軍隊里那樣,上級對下級可以生殺予奪。既然有人鬧騰,他便有時候澆水熄滅幾堆火,有時候又無可無不可地再度將之點燃。直到最后州泰和范登注意到火堆明滅,趕過來查問,他才消停。

  距離拒柳堰三里開外,一處隱蔽的位置。

  羅阿憚寧和幾名同伴就在這里。

  此前交州軍化整為零,反復滋擾南下曹軍,迫使曹軍不斷分兵驅趕,以保障淯水沿線的安。這樣一來,固然使得曹軍隱顯散亂,可活動在淯水周邊的交州軍斥候,撞見曹軍的機會就大了很多,連續數日以來,死傷不少。

  然而愈是在這時候,掌握戰場動向就愈是重要。交州軍依舊不斷地遣出斥候,而能夠在這時候承擔重任的,一定是交州軍中極機敏果決的精悍之士。

  羅阿憚寧便是其中之一。

  與他一同出身于廉水畔蠻夷部落的羅柯,此前曾隨同曲長黃小石潛伏哨探,抓捕了曹軍行軍司馬一級的軍官。可惜此時黃小石已經戰死,羅阿憚寧和羅柯等人再度出發哨探,總覺得心頭有股壓不住的火。

  憑著這股子火氣,羅阿憚寧刻意地潛到距離拒柳堰較近處。但緊張中的潛行,對體力消耗也是極大。這會兒他渾身上下都被漢水浸透了,雖然抵達隱蔽位置已經好一會兒,但依然急促地喘著氣。

  不過,他把喘息聲控制的很好,聲音很低,激起的氣流,只將遮擋在面前的樹葉吹動。

  他瞇著眼睛,眺望拒柳堰方向。那處的曹軍營地里,有一座座火堆閃耀著,仿佛星光貼著地面,忽隱忽現。

  這種忽隱忽現的規律,是羅阿憚寧很熟悉的。

  羅阿憚寧不同于尋常蠻兵,他是有志氣、有想法的。他懷著誠心誠意,想要在軍中做出一番事業來。所以他將軍中的號令、旗語、哨聲、鼓角聲的寓意等等,記得都很清楚。而眼前這些火堆明滅的次序,恰好符合其中的規律。

  天空中的浮云移動,月光有時候灑落,有時候又被遮掩。

  待到火堆不再變化,彎月已經升上了天頂。羅阿憚寧拿出系在腰間的骨哨。

  因為被他反復地攥緊又松開,骨哨帶著溫熱,帶著掌心的汗水。這種骨哨是交趾郡以西、自稱縛婁國遺民的部落特產,取自于某種猛禽的翅骨,其尖銳的聲音在夜間能傳得特別遠,而音質像極了鳥類的鳴叫,設非早有準備,很難分辨得出。

  羅阿憚寧心里重復再想一想火堆明滅的規律。那換成漢家的言語,只是幾段沒什么關聯的短句,羅阿憚寧不知道其中奧秘,但他能確認,這一定極其重要,這便是雷將軍一直在等待的消息。

  他深深的吸了口氣,鼓起胸膛,將骨哨湊在唇邊,用力的吹響。

  輕靈如鶴唳的聲音振動空氣,遠遠傳開。

  吹了一通,羅阿憚寧將骨哨重新握在手里,側耳傾聽。遙遠的夜幕深處,有另一支哨聲繼之而起;接著似乎還有更遠的第三支,仿佛睡眠的鶴群遭猛獸驚嚇,此起彼伏地嘯叫不停。

  哨聲傳遞甚遠,而距離較近處,許多人直接就看到了火堆的光芒。鄧塞以外曹軍重重,晚間無數篝火燈光,宛如群星,但有心人分辨,總能找到自家等待的東西。

  鄧塞的軍寨中,周倉和李貞一前一后,匆匆奔往關羽歇宿的帳幕。

  “君侯,你看!你看!”

  關羽早已探看許久,他平靜地回身,捋了捋須髯:“時機已至。”

大熊貓文學    漢鼎余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