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九章 薛仁貴的兵法

  裴旻離開了書院。

  正想著未來的日子,何去何從,卻聽身后傳來一聲叫喚:“裴兄慢走!”

  裴旻回過頭來,卻見一個虎背熊腰的書院學子快步走了上來。

  裴旻略一沉吟,笑道:“袁兄有事?”

  來人叫袁履謙,也是燕云書院的學生,為人沉著不善言笑,有點不太合群,與裴旻屬于點頭之交,平時往來不多。

  袁履謙一身儒士服,卻有著北方人特有的壯碩,來到跟前道:“裴兄當下可有打算?應該不準備回懷柔縣吧?”

  裴旻也不瞞他,頷首道:“暫時不想讓母親操心,先找一個可以住宿的地方,好好考慮一下。”

  袁履謙道:“我家就在附近,如若不棄,可在我家住下。”對上裴旻疑惑的眼神,他坦然道:“我父母早亡,深感人間最大慘事莫過于子欲養而親不待。也最敬佩重孝之人,裴兄能為母親不顧自身前途,毅然離開裴家,如此孝心,我袁履謙佩服,愿以兄為鏡,結友同行。”

  裴旻見袁履謙言語真誠,面對“落魄”的自己,熱心結交,好感大生道:“患難方能見真心,袁兄太過客氣了,還請前面帶路。”

  袁履謙本是官宦之后,家境豐實。但天有不測風云,一次意外袁履謙雙親死于疫病,只余袁履謙一人存世。父母累積下的錢財,這些年袁履謙都花費的七七八八了,唯獨大屋子保存完好。莫說是住裴旻一個,便是再來十個也綽綽有余。

  裴旻在袁履謙家安頓好,想起薛都督之約,問起了“薛都督”的事情。

  袁履謙道:“這薛都督就是原并州長史薛訥,陛下不久前任命的。他是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的長子,可謂將門虎子。勝過那徒有虛名的孫佺百倍,有他鎮守幽州,可保幽州無虞。為何請你一敘,我就不知道了。不過都督昔年曾駐守幽州,為人剛正不阿,世人皆知。想必也不會為難裴兄,大可放心。”

  裴旻倒不是擔心受到刁難,只是不知薛訥葫蘆里賣什么藥,滿心好奇。

  拜別袁履謙,裴旻徒步往都督府赴約。

  都督府位于薊城中心,離袁履謙的住所有一段距離。裴旻一路走著腦海中卻在盤算接下來的路應該如何去走,裴母唯一的期望便是看到自己的兒子能夠走上仕途,光宗耀祖,成為人中龍鳳。自己既然決定代替裴旻侍奉他的母親,這點“小小”的心愿,沒理由不去完成。斷了裴家這條路,一定還有別的路走。今天為圖一時痛快,說了重話,為了不在未來的某一天給打臉,這個逼必需裝到底。

  突然他想到了科舉!

  科舉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是一項歷經一千余年的優秀制度,對中國在內的漢文化圈諸多國家影響深遠。

  在古代想要出人頭地,科舉高中是最快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科舉之難,也是有目共睹的。

  不過裴旻此刻卻有一定的把握,本來裴旻的文采本就不錯,加上裴靜遠自身也是文科出生,文化功底不俗。他身懷古人對古籍的深入理解及現代人的先進思維于一身。對明經這方面的理解在同輩中應當是出類拔萃的。既然自己有這個優勢,為何不利用起來?

  念及于此,裴旻心中有種撥開云霧見青天的感覺,心情格外舒暢,加快了步伐,來到了幽州都督府外。

  裴旻報上了姓名,沒等多久,便有府內管事前來迎他入內,似乎得到了特別的叮囑,管事顯得特別熱情,一邊躬身相請,一邊說道:“都督正在府庫整備軍務,一時半刻,抽不得身。都督特別吩咐,將足下帶至書房等候,書房中的書籍可任由翻閱。”

  裴旻眼中一亮,笑道:“不礙事,只要有書,等多久都沒關系。”

  身為中文系學生,看書對于裴旻來說也是人生一大樂趣。只要有書在手,不管是什么書,只要看得懂的,他都能安安靜靜的在一個地方坐上一個下午,寸步不挪。

  薛訥的書房很大,也很符合他都督的地位:偌大的書房就如一個小型的圖書館一樣:八個大書架上堆滿了書,足足藏書千余本。

  裴旻繞著八個書架轉了一圈,發現絕大多數的藏書都是外舊內新,只是存放的年代久,內容幾乎沒人翻閱,純粹的擺設,唯有一個小書架里的兵法類書籍是翻了又翻的,足見薛訥自身的品味。

  裴旻知道這小部分兵書才是真正的寶,余下那些為了擺設而收集來的書籍,市場上隨隨便便都尋找的來,目光在小書架里來回掃動,突然發現了一本周易新注本義的書。這本書放在孫子兵法、吳子殘篇等兵法書籍里以是奇怪,最讓他莫名的是著寫這本書的主人…薛仁貴。

  比起薛訥,薛仁貴的大名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作為唐朝最頂尖的大將之一,薛仁貴三箭定天山、脫帽退萬敵等事跡,在后世可是耳熟能詳。

  在唐朝一票威震天下的名將中,薛仁貴在裴旻心中的地位名列前茅。

  這偶像寫的書,不管好與壞,都得支持!

  裴旻沒有坐在薛訥的主位上,隨便找了個地方坐下。

  這翻開第一頁,裴旻立時恍然:這周易新注本義看起來是導任向上的圣賢書,其實是用陰陽八卦學說著述用兵之道,里面的內容說的是行軍打仗的智術將略。

  這個世界的裴旻閱書萬冊,后世的裴靜遠也是如此,但他們一個看的是先賢古籍一個看的是各種雜書,兵書什么的還真極少涉獵,也就是看過孫子兵法之類后世幾乎爛大街的兵書。只是孫子兵法固然受世人推崇,但其內容晦澀難懂不說,還都是干枯的大道理,沒有一定的文化造詣,根本看不明白。正常人哪里會去用心研究,充其量不過就是過眼幾遍而已。

  裴旻開始還擔心自己看不懂,看了幾頁卻發現薛仁貴寫的很直白,大多都是他從軍多年的用兵心得,樸實易懂。

  原來薛仁貴的文化程度本就不高,留下兵書也是為了留給后世子孫一點自己的從軍心得,自是越直白簡單越好。

  裴旻看的津津有味,尤其是薛仁貴還在其中夾著一些親身經歷的戰例,就如看故事一般,感受薛仁貴這位蓋世名將的經歷,特別讓人深入其中。

  不知時間流逝!

  也不知過了多久,突然一劍刺來!

大熊貓文學    盛唐劍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