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那么多兇橫丘八盯著自己,趙懷安努力擠出笑,然后從席位上站了起來,對上面的高駢下拜:
“回使相,我軍中那班兄弟都沒吃過牛肉,我吃了一塊覺得美,就打算帶回去給他們也嘗嘗。”1
此言一出,川西諸將各個捧腹大笑,反而高駢那邊的軍將們各個驚訝,隨后沉默。1
上首邊,楊慶復看了一眼哄堂大笑的川西諸將,再看看對面的高駢手下們臉色嚴肅,暗罵了句:
“一群爛泥扶不上墻的,不足為謀。”
要不是他知道這幫人太廢物,他也不會這么果斷就投了高駢,這些人殘民如虎,畏敵如鼠,指望這些人頂自己上位,他楊慶復還沒那么昏頭。
反倒是趙大,這人是真不錯。
哎,可惜了。
可惜什么?
果然,下一刻,楊慶復擔心的就成了現實。
上首的高駢在聽到趙大說了這么一番話后,明顯愣住了,陷入了某種回憶,然后很快就清醒過來,對趙大招了招手,示意他上前。
趙懷安用巾帕抹了一下嘴上的油,然后出列趣步到了高駢面前。1
也是走到了這么近,趙懷安才看清楚了高駢的樣貌。
這位節度使這會盤腿坐著,身體挺直如松,雖然穿了一件道士服,但赳赳武夫的氣概還是怎么都遮蓋不住。
這老武夫雙手分別放在大腿的上部,手肘往外展,在盯著趙大的時候,身體微微前傾,和旁邊一直微笑的隆舜形成鮮明對比。
不知道怎么回事,趙大看到高駢和隆舜的樣子,彷佛看到了一頭盤臥的猛虎,和一頭待宰的羊羔。
看到高駢的眼神和自己交匯,趙大連忙躬身。
這個時候高駢說話了,他一改之前柔細的聲量,聲若洪鐘,對在場的一個年輕武士笑道:
“博韜,二十多年前,我還在你叔父帳下為司馬,就有過類似的一幕。當時我一箭落下雙雕,因同僚們都沒吃過烤雕肉,我就當場分給眾人吃了。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1
趙懷安什么情商,他忙彎腰補了一句:
“使相當日一箭落雙雕,與眾兄弟分食,那是青史留名般的壯闊豪氣。而咱趙大,只不過是沾了使相和楊帥的光,貪了幾片牛肉分與兄弟,休說相比了,簡直是云泥之分。”
趙大說完,高駢哈哈大笑,這才看向眼前這個趙懷安。
這段時間此人的確出挑,尤其是在一眾怯弱的蜀將當中更顯得出類拔萃。
先是在雙流外守金馬寨,又破邛州城,最后更是好運道的抓到了南詔世子隆舜。
眼前這個趙大壓根就想不到,正是他抓住了隆舜,使得整場南詔戰爭發生了巨大變化。
此前朝廷給自己的方略就是驅逐南詔離開西川,雙方以大渡河為界就行。
但其實內心中,高駢是不愿意的。
他這人做一件事就要成一件事,無論是在長武對黨項、還是在秦州對吐蕃,又或者是安南對叛軍,他信奉的就是“除惡務盡”。7
所以高駢一開始就上書,希望能集諸雄藩兵馬八萬,趁著現在大帑充盈,四方又無戰事,正可一舉蕩平南詔百年邊患。
他之前在平安南的時候,就俘虜了南詔的數位朝臣、大將,對于現在南詔的虛實是相當清楚的。
此時的南詔國力早就衰微,國力都旁落在段、鄭兩家了,也虧現在的國主佑世隆還算是個雄主,少年即位便可壓制權臣,屢次出兵對外征討。
但可惜,數覆兵,屢戰屢敗,虛耗國力。5
高駢在南詔的間臣還匯報來,講南詔國內大寺八百、小寺三千,僧眾遍于國內,想來南詔才多大,國力經得住這樣耗?
所以高駢才有舉兵八萬,一次蕩平南詔的想法。
但奈何,朝廷那邊駁回了高駢的奏疏。
本來駁回就駁回吧,但上頭給高駢的理由實在是讓他忍不住發怒,竟然說中原出了草寇,要集兵剿滅,所以無兵力調撥。1
真是笑死人了,五年前,龐勛之亂鬧成這樣,當年不還是調撥了大批軍力入蜀救援,那區區草賊,也能和當年的龐勛之亂比?5
本來高駢氣歸氣,也知道沒有朝廷的援兵,以自己和川西藩的實力,絕難攻滅南詔。
但現在好了,他手里有了南詔太子隆舜這張葉子牌,那能打的可就多了。
想到這里,高駢也不免對眼前的趙大順眼不少,此人也算是自己的一個福將。
至于此人會不會因為那個黃景復而與自己產生隔閡,他相信這個趙大是個識時務的。
當然如果不識,那又如何?左右不過一介武夫罷了。
想到這里,高駢忽然問趙懷安:
“趙大,汝可善射?”
一聽這個,趙懷安臉頗窘,但還是鎮定道:
“卑下能拉三石弓,射五十步外靶。”3
中校場鼓吏 高駢稍微驚訝了一下,贊嘆了句:
“好,好,好,果壯士。”
他并沒有讓趙懷安當場試射,而是又問了一句:
“汝不是川西本藩人?”
這話一出,趙懷安明顯感覺旁邊的楊慶復、宋建、還有鮮于岳的目光都投向了自己。
他能感覺到高駢這一問的復雜意思,沒有任何猶豫,他就對高駢道:
“回使相,咱是壽州人,本只是個鄉里浪蕩兒,機緣來到西川,有幸參與到這場南詔戰事,遇到種種人事,咱再駑鈍,也明白了一份道理。”
高駢年雖五旬,但保養的非常好,精心修剪的胡須濃密烏黑,只是眉毛和鬢角被描畫加黑了。
這會他撫著胡須,饒有興趣:
“哦,你來說說何道理?”
趙懷安這時候轉了過來,面向幕內的近百名軍將武士,朗聲道:
“我此前總在想,小小南詔為何有膽子屢屢侵我大唐,后來我想明白了,向使我唐地不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能萬眾一心,抵御外辱。那些突厥、契丹、回鶻、吐蕃、南詔還有膽犯我們嗎?”1
趙大說完,大部分軍將臉色都不好看,但也有幾人頗有認同之色。
但此時,剛剛還和藹可親,微笑著的高駢,在聽了這話后,臉直接就陰了下來。
他瞄了一眼下首坐著的楊慶復,冷淡對趙懷安道:
“大言不慚,國家大事豈是你能置喙?本以為你是個機靈的,正想抬舉你,罷了,下去吧。”
趙懷安能聽到后面有人嘀咕他傻,浪費了這機緣,但他沒有任何后悔,沖高駢下拜,就要退回去。
就在這個時候,那邊一直沉默著的隆舜開口了,他從馬扎上下來,拽著趙大,然后笑道:
“趙都將,我也是承你一番情,如今我無資財在身,就將我這翡翠鐲子送與你,聊表我一番心意。”
說著,隆舜就將手臂上套著的翡翠鐲子取下,塞給了趙懷安。
趙懷安還是有點懵逼的,看了一眼隆舜,暗想這人也是個人才,剛剛自己那般拿南詔舉例子,此人還送自己鐲子,真是奇了。
不過,這會他也不想那么多了,將鐲子接過,然后沖高駢再次頷首,就退回了自己的席位。1
那邊,高駢看著八尺高的趙大坐回去,哼了一聲,沒有再說什么。
還是個年輕人。
趙懷安坐下后,繼續吃酒,心里對自己剛剛的應對還是滿意的。
高駢問自己那番話,其實說什么都不重要,因為他只要沒第一時間和西川劃清界限,那就不會讓高駢滿意。
但趙懷安如何能這樣切割?
哦,高駢一來,你就說自己不是西川系的,你讓同僚、部下、領導們怎么看?他趙大的名聲還要不要?他呼保義不成了趨炎附勢的小人了?16
所以,趙懷安肯定是不能這樣說的,他要向在場的諸將們表明自己川西的背景。
但他應對高駢的那番話卻有講究。
如果今日坐著的不是高駢,趙懷安那番話就是個屁話。
你趙大什么身份?你還裝起了忠君愛國?天下藩鎮百十年都這樣來的,輪得到你說三道四?
而且說實話,如果今日坐著的不是高駢,那這話趙懷安也不會說,因為他也不是那樣講片湯話的人。
什么地不分南北,年不分老幼,這不是純說胡話嘛,因為現實就是分南北、分老幼。
你讓老人、小孩和你一個壯年一樣上戰場?那不是讓人送命嘛!所以最先說這話的,一定不是什么正經人。23
但當眼前坐著的是高駢時,一切卻不同了。
這是趙懷安在向鮮于岳要了高駢的邸報,從他歷年升遷中看出來的。
一個人的履歷其實藏著大信息,只看你是不是有心人,而趙懷安正是那個有心的。
在高駢的履歷中,趙懷安不斷對高駢進行側寫,揣測他的性格。
而其中一個重要的事件就引起了趙懷安的注意,他發現二十多年前,高駢還是在秦州做刺史時,收復了河、隴二州,使得秦州升格為天雄軍節度。2
但首任的天雄軍節度卻不是高駢,而是一個叫王晏實的神策將,這是非常不合理的。1
而明明立下大功的高駢卻直接被調往了安南,負責平叛工作,而且過程中,還屢屢受到當時的監軍使的打壓,甚至立下的功勞也要被褫奪。
所以趙懷安很快就意識到,當時的高駢必然是得罪了宦官一黨,而且很可能就是世代盤踞在神策系統的楊氏家族。
此前趙懷安從董公素那邊弄到不少朝廷的信息,知道最近楊氏家族已經在權力斗爭中落敗,現在當紅的就是那位新貴田令孜。
那位田令孜就是蜀人,高駢能在這個時候成為川西節度使,那雙方很可能就是盟友。
后面趙懷安的這份猜測也被鮮于岳給求證過,發現舉薦高駢入蜀的的確是田令孜。
然后,今天趙懷安專門在人群中找西川的那位監軍使周從寓,果然發現此人并沒有到場。
而周從寓就是楊氏家族的人,這也側面證明了趙懷安的推測。
所以,此刻的趙懷安很很容易就側寫到高駢的內心。
這個為大唐征戰三十年的救火員,雖然現在因和田令孜的結盟而成了派系斗爭的勝利方,他也開始很自然的打壓敵對派系。
但就此人的內心中,他應該對派系傾軋和門戶私計是痛惡的。
趙大能看出,這是一個要做事的人。
當然,趙懷安如果看錯了高駢也沒關系,因為到目前為止,他已經贏了三次。
既讓宋建、楊慶復這樣的老領導,明白他趙大不是那種忘本的人,又給自己貼上一個公心的標簽,如此同樣有公心的豪杰自然對他趙大有好感。
當然,弊端也同樣如此,那些精致的利己者會更加討厭趙大,覺得他是個嘴上沒毛的匹夫。
不過,對于現在的趙大來說,這同樣也是趙大想要的。
而真正贏的是,那就是趙大用這樣的方式和高駢處在一個較為中立的關系。
因為高駢、楊慶復的關系,他是不能緊貼高駢的,但他又用這樣的話貼近高駢的內心,讓他意識到自己的獨特之處。1
嘿嘿,這些心思只在趙大心里面轉,要是說出去了,誰還能說咱老趙是個土錘?2
算了算了,這些心思和我趙大人設不符,終不能人前顯圣。
吃酒,吃酒。
我趙大的戲解決了,且看大佬們繼續表演就是,他相信搞這么大排場,可不就是為了吃頓酒那么簡單的。
果然,酒酣耳熱,那高駢終于將此次最重要的事說出,直讓眾將驚愕嘩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