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四十九章 歸途

  陳平再一次行禮,他余光見到了公子扶蘇的面容,這位公子該是有三十歲了,但公子的面容看起來依舊像是個二十左右。

  與自己相比較,很難想象這樣的公子已三十歲了,好似歲月都沒有在這位公子身上留下痕跡。

  在陳平的認知中,有些人就是不顯老的,大抵公子就是這樣的人。

  當公子扶蘇與丞相離開之后,陳平獨自一人在梅樹前站了片刻,回頭看著此地兩棵還未開花的梅樹。

  也不知道為何,初來丞相府,陳平差點下意識向兩棵梅花樹行禮,悻悻收回目光,退回丞相府的前堂去找少府丞張蒼。

  丞相府的另一頭,扶蘇正送著老師出宮。

  李斯道:“臣恭賀公子,得陳平此人。”

  扶蘇道:“需要打磨一些時日,往后陳平可否交給馮右相安排?”

  說起右相馮去疾,李斯想了想,道:“都可以。”

  捉拿冒頓一事,陳平的確立了大功,但此人是庶民以謀士的身份為章邯出謀劃策的,只有公子扶蘇認可他的功勞,此人才能破格升任御史。

  當支教與考試選吏綁在一起之后,以后的官吏選用會更加嚴格,能夠破格入仕的人一定是少之又少的。

  如今的官吏任用之策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入軍中按照軍中的功勞任用,二來是參加考試。

  這兩條路陳平都不沾。

  章邯是個好人,若不是章邯舉薦陳平,李斯覺得公子扶蘇甚至可以不認陳平的功勞,章邯也大可不在軍報上提及陳平。

  在李斯這樣的掌權者看來,正因有了章邯與公子扶蘇,才有了陳平的現在。

  陳平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他能夠想明白的。

  換言之,公子對陳平的恩情其實更大。

  走到宮門口,李斯停下腳步,行禮道:“公子,不用再相送了。”

  扶蘇笑道:“明天早晨,我還在章臺宮等著老師。”

  李斯行禮告退。

  陳平回到咸陽城之后,報答了張負當年的恩情,也給了張負一家在咸陽的一座宅院,如果張負過世了,到時陳平離開了這個家,給張負守孝結束,陳平也就不再欠他們家什么了。

  面對有些人,陳平可以數十倍的回報,面對另一些人,陳平也會很無情。

  回到咸陽城的住處之后,陳平面帶笑容,告訴張負他今天見了公子扶蘇。

  拄著拐杖的張負滿眼欣賞地看著這個女婿。

  一家人坐下來,用著飯食,而陳平從當年被張仲與張氏看不起的目光中,換到如今已坐在了這個家的上座,并且一家人都要仰仗陳平。

  夜里的,咸陽城準時宵禁。

  而在咸陽以西,靠近隴西地界的陳倉。

  章邯的隊伍就在陳倉縣歇腳,此番回去還有兩個白天的路上,距離商顏山的那個家已很近了。

  章業道:“我都快忘記兄長長什么樣了。”

  當初離開家時,章業也才四歲,現如今他已十歲。

  章邯何嘗不想念兒子,偶爾只有書信往來,他還聽說章敬如今與兩位小公子生活在一起。

  叔孫通養大了自己的孩子,又有公子如此照拂,章邯覺得這輩子值了,哪怕是在戰場戰死,也別無所憾,他完全不用為家小憂慮。

  讓孩子早些回馬車內休息,今夜寒風刺骨,星夜趕路是不成了,如今只能在陳倉縣的縣府內住下。

  縣府內,章邯聽著士兵們的講話,這些人近鄉情切,如何能不想家?

  “你們與我一起去蜀中,我請你們吃我們蜀中的糯米。”

  “糯米好吃嗎?”

  “我們蜀中的糯米最香了。”那年輕人高興道:“我從江原縣來,不信你們能去問問蜀中江原縣的糯米如何?”

  章邯笑著聽他們的議論,那年輕人是近年才來服軍役的,他說起了一個人乃是一位支教夫子。

  沒想到,如今的接受支教的學子竟入軍了。

  翌日,天邊才剛有一些亮光,陳平就早早換好了官袍,今天是他第一次參加廷議。

  整頓好之后,陳平便往宮門走去。

  這一年的冬天,對陳平而言,有太多人生意義上的第一次。

  此刻的咸陽城街道上還沒有行人,在寬闊的街道上,他陳平甚至可以走在道路的中間,這種感覺非常好。

  而后距離宮門越來越近,眼前終于出現人影,緊接著人影越來越多,有三三兩兩走在一起議論著,還有獨自站在宮門前,也有正在吃著吃食的。

  陳平站在人群沒有開口講話,安靜的觀察著,他聽到有人說早晨不吃點東西肚子就會不舒服,還有人互相詢問廷議上的。

  陳平站在人群中,默默無聞。

  也沒有人來與這個新來的御史講話。

  終于當東邊的太陽完全升起來的時候,宮門打開了。

  而原本有議論聲的眾人紛紛閉口不言,眾人陸續走入宮門中。

  進入宮門之后,是一片極其開闊的平地,而在目光所及的遠處,有一座巨大的宮殿,這座宮殿的石階最高,那就是章臺宮了。

  早晨,那橘紅的陽光照在眾人的臉上,群臣的腳步依舊,但依舊無人講話,四周只有走動時發出的細碎且密集的腳步聲。

  天氣越發冷了,陳平呼出一口氣在空氣中化作一團白霧,好似鼓起勇氣,邁步走上石階。

  到了宮門前,陳平與群臣一樣脫了鞋履,走入殿內。

  起初,陳平并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是一個人領著他站在群臣中的一個空位上,對方道:“我是程邈,也是御史,以后廷議你就在這個位置。”

  陳平行禮道:“多謝。”

  程邈又道:“不用總是行禮。”

  有了自己的位置,陳平心中就踏實了不少,他安靜地等待著廷議開始,而四周又傳來的議論聲。

  他們都在討論,皇帝會不會來參加廷議。

  今年的廷議多數時候都是公子扶蘇在主持,這眼看還有半月就冬至了,皇帝依舊沒有要來主持國事的意思。

  現今,這個國家的國事,都是公子扶蘇在主持。

  今天多半也是公子扶蘇來主持國事了。

  章臺宮外的石階下,當群臣進入大殿之后,扶蘇就等在了石階下。

  老師雖已年邁,但還能走上石階,要說老…其實也沒蒼老到哪兒去。

  今天早晨,依舊是張蒼陪著老師前來。

  扶蘇行禮道:“老師。”

  “公子。”

  李斯與張蒼一起行禮。

  扶蘇與丞相一起走上石階,這景色是國家穩定且祥和的象征。

  一國公子與丞相,還有群臣如此和諧,是前所未有之事,也該是以后的一樁美談。

  直到公子扶蘇與丞相,少府丞張蒼來到大殿內,眾人停下了議論。

  扶蘇站到面前,李斯先朗聲道:“皇帝身體有恙,國事依舊交給公子扶蘇主持。”

  眾人齊齊躬身行禮。

  李斯言罷,來到百官之后,讓公子主持國事。

  李斯知道近來皇帝的身體很好,昨天廷議結束之后,李斯還看到皇帝還在北郊縱馬馳騁。

  這是陳平第一次來參加廷議,心中緊張,閉著眼聽著廷議時的話語。

  九卿將一件件國事告知公子扶蘇,而后公子扶蘇一一作出回答。

  一件件國家大事就這么安排下去了,還說了章邯大將軍的行程,這位大將軍最多兩天就能到咸陽。

  還有人說起了王太尉,怎連日不來廷議?

  公子說王太尉也身體有恙。

  眾人也就不再提及此事了。

  之后,又有人說起了南方的將領趙佗與屠雎,是否召這兩位大將軍回來?

  可這兩位大將軍回來了,誰能替換?

  還有說兩位南下的大將軍已在南方樹立了威望,此刻換將絕不是明智之舉。

  也有人建議公子派去官吏,來制衡兩位將軍的權力。

  而后,那位叫程邈的御史站了出來,他說應該給予兩位大將軍更多的封賞,以此來穩定南方局勢。

  專心聽了許久之后,陳平反倒是平靜了,如果換作是他,他會向公子扶蘇說先給南方的兩位大將軍封賞以安人心,之后再請兩位大將軍將他們子嗣都送來咸陽。

  辦成這件事需要說客,他陳平還不想現在去南方當這個說客,他還要先完成公子交代的賦稅之事。

  而且,諸多大臣的意見,公子扶蘇都沒有采納,廷議就這么結束了。

  陳平有些詫異,公子為何不采納一個,再一想他又覺得公子是明智的,公子可以不作選擇,選了就會錯,但誰都不選,就不會錯。

  想到此處,陳平又為自己的狹隘感到羞愧,他怎么能這么想公子,公子一定是有更高明的辦法。

  與眾人剛走出章臺宮,陳平將自己的靴子穿上,他剛走兩步,身后就傳來了話語聲。

  “陳平?”

  陳平停下腳步,回身行禮。

  “不用多禮,丞相府有諸多賦稅卷宗,你今天要整理好。”

  說話的正是張蒼,他又道:“你身為御史,公子命你來協查賦稅,今天就要全部整理好,最遲明天就要將結果告知公子。”

  陳平凜然道:“是。”

  隨后,陳平跟著張蒼來到丞相府,當看到堆積的一人高的卷宗時,半晌說不出話。

  張蒼讓人搬來了桌案,又道:“你放心,丞相府筆墨管夠,你每記錄好一卷就交給我。”

  請:m.llskw.org

大熊貓文學    秦人的悠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