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九十八章 對下相的思念

  項梁是真心要好好教導項羽,才會在老夫子面前如此責罵項羽,雖說平日里項羽不懂事或者是出去私斗打架,都是他這個叔父在給他擺平。

  見叔父與老夫子走遠了,項羽挪了挪跪在地上的膝蓋。

  正當這時,外面傳來了馬蹄聲,老夫子兒子策馬回來了,還帶著一柄劍。

  “呀,這不是項籍?”

  項羽板著臉道:“叔父,讓我來向夫子賠罪。”

  夫子的兒子打趣道:“聽聞你昨天,一人敵十數人,全部被你打倒了?”

  項羽道:“他們百人一起上,我也不懼。”

  夫子的兒子自然是知道項羽的本事,項羽以一敵百,真的不是空話。

  他湊上前又問道:“你叔父是怎么責罰你的?”

  項羽還黑著臉道:“打,罵,每次叔父打罵多了,我就想回下相的老家。”

  夫子的兒子拍了拍項羽的肩膀,道:“你要是真的回了下相老家,可能真就只能在下相的老家過一輩子了,后半生在田地里發揮你的勇武神力吧。”

  項羽瞧著對方,神色有些惱。

  宅邸后院,老夫子神色憂愁地道:“你的這個侄兒老夫當真是沒法教了。”

  項梁行禮道:“羽兒自小驕縱慣了,是我管教無方。”

  說話間,項梁的神色多有自責。

  老夫子又勸道:“好在你的侄兒有你這位叔父在身邊,這天下沒人可以做個完人,你的侄兒既學不好春秋,也不用強求,再者說他又不是孩童,都二十歲了。”

  項梁又是羞愧又是自責,他再次行禮道:“老夫教他用劍,難道真是教他用劍嗎?”

  嘆息一聲,項梁又道:“我是為了磨礪這孩子的心性,此子太過傲氣,又自小神勇,他總在他人的喝彩中自傲,才會如此。”

  老夫子道:“要學好春秋,學好楚學楚禮,也需要磨礪好心性,就因這孩子太過神勇,無人是他敵手,才會如此難磨礪。”

  言外之意,老夫子是尊重項梁的,可若對方不是真心想學,教了又有什么用。

  就因項羽太過神勇了,造就了這個孩子,也會束縛他。

  老夫子都這么說了,項梁還是神色敬重,行禮再行禮,帶著項羽離開了。

  走在回去的路上,項羽跟在叔父背后,低聲道:“叔父,我知錯了。”

  項梁道:“你學什么都只學一個略知其意,往后如何再談復楚?”

  項羽道:“叔父,我想學兵法。”

  “兵法?你連劍術都不肯好好學,如何學兵法?”

  “侄兒愿學劍術。”項羽的語氣放低許多。

  余下幾天,項羽學了幾天的劍術,可一把劍無法發揮出項羽的力量優勢,學起來很是難受,學著學著又沒了興致。

  項梁即喜項羽的神勇,又擔憂項羽的心性。

  但還是愿意教項羽兵法的,包括當年項燕大將軍留下來的兵書,也會給項羽講解。

  當春季的楚地到了農耕時節,項羽就會與桓楚出去游玩。

  桓楚認識很多楚地的豪俠,項羽十分喜與這些豪俠相聚,眾人常常聚在一起。

  因桓楚帶著項羽結識了楚地的各路豪俠,其中就有楚國的舊將龍且,九江的周殷,東海的鐘離昧。

  都是各地享有諸多名望的人物,項羽很愛與這些直爽的人往來。

  每當會稽郡到了春天的雨季,雨水落在山林與田地里,項羽淋著雨聞著空氣中的泥土味。

  站在山林中,看著雨水飄灑在成片的田地里。

  這種時候他總會有一種回到下相老家的感覺。

  項羽最喜故鄉的雨季,也最喜在雨天與三五好友縱馬。

  此刻他一群人在山林縱馬而過,爽朗的笑聲在四野回響。

  當項梁得知了與項羽往來這些人,倒沒有阻止,只是覺得項羽結交的都是豪俠之輩,雖說都有很好的風評與為人。

  并且桓楚是真的在為項羽介紹好人,他們都是很好的人。

  這些人都可以是項羽極好的朋友。

  當侄兒回來了,正在看著書信的項梁問道:“去做什么了?”

  項羽回道:“侄兒與鐘離昧游獵去了。”

  項梁道:“這些朋友都是桓楚帶你結識的?”

  “正是。”

  “如今既已結交,往后莫要辜負了他們。”

  “叔父放心,羽兒最重義氣了。”

  項羽用力拍了拍他自己的心口,像是在起誓。

  見到桌上的紙張,項羽困惑道:“這是…”

  項梁解釋道:“這是秦人的紙。”

  “秦人?”

  “現在的秦人官吏會將文書與書信寫在紙上,用來傳遞消息。”

  項羽拿起紙張,用力一扯紙張就破了,又道:“侄兒聽聞過,此物遇水便化,遇火就燃,如何保證運送。”

  關于紙張,如今出現在楚地還很少,倒是齊魯兩地已有不少文書往來用紙張。

  但在楚地,用得不多。

  項梁能夠得到這些紙,也是其這么多年以來培養出來的人脈,得到了一批從關中運來的紙張。

  項梁道:“此物是公子扶蘇所造。”

  “公子扶蘇?”項羽即便是在會稽郡,也時常聽到公子扶蘇這個名字,應該說自他跟隨叔父從彭城見到皇帝的東巡之后,就時常聽到公子扶蘇。

  皇帝東巡前,項羽還不知道丞相李斯,或者是公子扶蘇。

  直到東巡之后,好似是這個公子扶蘇在皇帝東巡的路上做了很多事,造成了公子扶蘇賢名遠播的樣子。

  項梁道:“羽兒,你要記住,以后若要復楚,這位公子扶蘇將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項羽應聲道:“侄兒領命。”

  看到自己的侄兒行了一個楚軍軍中的禮儀,項梁接著道:“你覺得此物不夠結實,也不像竹簡那樣可以長久保存,是因不知公子扶蘇的野心。”

  “還請叔父賜教。”

  項梁說出了一個有關書籍的陰謀,這個陰謀有關公子扶蘇為了踐行皇帝與秦丞相李斯的野心,而開展的陰謀。

  公子扶蘇是皇帝的兒子,也是丞相李斯的弟子,這位公子繼承秦法的一切。

  并且,這位公子就是暴秦為了施展秦法,而被教導出來一位更嚴酷的秦國繼承人。

  這位公子在年少時就與丞相李斯聯手,趕走了原本的秦國丞相王綰,并且還拜李斯為師,學習秦律,施行嚴苛的秦律,發動比李斯更甚的遷民戍邊之策。

  皇帝東巡以來,皇帝命丞相李斯毀了人們在泰山腳下的神祀,并且勒令齊地的人只能行秦律,毀地方宗法根基。

  皇帝行郡縣制,丞相李斯分化六國各地舊民,是要毀六國舊民的身份,讓天下所有人都成為秦律之下的秦人。

  如果說李斯所作所為是在政令上的抹去六國各地的禮教,讓所有人都打上秦的身份烙印。

  那么公子扶蘇就是從人的思想根子上,要一統天下禮教,廢除各國舊法與舊俗。

  換言之,在項梁對項羽的講述中,這位公子扶蘇繼承了皇帝與李斯的一切,并且會成為比之歷代秦王更甚的人,其人會施行更嚴苛的秦律。

  而同時,公子扶蘇又是一個十分有野心且有城府的人。

  項梁一邊說著,一邊看著項羽,這個侄兒的眼神中還有些慶幸,他應該是在慶幸他現在還能以楚人的身份自居。

  項羽看著眼前的紙張,一張張薄如絲絹的紙張,眼神中已沒有了輕視之意。

  項梁又道:“公子扶蘇深知,他要一統禮教是漫長的,因此秦人就需要更多的書,而這紙張就是為了造出書籍,它比之竹簡輕薄,秦人一天可造上千卷書,便是因此。”

  項羽心中暗想,要是楚人能夠掌握這紙張就好了,偏偏給了秦人,暗嘆叔父見識之廣,只是幾張紙,就明白公子扶蘇的野心。

  項羽道:“秦公子竟是如此人物。”

  項梁笑著沒有多言,又道:“羽兒,你要記住,萬萬不要輕視他人。”

  “侄兒銘記叔父教誨。”

  項梁滿意點頭,道:“今天項莊做了不少吃食,都是下相的菜。”

  “太好了。”項羽高興一笑,快步去找項莊一起吃飯。

  項梁是真的將項羽當作自己的兒子撫養,他是一個很好的孩子,這個孩子疾惡如仇,神勇且純良,重情重義,出去游獵時也有善良之心。

  坐在堂內,項梁又遠遠看到一邊搶著吃食一邊打鬧的項羽與項莊,無聲一笑,對他們的胡鬧只能搖頭,羽兒真的太想念他的家鄉下相。

  就是項羽這孩子,依舊不好好學劍,依舊不肯靜下心學春秋。

  項伯回來了,他帶來了一個消息,關上門之后,堂內也陰暗了下來,將項羽與項莊的笑聲隔絕在外。

  聽罷項伯講述這一次大試的結果。

  項梁追問道:“各地反應如何?”

  項伯道:“多數人都覺得公子扶蘇不公。”

  項梁遲疑道:“難道公子扶蘇不想在這個時候招攬天下名仕嗎?”

  “據我所知。”項伯的話語一頓,又道:“李牧的孫子李左車也是六國的舊貴族,他入選了。”

  項梁搖頭道:“李牧是秦國的敵將,卻死在趙人手中,但李牧的后人從未說過要反秦。”

大熊貓文學    秦人的悠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