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試結束

  隨機推薦:

  李左車交的卷子上寫滿了字,他路過韓信的桌案,見到韓信也正巧交了卷子,發現韓信也寫了不少。

  平日里木訥的韓信,在考場上倒是信心滿滿。

  對一個不善言辭,不善與人往來的人而言,考場的這種公平對他來說是種享受。

  韓信走出考場,見到了考場外已有人在嚎啕大哭。

  “有什么好哭的,當初不多看幾卷書,只顧喝酒交游!”

  喝罵的那個人韓信還認識,他叫曹參。

  蕭何神色平靜地走出考場。

  看到蕭何出來了,曹參頓時收起了神色,跟著蕭何離開了。

  韓信站在考場外,等了良久也沒有見到那個給他送面的姑娘,干脆坐在地上,數著地上的豆子。

  田地里還有人正在收獲著豆子,今年夏收的麥子收獲之后,田地里又種了豆子。

  如今豆子也收獲了。

  墾荒與種田,建家與上交賦稅這是渭南的新秦人共同的記憶。

  也不知道公子扶蘇是如何做到的,他讓人們有了共同的經歷。

  這記憶與經歷就是墾荒與安家,當初大家都是一無所有的,如今有了田又有了家。

  人們有了共同的記憶,有了共同追求的目標,就可以像一股繩,將每一個獨立的人擰在一起。

  人們就成了一個整體,有了他們自己需要守著的家產,這個家產就是田。

  至少在現在,分田墾荒的確能團結很多人。

  因為對如今的人們來說,能吃飽飯,能養活孩子與自己,就已很好了。

  至于別的,只能勉強追求一下住得好一些,穿得好一些。

  而這些…都是公子扶蘇給他們的,讓他們從一無所有的貧民成了有家的人。

  一直等到了入夜,韓信還坐在這里。

  “韓信。”

  聽到身后的話語聲,他回頭看去見到了捧著一碗面拿著筷子的姑娘。

  見到來人,與那張熟悉的臉,他咧嘴笑著。

  她將一碗面遞上,低聲道:“我以后不能給你送面了。”

  韓信吃著面,停下了咀嚼的動作,不解看著她。

  她道:“家里剛在關中落腳,我們家的糧食不多,我父親說的。”

  韓信三兩口將碗中的面吃完,又將空碗交給她,他找著身上的錢,發現這僅有的錢,還是當初的亭長給自己的幾枚銅錢。

  他頓時愣住,現在的他和來時沒什么區別,還是一無所有的。

  那姑娘沒多說什么,也沒拿韓信的銅錢,拿著碗道:“沒事,明天我再來看你,不過你沒這個吃了。”

  韓信還是傻傻一笑。

  等她離開之后,韓信一路走著,一路低著頭,想著自己的處境。

  韓信回到了潼關就開始接著苦讀。日子還是很難,很艱苦,但需要咬咬牙,堅持下去。

  夜里,韓信在自己的住處看著書,偶爾還能聽到隔壁的哭聲。

  “我寫不出,太難了…實在是太難了。”

  “寫不出就入軍去吧,不入軍就在潼關城再做兩年雜役。”

  “不!我一身本領,我要報效公子。”

  有人哭,有人勸,他們真的很吵。

  韓信看書時的思考被打斷,他想起了她說過的話,心中五味雜陳。

  潼關城的另一頭,這里有一座單獨的宅院,是渭南的郡丞司馬欣暫時交給蕭何打理的。

  說是打理,其實就是允許蕭何住在這里。

  讓他打理只不過是個借口,是為了不讓蕭何拒絕。

  住進來之后,蕭何與曹參兩人住在一間偏房。

  此刻,曹參正在屋外洗著衣裳,他正在說著今天的考題,無外乎也是一些說考題太難。

  考題確實難,沒有足夠的見地與閱讀過群書的人很難答上來。

  諸子百家的弟子們,所學各有不同。

  蕭何不敢輕視同場的任何一個考生,諸子百家的后人們也是不可小覷的,也該有過人之處。

  不過,蕭何也只是想了片刻,繼續看著手中的信。

  洗完衣裳,曹參將衣裳晾在了外面,他道:“這信上說什么了?”

  信是中陽里的縣令讓縣吏送到瑯琊縣。

  在瑯琊縣的縣有一個叫稂的人,是蕭何的好友,也是他勸蕭何來關中的。

  只有中陽里的信送到了瑯琊縣,才能借用瑯琊縣的文書運輸送到關中。

  因瑯琊縣的文書可以繞過各道郡縣,直接送來關中,才有了這種便利。

  這卷書信能送到潼關縣屬實不易,蕭何想著稂幫了自己太多了,這些人情也只能等以后再還。

  見曹參還要問,蕭何擱下書信,道:“劉季說他又得了一個女兒,呵呵…劉季這個人啊…”

  說起中陽里的舊人,曹參臉上也有笑容道:“劉季這人的命就是好,能被呂老先生看中,又有一群縣里的老哥哥幫著他。”

  蕭何忽然一笑,也不知道笑得是無奈,還是欣慰,低聲道:“他還在信中說,還是若我將來能夠在咸陽為吏,他就讓他的兒子劉盈與劉肥也來關中讀書,還說這兩個孩子讓我撫養。”

  曹參遲疑道:“中陽里如今如何?”

  蕭何道:“一切都好。”

  曹參也看了眼書信,確實如蕭何所言。

  說是縣里一切都好,實則就算是有不好之處,也會說好的。

  也是為了蕭何寬心,曹參一想到中陽里的縣里,有些事離了蕭何就辦不好,便有了想回去的心思。

  可如今放棄考試回去了,一切都前功盡棄了。

  曹參的目光看向正在專心看書的蕭何,見對方也在專心看書,自己也不再多想了。

  三天后,關中又下了一場霜,一眼望去遍地雪白,結霜地面還很結實,人們在早晨紛紛走出屋子,在秦軍的帶領下離開潼關城。

  今天是第三場考試,這樣的考試一共有七場。

  要考整整一個月,十分漫長,也很折磨人。

  這些學子,幾乎每一天都在想知道考試結果的折磨中煎熬著,如同在受刑。

  眾人重新來到考場中,開始了第三場考試,當考卷發放下去,落在眾人眼前的是賦稅相關與糧食調度的題。

  如果熟讀秦律的人,對這種題倒也不陌生。

  對蕭何來說,這些題就像是為他而出的。

  自秦變法之后,為吏需要通曉秦律。

  蕭何又覺得這題對曹參也不難。

  考試與前兩場一樣,從早晨開始到了傍晚時分才結束,眾人從考場走出來的時候,已是饑腸轆轆。

  從八月一直到了九月,直到第七場數術考試結束,眾人都如同沒了半條命。

  這半個月幾乎是對他們這大半輩子所學的考驗,這一次考試如傳言中所是一樣的。

  包含天文,數術,兵事,賦稅…

  一共七個科目,另外三個則是地理,秦律與思想觀念。

  七場考試,歷時一個月,這幾乎抽空了考生們的精氣神。

  考試之后的生活,對韓信來說還算輕松。

  今天,他旁觀了一對夫妻吵架,學了一些地道的關中話。

  甚至,韓信已將考試的結果拋在了腦后。

  今天,他不用去書庫當值,今天正好輪休。

  輪休的時候,韓信也無處可去。

  閑暇時,看著別的雜役辛苦勞作。

  而后坐在書舍外,聽著夫子講課。

  聽得久了,還會向這里的學子借書看,潼關城的孩子讀書與別的地方的人不同。

  這里的人讀書時會寫筆記,這對韓信也是頗為受益的。

  有很多人考試完,就放棄了繼續看書,整天游玩。

  只有少數人像韓信這樣,考試完也繼續學習著。

  韓信觀察過關中的人們,尤其是渭南的人,這里的人們很忙碌,不論是農忙時節,還是農閑。

  他們每天都有做不完活,不論婦人還是男子,早晨出門就要去勞作,到了傍晚時分才歸家,幾乎每天如此。

  不像韓信,他一月還有一天的閑暇。

  渭南的人們除了寒冬時節最寒冷的那一個月沒有勞作,之后的每天幾乎都要勞作。

  按這里的人所言,渭南的富有不用羨慕,因他們的富有都是從勞動中來的,這里的人們活得很辛苦。

  在韓信的了解中,其實渭南的土地并不多。

  可渭南卻需要用僅有的土地養活更多的人口,這就需要更多的勞動,而這個勞動就是作坊。

  在渭南的北面,也就是商顏山下,在那里有很多的作坊,幾乎大半個渭南的人都在那里勞作。

  這些人勞作之后能夠獲得糧食。

  因此,這里的人不僅僅要一邊種地還要兼顧在作坊里勞作。

  九月至,到了白露時節。

  韓信如往常一樣,在書庫當值。

  “韓信!”

  聽到話語聲,他抬頭看去,見到了一個許久不見的人,是李覓。

  若沒有公子扶蘇與他,他韓信就不會離開淮陰縣。

  果然只有走出來,才能知道外面有多大。

  即便是考試沒考好,也沒有白來這一遭。

  正如外界的傳言,如果你去關中,那么關中一定會讓你不虛此行,這是真的,韓信的切身體會。

  “近來可好?”

  韓信回道:“一切都好。”

  李覓接著道:“我去年去了隴西,聽聞大試結束了。”

  韓信頷首:“嗯。”

  “如今治國需要人手,我路過咸陽時聽聞,公子扶蘇還親自評比你們的考卷,”

大熊貓文學    秦人的悠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