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六十一章 缺一不可

  用碎石砌成的圍墻,已有不少地方塌了下來,因這里靠著黃河邊,也是風雨最大的地方,每當雨季黃河的河水漫上來,常常會淹了這間屋子的前院。

  四周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唯獨這間屋子四周沒有雜草,看來是時常有人在打掃這里。

  兩人就站在院前,就有一個老婆婆朝著這里走來,她問道:“你們是什么人?”

  老婆婆多半是看不清人,沒看清眼前這兩人穿著官吏的官服。

  張蒼道:“好久沒回來了,來這里看看。”

  老婆婆面朝這間屋子,她道:“當年公子扶蘇要建設潼關城,要挖敬業渠,就在這里住了一年,老婦我的孩子常常能見到公子扶蘇,那時候的公子最喜這里的河鮮了,我孩子抓了魚就要去獻給公子,他說啊…是公子給他們建設了新家。”

  張蒼站在原地沒有說話。

  老婆婆又道:“以前我們一家人是一貧如洗的,公子讓我們住在了潼關城的漂亮屋子,還能有個泥瓦匠的營生,每年夏收的時節渭南那邊的人呀,他們都會來這里,這間屋子里就會放滿糧食,那都是人們感謝公子的。”

  說著話,這位老婆婆就坐在了院子前,像是要守著那里,提防著張蒼與程邈,怕兩人走進去。

  四周逐漸也有漁民看了過來,原來不止是這位老婆婆,這里的漁民包括河對面的渭南新民,都在保護著這間院子。

  程邈與張蒼離開了此地,公子扶蘇實在是在渭南太得人心了,這人心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真的…現在的程邈不會懷疑了,只要公子扶蘇振臂一呼,這渭南數十萬人真的會為了公子扶蘇拼命的。

  因從來沒有人如此愛民,從來沒有掌權者對他們這么好。

  程邈與張蒼處置完渭南余下的事,就回了咸陽城去面見公子扶蘇。

  今年這場秋雨攪了皇帝秋獵的雅興,也攪和了公子扶蘇掌權的雅興。

  原本是扶蘇在主持國事,皇帝回來了之后,許多權力又回到了父皇的手中。

  這秋雨沒完沒了,國事倒是很順利。

  今年,章邯在河西走廊的開荒進度很順利,北方的蒙恬又加長了馳道的長度,重建了云中郡,咸陽北郊的馳道直通北方的云中郡,這條馳道全長一千八百里,是春秋戰國以來前所未有的軍事馳道。

章邯正在做的事也是前所未有的,他要在河西走廊開辟百萬畝田地,并且建設城池  這個農耕文明從來沒有變過,即便是在這個還有些野蠻的大秦也是一樣的,現實一次次佐證了扶蘇的想法,這片土地的年齡太長了,幾百年或一千年的尺度,對這片土地來說不值一提。

  有些工程即便是提早幾百年實施,能夠收到的回報也是實打實的,這個文明的土地是最誠實的,如今的河西走廊還是一片水草豐美的地方,能夠開辟出百萬畝良田。

  只要有足夠的人口,就能夠加以建設,農耕文明的巔峰就是一步一個腳印,靠著人們的雙手建設出來的。

  扶蘇帶著張蒼與程邈走入學士府,學士府內一片昏暗,這里的桌案甚至結了蛛網,灰塵落得遍地都是。

  府外的秋雨依舊,也不是打掃這里的好時候。

  扶蘇看著這里道:“去年的時候我應該給弟弟高行冠禮的,不過他遠在西北,我讓人將一個發冠送給了他,他不因耽誤了冠禮而著急,反倒是感謝我讓他行了冠禮,給了他發冠。”

  聽公子這么說,張蒼盤算一番,現在的公子應該是二十七歲了,而自己結識公子也有十二年。

  張蒼覺得這十二年很漫長,這十二年是他這一生中,最忙碌且最疲憊的十二年。

  扶蘇道:“有件事我還未與老師說過,我打算在明年就進行考試,此事我要告知天下所有的郡縣。”

  程邈覺得公子扶蘇是不是有些著急了,他側目看向張蒼。

  扶蘇又道:“此事我會與父皇商議的,張蒼…”

  “臣在。”

  “此地就先交給你打理。”

  “臣領命。”

  言罷,公子扶蘇就離開了。

  直到公子走遠之后,張蒼與程邈還站在原地。

  “你說公子會不會太過著急了。”

  “著急嗎?”張蒼反問。

  “你以為如何?”程邈又問。

  張蒼神色嚴肅的蹙眉道:“公子支教是為了教化天下人,可天下人接受支教需要有一個目標,在敬業縣有不少公子所寫的書,在公子的書中有寫過動機二字,天下人接受支教的教化需要有一個動機,現在公子給了他們一個動機,這個動機是考試入仕。”

  “以往的秦軍通過戰功換取田畝,可是如今的戰爭沒有以前這么多,一場大戰前后還要等數年,支教則不同,人們知道考試能夠入仕,就能夠改變命運就會主動支持支教,你覺得到了那時候楚地的人們還會反對支教嗎?”

  程邈恍然,道:“是因當初楚人反對支教夫子入楚,公子才會如此做,一旦真有人通過考試入仕了,楚地的人說不定會將那些反對支教的人抓起來獻給官府。”

  張蒼給了程邈一個你怎么才知道的眼神。

  程邈則是還在感動中,公子的城府實在是太深了,他這種心思簡單的人怎么能看得出來…

  “張府丞。”學士府外不知何時站了一個人。

  注意到是丞相身邊的文吏,張蒼道:“我隨你去見丞相。”

  自從北伐之后,張蒼就沒有回咸陽,這一回來就要去見丞相。

  程邈與丞相李斯走得并不近,但看張蒼的表情,恐怕這一次見丞相也是不情愿的。

  丞相李斯要拉攏張蒼來保持與公子的關系。

  只不過張蒼剛走到門口,又有一人冒雨匆匆而來,行禮道:“張府丞,王太尉請你吃酒。”

  張蒼腳步停下,眼前一個是丞相的人,另一個是太尉的人。

  這兩人撞見神色也是頗為不友好,雙方就差打起來,來決定張蒼是去見丞相,還是去見太尉。

  張蒼指向丞相的人,道:“他先來的。”

  王太尉的人愣了愣,干笑著。

  張蒼的言外之意是對方先來的,你要是把丞相的人打趴下,他也能先去見王太尉的。

  王賁的人沒有當場動手,而是道:“請不到張府丞我也沒臉回去見太尉,我們太尉也不為難丞相,張府丞先去見丞相,我就在丞相府外等著。”

  張蒼點頭,這才跟著人離開。

  秋雨依舊,張蒼見到公子扶蘇在學士府門前留了兩把傘,傘是咸陽城的一個新東西,如今只有宮里才有。

  張蒼拿過其中一把傘,另一把多半就是留給程邈的。

  “走吧。”張蒼一手撐著傘,一手做了個請的動作,讓對方帶路。

  從學士府離開,出了宮門之后一路去了丞相李斯的府邸,在進入丞相府之前張蒼回頭看了一眼,見到了王太尉的人真的就等在門口,一副不見到人不肯走的樣子。

  “張府丞?”

  聽對方催促了一句,張蒼入了府邸內。

  府邸的正堂,李斯正在看著自己七歲的孫子寫字。

  張蒼走入正堂行禮道:“丞相。”

  李斯道:“去見過公子了?”

  “見過了。”

  李斯先讓孫子離開正堂,又道:“這孩子如今在學隸書,如今潼關的人都在學隸書,這隸書字體工整,皇帝也喜歡。”

  張蒼躬身身子,不知道該怎么接話,干脆此刻就閉口不談,等丞相問別的事,丞相問一句,他回一句話。

  李斯道:“馮去疾說公子答應了,讓他教導小公子,呵呵…想為公子效命的人數都數不清啊。”

  言至此處,李斯道:“公子與你都說了什么,有什么需要老夫相助的。”

  公子需要什么丞相都會盡力滿足,說來這么多年丞相鮮有反對過公子的決定。

  張蒼行禮道:“公子說要進行考試。”

  “考試?”

  “是的。”

  李斯眼神盯著張蒼,提起了精神,又道:“怎么考試?如何考試”

  張蒼道:“公子只是說會先與皇帝商議,多半之后就會告知丞相的。”

  李斯看向身側,一旁的人慌忙回道:“公子從學士府離開之后,就回了高泉宮,沒有見公子去章臺宮。”

  聞言,李斯又頷首,他覺得需要做好準備,提前參與到公子的謀劃中,要比馮去疾他們更早,這又是幫助公子掌權的一個機會,距離皇帝更近一步。

  只有公子扶蘇真的成了大秦的下一個皇帝,李斯才覺得能夠睡得踏實。

  “你覺得公子的應試之策如何?”

  張蒼道:“我以為…既然有了支教,考試就勢在必行,支教一定需要考試,沒有考試的支教,就像是失去了弓箭的騎兵,只能馳騁卻不能殺敵,支教于考試而言,唯有支教施行才能夠對天下讀書的人進行一場考試,從而入仕。”

  屋外依舊下著雨,正堂內能夠清晰聽到雨水落在屋頂的響動。

  李斯道:“如此說來,這支教與考試,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甚至可以決定什么樣的人能夠入仕,確定戶籍來歷以及祖上身份。”

大熊貓文學    秦人的悠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