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十一章 會元

  二月二十一,陰。

  天色尚是昏沉,貢院外就已然站滿了引頸而望的舉子。

  人山人海,甚是稠密。

  讓人驚奇的是,這樣萬人齊聚的大場面,竟是出奇的寂靜,舉子無一不是噤聲,等待著張貼黃榜。

  甚至,有些人為了早一點望見自己的成績,愣是貢院外熬了一宿,就位靜待放榜的那一刻。

  淮左舉子也趕來看榜,擠來擠去。

  就連本應上朝的右副都御史江志,也特意稱病告假,為的就是第一時間知曉孫兒的成績。

  除了江志,貢院外不乏一些裝飾貴重的馬車,儼然也是權貴人物,告假看榜。1

  “怎么樣,有沒有把握?”黃榜尚未張貼,江志竟然生出些許緊張感。

  “不太清楚。”江昭沉吟著搖了搖頭:“還是等黃榜張貼吧!”

  一場春闈究竟能不能考上,不但是看個人才學,也得要一定的運氣。

  江昭自覺穩一個前五十應該沒什么問題,但前五十顯然不是他的目標,究竟能否更進一步,誰也說不準。

  此刻,江昭也心中緊迫,不自主的屏息。

  江志點了點頭,六十多歲的老頭,仰首望來望去。

  而相似的場景,遍布周遭。

  期間,蘇軾、蘇轍、曾鞏、曾布、章衡、章惇幾人都走過來打了招呼,江昭禮貌回了禮。5

張載呢  這十幾天的休息時間,幾人曾聚在一起游玩,已經成了朋友。

  蘇軾、曾鞏和章惇心中焦急,往人堆擠了進去,余下三人則是與江昭站在一起。

  不過,幾人都沒有說話的心思,就這樣靜靜的站著。

  “黃榜來了!”1

  “來了來了!”

  一聲驚呼,激起千層浪。

  禁軍護送著幾位考官張貼黃榜,那些舉子心中著急,卻也不敢逾矩。1

  不一會兒,黃榜張貼完畢,一些喜訊也陸陸續續的傳出。

  “五十七名!”

  有不惑之年的灰袍老者望見了自己的名字,大聲喊了出來。

  “九十七名!”

  “我中了,我中了!”

  有兩鬢微白的漢子仰天長笑,喜極而泣。1

  “不可能,我怎么沒中呢?”

  “我自己考的,我的才學,怎么可能不中呢?”3

  有舉子雙目睚眥欲裂,質疑春闈的公正性,遭到禁軍阻攔,意氣風發不復,竟似是垂暮老者一樣。

  “啊啊啊!”

  “我對不起鄉親們的期望,我對不起妻兒老小!”

  有舉子以頭撞地求死,頭破血流,遭到禁軍阻止。

  “哎呀!”

  幾十位富商一擁而上,圍住一位自稱“三百七十名”的中年貢士,希冀榜下捉婿。

  “公子可曾婚配?”

  “未曾。”

  “小女年方二八,嫁妝七千兩,溫柔賢淑......”

  “公子,小女年方二七,嫁妝八千兩,素有賢淑名聲......”

  “一萬兩,外加水田百畝!”

  不一會兒,已經出了結果,那出錢一萬兩的富商捉到了進士女婿,連忙遣人護著賢婿,悉心呵護著遠去。

  因殿試僅排甲第,不黜人,是以貢士就是未來的進士,榜下捉婿自然也不再是捉過了殿試的進士,而是捉過了會試的貢士。

  手快有,手慢無。

  有人歡喜有人愁,張貼了黃榜,心中的僥幸消除,注定是狂歡與悲喪俱在。

  狂喜,彷徨,恐懼,渴求,掙扎,僥幸,一時間充斥人間。

  本是站在江昭身邊的蘇轍、曾布、章衡三人,此刻心中也有些耐不住,往人群里面擠進去。

  就連江昭,也不免心中躁動了不少,向著黃榜望去。

  不過,他無需去擠,祖父江志提前遣了幾個識字的小廝去看榜,他的書童禾生也早已擠進了人堆。

  長時間高居廟堂的老爺子江志,竟也不免背著手踱步走來走去。

  這種事情,上至權貴,下至寒門,誰也無法幸免。

  “中了,中了!”

  “公子中了!”

  “公子是會元!”

  會元二字一出,如投石入潭,引得不少人注目。

  “這是哪家的公子?”

  幾個喊著的小廝尚未走出人堆,就有人問了起來。

  “淮左江子川是第一名。”有中了黃榜的貢士答道。

  舉子一旦中了黃榜,急切的心就會徹底定下,也就有了望一眼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究竟是誰的閑心。

  “江子川?”有人驚詫道:“莫非是韓門立雪的淮左江郎,江昭?”

  “就是那位!”

  這時,幾個小廝也走到了江昭與江志身邊,喜氣洋洋的匯報喜訊。

  “賞!”

  “都賞!”

  “幾個去看黃榜的賞五十兩,待在宅子都賞十兩!”2

  “哈哈哈!我孫兒中了!”

  江志撫須大笑。

  會元啊!

  一般來說,殿試不會大幅度的更改名次。8

  更別提孫兒還是名揚天下的人物。

  哪怕再是改變名次,怕也能穩一個三鼎甲!

  三鼎甲,什么概念啊?1

  一時間,江志長笑不止,一把老骨頭盡是透出意氣風發。

  一經賞賜,可謂主仆歡心,皆是一臉的喜意。

  “那位就是江子川?”有上了榜的貢士望向舉止儒雅的江昭,認可的點頭道:“不愧是會元啊!”

  “不愧是淮左江郎,不單尊師重道,名滿天下,才學也是一等一的好啊!”有貢士贊同道。

  這就是名聲的好處。

  過往,幾乎歷年的會元都會遭到質疑。

  憑空的冒出來一個不知名的人物,你說你是第一?

  我不信!

  如今,江昭聲名之旺冠絕一代,會試第一卻是少了很多爭議。

  當然,考官排序時可能也有這樣的考量。

  若是有一人與江昭才學一模一樣,那排名更高的一定的江昭,為的就是減少一些無端的爭議。

  “誒,第二是誰啊?”有未曾登上黃榜,心中不服的舉子盯上了第二名。3

  “記得是叫章衡。”

  “憑什么,他憑什么第二?”考生大聲質疑了一句。

  江子川名揚天下,老子干不過,也就認了,章衡一個寂寂無名之輩,憑什么第二?

  “我自認不比他差,憑什么他是第二,我這樣的才學都未曾上榜?有黑幕!”

  .......

  “子川,你可得請客啊!”蘇轍笑著走出了人堆。

  有了結果的他,心中安寧,走起路來可謂閑庭信步,無聲間透露出意氣風發。

  江昭一笑:“瞧子由一臉的喜色,我定讓子由不醉不歸。”

  “如何?”江昭拍了拍蘇轍的肩膀,笑而問道。

  “七十八名!”蘇轍笑道。

  他一次科考就中第,心中很是高興。

  “這次,定然得好好慶賀。”章衡走了過來,舉手投足盡是意氣風發。

  同一時間,走過來的章惇臉色很是難看。

  他也中了,但作為叔叔,他沒考過侄兒。1

  作為叔叔,輸給侄兒,他不服!3

  “恭喜子川。”章惇上前行了一禮。

  “多謝。”江昭望出章惇臉色不對勁,卻也不知該怎么安撫。

  畢竟,章惇是上了榜的,只是人家自我要求夠高,心中不滿意而已。

  章惇沉著臉站了幾秒鐘,一邊往邊上走去,一邊說道:“恭喜侄兒名列第二,但愿侄兒實至名歸。”

  章衡心中正是欣喜,并不與族叔計較。

  不一會兒,蘇軾也走了出來。

  “怎么樣?”江昭問道。

  “五十三名。”

  江昭微微點頭。

  一般來說,一甲三名,二甲六七十人。1

  論、判、詔、誥、表第一的成績應該是把蘇軾的綜合排序拉高了不少,達到了二甲末的水準。

  一如蘇轍,七十八名,差不多就是三甲前列的水準。

  當然,考了二甲末或三甲也并非沒有翻身的機會。

  實際上,哪怕考中了進士,都還有一場考試,也即庶吉士考試。

  一般來說,一甲三名是直接授予官職,入職翰林,任職翰林官員。

  所謂非進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內閣,翰林院就是朝廷的人才儲備庫、六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的搖籃。

  二甲與三甲進士也有機會入翰林,也即庶吉士考試。

  過了殿試,禮部還會舉行一場選拔,三四百位進士選出三四十位庶吉士,一齊入翰林院學習深造。

  這些入翰林院學習深造的進士,暫時不會被授予官職,經過三年的深造學習,還會有一場考試,名為散館考試。

  三四十人,有三四成的人可以通過散館考試,就此留在翰林院,正式授予翰林官職,于翰林修書,自此可稱出身翰林。

  上岸的十幾人,也就是三年一次春闈大試,普天之下萬萬讀書人中最為優異的存在。

  一屆,幾十萬學子,選出過萬舉子,又選出幾百進士,幾百人又選出十余人,可入職翰林。4

  這十余人,前程無量,就算是熬資歷都能熬到三品。4

  當然,因政治爭斗和身體因素,實際上也就五六個人有機會熬到三品,其余的要么是遭到政治打擊,要么是身體不行,沒有熬資歷的天賦。

  饒是如此,卻也相當不俗。

  熬資歷就熬到三品,何其恐怖?4

  江昭望了望幾人。

  蘇軾、蘇轍、曾鞏、曾布幾個都是二甲末或者三甲,這沒得說。

  但考庶吉士一事,卻不一定。

  畢竟,就幾人未來的成就來看,曾鞏肯定都是自己菜,庶吉士無望。

  蘇軾、蘇轍和曾布,這幾位大概率是成了庶吉士。

  幾人都是干到了文官頂尖的存在。3

  這也不奇怪。

  第一次考試,有些人就連考題是什么形式都不清楚,臨場發揮差一點也正常。

  以往,也不乏一些考生一舉從三甲干到一甲。

  更何況,這是嘉佑二年?

  就在這時。

  蘇軾一嘆,欽佩的說道:“子川之才,真是百年無人望其項背。”

  以往,他已自認才學不凡,可真正上了考場,他才知道自己還是小覷了天下英雄。

  江昭一怔,下意識的望了一眼章衡。

  要是沒記錯,這話是蘇軾評價章衡的吧?

  當面就......搶啊?1

  “子瞻太過贊譽,昭愧不敢當。”

  當面就當面吧!

  不一會兒,其余的人也都出了結果。

  曾鞏三百一十三名,曾布一百七十五名。

  張辭一百六十五名,陳輔未中。

  相比起已經二十六七的張辭,陳輔少了好幾年的積累,運氣也差了點。

  此外,參加春闈的兩三百名淮左舉子,中了二十七人,幾乎都是四十來歲的老者。

  該說不說,揚州不愧是繁華之地,學業興盛。

  此次萬人大考,取三百八十余位進士,差不多是百中取三的概率。

  揚州不到三百人參加,二十七人取得貢士,近乎百取十,實在是驚人。

  ......

大熊貓文學    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