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18章 九零對照系統(22)

  “茹姨,你是不是嫌租房太花錢?”

  朱美嬌泫然若泣:

  “我也知道家里困難,可同學們都去外面租房了,一個比一個學的晚,我要是到點就睡,考不過他們了怎么辦?”

  她是一定要讀大學的,留在村里能有什么前途?

  她將來一定要找份風不吹著、雨淋不著、太陽曬不著的體面工作,嫁人也要嫁個有文化的城里人,才不要像村里其他姑娘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嫁給村里人、做一輩子地里刨食的農婦!

  “茹姨,你也不希望我考不上大學吧?”

  周茹聞言,喉口一哽。

  心說讀書難道不是看誰聰明嗎?難道比的是誰更勤奮?

  就算比誰勤奮,大晚上的,多學半小時就能迎頭趕上了?

  但這話她不敢拍胸脯打包票,畢竟她連小學都沒讀幾年。

  現在的問題是,家里真沒錢了。

  男人跟著包工頭四處干活,許是今年建筑行業大發展,工錢也跟著漲了。

  但上半年的收入盡還之前預支的七千塊了,下半年才開始有收入。

  學費一交,又不剩幾個錢了。

  河灣村要是再不動遷,別說租房的錢,下學期的學費都沒著落。

  “也不知道姐姐怎么樣了?”朱美嬌忽然提起謝姎,一副自責的表情,“早知道讀個書這么艱難,當初我應該和姐姐換一換,我去深城打工,姐姐留在家里,那她就不會累得病倒了。”

  對啊!

  周茹由此想到死丫頭手里還有錢。

  去市里看病那么久,也該回來了吧?

  “我明天…不,一會兒就回趟娘家。你姐一個人,手里捏那么多錢干什么。就算治病,也不會都花光。考大學那么重要,她做姐姐的,別的沒什么能力,幫你出點學費、生活費怎么了?等你將來出息了,她不也跟著沾光?婆家都能找個高一檔次的。”

  “茹姨,你對我真好!”朱美嬌感動地抱了抱周茹,“要是我考上了大學,爸說要給我辦幾桌升學宴,到時候…”

  她垂下眼瞼頓了頓,睫毛仿佛害羞似地不停輕顫:

  “到時候我改口喊你媽,你不會嫌遲吧?”

  周茹驚喜不已:“當然不會!你愿意喊我媽,我就知足了,怎么會嫌遲呢!”

  “那就這么說定了!”朱美嬌展顏一笑,然后握了握拳給自己打氣,“那我要更加努力了!爭取考上重點大學!不浪費爸和茹姨給我辦升學宴!”

  “好好好!”周茹笑不攏嘴。

  感覺這十多年的后媽沒白當,終于苦盡甘來有回報了。

  一激動,拿出了僅剩的一千塊存款:

  “既然你想租房,那就租吧!這一千我給你留好了,下學期開學就租。一年租金可能不夠,不過還早,興許這期間咱們村動遷了呢,要是沒拆遷,咱再想別的辦法。”

  至于什么辦法,周茹沒說,朱美嬌也沒問,仿佛默契得不需要問,又或者忽略了這個現實問題。

  村里人看到周茹笑容滿面地推著自行車送繼女返校,心里嘖嘆不已:

  “周茹這個后媽當的是真沒話說,瞧瞧,衛國閨女回學校,又是蘋果又是菜的,比咱們這些親媽考慮得都周到。我家建剛每次回學校,我就想不起給他準備點吃的,更別說送到村口了。”

  “你們說她到底咋想的?親閨女病了找她要錢治病,她不給,不是親生的讀個書,又是水果又是菜,還笑容滿面地送出門。”

  “興許是打算將來老了靠衛國這個閨女養了吧。”

  村里的婦人們沒一個明白周茹的腦回路究竟咋長的。

  要她們說,自己沒孩子,拿前頭留下的孩子當親生的照顧這倒是能理解。

  可明明有親生孩子,就算要區別對待,肯定也是對親生的更好一點,畢竟血濃于水嘛,怎么到周茹這卻反了反?

  想不通!

  真心想不通!

  周茹沒注意村里婦人們那意味深長的眼神,她把朱美嬌送到村口,一起上了三蹦子。

  坐到鎮上,朱美嬌換乘中巴去縣城,周茹一路打聽找到了拆遷辦給周家村村民們安排的過渡房。

  盡管上次跟她爹吵了一架,硬氣地表示再不回娘家了。

  可父女間哪來的隔夜仇。

  時隔半年,她不信她爹還記著仇。

  然而沒想到,她這趟白來了。

  “你來得不湊巧,你爹娘還有你三個哥哥家,早上的火車去了市里,好像是說外孫女出院…不對啊,老周的外孫女不就是你閨女?她住院出院你當媽的不知道嗎?”

  周茹:“…”

  頂著村民質疑的眼神,灰溜溜地回了朱家。

  盤算著過幾天再去。

  既然死丫頭出院了,過幾天就該回來了吧?

  徹底卸掉病容妝的謝姎,站在月臺上,露出了瑩白勝玉的真實膚色,一年前枯黃軟塌的頭發此刻烏黑順滑有光澤。

  這會兒要是再去驗個血、復查個胃鏡,之前看過她體檢報告的醫生想必會吃驚得下巴脫臼。

  她抬起手腕看了眼時間,老周一家乘坐的車次快到了。

  今天是她告訴外公“康復出院”的日子,以后就不用找借口說去醫院干嘛干嘛了。

  沒想到外公一家非要過來迎她出院、給她慶祝,還說外婆連火盆都打包帶上了,出院后務必要跨個火盆去去晦氣。

  謝姎就在租房附近的賓館訂了四間標間,掐著時間來火車站接人。

  這半年,她在醫院附近租了套二室一廳,離公園和證券所都不遠。

  每天早上先到公園鍛煉身體,然后溜達到證券所了解當天的交易行情,把自己有印象的股票記錄下來。

  偶爾也會到處走走看看。

  近幾年商品房興起,去年又推行了房改,房地產市場逐漸邁入繁榮階段。

  那些現在看來比較偏的地段,過不了幾年就會發展成為新城中心。

  謝姎瞅準了某個在建中的江景小區。

  根據原身留下的上輩子記憶,幾百米外的空地以后會建一座能承辦亞、奧運會的萬人體育館,區政府也會遷到這附近,屆時房價像坐火箭一樣攀升。

  長年在深城打工的原身為什么會知道?

  蓋因春節在家時不止一次聽待嫁的朱美嬌吐槽,說未來婆家原本有機會買這里的期房,嫌太冷清改買了市北區的二手房。

  不料剛買不到兩年,這里迎來了體育館、區政府、日后領軍教育界的九年一貫學校,房價欣欣向榮;而市北區的二手房,迎來的卻是高架橋,還不止一座,是三座高架交匯互通,天天忍受高架噪音,搬走吧又賣不出價。

  謝姎盤算了一遍存款余額,現在買一套江景期房,不但便宜,按揭利率也不高,余下的錢買幾支記憶深刻的牛股。

  可惜這具身體要等下個月才滿十八歲。

  這期間就是純養身,炒股開通不了賬戶,買房也簽不了合同。

  只能干等十八歲的到來。

大熊貓文學    快穿:回收金手指從種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