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334章 監稅御史

  朝會后,完整的招標令被發了出來。

  “…請天下英雄承招標令討各郡欠稅,追稅冠者督政豫州,前十者皆可競為郡守。”

  “討還之稅款,若以馬、牛等牲畜入臨淄,可加倍計算。若以錢計,則減半計之。”

  “欲承標者,請赴右將軍府領令。”

  “若有缺少軍資者,亦可前往右將軍府拆借。輔政大臣、右將軍劉備愿大力資助天下英雄為國效力,望天下英雄保護朝廷監稅御史行走各郡…”

  這次甚至都不需要劉備單獨派人發往各地了,各都督、官員、各郡上計吏自然會分發到各地。

  而且,上百個從劉備軍中選拔出來的“監稅御史”也已整裝待發。

  早就等在臨淄的那些來歷不明的探子們,也飛快的奔向四方。

  與招標令同步發出的,還有幾個調任命令。

  國淵遷濟北相。

  張遼遷東郡都尉。

  這兩個郡國屬于兗州,但曹操對此沒什么意見,畢竟前任濟北相鮑信和東郡太守橋瑁都是逆賊,而且都是曹操的好友…曹操要避嫌的。

  諸葛玄調任冀州任典農校尉,駐清河,負責收攬流民屯田。

  徐榮調至幽州,擔任右北平太守。

  這兩個調令就是為了處理很可能出問題的渤海,同時讓徐榮去幽州增強一下對外族的防御。

  徐晃調往魏郡駐兵,這名義上是督河北稅務,實際上當然是和黑山、白波聯絡。

  劉備是在快速擴張,擴大實控土地面積,也便于隨時鎮壓各種不服。

  同時,這也是為了隨時收攬周邊流民。

  劉備很清楚用招標令發動大規模討稅會帶來什么后果,得預先做好接收流民的準備。

  派到各地占地盤的都不是自家家臣,因為眼下正是秋收時節,劉備的家臣和本部部曲正忙著分頭收田租。

  收了田租后,還要等著接收各種物資。

  糜竺認投的鐵料已經飛快的送來了一部分,陶謙答應的糧食也在運送中,曹操那里也會送一些鐵料過來。

  董卓那邊比較遠,但下個月也會隨著董白一起運來大量錢和馬…估計都是質量不高的劣質錢和駑馬。

  劉備發出的招標令,同時也是這些物資的用途——這其實是向各路競標者發放貸款的公告。

  劉備向來只做大客戶的生意…

  從大佬們手里弄來物資,除了自己需要牛馬之外,其它的都是為了借給那些參與競標追稅的好漢。

  嗯,資助,拆借,或者說是風險投資也行。

  參與競標的那些人,當然都是有一定實力的,但大多沒什么底蘊——所以他們才會用這種方式做官。

  如果討的稅多,當了太守,那就更需要抱個大腿,免得被人報復。

  劉備當然是條不錯的大腿。

  用國債吸引投資,其實就是為了綁定一個難以撼動的大集團,而且董卓曹操陶謙這些投資人只分紅,不占股,也不干涉經營運作,還會幫著做業務…

  有時候得到的投資其實不一定是錢,資方本身的名頭,往往就是最大的資本。

  得到頂級資本或國資‘投資’,這件事本身的價值比投錢更重要——事實上很多時候本來也是不投真金白銀的,得到頂級資本投資這個消息帶來的商譽增值,直接就能讓估值翻幾十倍。

  而這種名譽資本,當然也可以放出去繼續投資。

  但合作伙伴要是業務能力不好,虧了怎么辦?

  那當然要幫助一下創業者,提供技術指導,并為其背書、站臺。

  所以得有“監稅御史”持朝廷頒下的討稅令隨行。

  第一個看到公告前來的,是參與了多次競標的汝南黑社會劉辟。

  劉辟是黃巾出身,以前應該算是袁隗的人。

  當然,現在也不在乎什么出身了,畢竟劉辟目前已經是汝南軍帥了…

  這其實是個掛名武官,軼同別部司馬,但并沒有實際的歸屬。

  一般情況下‘軍帥’‘兵帥’之類就是專門用來任命大宗族或大型黑社會團伙的——但至少算是漂白了。

  “劉軍帥眼下有多少部曲?”

  為了避免發生次貸危機,劉備發放的貸款是按團伙來的——人數超過百人的團伙才可以申請貸款,之前參與過招標令的團伙優先。

  “人多得很吶,三千多是有的,就是錢糧兵器不足,所以見了將軍的文告,咱便來問問…”

  劉辟搓著手答道。

  “三千…劉軍帥是要討汝南欠稅還是別處?”

  劉備記下了數量——問劉辟人數也是為了記錄一下各方實力。

  “自是欲討汝南。”

  劉辟點頭道。

  “那好,朝廷會遣兩位監稅御史入你軍中,也好及時通傳消息,若需援軍相助,便讓監稅御史幫你通傳各軍。”

  劉備繼續問道:“以你以及你三千弟兄的信用為憑,我先借你一千柄兵刃,你自己設法帶回去。”

  “待御史入你軍中,你便有權在汝南就近取用縣庫糧草,御史會記錄劉軍帥軍中消耗。若有人不服,御史也會以王令征其錢糧為用…”

  “三個月后,劉軍帥需以等值的馬、牛等牲畜運來青州償還耗費,不計利息。”

  “若無法運來牲畜,也可以糧、鐵、絹等財貨償還,但財貨需計五成利息。”

  抵押物就是這個團伙當前所有人的信用價值,這屬于風險比較高的信用貸,但這不是基于個人的,而是基于團伙的。

  貸款也不是錢,而是兵器、背景、名義——這才是黑社會們最缺的東西。

  “右將軍仁厚,某感激不盡…”

  劉辟想了想,又問道:“不過,郡縣官員大多勾結,縣庫不見得有糧,不知汝南當地豪士大賈家中資財可否取用?”

  “只要監稅御史允準,那便代表了朝廷…”

  劉備攤了攤手:“不過,各監稅御史皆做過流民,見不得殘害庶民之舉…而且,請保護好他們,若是監稅御史冬至未歸,你便有謀逆之罪了。”

  “是,某必會償還將軍之資…”

  劉辟懂了,這特么就是合法打劫。

  其實哪怕黑社會們得了好處之后不償還給劉備也沒關系…不會造成次貸危機的。

  畢竟劉備也只是出了一些淘汰下來的舊兵器,糧草之類的都是讓劉辟自己‘就近取用’,而且還會派駐‘資方代表’——也就是投資了一個名頭和背景,但又不需要劉辟加入劉備陣營。

  這不是在招攬劉辟,既不會給人壓力,又不會招人反感,不涉及主從關系,大家對等合作而已。

  劉辟有人手,只要給他足夠的兵器,以及一個合法取用汝南各縣庫錢糧的名義就行。

  監稅御史其實就相當于監軍,但又并不是真正的監軍,這樣就不會產生矛盾,因為他們是代表朝廷去給劉辟提供便利與合法認證的。

  投資不一定要投錢。

  指揮天下兵馬也不一定非要讓人投奔自己。

  等干完這一票,劉辟這樣的軍帥自己就會投奔‘朝廷’了。

  要‘取用’各縣錢糧,要討稅,那就必然得罪大量汝南官員和豪族,必須找個靠山的。

  劉辟帶著兩個監稅御史離開后,后續來訪的各路好漢便絡繹不絕。

  除了鄭寶、黃邵、陳簡、雷簿等人,還有潁川何儀、何曼,丹陽人祖郎等新面孔。

  還有個很久不見的老熟人,蔣義渠。

  蔣義渠的部隊目前在冀州安平,他打算赴渤海打個頭陣,劉備給他提供的也是軍械和軍糧支持,不過軍糧是從平原運過去的,不是讓他自己就地取用。

  除了這些黑道大佬之外,還有一些自認為口才、人脈、名氣等等的‘奇人異士’,也紛紛前來接令,這些人是賈詡接待的,但由于是個人行為,并沒有給他們提供資助。

  給每個人的支持其實是不一樣的,這些人的需求本來也不一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各自帶走了兩個監稅御史——御史都是兩人一組派出去的。

  監稅御史全都是劉備的近衛,也將成為這些黑道大佬們相互聯系的紐帶,同時也將是各路人馬合法打劫的觀察者。

  沒多久,各地紛紛投入到武裝討稅運動中。

  董卓、曹操、陶謙等人也各自快速回了自家地盤。

  剛剛回了自己地盤,他們就各自發了二級債…

  也就是學著劉備的路數,讓其它豪族或官員投資自己。

  幾人都和董卓一樣,很快領悟到了‘劉備能做,我也能做’這個核心思路…

  曹操做得比較聰明,他以兗州稅額為基準,發了一筆“州債”。

  讓夏侯家、丁家、乘氏李家、任城呂家等各自集資認購,飛快的將價值四十萬石糧食的投資轉嫁到了各家,還額外多籌集了四十萬石…曹操算出來的兗州稅額大概八十萬石。

  陶謙就比較粗暴了,壓根沒用任何東西抵押…他其實根本沒搞清楚,但還是下發了一筆二級債,試圖把三十萬石投資轉嫁出去,不過估計成效不大。

  董卓則打算讓官員們投資董氏集團,搞自愿認購,許諾的也是年息翻倍,投資的能得到董卓庇護,不投的就是打擊對象——其實這是傳統的政治獻金思路。

  唯有真正了解商業運作,且家里本就長期放貸的糜竺沒有搞二級債——因為他本來就是劉備安排的托兒…

  請:m.llskw.org

大熊貓文學    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