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329章 朝議三事

  五月十四,卞秉抓回了齊王劉承。

  同一天,韓馥也抵達了臨淄。

  眼下,臨淄已經有了臨時的朝堂,就是以前的齊王府前殿。

  朝會的節奏沒有變,仍然是初一十五大朝,每五日小朝,上一休四,每月六次。

  但這‘朝堂’實際上等于劉備的府堂,平時主事的都是劉備,只是劉備從來不坐中間的鑾座而已。

  劉協初一十五會來觀政,但實際上是來聽治政實踐課的,通常不發言。

  這倒不是把劉協當蓋章機器人,主要是劉備這邊的大朝會,一般都只是用來頒布政令和聽取結果的。

  與雒陽的菜市場模式不一樣,臨淄的大朝會不討論具體事情,只匯報結果以及發布任務。

  劉備不會浪費所有人的時間用于爭執。

  奏表都在小朝會進奏,對各種意見建議以及部門之間的協作分工等具體討論,這也是小朝會的事兒——而且小朝會只有各部門主官和第一副手參與,沒有亂七八糟的閑人。

  真正的具體論述和爭論,都是平時開小會完成的。

  五月十五,大朝會。

  每次大朝會,劉備一般都只頒布三件事,今天也不例外。

  第一件事,賞罰。

  先是罰。

  如何處置齊王,劉備已經與自家團隊商量了很久。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讓齊王趕緊去死。

  這本來也是正常的處置方式,畢竟是造反。

  但這事其實是有點問題的——齊王并沒有公開謀逆,張闿也沒有抓到,只有伏家的仆人可以作為張闿謀害長公主的證人。

  至于別的罪名,無非就是與孔家合謀,但齊王劉承不能算是謀逆,因為那時候孔家還沒成為叛逆。

  如果只論證據,是沒法坐實齊王謀逆之罪的,頂多說懷疑齊王指使張闿作案,畢竟執行者張闿沒抓到,沒人能證實到底是出于齊王的命令還是別人的指使。

  至于打算擄走劉協這事,仍然是張闿在中間辦事,具體執行的是伏家的家臣,同樣很難舉證到齊王身上。

  劉琰也無法確定齊王是否謀逆,他只知道張闿受了齊王雇傭,不知道齊王到底安排了什么任務。

  藩王沒有明確表現出謀逆,也沒有直接殺害長公主,劉備直接用刑處死就不合適,這種情況通常應該是貶為庶人長期幽禁。

  但為了避免將來出現更多麻煩,也為了震懾他人,劉備不打算給任何陰謀者留希望。

  “…日前,齊王承自知罪孽深重,憂于刑罰,已殘殺其獨子,并自盡于獄中…”

  劉備在朝堂上很平靜的講了個齊王殺掉兒子再自殺的故事。

  這和陽球殺王甫的方式沒什么區別。

  大多數人面不改色的聽著,沒有發出任何動靜。

  但韓馥臉色大變,想反對劉備的處置方式,可看到所有人都沒出聲,韓馥又不敢第一個跳出來指責劉備。

  劉協在鑾座上也沒出聲。

  “韓中丞斬獲叛逆劉忠首級,勞苦功高,但尚未知逆賊劉忠之子以及全家人如今在何處?我記得劉忠是有兒子的。”

  劉備看到了韓馥的臉色,特意點名問道。

  劉忠的首級已經被韓馥取來,但韓馥確實沒有提及劉忠的家人。

  “…其子…早在…在黃巾作亂時就已失蹤…失蹤了。”

  韓馥結結巴巴的回復著,看樣子是有點熱,臉上已經見了汗。

  “家人呢?”

  劉備繼續追問。

  “…家人也…也…也失蹤了…”

  韓馥臉上的汗更多了。

  “韓中丞,這是朝會。”

  劉備很和藹的提醒了一句:“你的功勞陛下會封賞,但若是劉忠的家人子女再度出現,你可就會落個欺天之罪了。”

  “…是,臣明白…臣明白。”

  韓馥看起來越發慌亂了。

  “那好,既然現有逆賊都已處置,那便論功…韓中丞平定河北,此功當封侯拜將。且韓中丞曾巡視西州,對關西事務頗為熟悉。臣表韓馥為奮威將軍,遷京兆尹,使其督三輔軍事,鎮舊都長安,請陛下允準。”

  劉備也不多說,轉頭問劉協。

  當然,實際上這就是直接任命。

  “京兆尹有蓋勛擔當,一職不該授二人啊…”

  韓馥這會兒倒是不結巴了,說得賊溜。

  “蓋勛得董司空舉薦,當遷太常入京治事,京兆尹不可一日無人啊…韓中丞就不要推辭了,此事非你不可。”

  劉備直接打斷了韓馥的話。

  “這…”

  韓馥環視了一圈,在場的全是劉備手下,一個個都不發言。

  雒陽百官還在趕往臨淄的路上,就連曹操和陶謙等人此時都還沒到臨淄,沒人能幫韓馥說話。

  “臣并無統領三輔之才…請陛下收回成命。臣體弱多病,請陛下準臣告病待假。”

  韓馥咬了咬牙,再度上拜。

  “病了?趕緊去醫學院請華先生來看看,韓公乃國之棟梁,可不能有什么閃失。”

  劉備立刻吩咐侍衛。

  “哎…臣舉薦甘陵相馮巡就任京兆尹…”

  韓馥趕緊重新開口。

  “西州戰亂已定,此前涼州與三輔管轄不明,陛下決定重新設立雍州,馮巡將改任雍州刺史。”

  劉備笑著搖頭:“京兆尹非韓公不可,且陛下將封韓公為富平侯。韓公莫非是覺得此賞不夠?”

  富平是縣,在北地郡——那是皇甫嵩的家鄉。

  縣侯,外加京兆尹,還加奮威將軍,這賞已經很厚了,而且誰都知道韓馥這功勞本來就水。

  韓馥不知道該說什么了,只好閉口不再言語,眉頭緊鎖著。

  劉備也不再管他,繼續頒布其它的賞賜。

  這次的賞,劉備手下的人全都有,因為這不是論的戰功,而是論的‘平定天下’之功,是集體功勞。

  關羽張飛趙云張郃徐榮五人都列職校尉,并設為禁軍五校尉,但并沒有再用北軍的頭銜。

  賈詡正式就任尚書令,簡雍領了韓馥原本的御史中丞。

  護駕有功的諸葛亮被授了個參事郎的虛銜,其它人基本全都官升一級。

  劉備本人兼領司隸校尉,仍以右將軍開府錄尚書事。

  天子既然在青州,青州當然也可以稱司隸…如果天子回了雒陽,那河南就是司隸。

  由于曹操還沒來臨淄,討伐孔家相關的賞賜也就暫時沒有頒布,但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去了魯國的,必然人人有份。

  劉備也提前表了曹昂為侍郎(侍中侍郎),并為曹嵩加了個‘特進’虛銜,賜宅第使其安養,這就是在向曹操表態。

  同時,劉備表董卓為大都督,督管關西事務——這不是官,而是差遣。

  董卓已經是司空了,沒有升官的必要,只加了食邑三千戶,加在美陽。

  由于董卓的兒子都死了,只有孫女董白,因此劉備表董白為美陽君——這其實就是認了董卓發來的表章。

  先相互給面子,把其他事處理完了再說。

  皇甫嵩為衛尉,蓋勛為太常,都在雒陽為官。

  韓遂為安羌將軍,馬騰為安狄將軍,涼州和雍州也按董卓的建議重新設立,但并未提及涼州的任命。

  冀州刺史暫時也沒任命,但劉備又問了韓馥一句:“韓公熟知冀州事務,可知有誰可治冀州?”

  韓馥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既然如此,那便擇各部績優者選任…”

  劉備直接拍了板:“三月為期,八月十五時任命各州郡,望諸君努力。”

  第二件大事,討債。

  天下算是‘平定’了,大漢將恢復常態統治,去年欠了稅的各個郡,需得派人去催稅。

  起始時間同樣安排在了八月十五。

  劉備留了三個月時間,截止到八月十五,沒有主動交稅的郡,就將以招投標方式催收了。

  而且,這不僅是頒布政令,同時也是頒布招標令。

  劉備頒布的第四個招標令是催債。

  招標令本就已經吸引了那么多黑社會,黑社會嘛,討債和收保護費這種事…專業對口。

  歡迎各路英雄前來承包…咳,前來競標。

  可以選擇催收某個郡甚至某個州的稅,糧稅允許折合錢、銅、鐵、絹以及各種優質種糧,只要價值相當就可以。

  至于催收方式…反正都是不主動交稅的地區,隨便。

  別打劫普通老百姓就行,要不然催收團伙自己就得上招標令。

  從領軍討伐闕宣等叛軍,到讓曹操領戰討孔家,再到廣發‘英雄帖’找人催收,劉備一直在循序漸進的把招標這件事辦成慣例常態。

  ——政令是以天子名義頒布的,但招標令是劉備頒布的。

  現在,半個大漢都已經適應了招標令了。

  這三個月,各路好漢可以提前做好準備,黑社會們也是需要時間趕路的。

  第三件大事,則是宣布今年冬至,天子將去泰山祭祖。

  夏至祭地,冬至祭天,選這個日子,當然是要溝通一下天地,再向祖宗禱告,表示天下暫時平定了,子孫正在追尋先祖的腳步。

  同時,這也是為了讓各地官員有足夠的時間趕到泰山。

  收債的事兒也會在冬至截止。

  而劉備幕府的任務,則只有一個。

  屯糧。

  最近幾天,國淵主管的農事部門和諸葛玄等人大吵了一架。

  之前劉備用青州的糧食負擔了剿滅魯國孔家的戰役,讓諸葛玄負責后勤。

  讓曹操帶幾十路新出爐的‘官軍’打仗,劉備作為‘朝廷’,承擔糧草軍需也是應該的,這本身沒人有意見。

  但為了減少運輸耗費,諸葛玄讓田豫就近調用臨淄周邊新設的常平倉,把整個齊郡的備荒糧全調走了。

  而且,兵士們運糧時把種糧倉里留為種子的大豆也給運走了。

  臨淄的常平倉是洞倉,整體相當于封閉且硬化后的大窯洞——為了更好的保存糧食,里邊是不見光的環境。

  這是國淵搞出來的大型窯倉,是用于長期存儲的,既能防蟲又能防鼠防潮,不見光的環境能避免發芽霉變,能使糧食儲存更久。

  常規縣庫是不會搞這種窯倉的。

  常平倉本來就是用于備戰備荒,戰事急需時確實也該用。

  正常情況下出庫必須由倉嗇夫負責開倉搬運,但這是軍務,時間比較緊,負責運輸事務的田豫為了加快進度,組織了很多民夫把窯倉的所有糧食都快速搬了出來。

  軍務當然不能耽誤時間請示,倉嗇夫也就很配合的交了鑰匙。

  其它種糧沒有存放在窯倉,但大豆比較特殊,因為大豆種子需要完全防光防潮。

  民夫們沒分清楚,就把大豆種糧倉也給搬空了。

  等倉嗇夫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田豫搞運輸動作太特么快了。

  待諸葛玄收到報告趕去召回,糧食都已經運到了泰山郡南部,移交給了曹操。

  運走大豆種子確實不是故意的,其實諸葛玄也說過不要動用留存的種糧,但民夫們是真的分不清…而且倉嗇夫手下沒那么多人手,田豫接管倉庫,讓民夫幫著搬運糧食,本意也是為了幫忙和提高效率。

  但國淵極其生氣,把諸葛玄和田豫大罵了好幾頓。

  不是因為流程問題,而是因為大豆種子沒了!

  眼下夏至已到,麥子已經在收割了,但早已過了其它作物的季節——下半年種啥?!

  齊郡是州治所在,也是最需要大麥和小麥儲備的地方。

  麥秸是馬料,冬麥在五月收獲,此時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麥本身就是五谷中的備荒糧。

  (注:粟、黍、麥、稻、菽,除了麥之外,其它都是春種秋收,只有麥是冬種夏收,是青黃不接時的救命糧。)

  州治一般都是種植麥比較多的地方。

  由于濟南、平原、樂安等地黃河岸邊大量成片的官屯土地全部種的粟和黍(小米和黃米),因此齊郡的官屯有一半用了麥菽連種。

  也就是種小麥和大豆,五月收了小麥之后就立刻補種大豆,在八九月份再收。

  但現在大豆種子沒了,其它郡又沒有留那么多豆種,根本沒法支援齊郡。

  除了官屯,其它豪族或自耕農家里也種大豆,但他們也不會留存多余的大豆種子,因為大豆要完全避光保存,不是每家都有地窖的。

  這會直接導致齊郡一半的官屯下半年沒東西可種…

  除了大豆之外,夏季已經不適合種植其它主糧了。

  目前,齊郡的官屯面積,差不多占所有耕地的一半——齊王被廢,原來的齊國很多豪族也被清洗,一半的土地都成了官屯。

  也就是說,整個齊郡一半的地當中的一半,四分之一的面積,相當于兩個縣的土地,下半年沒東西可種…

  一個小小的失誤,甚至都不算是失誤,就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當然,這事最終由劉備自己擔了責任。

  為了保障軍隊后勤,諸葛玄調用常平倉是合理的。

  田豫只負責運輸事務,他和兵士們以及民夫都不知道那黑乎乎的窯洞里是留存的當季豆種,為了不影響戰事盡快運輸,當然也是沒錯的。

  倉嗇夫為了不耽誤軍務,迅速開倉之后再回報,也是應該的。

  唯一的問題在于倉嗇夫接受了田豫讓民夫幫忙搬運出庫,并且沒能及時阻止種糧被搬出——但這是很難避免的,倉庫那么多,如果只讓倉工搬運,那還指不定得搬多久呢。

  作戰期間,軍需事務可不能層層請示,耽誤時間會死很多人的。

  最大的問題其實出在通訊和文化水平上。

  倉庫有很多個,國淵設置窯倉時就在每個倉門口都掛了牌子,寫了存儲方式以及存放的物資類型。

  如果識字,看到種糧二字就不會動了,這年頭人為導致種糧損失是要處以極刑的。

  (《二年律令》:盜牛、馬、禾稼、芻稾…皆磔。導致農事損失大于一頭牛的價值時,都判磔刑,也就是五馬分尸示眾。這是呂后頒布的律令。馬就是按三馬一牛來算,芻稾是飼草,禾稼就是莊稼及種糧。)

  但兵士們大多不識字,官員又不可能守著一個又一個倉庫講解,倉儲管理人員又沒那么多——除了倉嗇夫本人,其它倉工同樣不識字。

  通訊不方便,沒法像打電話那樣直接匯報。

  絕大多數人又不識字——這才是問題的根源。

  但怎么解決呢?

  搞全民掃盲運動?

  短期內不現實的…

  當前沒有大豆種子的問題,從其它地方調或買都已經來不及了,只能先用那些田地種蔬菜和牧草,野菜和藥物也行,只要是適合夏季種植的東西都行——起碼不荒著。

  要根除這種問題,則只能盡量優化管理流程,這就是規模大了以后必須嚴格按流程辦事的原因。

  先是把倉儲類型完全分開,太倉、常平倉、郡縣官倉以及軍用倉儲,完全分離開來。

  軍用倉歸屬將軍府軍需處,需要物資的時候一律從其它倉預先進行購置,走底價采購流程。

  太倉由太倉令管理;郡縣糧倉由典農都尉管理;常平倉由郡守府管理,全部分開。

  除了軍需之外,糧食一律不走長途運輸,最多到郡,只要滿足了常平倉,其它余糧將全部被軍需處采購。

  軍隊的拉練事務中,也將多出來一份訓練項目——轉運糧食。

  反正部隊閑著也得吃,不耗費民夫不動用民力,就不會產生浪費。

  軍用倉將會預先存儲很多物資,并且單獨任命的軍用物資管理者,職務也沒有另外起名字,就叫‘軍需長’或‘軍需官’,直接向劉備負責。

  當前軍需官就是田豫——他被罵了好幾天了,肯定是最上心的管理員。

  于是田豫這幾天就在到處購置物資。

  田豫負責花錢,劉備負責收債,左手給右欠條——劉備出了錢,當然要找‘朝廷’撥款。

  而且,這些年劉備平定四方的款,朝廷也沒撥啊…

  雖然劉備這里撥款只需要左手撥給右手,但問題是朝廷現在沒錢,去年的稅還沒收呢。

  那當然得打欠條。

  或者…算是劉備貸款給朝廷也可以。

  基于此事,劉備覺得自己好像應該開個銀行,推廣一下儲蓄和商業貸款業務。

  同時,北郊的農事學院也該展示一下研究成果了。

  文化發展和掃盲運動用小人書,生產力發展當然也可以用。

  農事學院最新的成果不是高科技,而是《農策》,劉備定的名字。

  這是專門教農事的工具書——全是圖畫,用流程的方式演示,一個個步驟照著做就行,改良農具、制作工具、選種培芽、養地輪播…連天時地貌和各種作物適應哪種環境都畫了。

  不過,暫時還沒來得及雕版,當然也沒印刷。

大熊貓文學    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