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閣內院。
原本這地方是齊王別院,之前建東閣時,齊王劉承將別院讓了出來。
東閣建好后,別院被圍到了最中間,現在是劉協的居所,也是整個臨淄防備最嚴的地方。
眼下左沅、卞姬、貂蟬等人都不在這里。
由于死的是長公主,看起來又是自戮,除了左沅,旁人沒資格驗看遺體。而且左沅權限最高,調度各方辦事也會更有效率,左沅便親自出去查案了。
卞姬在家中守著阿斗和阿貍沒出門,而且卞姬似乎有點初期孕兆,但目前還沒有確認,此時也不適合提及此事。
貂蟬目前正領著宮人們籌備喪儀,準備孝禮麻布等物資——公主死了是要全城致哀的。
貂蟬的日常工作是帶孩子,她也是內院實際的管理者,但她的職務畢竟是管理皇室禮儀的,現在長公主去世,整個臨淄只有貂蟬能主持喪儀。
張飛在內院門外把守,武鋒營的甲士皆全副武裝,防備森嚴。
“張都尉,我等奉命來為小娘送喪儀孝麻。”
伏家管事帶著四個婢女嬤嬤,給張飛遞上了一份簡牘:“這是阿郎手書…”
張飛伸手接過簡牘,看著伏德有些潦草的字跡問道:“伏家郎為何沒來?”
之前清理臨淄之后,發現宮人里邊出了內奸,為了劉協的安全,左沅沒讓太多人進內院隨侍劉協,更不能隨意安排侍女伺候天子。
伏壽被左沅按照長公主的意見送到了劉協身邊后,就成了劉協唯一的侍女。
——內院安排了宿衛,但本來是沒有侍女的。
伏德就是內院的宿衛之一,伏壽的用度都是他在處理。
畢竟伏壽也只是個小女孩,且她是侍奉天子的女眷,其他人都不太方便照顧她,伏德本就是天子伴讀,是最合適的宿衛。
“阿郎乍逢喪母之痛,日夜以淚洗面,哭泣難行。”
伏家管事滿臉哀痛的嘆著氣:“張都尉,我等亦知不該以此驚擾陛下,也不適合將小娘接出來,但總要讓小娘為母戴孝復禮。”
張飛點了點頭,看了看管事帶來的箱子:“這些都是素服?你家女公子在院內,我等不便送進去,而且在天子居所復禮也不合適…待左阿姊回來再說可好?”
“但不知左夫人何時返回啊…公主遺骨已停放三日,必須入棺了,過了今天便誤了時辰,小娘若不復禮,于孝道有損。”
伏家管事指了指身后的幾個侍女:“公主亦是陛下姑母,小娘是陛下外姊,皆是親人…讓長公主的侍女入內去為小娘置辦孝禮便是,待小娘在院內盡孝就好。”
漢代人死后有三日復禮,死者會在三天內清潔身體,口中含玉,置入棺木,三天后就要封棺。
封棺前,死者的子女等至親,要身披麻衣面向北方接引,呼喚死者魂魄歸來。
封棺后,死者才算是真的死了。
這和后世融合了佛家觀念后的頭七不一樣,漢代講究的是招魂——既不是佛也不是道,而是先祖魂靈邏輯,不是把人‘送走’,而是把魂‘招回’,是寄托哀思的孝禮。
現在是劉華死后第三天,馬上要封棺了,確實得讓伏壽戴孝復禮。
天子居所當然沒準備小女孩的孝服,伏家把麻孝送來是應該的,畢竟長公主的女兒和劉協不算外人,表姐弟關系,伏壽大兩歲。
現在伏壽的身份很特殊——她被送到了劉協身邊,但她并沒有‘入宮’,因為臨淄是沒有掖庭的。
這既是表姐去陪伴表弟,又是給劉協安排了個侍妾,可是劉協既沒法拿她當表姐,又沒到需要侍妾暖被窩的時候。
但伏壽又不能離開天子居所,等于是被束縛在了內院。
張飛仔細檢查了一番,確認沒人攜帶武器,官牘上也確實是伏德手書,也有伏德的印鑒,便給院內傳了訊。
院內很快有人開了門。
幾個宿衛出來,對張飛附耳說了幾句,帶著那些侍女進去了。
伏家管事也點頭哈腰的離開了。
張飛叫來一小隊兵士,朝伏家管事指了指:“跟上他…別被他發現。”
院內,劉協正在安慰伏壽:“阿姊節哀…”
劉協九歲了,最近見過了些世面,也跟著劉備見過戰陣,而且經歷過父親的葬禮,有同理心。
只是他不知道怎么安慰別人,有些手足無措。
“陛下,我再也見不到大人了…”
伏壽確實是個大家閨秀,雖然悲痛垂淚,但依然維持著儀容和體面,楚楚可憐的輕聲低語著。
“或許能招魂呢…”
劉協知道死亡是什么,嘆了口氣,轉頭看向身側。
“若是想見,閉目冥想就能見到了,一直都能見到的,我只要一閉眼就能見到父母…”
劉協身旁的同齡小孩倒是比較擅長寬慰人。
這是諸葛亮,與劉協同歲。
諸葛亮并不住在這里,他其實是跟陳封一起住的,因為他現在也是劉備的弟子。
但平時諸葛亮經常來劉協這邊蹭課。
諸葛亮已經拜了兩個正式師父了…劉備和趙云。
此外還有個傳授兵法但不接受拜師的兼職老師賈詡——賈詡不愿正式收徒,嫌麻煩,但愿意指點。
其實劉備知道,賈詡不收正式弟子多半是為了避免受牽連…尤其諸葛亮是劉備的徒弟,賈詡當然不會收。
而諸葛亮這三個老師…兵法武藝品行道德天文地理啥都能教,卻全都不教經學。
師門負責傳經的師叔牽招又去了幽州。
于是諸葛亮就經常到劉協這里蹭課,因為住得近,比較方便,而且臨淄的蒙學對于諸葛亮而言教學進度太慢了。
劉備對諸葛亮而言是真正意義上的‘師父’,他吃的都是劉備家里的飯,這是真正的長輩邏輯。
而劉協是劉備的師弟,所以諸葛亮也就相當于劉協的師侄,差了一輩,沒法當天子伴讀,但跟著小師叔一起上課卻是可以的。
實際上諸葛亮才算是真正的伴讀。
這幾天東閣沒有上課,諸葛亮來劉協這兒,名義上是少年喪父尋求同齡人陪伴——他也是不久前才得知父親諸葛珪的死訊。
九歲的小孩是需要同齡人陪伴的,劉協幾個伴讀都十五六歲了,也各有心思,劉協很難與他們親近。
只有諸葛亮能毫無顧忌的和劉協扯淡,畢竟他們是真正的同門關系。
但實際上嘛…諸葛亮是奉左沅命令來的。
左沅需要有一個不會被人懷疑的孩子盯著這里。
此時,幾個侍女已經跟著宿衛進到了院內。
伏壽看樣子確實認得那幾個侍女,擦了擦眼淚,迎上前去。
宿衛把人帶到院內后,幾個侍女在院內伏地拜倒:“陛下,各位郎君,小娘要更衣復禮,各位郎君氣血如虹,魂靈辟易…能否暫且回避,以便小娘接引公主魂歸?”
內院一直都有一隊宿衛輪值,都是劉備軍中選出來的可靠之人,伴讀也會輪值——天子伴讀也是近侍,有保護天子安全的職責。
這也是伏壽進了劉協居所之后的尷尬之處。
內院地方不算小,以前劉協住在這兒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這里畢竟不是皇宮,不像禁中宮殿那樣有內外隔絕的規制,伏壽住進來以后,有時就需要讓宿衛回避女眷,很不方便。
而這幾個侍女很會說話,沒說什么回避女眷,而是說宿衛們氣血太盛,會使靈魂不敢靠近,無法招魂。
只有劉協沒必要回避。
諸葛亮拉著劉協退了幾步,低聲道:“陛下且避一避,她們是我讓張都尉放進來的。”
劉協愣了愣:“她們有問題?”
“不知道…但長公主剛去世,她們身為長公主侍女保護不力,卻仍被伏德派來辦事…”
諸葛亮走到院子中間,揮了揮手,宿衛們全都退到了外側廊道回避。
劉協也跟著宿衛出去了。
但諸葛亮沒離開。
就在宿衛們回避后,幾個壯碩婦人突然快速沖向了諸葛亮。
很顯然,她們分不清誰是天子——諸葛亮在指揮宿衛,而且還站在劉協前面…
倆孩子一樣的歲數,在自家院子里劉協又沒戴冠冕,只穿了黑色常服。
而諸葛亮同樣穿著黑色錦衣,看起來與劉協沒多大區別,甚至還更挺拔一些,畢竟跟著趙云習武一年了。
這些錦衣都是貂蟬做的,樣式相同,乍一看也差不多,只有材質暗紋有區別。
“來人!拿下她們!”
那幾個婦人剛有異動,諸葛亮立刻大喊著后退。
伏壽還沒反應過來:“你們要做什么!”
外面廊道的宿衛聞聲撲開花圃便沖進了院里,這廊道其實只隔著花木而已,雖然視線上有隔斷,但實際上擋不住人的。
劉協轉頭就往廊門跑去,沒有拖泥帶水。
但諸葛亮或許小覷了那幾個婦人。
她們跑得太快了…
諸葛亮回頭看了一眼,見沖得最快的那個婦人就在身后兩步,已經伸手來抓自己,索性轉身停下,抬腿朝其迎面骨踹去。
九歲小孩的力量還是不太夠,那婦人雖說一個踉蹌,但并沒摔倒,撲上來便抱住了諸葛亮。
四個婦人先后趕到,一擁而上,將他架了起來。
兩個婦人從頭上拔下簪子,比劃到了諸葛亮咽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