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41章 稷下學宮

  三月末。

  “…春耕已結,青州戶口也已理清,六郡國合計三十五萬五千戶,一百八十二萬口。”

  賈詡在向劉備匯報之前借分田統計出來的戶口:“但佃客數量便有二十八萬戶,一百四十萬口…”

  這人口數量已經比順帝永和年間(50年前)少了一半多。

  永和年間統計的青州戶數是63萬戶,370萬人口,而且當年清查戶口時可沒把隱戶揪出來。

  連年的天災人禍,以及黃巾起義后這幾年的戰亂,使得大量自耕農外遷避禍,以至于青州只剩了豪族、依附民(如門客)和赤貧者。

  整個社會中最有活力也最能促進商業流通的自耕農,基本全沒了。

  各郡豪族為了分田,全都配合安置饑民,如今赤貧者幾乎全都成了各家佃戶。

  佃戶占比將近總人口的八成,這個比例當然是極其不健康的,稍微有點天災人禍,就有可能再度爆發動亂。

  平原國安置的人最多,比例更離譜,一共9萬戶,將近50萬人,其中45萬是佃農——包括官屯那28萬人在內。

  這種人口結構是很難發展工商業的,因為整體市場需求太小。

  豪族們家大業大,佃戶又多,大多能自產自足,衣食住行都不需要購置,相當于沒有剛需。

  同時,由于剛出錢出糧沒了積存,各家豪族暫時也不會有奢侈品購買欲望。有劉備大軍坐鎮,為了避免誤會,豪族們也不敢采購馬匹鐵料等軍需。

  而剛從饑民變成佃戶的赤貧家庭,在短期內是完全沒有購買力的,甚至連借貸經濟都沒法搞,因為他們沒產業。

  這種局面只能先解決貧戶的溫飽,隨著時間推移,從佃戶中產生出一批新的自耕農,使整體人口結構有了良性變化才能快速發展。

  除此之外,便只能吸引有產業的外來人口為市場注入活力。

  “今年黃河水汛如何?”

  劉備轉頭問管水利的諸葛玄。

  “青州境內河道疏浚得深,應不至于產生水害。但開春時河水極其渾濁,水中浮木雜物極多,上游河道必定出了事…待夏季到來,恐上游諸州郡皆有水患。”

  諸葛玄在這方面還是挺專業的。

  河水泥沙過多且裹挾大量樹木,這明顯是決堤或河水改道的跡象,春季尚且如此,夏汛時河南河北必然有大面積洪災。

  而水災伴隨的,必是蟲害和暴亂。

  “那就得做好冀州兗州發生動亂的準備,或許夏汛一到就會有很多人遷來青州…咱們還有多少糧食?”

  劉備又問卞姬。

  最近事務繁多,卞姬又出來幫著管錢糧了。

  卞秉比較慘,他又被安排了管錢的活兒,天天給一倉倉的銅錢計賬,現在真就是看著錢就犯惡心。

  幸好大多都是田豫帶來的新錢,可以直接稱重計數,要是再像以前那樣數錢,卞秉肯定就得離家出走了。

  “春耕時分了種糧,又給每戶分了十斛口糧,眼下已只剩九萬三千斛粟,三萬五千斛麥。”

  卞姬沒拿賬本,很顯然這些數字她是記在心里的。

  一斛粟按現代計量不到30斤,一斛麥大概35斤。

  去年底陶謙殺了大量青州西部的豪族,得的糧食超過百萬斛,但消耗也多。

  官屯28萬人,種糧和口糧一發下去,糧食立馬就沒了。

  也幸好人多,且幸好賈詡趕著搞好了河道,要不然運輸損耗都能把人心疼死。

  發出去的口糧其實只夠吊著命——每戶平均5人左右,只有三百來斤口糧,要維持到秋收還有差不多五個月,真就只能天天喝稀粥。

  平原周邊的野菜野草也差不多被扒光了,黃河剛剛才疏浚過,魚也很少,也就沿海地區能捕撈漁獲。

  庫存十幾萬斛糧食,只夠部隊用到秋收,這其實就是沒有余糧了。

  各家豪族去年底今年初都出了大量糧食賑饑民收佃戶,也沒了余糧。

  這種情況是經不起一丁點動亂的,不僅要保障今年的收成,還要確保不出狀況,至少要熬過今年秋收。

  其實,如果可以的話,劉備也想安靜的種個兩三年的田,先囤積大量糧食再說。

  可時間寶貴,劉備想提個速。

  “主君,眼下我等最好封閉關隘,自守青州,待糧食豐足才能考慮別的事。窮則獨善其身,達才能兼善天下…”

  賈詡大概是怕劉備去管閑事…尤其是怕劉備善心發作接濟冀兗災民。

  一屋子人也都點頭,都擔心劉備又要敗家。

  劉備沉默了一陣,點了點頭:“沒余糧,別的先不提了…那就先往各州廣傳求賢告示,宣告青州要重建稷下學宮,凡有一技之長者皆可來此應聘教授,好歹現在錢還有不少。”

  “重建稷下學宮?!”

  所有人都驚了,劉備果然又要敗家。

  “是啊,新學其實本身是舊學,當年齊地百家爭鳴,諸法皆盛,士子如織,使得齊地文昌民富…”

  劉備清了清嗓子:“咳,其實我主要就是看中那個‘民富’。”

  “主君想引天下士子來此論辯,以此促動貨殖商賈?”

  最先反應過來的是平時不怎么起眼的糜芳。

  到底是商賈家族的人,糜芳對商業還是很敏感的。

  “沒錯,只有大量士子到來,才能拉動經濟…至于學術,那也是越辯越明的,此事鄭先生必然樂意主持,我若任鄭先生為稷下學宮山長,想必沒人會有意見。”

  劉備點頭說道。

  賈詡大贊:“此實乃妙策…主君不妨先以專學為院,多開幾個學院,讓管幼安、華子魚等人各為院長…”

  說干就干,稷下學宮在齊國臨淄稷門外的舊址再度被復建起來。

  劉備也正式前去拜請了鄭玄等為山長。

  管寧擅《詩》、《禮》;華歆擅《尚書》;邴原擅《論語》,剛好各成一院。

  這事確實滿足了名士們的最大心愿,鄭玄剛聽聞便立刻答應了,甚至把他在高密的學堂全盤搬到了臨淄。

  稷門外原本已經成了民居和市場,但當地人連句抱怨都沒有就直接搬出了屋宅,沒人在這事上當釘子戶。

  雖然沒余糧,但錢還是不缺的,而且這事其實真的不廢錢。

  得知劉備要重建稷下學宮,整個青州從士族到庶民全都大力支持,尤其是鄭玄當了山長,就更沒人說三道四了。

  稷下學宮本就是青州人引以為傲之事,這是在復興家鄉文脈,沒人會在這事上添亂,反而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全都很踴躍。

  當然,一開始大家都以為鄭玄當山長,這新建的稷下學宮必然是儒門學府…

  不過,在臨淄重建稷下學宮的同時,平原、東萊等地也開始新建起了另外幾個學府,同樣被列為了稷下學宮的學科分院。

  東萊當然是管亥的海事學院,眼下就快建成了。

  平原開設了醫學院,院長仍是秀娘,而且還往雒陽給張奉發了函,請太醫令張奉推薦幾個不愿當太醫的地方名醫過來。

  農事水利學院也在平原,院長是賈詡,副院長是諸葛玄和國淵。

  此外,還有新開的軍事學院,劉備親自當校長,教授就是軍中各將,除了張飛。

  但張飛很開心,他現在是院長——劉備讓張飛單獨在濟南開了個藝術學院…

大熊貓文學    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