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確實得搞快點才行,劉備指著的那片山林,已經有大群的鳥兒飛起。
更遠處,隱隱約約能看到些許煙塵。
這顯然是有大量騎兵過來。
那片山林就在大路邊上,騎兵來蘭干縣,是一定會從山林下經過的,馬騰對這一帶的地形非常熟悉。
馬騰立刻三步并作兩步的下了城墻,城門處的趙云伸手攔住了馬騰,不過,趙云手里牽了匹馬。
趙云沒說話,只是將馬韁丟給了馬騰,并讓開了城門。
馬騰朝趙云抱了抱拳,飛身上馬狂奔而去。
趙云上了城墻,問劉備:“主公真的相信韓遂會投朝廷?若他來蘭干與我等拼死一戰…”
“這涼州哪有人會真的心向朝廷啊,都是軍閥罷了…”
劉備看著馬騰遠去的背影說著:“但韓遂確實是被北宮伯玉脅迫為賊,現在先零羌不敢附逆作亂,北宮伯玉實力衰弱,正是韓遂找北宮伯玉算舊賬的好時候。只要有的機會,韓遂就不會與我拼命。”
“主公,云有疑問不知當不當講…”
趙云點頭,但臉上有些遲疑。
劉備轉頭:“子龍有話直說。”
“主公心向朝廷嗎?”
趙云很耿直的問了出來。
“備心向大漢…備想掃天下沉疴,讓大漢復文景之治,還孝武榮光。”
劉備答得毫不遲疑,也毫不遮掩:“但如今的朝廷…不是大漢。”
另一邊,李傕領著三輔郡兵中的所有騎兵以及騎馬步兵趕到了街亭。
兵力也不多,大概兩千人馬。
韓遂還是在街亭留了人手駐防的,但只留了八百老弱。
李傕急行而至后,并沒有立刻攻擊街亭叛軍,而是在略陽舊城當道扎營布置防御,設了許多拒馬先擋住了南邊的道路。
北邊街亭的八百老弱叛軍不敢主動進攻李傕,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略陽道南邊被堵了路。
通向陳倉的道路沒人管,但僅憑八百老弱可不敢去…
李傕打仗確實是很有一套的,在布置好南邊防線之后,這才慢條斯理的調轉兵力欺負北邊街亭那八百老弱。
韓遂其實很謹慎,既沒有攻打冀縣,也沒有輕易奔襲劉備的大營,而是先派了人分別去劉備和李傕的營中刺探。
“韓兄,我等沒能潛入劉備大營,但已探明李傕的部隊根本就沒有和劉備對攻…只是一直在搖旗吶喊。”
涼州豪族梁興來向韓遂回報。
“上當了…召回成公英,我等速去蘭干!”
韓遂腦子還是很好使的,立刻明白這是劉備和李傕在演戲。
但這戲演得確實比較真,畢竟給韓遂報信的是馬騰。
“韓兄,馬壽成不會投了劉備吧?我等不如立刻撤軍?”
梁興有些猶豫的問著。
“…不可能,壽成不會害我…”
韓遂也說得有些猶豫,但隨后搖了搖頭:“劉備既然誘我等入天水,略陽道此刻恐已被斷,我等若是現在撤離,怕是會被堵在略陽峽谷進退兩難…只能先去蘭干縣,再尋機打通略陽道。”
韓遂的腦子確實很靈光,判斷也很準確,但戰場就是這樣,一步錯便是步步錯。
攻冀縣確實沒把握,此時若去攻城,很可能會被前后夾擊。
襲劉備大營也沒把握,畢竟已經知道劉備和李傕在演戲了,這時候還去襲營,那就是自己送上門去讓人夾擊。
現在要是沒個落腳地,那就只能駐于野外徒耗糧草,沒有后勤保障,上萬兵力在野外要不了多久就得困餓而死。
即便是要尋求決戰,那也該駐防于城池等朝廷大軍來攻。
就在韓遂剛好到達蘭干縣外的那片山林時,馬騰狂奔而來:“文約兄!文約兄…止步!”
人生得一值得信賴的好友,是莫大的幸運。
韓遂運氣不錯,有馬騰這個朋友。
就在馬騰高呼止步的同時,側面的山林響起了鑼聲,林子里站出了許多手持弓弩的兵士。
還好,那鑼聲是鳴金收兵的聲音。
關羽站在山坡上,將佩刀還鞘。
兵士們的弩仍然對著山下韓遂的部隊,既沒有直接收兵,也沒有發起攻擊。
韓遂的汗水刷一下就流了下來:“壽成…這是?”
很顯然,他意識到了,劉備放了他一馬。
“劉備已入蘭干…文約,讓部隊不要妄動,那劉備并無斬盡殺絕之意,文約或可與其共圖北宮伯玉…”
馬騰急急說著。
不久,韓遂隨馬騰一起來到蘭干城外,但沒帶兵馬,只帶了梁興等金城郡的兵頭。
劉備在城外相迎,算是給了韓遂面子:“韓從事可有重領朝廷官職之意?”
這是在稱呼韓遂原本的官位,韓遂本是涼州刺史部督軍從事。
“劉將軍仁厚,韓某感念萬分。”
韓遂看著劉備嘆道:“但韓某從未背叛朝廷,倒是談不上重領官職…叛朝廷者乃北宮伯玉、邊章、李文侯…”
“哦?眾人皆叛,唯韓從事忠心,可叛軍卻沒把韓從事干掉,還推舉韓從事主持軍政,為何?”
劉備搖頭笑道:“莫非西州豪杰眼中的朝廷,和大漢的朝廷不同?”
“…或許確實不同。”
韓遂點頭道:“劉將軍可知西州為何生亂?”
“怎么,難道不是北宮伯玉作亂?”
劉備突然感覺這涼州的事兒可能和朝廷發出的傳告不一樣。
按照朝廷發出的傳告,最開始是湟中義從首領北宮伯玉、李文侯二人趁黃巾大亂時反叛,聯合北地先零羌及河關群盜,自封將軍,殺死了護羌校尉泠征。
隨后北宮伯玉劫持了西州名士韓約、邊允二人,強迫兩人殺害金城太守陳懿。
隴西、漢陽兩郡當時向朝廷發文,稱邊允、韓約是叛賊,懸賞千戶侯逮捕二人。
兩人已沒了退路,于是邊允改名為邊章,韓約改名韓遂,為北宮伯玉管理涼州軍政事務,并攻入三輔,侵擾西陵。
——這是劉備所知的情況,也是朝廷發出的公示。
但在韓遂口中,這事兒卻不是這樣的。
最開始,是護羌校尉泠征虐待羌人,不僅強驅羌人為奴,而且動輒濫殺無辜,以至羌胡全都深恨大漢。
這其實也和段颎有些關系…
段颎當初確實把羌人殺怕了,羌人可以說被段颎殺斷了代——千萬別以為六萬個首級很少,這只是段颎在戰場上斬獲的羌兵首級,普通羌人的死活是不會記錄的。
羌人一共也就幾十萬人口…那六萬多顆腦袋可全都是青壯戰士。
段颎平定羌亂后的這十幾年,也就是差不多一代人的時間,羌人不敢對大漢有任何不滿,當牛做馬都得忍著。
泠征不僅拿羌人當牛馬,而且還是007純牛馬,貼錢上班的那種。
不光是普通羌人被虐待,部族首領也好不到哪兒去,北宮伯玉和李文侯便是羌人首領,卻被泠征強征為軍,而且要求他們禍害羌人。
說是義從,其實純粹就是抓壯丁。
為了控制他二人,泠征還將他倆的妻兒擄到家中。
雖然是羌人,但首領的妻妾還是長得很不錯的,而且北宮伯玉家里還有個混血女兒…
這事就沒法忍了。
北宮伯玉和李文侯干掉了泠征。
羌人殺了護羌校尉,當然就只能在造反的路上一條道走到黑了,北宮伯玉開始劫掠隴右諸郡。
如果這事兒到此為止,那其實也不算是大問題,僅僅就是官員霸凌導致胡人反叛而已,這大漢各地一直都在發生同樣的事,不稀奇。
但北宮伯玉造反后,涼州刺史左昌必須討伐叛逆,便下令涼州各郡募兵備戰,并向朝廷請求援軍。
當時去雒陽求援的就是韓遂(韓約)。
但當時正是黃巾起義最激烈的時候,朝廷沒空管涼州的事兒,援軍自然是沒有的,但朝廷允許各地刺史自籌軍資并自行組織義軍平叛。
有這個結果也不錯,韓遂本打算返回涼州。
臨走前,大將軍何進召見了韓遂。
韓遂是西州名士,何進當然是想招攬韓遂。
韓遂看得出何進沒什么本事,便推說上有閹黨誤國,下有叛亂四起,自己要平定家鄉的羌亂,不想留在雒陽。
可何進卻對韓遂說了句驚人之言——何進說:“羌亂恐怕平不了,文約最好來雒陽助我,否則恐淪為逆賊。”
韓遂當時以為何進在嚇唬人,沒當回事,便回了涼州。
可沒想到,回了涼州后,韓遂還真就淪為了逆賊。
涼州刺史左昌在天水大量籌集軍費,說是募兵平叛,但軍費卻一點都沒用到募兵上,全都進了左昌家里。
(注:此時天水已改名為漢陽,官方稱呼應是漢陽郡,但民間一般仍稱天水。)
誰讓朝廷沒空管涼州呢,左昌一把就貪污了數千萬錢,并讓督軍從事邊章(邊允)、韓遂二人去金城招募義軍——實際上就是拉壯丁。
之所以去金城拉,一方面是因為韓遂是金城人士,另一方面是因為左昌不想把冀縣搞得天怒人怨…和大多數官員一樣,作案都是要去隔壁郡的,自己的治所還是要維護好。
當時天水長史蓋勛力諫左昌不能這么貪,結果左昌便讓蓋勛去抵擋北宮伯玉叛軍,也就是派去送死。
但蓋勛用兵挺厲害,還真把北宮伯玉擋住了。
隨后北宮伯玉調頭轉攻金城郡,邊章、韓遂向左昌求援。
蓋勛也勸左昌快速發兵救援,但左昌不答應。
同時,金城太守陳懿強令邊章和韓遂出城迎戰——刺史不派援軍,太守強令出城,這就等于是讓邊章和韓遂去死。
于是兩人心一橫,開城投降了。
當然,北宮伯玉不怎么信任他二人,于是邊章殺了金城太守陳懿,算是交了投名狀。
韓遂也就因此成了逆賊。
此后不久,邊章領軍攻打天水冀縣,涼州刺史左昌被困,又向蓋勛求援。
蓋勛到冀城后,臨陣責備邊章等人背叛朝廷,邊章當時說:“左使君當初如果聽蓋長史之言,發兵救援金城,我們也不至于此。如今我們已犯下重罪,不能回頭了。”
但話是這么說,邊章仍然沒和蓋勛對抗,而是流淚解圍而去。
此后不久,蓋勛舉告左昌貪污瀆職。左昌被朝廷召回,朝廷派宋梟為涼州刺史。
而宋梟上任后,第一時間干的事兒并不是剿滅叛亂,而是…搞學術。
宋梟覺得涼州軍民是因為沒文化才會出現這么多暴亂,因此打算廣傳《孝經》,讓涼州家家戶戶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或許能讓人知曉禮義就不作亂了…
蓋勛毫不客氣的把宋梟臭罵了一頓,但宋梟依然堅持,非要上奏朝廷請求實施他的文化改造方案。
結果宋梟因虛慢無能獲罪,又去職了。
不久后,朝廷又派來了第三個涼州刺史,名叫楊雍。
楊雍倒是沒搞什么幺蛾子,但問題是他雖然不搞幺蛾子,但同時也啥都不干…講究一個無為而治。
一直到邊章和北宮伯玉攻入三輔,楊雍仍然在無為而治。
“朝廷派來的刺史、太守,盡皆如此德行,這涼州諸郡,除了蓋勛或有些風骨,便再無一個賢人。”
說到此,韓遂問劉備:“劉將軍,我等被朝廷視為叛逆,可是…這西州生亂之根源,真的在我等身上嗎?”
“是啊…這涼州諸郡沒有一個賢人,禍亂之源也并非你韓文約。”
劉備點頭表示認同,但也反問韓遂:“既然如此,你韓文約為何不做那個賢人呢?”
“我倒是想殺北宮伯玉,可即便除掉北宮伯玉…我韓文約仍是罪人啊!朝廷可會解我之罪?劉將軍可能幫我?”
韓遂又問道。
“韓文約,北宮伯玉和邊章等人驚擾西陵,此罪必死無疑。而你卻沒有出兵三輔,想來是早就思慮過的…你若有心誅滅叛逆,我可以幫你。”
劉備笑了笑,說得相當直白:“但你若什么都不做,光是空口白牙的說,我又怎么幫你呢?”
“劉將軍希望我怎么做?”
韓遂點頭,眼卻是瞇了起來。
“朝廷大軍討的是北宮伯玉、邊章、李文侯,見了他們的首級,朝廷大軍便可退兵。只要涼州無人再明舉反旗,那便算是涼州平定了。”
劉備眼睛也瞇了起來:“至于你韓文約,是做西州名士也罷,是做西州軍閥也罷,都無所謂…我說得夠明白了嗎?”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