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紀元第204年三體艦隊距太陽系2.12光年 這是大環泊入太陽系軌道的第一年,也是太陽系反吞食帝國戰爭勝利的一周年。
這一年里有許多大事,首先是壓在全人類頭頂上的滅世危機沒了,聯合政府與艦隊國際都歡欣鼓舞,以暴龍卡爾為首的吞食帝國殘部,宣布向庇佑太陽系的‘神明’效忠。
至于這神明是誰,自然就是羅清。
作為戰敗方,吞食帝國同樣宣布向艦隊國際與地球國際(聯合政府)無條件投降。
大環互聯網對人類互聯網單方面透明公開,所有大環殘余權限移交給數字共和國和MOSS進行控制。
這場大環戰爭,對吞食帝國的震撼固然很大,但吞食帝國畢竟是見識過大場面的,被神明打敗并不丟人。真正陷入震撼的,是人類本身。
當柯伊伯帶防線破滅,防御艦隊被重創,艦隊主力耗盡彈藥后,羅清掄著冥王星登場的那一刻,整個人類文明社會都沸騰了。
BYD面壁者,我就知道你能行!
有幸存龍躲藏在廢墟中,用攝影器拍下吞食大環遭遇‘神罰’而毀滅的場景,這些照片和視頻也都陸續傳到了地球的互聯網中。
這些從大環回傳的視頻,成為了地球互聯網的爆點,所有人都看見了視頻里毀滅瞬間——一顆冰藍色的龐大星球從蒼穹隱現,隨后迅速放大,壓破藍天白云,隨后越來越龐大,最終遮蔽天空與大地,朝著地面墜落而了過來。
隨后,星球詭異的重新被‘提起來’,朝著另一個方向,再次發動了猛擊。
有幸存龍在網上自述:
我知道帝國要毀滅了,但沒想到會那么快發生,我只想把這一切都錄下來,我望著天空,等待著準神的懲罰,隨后我就看見了神罰本身——那是一顆極速擴大的銀星。
應急廣播里說那是神明在操縱著冥王星撞擊大環,我知道冥王星,歷史課我學過,我沒想到這顆存在于古老太陽系的矮行星會有一天撞擊大環。大環吃了太多星球了,終于遭報應了,我知道現在躲在環內是沒有意義的,相比于死在幾千公里深的地下,我寧愿目視著神罰死去。
銀星出現后我就開始數數,當我數到3時,那顆銀星的形狀就已經膨脹到了半邊天空,奇怪的是他仍然是冰藍色,我物理學得不好,但也知道在布滿星際塵埃介質的太空中高速飛行的星球應該像一顆燒紅的鐵球,而不是冰塊的樣子。我還記得那一幕,冥王星拖著幾萬公里長的等離子尾,這要比大環發動機的等離子尾壯觀多了,原本經受大量核爆的大氣層開始沸騰成金紅色,我幾乎以為我看見了傳說中的六千五百萬年前的“晚霞”。
然后是震顫,我已經分不清是空氣在震顫還是大環在震顫了,如果大環有意識,我相信它此刻一定是絕望的,我聽到了哭泣的聲音,那是應急廣播的女播音龍在哭,但這個哭聲很快就消失了,冥王星的極速逼近讓大環的電磁波完全紊亂了,廣播的聲音消失了,絕大多數龍都躲在地下等待著毀滅的降臨,但我不一樣,我站在了廢墟上,張開上肢,昂首挺胸的感受著風的激蕩,我都腦海里之回蕩著三個字,最后我用盡力氣把這三個字喊了出來。
“啊,生命!”
城市廢墟開始噼啪作響,大地正在生成裂縫,我開始把攝影器的焦距調小,但現在哪怕我調成廣角模式也無濟于事了,那顆冰藍色的,泛著金色紋路的星球已經占滿了攝影器的所有鏡頭,占滿了我所有的視線,也占滿了——整個天空。”
預想中接近10%光速的星球毀滅撞擊并沒有發生,那個神似乎改了主意,他用我完全不能理解的方式剎停了整個星,于是在我的視角中就出現了恐怖的一幕:天空變成了另一片大地,大地變成了另一片天空。我站在大地的此端,望著大地的彼端,感覺自己墜入了詭異的夢境。但神接下來的所作所為很快就讓我認識到這不是夢。
冥王星緩緩墜落在大環表面,仿佛是擔心把整個大環砸壞似的。因為冥王星是球體,因此我僥幸逃過了冥王星與大環的直接接觸面,但在我眼中,那個冰藍色的大地已經觸手可及了。
緊接著,冥王星開始朝著行星發動機的一側摩擦了過去,這個神明真是一個細心的神,他選定的路徑避開了草食龍的避難區,隨后我看見冥王星如同橡皮擦似的抹過了大環發動機的區域。
大環發動機是很高的,一萬多米,在大環勻速運動時,常年關閉的大環發動機的山峰處常年布滿著積雪,不過這都是我聽祖奶奶講過的,自從大環朝著太陽系進行微調變道之后,積雪就融化消失了,通天的光柱燃亮了一切。
但這種噴發著通天光柱的巨峰,隨著那顆龐大星球碾過,如同碎雪剝落,它們像被撞碎的紙,在冥王星的撞擊中化作白熾的塵埃。
什么爆炸都沒有,又或者發動機任何殉爆都無法動搖那顆龐大行星的分毫,就這樣,我看見那顆龐大行星在犁平了上百座發動機之后,被神明又一次提到了天空,隨后漸漸消失在了大氣層中,成為了那顆我熟悉的銀星。
緊接著是第二次摩擦式撞擊、第三次摩擦式撞擊…那位神明以極其輕松的姿態,一邊加固著冥王星防止它解體,一邊又高效率的清理著大環上的發動機。距離我最近的一次,冥王星距離我不到15公里,那一次的墜落中,所有的聲音都消失了,我聾了,隨后刺目的白光又讓我成為了瞎子,我不知道攝像機還有沒有繼續工作,但我憑借著直覺,仍然在廢墟中爬起身,艱難的對準那顆冥王星的方向。
但我失算了,這一次的冥王星離得實在太近,我聞到皮毛燒焦的味道,才發現自己的鱗甲在發燙。緊接著,沖擊波傳來,和我一起的幾個膽大龍瞬間被掀飛,整個世界開始扭曲成波浪狀。大地猛地向上拱起,我像片枯葉被拋向空中。
下落時,我用最后的意識護住了攝像機。忘了說了,我雖然是一只三角龍,屬于四等素食龍,但我憑借自己的努力,跨越階層成為了一名《大環龍報》記者。
在最后,這句話是別人告訴我的,我早已看不見了,那只龍說,我們世代棲息的大環被殺死了,所有的發動機都被毀滅了,而剩下一半的冥王星則如同沒事龍似的離開了。殘留的恐龍們站在大環的尸體上,入目,是是漫天飛舞的冰晶與火星,它們在真空中無聲碰撞,像一場帝國的葬禮。
不管怎么說,那個準神的心軟是事實,吞食帝國在滅亡前大概率還能茍延殘息幾個世紀,生長于太陽系,衰亡于太陽系,這或許是龍類的最好結局了。
這段自述內容,配合視頻里的內容,給人類帶來的震撼是極大的。
兩個世界在這場毀滅中產生了細微的共鳴——原來大家不光是生命形式,連情感都是那么多相同啊。
羅清自然也看到了這封自述,不過他的決定并非龍或者人可以干擾的,他早在毀滅了所有的大環發動機之后,就已經決心讓大環泊入太陽系。
不管怎么樣,先給這些龍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但羅清沒想到,自己早先試圖引導大環泊入3AU(注:天文單位簡稱)的行為,遭到了丁儀的狂噴。
“你用你無敵的修仙腦子想一想,把大環嵌入3AU會導致什么你是想毀掉太陽系嗎?光是巨環的引力引動的小行星帶紊亂就可以給地球、火星、木星帶來極大的影響!你想要地球每天都下流星雨嗎?”
羅清被罵的訕訕不語。
天文學界也聯名上書,陳言巨環泊入太陽系內側的危害,搞的羅清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數學和物理學。
柯伊伯帶和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兩個獨立的行星帶。
小行星帶位于2.23.2(AU)軌道,內側接火星軌道(1.5AU),外側延伸至木星軌道(5.2AU)附近。整個區域呈環狀分布,厚度約1AU(約1.5億公里),總寬度超過2.5AU(約3.75億公里)——相當于從地球到太陽距離的2.5倍。
小行星帶中的天體成分以太陽系原始物質為主,且大小差異極大,絕大多數小行星的直徑都小于1公里,但也不乏矮行星級別的存在。
比如谷神星(直徑950公里)、智神星(520公里)、灶神星(580公里)。
雖然這些矮行星的質量不如柯伊伯帶的四大矮行星,加一起還沒有只剩一半的冥王星大,但也是貨真價實的矮行星。
小行星帶對人類的利用價值很低,幾乎不存在經濟價值。反而是地球、火星等行星的潛在隱患。要知道月球上幾乎密密麻麻的隕石坑基本基本都是小行星帶的隕石砸出來的。
6500萬年前,毀滅地球上殘余恐龍文明的那顆希克蘇魯伯小行星,也是從小行星帶中脫離出來的。
太陽系艦隊在除了防御吞食帝國、防備三體艦隊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使命就是處理小行星帶對隕石,減少其對宇宙航行飛船的危害。
太空戰艦每經歷一次小行星帶,其表面裝甲都會遭到嚴重的損傷。
如果按照羅清所設想的,讓巨環泊入3AU,帶來的威脅是極其大的。雖然吞食巨環已經失去了工業能力、太空艦隊、360根‘日矛’、32000座大環發動機,但巨環本身的引力還在,引力才是這個龐然大物的最大威脅。
大環的體積是地球的十二倍,因其內部中空的設計,其質量是地球的三倍左右,大環泊入太陽系之后,將成為太陽系第五大行星,質量僅次于木(318倍)、土(95倍)、海(17倍)、天(14倍)。
太陽系是一個完美的恒星系,一個完美到令三體人嫉妒的恒星系,貿然引入大環級別的的天體,將會動搖影響整個太陽系的星系結構,短時間內可能維持平衡,但長期必定會導致太陽系動蕩。
如果大環貿然泊入3AU軌道,以大環的質量,足以引起小行星帶的連鎖反應,比如急劇增加小行星帶的小行星脫離軌道的概率,增加太陽系內撞擊的風險。而且大環的長期存在將會受到木星的引力攝動的影響。對地火金三星的直接影響雖然較微弱,但仍然有風險。
如果按照恐龍們在幾個世紀內吃完地球就走的計劃,那自然不會影響什么。
但巨環明顯要常駐太陽系,這就必須要顧及幾百萬年、幾千萬年的長效時間影響。
畢竟,輝煌的太陽系一定、肯定、必將在宇宙中燃燒幾十億年,為太陽系帶來幾十億年的恒紀元。
人類不是短視的種族,自然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天文學家們給羅清的最佳答案是10~12AU,這個距離位于土星軌道外側,該區域軌道穩定性強,木星(5.2AU)是太陽系最大的引力擾動源,這個距離遠超木星的強共振范圍,長期引力攝動可以忽略,而且無小行星帶干擾。該區域位于土星環外側,大環的引力不會引發大規模小天體彈射,對太陽系現有秩序擾動極小。
對水、金、地、火、木等人類目前的傳統勢力范圍幾乎無影響。
唯一的問題是,距離太陽太遠,大環無法接收到充足的光照,自身將陷入低溫與狀態。失去了“生命”的大環,如果沒有核聚變燃料補充,大環地表將下降至130℃,大氣層則會出現低溫凝結。
這種環境下,恐龍滅亡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要知道隨著大環發動機的毀滅,大環已經消耗掉了所有的燃料,徹底“餓死了”。殘存的輕核聚變能源體系勉強可以維持環內的溫度穩定,但大環地表陷入了永恒的凍結是必然的事情。
羅清也沒法憑空變出一個小太陽出來。
人類沒有那么多燃料可以養活恐龍。
吞食大環已經為它的侵略和吞食付出了代價,食肉恐龍幾乎全部死在了戰場上,羅清也不忍把剩下的幾十億頭被當做預備食物的食草龍全部凍死,畢竟老家人皇簽訂萬界友好條約時,可是把所有智慧生物一視同仁的。
但自己沒有人皇的實力,因此有些事情還是要動動腦筋,徐徐圖之。
思前想后,大環還是被羅清拖拽到了2.8AU的距離,這個距離最大的問題是會引動小行星撞擊——這也簡單,我成尊(劃掉)我把小行星全部收集起來不就是了。
要知道,小行星帶的本質是太陽系形成時“未完成的行星”,在46億年前,太陽系由原始星云演化而來,內太陽系的物質本應像形成地球、火星一樣,聚集形成一顆新行星,但木星的出現打破了這一過程,木星在形成初期就憑借強引力干擾了小行星帶區域的物質。
木星的引力拉扯使該區域的塵埃和巖石無法通過引力穩定聚集(即“吸積”效應),反而將已初步形成的小天體“星子”撞碎,阻止了它們合并成一顆完整的行星。最終,這些被打散的碎片保留在火星與木星之間,形成了小行星帶。
羅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把小行星帶,包括比如谷神星、智神星、灶神星在內的矮行星,全部收攏了起來,使其在引力的作用下自發聚集在一起,至于這些顆新誕生的的小行星放置在哪里…
大環不是被‘咬掉了一口’嗎?填上去雖然不夠,但是把大環附近逸散的物質和碎片帶全算上,再把柯伊伯帶的物質搞一點,內部再稍微架空一下,倒也勉強可以填滿。
如此,一個修補了缺口的新甜甜圈出現在了2.8AU。
而且人類艦隊再也不用擔心小行星帶來的負面影響了。
羅清偉大。
至于引力攝動影響,羅清咨詢了地球科學界和MOSS后也放下心來,大環的引力攝動至少要數百萬年后才能出現明顯效果,到時候人類文明早發展成泛銀河系文明了。
退一萬步講人類沒發展,也還有羅清在,大不了每隔十萬年把太陽系新‘九大行星’全部重新調整歸位一下,就像是周期性修正鐘表時間一樣 嗯,包括最大的木星,也不是不能調整。
2.8AU也要比一開始的3AU更具備合理性,首先是2.8AU避開了3.2AU木星引力共振點,是兼顧光熱與生存的最佳位置,單位輻射強度約100180瓦/平方米,(約為地球的五分之一),足以支撐一般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是大環理想的宜居帶。
大環上極度缺水,不存在海洋,沒有衛星,因此倒也不用考慮潮汐鎖定問題。
雖然可能還是有的冷,但是以恐龍們的技術能力,倒也能維系生存了。
暴龍卡爾心心念念的吞食文明畸形化在這一刻起得到了改變,憑借著太陽源源不斷的能量,大環上的生物們總算可以重新生活下去了。
雖然很艱難,而且大環就是個鐵疙瘩,資源貧瘠,但總算能活下去了。
而且羅清將小行星帶團成一團全部填補到了缺口位置,這個小行星帶的總質量雖然只有地球的萬分之一,但確實富含碳和水冰物質,也能解燃眉之急。
沒有了真正消耗資源的的三萬座發動機,這點物質已經足夠大環運轉最低程度的生態循環了。
恐龍們勒緊褲腰帶,還是能活的。
唯一的問題是…
蘑菇們活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