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后,何雨柱的總裁辦公室,許大茂坐在何雨柱對面道:“柱子哥,我想把零售那部分交出去?”
“人你選好了?”
“嗯。”
“曉娥吧?”
“你怎么知道。”
“你小子那點心思我還能不知道。”何雨柱沒好氣道。
“嘿嘿。”許大茂尷尬的一笑。
“婁家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他們想讓曉娥回去,我岳父沒了。”
“婁老板歲數不大吧?”何雨柱道。
“誒,心臟病,沒救過來。”
“節哀!”
“曉娥自己怎么想的?”
“她不想回去跟幾個哥哥爭,找她回去是她娘的想法。”
“婁譚氏?”
“對!”
“家產她也不想分了?”
“該分還是要分點的,我岳母想跟我們一起生活。”
“你自己怎么想的。”
“一起住也沒關系,反正現在養得起。”
“呵呵,你小子現在腰桿硬了。”
“那也是靠著哥你,我那岳母其實是想開個酒樓,譚家菜酒樓。”
“有話你就說。”
“我師父不是譚家菜傳人么,對了,哥你也會。”
“這事你找老爺子自己商量去,別背著你師娘,不然我可救不了你。”
“我懂,我懂!那曉娥的事?”
“我同意了,你真舍得放手,你小子可是沒少在里面投入精力吧。”
“你給的擔子太重了,我總感覺你不是讓我考察那么簡單。”
“算你小子有長進,器械和藥廠你都要考察,現在搞不了,不代表我們以后不搞。”
“我知道了。”
“你英語現在怎么樣了?”
“還湊合吧,日常對話沒問題。”
“那就行,以后你可是會經常往歐美跑。”
“那我還要多練練。”
“行了,任命的事過一陣子集團會下文,你自己回去跟曉娥先打個招呼,別弄個措手不及。”
“不會,現在她就能搞定。”
“你啊你,看來以前給你的擔子太輕了,你小子沒少偷懶吧。”
“我哪敢啊,我在外面跑啊,選址,渠道這些。”許大茂喊冤。
“行了,回去抓緊點辦我說的事。”
“知道了,哥,我代曉娥謝謝你。”
“滾蛋,我用你謝,讓她自己來家謝!”
“那我可就帶一家子去了,有點饞師父的菜了。”
“去去去,跟你師父商量去。”何雨柱揮揮手。
“那我走了,哥。”
“不送!”
隨后何雨柱給阿浪去了個電話,這小子雖然說是在總部留了個辦公室,但是大多數時間都在黃河實業那邊。
“阿浪,泰山安保拆分出一個‘泰山救援隊’他們需要新的訓練場地,要足夠大,足夠專業,香江的地頭你最熟,哪里有地你幫他們找找,另外我打算建一家醫院,也要選址,要交通便利,靠近市區但環境安靜,預留足夠發展空間。”
“明白,老板,剛剛喬總和史斌都找過我了。”
“嗯,具體的你跟他們商量,我要是不給你打這個電話怕是你的電話也會打過來吧。”
“那是自然,這么大的動作,肯定要老板你同意才可以,不然我可不敢動。”
“行了,我離開這陣子家里沒事吧。”
“沒事,有事您一回來喬總就跟您說了,對了,您回來的時候我剛好在濠境沒去接您。”
“沒事,我都沒想到會去那么多人呢。”
“那我去忙了。”
“好,嘟嘟嘟”
幾天后,在將軍澳工業園深處,一個高度保密的實驗室內。
來自北美的仙童核心團隊正進行著航電核心部件的最后整合測試。
實驗臺上,拆解自CH47“支奴干”的原始航電核心部件旁,是仙童團隊嘔心瀝血數月的仿制品——一套完全能自主制造的飛行控制系統核心模塊。
線路板布局、芯片封裝、接口定義,都力求與原品一致,但內部的邏輯代碼和部分非關鍵元器件的替代方案,是他們獨立攻關的成果。
首席工程師下令:“接入模擬信號,啟動全系統自檢。”
“啟動自檢…通訊鏈路正常…導航數據注入…姿態傳感器響應…引擎參數模擬…飛控舵面反饋…”試驗人員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逐項匯報。
CRT顯示器的屏幕上,代表各系統狀態的綠色光點迅速亮起,匯聚成一片穩定的綠色海洋。
最終,主控界面中央跳出一個簡潔的英文提示:“SYSTEMREADY”。
“匹配度99.8!誤差在允許范圍內!”一名工程師壓抑著激動匯報。
首席工程師緊繃的肩膀終于松弛下來,他摘下眼鏡,揉了揉眉心,聲音帶著疲憊卻無比清晰:“通知何先生。我們,成功了。航電系統,完美復制。”
聽完秘書的匯報,何雨柱只是輕輕“嗯”了一聲,臉上并無太多意外之色,這本就是預期之中的結果。
仙童團隊的突破,只代表目前的水準,這東西是會進步的,更何況,火控、雷達這些還沒納入進去,只能算是一個小階段的成功。
不過他還是給予了鼓勵,項目獎金和慶祝自然是少不了的,當然了這個他讓顧元亨代替他去辦了。
1976年的最后一個季度平靜的渡過,‘泰山救援隊’訓練場地選在離島,而‘仁安醫院’選來選去最后選在了將軍澳。
何雨柱去參加了破土動工儀式,‘仁安醫院’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當然褒貶不一,主要是黃河集團以前根本就沒做過相關的,所以很多人其實是想看笑話的,要知道這個醫院規劃的很大。
規劃里,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床位2000張,而且是近乎全科,這在這個時代是不敢想象的。
當然何雨柱也不會去解釋什么,醫院的口碑又不是靠嘴吹出來的。
時間很快就到了,1977年,這個年何家過得很熱鬧,遠比去年熱鬧的多,去年因為特殊原因,吃飯的時候都沒有酒。
還有就是慶祝何雨垚入職西九龍O記了,這小子本來早就能畢業了,應是賴在學校跟余則成又學了一陣子才去報到。
為此奧利安還給他開了綠燈,對了,奧利安現在已經升任助理處長,不過總部那邊沒位置騰出來,他暫時還在西九龍。
何雨焱好像對軍事很感興趣,可惜香江沒有對應的學校,這小子求到何雨柱這,何雨柱幫他搞到了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的入學考試資格,當來了用的是假身份信息,不然能不能回來還不好說呢。
這小子也爭氣,居然考過了,這過了年就要去弗吉尼亞軍事學院上學去了。
時間到了1977年的4月的某一天。
香江將軍澳工業園深處,仙童團隊的實驗室里彌漫著焊錫松香、臭氧和一絲若有若無的咖啡焦糊味。
示波器的綠色光帶在屏幕上無聲跳動,各種精密的測試儀器發出低微的嗡鳴。
團隊成員正埋頭于各自的工作臺前,對一塊新設計的集成芯片進行著極限壓力測試。
這時實驗室的門被猛地推開,年輕的助理研究員大衛幾乎是沖了進來,手里緊緊攥著一份還散發著油墨氣息的《華爾街日報》。
他聲音帶著顫抖喊道:“皮特森博士,皮特森博士!快看,加州,加州的蘋果公司,他們,他們推出了個人電腦!面向普通用戶的個人電腦!”
“個人電腦?”一個正在焊接精密線路的女工程師抬起頭,滿是疑惑,“那是什么概念?小型機?”
大衛把報紙攤開在皮特森博士面前的主工作臺上,手指用力戳著占據半個版面的新聞標題和一張清晰的彩色產品照片:“不是小型機!是‘Personaputer’!他們叫它AppleII!就是這個!有鍵盤、顯示器接口、能運行程序、玩游戲…價格只要一千多美元!面向家庭和個人!”
實驗室里瞬間安靜下來,只剩下儀器運轉的低鳴。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目光齊刷刷地聚焦過來。
空氣仿佛凝固了,所有人剛才還沉浸在技術攻關中的專注氛圍被一種無形的驚愕和壓力取代。
皮特森博士,拿起報紙把內容看了一遍,然后遞給邊上的人,報紙在工程師們手中傳閱。
“MOS6502處理器…4KB基礎內存…BASIC語言固化在ROM里…”
“彩色圖形輸出?支持游戲?”
“開放式架構,鼓勵第三方擴展卡…”
“這…這簡直是在小型機架構上做了極致的簡化和優化,把成本壓縮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負責電路設計的女工程師艾米莉亞聲音干澀,帶著難以置信,“他們怎么做到的?MOS6502的性能…他們找到了最廉價的平衡點!”
“關鍵是理念!”另一個資深工程師馬克猛地拍了下桌子,激動得臉色發紅,又帶著一絲懊惱,“不是性能最強的,而是最便宜、最容易使用的,把計算機從機房搬進書房!”
“上帝,這個定位太精準了!我們還在為飛行器琢磨百萬美元的航電系統時,他們已經在撬動一個可能是百億、千億美元的市場!”以前團隊負責外聯的諾頓失聲道。
誰不渴望站在技術浪潮的潮頭,他們團隊以前不就是想弄出這樣的東西,可惜沒弄出來,最后導致仙童都沒了。
“大衛,你都沒出去過,報紙哪里來的?”皮特森博士問道。
“博士,這份報紙是安保送進來的,說是老板特意讓送過來的。”
皮特森博士猛地抬起頭,特意送來的?
實驗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皮特森博士身上。
老板的這個舉動,絕非偶然!
“老板是什么意思?”艾米莉亞蹙眉,“是告訴我們,我們落伍了?還是…在點醒我們什么?”
“AppleII的核心是MOS6502,這是一種8位微處理器,架構相對簡單,成本低廉,性能足夠支撐個人計算的需求。它的成功,證明了微處理器大規模民用化的巨大潛力和可行性。而我們…”
他環顧了一下實驗室里那些更復雜、更精密的航電系統組件,“我們的方向,似乎還停留在‘高精尖’的特定領域。”
皮特森博士沉聲接口道:“但微處理器技術本身是相通,MOS6502的成功,恰恰印證了何先生最初構想的正確性——計算的未來,必然屬于更小型化、更普及化的設備。AppleII只是成為了這條路上的第一個耀眼的路標!”
他的目光掃過一張張或沮喪、或思索的臉龐:“先生們,女士們,沮喪和恐慌毫無意義。老板送來這份報紙,不是要打擊我們,而是要我們看清楚方向!看清楚我們真正的戰場在哪里!”
皮特森博士走到一塊黑板前,拿起粉筆,用力地寫下幾個關鍵詞:微處理器,低成本,普及化。
“AppleII證明了這條路的可行性,也證明了市場的饑渴。但這只是開始!”
他的聲音帶著一種被激發出來的興奮,“它的性能還很基礎,它的應用還很初步。我們仙童團隊,擁有的是世界上最頂尖的半導體設計和集成能力!我們不是在追趕,我們是要超越!”
“那我們還要繼續研究這套航電么?”有人問。
“當然,艾佛森,請不要本末倒置,航電是我們近期最關鍵的任務,這是用來證明我們實力的,如果這個都搞不定,你認為老板會讓我們繼續去搞別的?”皮特森博士語氣有點不好。
“是,博士。”
“我想老板應該是在催我們加速速度,因為有更大的舞臺等著我們。而這套航電給了我們很多新東西,這都是將來會用上的。”
“我不完全贊同,我覺得現在這套我們也不能放下,以后肯定要分出人手來繼續迭代,這才是老板想要的。”團隊的副手亞歷山大道。
“何先生把我們聚集在這里,投入巨大的資源,難道只是為了復制一套別人的航電系統嗎?不!我相信他看得更遠!他看到了芯片本身的價值,看到了微處理器作為‘大腦’,在未來無數領域——不僅僅是個人電腦,還有工業控制、通信設備、甚至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飛行器控制——的核心地位!”
“我贊同!”皮特森博士道。
“那我們接下來?”
“續續研究航電,另外我回去找老板申請一些設備,MOS6502的研發我們也要提前準備。”
“好的,博士。”
“行了,都繼續忙去吧,我出去一趟。”皮特森博士道。
皮特森博士匆匆離開實驗室,開車直奔黃河大廈。
他需要確認老板的意圖,并爭取推進新方向的資源。
何雨柱似乎預料到他會來,示意他坐下,桌上正攤開著那份《華爾街日報》。
“博士,報紙看到了?”何雨柱道。
“是的,老板。AppleII的出現,確實印證了您之前的遠見。微處理器民用化、普及化的浪潮已經開始了。我們團隊深受震動,也深感時不我待。”皮特森博士深吸一口氣。
“那你過來是?”
“我想拆分團隊,分出一部分人手搞跟APPLE公司一樣的東西。”
何雨柱點點頭道:“你很敏銳,設備方面,需要什么,列個單子給顧元亨,他會全力配合采購。”
“太好了,謝謝老板支持!”皮特森博士心中的一塊大石落地。
“這個你不來找我,過一段時間我也會找你的。”
“看來我來的很及時,另外,就是實驗室的問題。我們現在的場地和設備,支撐航電項目已顯擁擠,要開辟新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涉及更前沿的微處理器設計和系統集成測試,空間和專用設備都嚴重不足。陳勝先生那邊的新實驗室…”
“新加坡方面我問了,還需要時間。”
“那”
“你們現有的再擴一下吧,也找顧元亨就行,我會跟他打招呼。”
“還有人手問題,老板。”
“你們不是招了不少學生么,現在還沒讓人家到崗吧,或者丟去別的地方學習了,我看可以用起來了。”
“是,我是怕公司不好安排,畢竟人數不少。”
“住的地方不用擔心,我會讓人安排好的,你可以去聯系那些人了。”
“好的,那我就先去做事了。”目的達到皮特森就著急走。
“有任何困難都可以提,如果顧元亨他們解決不了,可以直接來找我。”
“知道了老板,我以后會這么做。”
“去吧,期待你們的成果。”
“我們會努力的!”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1977年6月6日,位于紐約曼哈頓核心地段的黃河君悅酒店項目,克服了重重挑戰,主體結構終于封頂。
這座融合了現代設計與東方元素的地標性建筑,象征著黃河集團正式躋身國際頂級酒店運營商之列,其璀璨的玻璃幕墻在哈德遜河畔熠熠生輝,成為何雨柱全球布局中最耀眼的一塊拼圖。
1977年7月10日,依托仙童團隊對“支奴干”航電系統的深度消化吸收,并結合自身在機械制造領域的積累,黃河重工旗下的航空部門成功實現了首架中型通用直升機的自主研發與制造。
當這架涂裝著黃河標志的鋼鐵雄鷹在將軍澳上空平穩翱翔時,標志著黃河正式具備了直升機制造能力,為未來的“泰山救援隊”乃至更廣闊的市場提供了堅實的國產化裝備支撐。
1977年8月8日,與港府合作的第三個大型公共屋邨項目按期、保質保量地交付使用。
數萬個家庭得以入住嶄新、設施完善的居所,極大地緩解了香江底層市民的居住壓力。
黃河實業(地產)以其高效、可靠和注重社區營造的口碑,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香江社會民生領域的重要地位,贏得了市民的廣泛贊譽和港府的深度信任。
1977年9月9日,將軍澳碼頭整體完工。
將軍澳工業園配套的現代化深水碼頭工程宣告全面竣工。
這個集貨物(油料)裝卸、倉儲、轉運于一體的綜合性物流樞紐,擁有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和高效的運營體系,顯著提升了黃河自身龐大的物流吞吐效率,同時也為整個新界東部的工業發展和對外貿易注入了強勁動力,成為香江重要的新興港口之一。
1977年10月23日,位于香江心臟地帶中環的頂級豪宅項目——黃河“云頂華府”成功封頂。
該項目定位極致奢華與私密,采用最前沿的設計理念和頂尖建材,在寸土寸金的中環樹立了新的豪宅標桿,彰顯了黃河在高端地產領域的駕馭能力。
1977年12月1日,在陳勝的全力推動下,位于新加坡的尖端半導體研發實驗室終于竣工并投入使用。
這里配備了目前亞洲最先進的設備,成為仙童團隊(現黃河半導體核心)除香江總部外最重要的研發基地,專注于微處理器設計、工藝優化及未來電子技術的探索。
它不僅是技術的孵化器,更是黃河融入全球科技產業鏈的關鍵一步。
當然所有人不知道的是黃河自己的MOS6502結構已經完成了設計和樣品制造,開始測試,只要測試成功就會去申請專利。
隨著1978年的到來,只有何雨柱知道,一個更大的時代序幕,正在緩緩拉開。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