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歷固然知道這是雍正有讓此子承宗器之意,才如此要求,但他覺得,自己將來是不能急著密定永璉為儲君的。
畢竟,從玄學來講,歷史上的永璉早夭,很可能就是承受不起太重的福氣。
但雍正就是這樣的人,寵愛起來,就沒有個度。
弘歷也不好多說什么。
而雍正在定了弘歷的名字后,就又說道:“你瘦了,看樣子,近來的事務增加,著實讓你不輕松。”
“阿瑪也一樣。”
弘歷回了一句。
雍正則嘆道:“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松懈啊,呂留良寫的那些書,已經抄送進京了,朕正在逐字逐句的批駁。”
“等朕批駁完后,你得做這首先看此書的人!”
“看明白他們是如何蠱惑人心,進而明白朕糾正他們的。”
“這樣,你才能更加清楚,誰跟你的立場一樣,誰又跟你的立場不一樣。”
雍正鄭重其事地吩咐道。
弘歷非常恭敬地作揖道:“兒臣領命。”
雍正很是滿意地笑了笑,且因而繼續奮筆疾書起來。
弘歷見此,心想,這雍正看樣子是真愛辯論愛寫政治思想方面的文章。
這樣一來,《京師新報》的專欄作家“惠清居士”無疑會更令人忌憚。
但雍正樂在其中,弘歷也不好多言。
弘歷只做著自己分內該做好的事。
“行糧不必定太高,免得有多處應征而騙糧的情況出現。”
“但是,陣亡與傷勢過重而亡的撫恤金,要定的越高越好。”
“且不提綠營,光八旗兵就有許多人債臺高筑,怕自己一命嗚呼后,家人無法銷債,而不敢血戰,那干脆就把撫恤金定到足夠覆滅他們的欠債,還能有結余,如此,就正好讓他們為掙撫恤金銷債而不怕死。”
這一天,在弘歷奉旨設宴太和殿,宴請蒙古諸王公大臣以及各國使臣的當天,弘歷就在兵部對癡癡大戰對行糧和撫恤金的調整做出了指示。
兵部尚書鄂爾奇和路振揚聽后皆納罕不已,更加篤定四爺是真的知兵善斷。
因為,很少有皇子清楚,在雇傭為主的綠營系統里,的確有職業士兵,多處應募,騙取行糧,尤其是在作戰期間,先在某營應征混一段時間,然后借機逃走,又去別的營應征入伍。
所以,把行糧控制到這些兵痞騙取的行糧不足以支撐他們多處應征的成本,才能保證一支兵營的規模,使得減員情況不至于太嚴重。
而八旗、乃至綠營都有很高負債率更是當下誰都知道的事。
自然,兵部諸堂官也都沒有反對,把撫恤金調高,行糧調低。
當弘歷于太和殿宴請在京蒙古諸王公和許多王公大臣時,鄂爾奇和路振揚就分別在這些蒙古王公和王公大臣們面前里嘀咕說,弘歷如何如何精明干練。
這讓,弘歷在抱著嫡長子永璉出來見蒙古王公和諸王公大臣時,就發現,很多蒙古諸王公和許多王公大臣看向他的目光,又增添了許多敬仰。
而這些人在看見襁褓之中的永璉時,則更是如看神明一樣,看向弘歷,很虔誠的向弘歷行著大禮。
因為,他們想到了弘歷現在已有四子,甚至還有嫡長子。
而弘歷這位四阿哥才十八歲。
這對于如今信奉多子多福的人而言,自然是最有說服力的昭昭天意。
弘歷倒是依舊從容溫煦,而笑道:“諸位都起來吧,蒙汗阿瑪恩典,讓諸位來為小兒慶賀于太和殿,此乃天恩,也是太平盛世才能有的天福,故且與為當今圣天子所開創之太平盛世敬一杯!”
“四爺所言極是,但以奴才愚見,我大清若能長治久安,將來之功則在四爺!”
這時,馬爾賽此時也奉承起弘歷來。
眾人皆跟著附和,因為,他們知道,雍正現在讓弘歷在太和殿為嫡子宴請王公大臣,幾乎就是明示要將大位傳給弘歷。
“有四爺在,太平就有了!”
“敬四爺!”
隆科多甚至因此,在白了馬爾賽一眼之余,而不由得在這時大聲呼吁起來,且率先高高舉起了酒杯。
于是,蒙古王公們和諸王公大臣也都吩咐舉酒杯,敬起了弘歷。
弘歷則因此笑著看了比自己還高調的隆科多一眼。
嘖嘖!
這隆科多是適合搞外交的,而現在也適合活躍一下氣氛,給赴宴的蒙古王公提振信心,讓他們看見大清的自信!
但羅剎國駐京使臣布列克這時卻在這時破壞氣氛,而大聲說道:“可現在,你們的四阿哥好像并沒有要開太平的意思!”
眾人聽到這話,皆愕然且憤怒地看向了布列克。
布列克則走過來向弘歷行禮說:“尊貴的四阿哥,您若真想給大清帶來太平,就不該讓策棱和岳鐘琪率領大軍進討準噶爾,因為我剛剛收到我們皇帝陛下的旨令,如果貴國要侵犯準噶爾,我們必將介入!”
“旨令?”
弘歷問道。
布列克點首:“沒錯,我也是剛收到。”
弘歷這時注意點許多蒙古王公已經在變色,很多大臣也開始悄悄議論起來。
弘歷則繼續問他:“你帶身上了嗎?”
布列克點頭:“自然帶了。”
“給我看看。”
弘歷為此說道。
布列克倒真的拿了出來,給了弘歷。
弘歷則在拿到這羅剎國沙皇的旨令后,微微一笑,然后直接當場撕了開來,且丟進了火爐里。
“什么旨令,也配威脅我大清?”
“你若不服大可請旨讓貴國征討我大清!”
“但貴國在征討之前,最好先與波斯、奧斯曼、瑞典等國洽談好,因為他們已經與我大清洽談好,貴國一旦興兵,他們必為我大清幫幫場子!”
弘歷說著就拍了拍手掌。
啪啪!
一陣拍掌聲過后,幾名白人走了出來。
目瞪口呆的布里克見此不由得把眼睜得更大。
在場的蒙古王公和大臣們更是各個沉默地看了過來。
“他們是本王在管禮部時請來的使臣。”
弘歷這時說道。
這時,這幾名白人都說道:“沒錯,我們愿意與大清同舟共濟!”
蒙古王公和大臣們聽后,開始越發愿意相信起隆科多剛才的話來。
有四爺在,太平是真就會有的!
“這件事,你做的不錯!”
“只是,這布里克耳目倒是厲害,這么快就知道了我們以何人為主帥,派了幾路大軍。”
雍正在次日也夸贊起弘歷在外交上的手段來,且又皺眉提到了軍事泄密的問題。
弘歷聽后點了點頭:“看來,得做好保密之事,不然難保我大清不出現薩爾滸之敗!”
雍正則問弘歷道:“你多此有什么想法?”
“不如只召幾個大臣,集中安排在一處,密議軍務、面承諭旨,而除此幾個大臣外,所有人都不能看見相應朱批諭旨!”
雍正連連點首,隨后道:“那就叫軍機處!設軍機大臣,雖不能保證所有大臣可信,但為君者,還是能確定有哪幾人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