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館的編輯部設在紫禁城內的史館,但是印刷部門則被蘇澤設在了宮外的禮部刊印館。
這自然是為了分發報紙便利,要不然光是將報紙運輸出宮,就是一件麻煩的事情。
蘇澤看著新刊印出來的報紙,將報紙分發給身邊的徐渭,接著就有報館的吏員,將這些報紙運送到各部衙門。
“青藤先生,三日能成刊嗎?”
徐渭想了想,還是點頭說道:
“趕一趕應該可以。”
蘇澤說道:
“萬事開頭難,現在人手少,等架子搭起來了,壓力就要小很多了。”
徐渭也點點頭,從蘇澤拉來經費,到報館的工匠完成雕版印刷晾曬,這一系列過程都是徐渭親自參與的。
后世公文,總喜歡講什么“優化業務流程”,將這句話變成了一句空話套話,但真正都要做事,優化業務流程,又是必不可少的事情。3
比如報館的版面怎么安排,雕版的順序如何,怎么審稿怎么校對,這些流程都要從無到有設計出來。
就比如這第一個版面,是從邸報上摘抄的朝廷重要新聞,這部分只需要一個熟悉邸報的吏員謄抄就行了。
但是謄抄后的公文需要有人審核驗證,萬一刊登錯了或者弄岔了,這可是政治上的大忌諱。1
第二版蘇澤命名為“市井之聲”,是一些京師城內的市井新聞,這同樣也需要有人校對核對。
第三版是蘇澤承諾給國子監生的八股范文,第一期只是刊登了羅萬化的文章。
蘇澤堅持給了羅萬化稿費,羅萬化開始堅持不肯收,后來還是蘇澤說起了“子貢贖人”的典故,對著羅萬化說,如果他這個狀元堅持不肯收稿費,那日后再約稿,別人也不可能收稿費。
可寫文章是耗費心力的事情,大家都科舉上岸者,也有了本職工作,這樣長久以往,就沒人愿意再給樂府新報寫文章了。
羅萬化聽了蘇澤的話,最終不僅僅收下了稿費,還在翰林院宣傳給樂府新報寫稿有稿費拿的消息。
讓蘇澤意外的地方,是羅萬化的宣傳效果,甚至要比沈一貫在同年中吆喝還要好。
蘇澤想了想,大概是因為羅萬化一向謹慎低調,所以建立起了靠譜的人設,和沈一貫那種包打聽的人設不一樣,說的話更容易讓人信服。4
蘇澤不由的感慨,這就是人設的好處。
一旦建立起來,別人都會先看你的人設,再看你辦的事情。
那自己的人設是什么?10
蘇澤不知道,千人千面,自己大概在各個人心中的人設都不一樣吧。
第四版就是“曲苑之聲”了,連載的是徐渭的女狀元。
女狀元雖然篇幅不長,但是蘇澤還是讓徐渭分成了六段,分成六期刊登出。
蘇澤又從后世網絡寫手身上找到靈感,讓徐渭在劇情關鍵之處斷章,讓這些大明讀書人也體驗一下,什么叫做“斷章狗”。1
蘇澤要的就是這個追更的效果,前世小時候蘇澤看報紙,每次也都是從報紙的文娛版塊開始看的。
就算不愛看其他版面,有著第四版勾著,也能保證報紙的“追讀率”。
除了徐渭的戲文,蘇澤還親自執筆,回憶了一個后世笑林廣記中的一個笑話,也刊登在了第四版上。11
初從文,三年不中;改習武,校場發一矢,中鼓吏,逐之出;又從商,一遇騙,二遇盜,三遇匪;遂躬耕,一歲大旱,一歲大澇,一歲飛蝗;乃學醫,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遂至地府,久候閻王升堂,不耐,問之,鬼卒曰:王閱足下卷宗,狂笑,休克于后堂,未醒…
這下子,整個報紙四版全部湊齊了。
這四版之中,第一版只要抄邸報就行了,第三版蘇澤先從翰林院和同年中薅羊毛。
第四版也簡單,徐渭的曲藝作品不少,這個時代戲劇話本都不少,后世知名的三言二拍,雖然是天啟年間才成書,但是其中不少故事已經膾炙人口,散布于各種官員雜記中。
唯一需要蘇澤親自抓的,就只有第二版“市井之聲”,畢竟這才是他辦報的重點,也就是他為了打破言官壟斷的那點餃子醋。1
不過蘇澤倒是用了取巧的手段,第一期的“市井之聲”絕對是讓所有人都挑不出來刺!
可因為蘇澤拉來的“贊助”實在是太多,京師大小衙門都要送報,報館這點吏員有些不夠用了。
眼看著就要到中午了,蘇澤有些焦急起來。
他低估了京師的道路擁堵情況,很多大早上去送報的車馬都沒回來。
不出意外,樂府新報絕對會成為午休時期各大衙門熱議的話題,這時候如果還有衙門的報紙沒送到,肯定會被被記恨。
對啊,都是朝廷的衙門,憑什么隔壁吏部有報紙看?我鴻臚寺沒得看?
什么,你說鴻臚寺比如吏部重要?大家都是為皇帝效力的,大明會典上哪一條說吏部比鴻臚寺重要的?
顧客就是上帝,蘇澤自然不愿意因為這個得罪了上帝。
就在蘇澤發愁的時候,突然報館門口熱鬧了起來。
蘇澤走出公房,見到了的前幾天剛剛見過的國子監司業沈鯉,跟著沈鯉的,則是他的貢監弟子們。
“沈司業?”
沈鯉見到蘇澤,直接一個大禮拜下,他身后的貢監生們,更是齊刷刷的給蘇澤一個對待師長的大禮。
蘇澤連忙上前,拉住沈鯉說道:
“沈司業,這是如何?”
沈鯉有些激動的說道:
“今日陛下已經下旨,恩準貢監生和在京官員子弟一起,參加順天府官籍生的鄉試。”
之前曾經頂撞過蘇澤的貢監生張純,此時對著蘇澤羞愧的說道:
“蘇翰林不計前嫌,免去了吾等趕考奔波之苦,張某特來向先生請罪!”
蘇澤也拉起他說道:
“體恤你們的是陛下,和蘇某何干?你們要謹記這份皇恩,以及沈司業的授業之恩,好好準備鄉試。”
張純等貢監生非常的羞愧,他們之前被言官蠱惑,三次圍了蘇澤的家門。
又寒暄了一陣子,沈鯉問道:
“報館是出刊了嗎?怎么亂糟糟的?”
蘇澤嘆了一口氣,將報館運力不夠的麻煩說出來,這時候張純站出來說道:
“蘇翰林,若是不棄,我等可以幫先生送報!”
蘇澤看了一眼,這些國子監監生,有時候也會被安排到大小衙門幫忙,他們確實熟悉京師官署衙門分布。
“那就有勞諸位了!”
-----------------
內閣的報紙自然是最先送來的,張居正揉了揉眼睛,拿起小吏剛剛送來的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