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鵝城,唐文就馬不停蹄的閃到了南極繼續籌備海獅計劃。
雖說南極極度冰冷,但港口酒店依然內維持舒適的常溫,并且冰天雪地吸收了大多數噪音會呈現出特別的極度寂靜。
在短期需要思考的時候,這里是很適合冷靜下來整理思緒的地點。
首先依然是公海第二艦隊“復活”的問題。
除了上次和衣阿華三姐妹大戰的艦艇如數復活,唐文為了配得上海獅計劃的格調還進行了一些補充。
不得不說雖然上次圣誕節頂著“公海第二艦隊”的名頭,但其實公海艦隊是一戰的玩意,俾斯麥、沙恩霍斯特都是牢希整出來的好活了。
雖說短短數年內漢斯整出了不少黑科技讓世界大開眼界,但肯定不包括海軍。
不管是坦克、火箭、噴氣飛機,其統一的特點都是工時少、制造快、所以迭代也就更快。
但海軍不是,一條主力艦耗費的鋼鐵足以裝備至少一個坦克師,維持費用更是嚇死人。
坦克、飛機每年的迭代機型都比過去更強,那時候每個月都有新技術出現。
而別說戰列艦,就算很多一戰的驅逐艦各國海軍也都選擇縫縫補補繼續升級,直到徹底退役為止才放棄。
間戰期的十年后,漢斯能夠一口氣把裝甲車、飛機上拖欠的作業全補了上來,唯獨海軍真不行。
重建后的漢斯海軍水面噸位也就35萬噸,而老皇帝的公海艦隊高達70萬噸,差距可見一斑。
唐文其實對舊公海艦隊的那些老船興趣不大,主要是其航速慢的出奇只有20節出頭,就算動用加成也難以到30節,實在是除了殉爆表演外毫無意義。
不過堂堂登陸帶英本土的艦隊光俾斯麥幾艘船太寒酸,加上還有登陸船隊航速較慢,于是他決定分為兩批:
快速艦隊和登陸艦隊。
快速艦隊基本就是去年圣誕遠征的老熟人,不過驅逐艦大幅增加,從原來僅有的1艘驅逐艦卡爾號增加到6艘。
卡爾·馮·勛伯格雖說是VI級金幣船,但與D系銀幣線驅逐艦VI級“恩斯特·蓋德”級為同級姊妹艦,自備材料建造75萬銀幣/艘。
而登陸艦隊唐文原來計劃就是50艘登陸艦/民船,以及全盤將舊公海艦隊全體復活。
但不久后他就決定放棄了公海艦隊:
民船還好,都不用造直接靠亂撈都很快湊了出來,但戰艦實在太貴了。
一條V級“國王”級戰列艦建造費用才56萬銀幣/艘,然而原公海艦隊一共16艘就相當于896萬銀幣,整個公海艦隊重建費用更是接近2000萬銀幣。
對唐文來說這極其不劃算,而打撈也沒有希望:
當年公海艦隊一自沉,帶英和髪雞當然立即進行打撈,其中大部分后續都被拆解,沒撈上來的也只能算蚊子腿,根本形不成規模。
不過正版的公海艦隊養不起,唐文卻是想到了別的主意:
既然公海艦隊出來就是為了送菜,何必老老實實造鋼鐵戰列艦?直接整點假冒偽劣產品糊弄糊弄得了。
在他的授意下唐一便開起了歷史倒車,轉頭研究起了“木質鐵甲艦”。
即制造一個大木質模型包上一層鋼皮再刷上涂裝,至少遠遠看起來絕對以假亂真。
偽造的主要目標包括16艘“國王”級戰列艦、10艘“德芙林格爾”級戰列巡洋艦(其中5艘用于替代公海艦隊中原來的無畏艦)、以及足足80艘驅逐艦、雷擊艦、登陸艦。
其中以2.5萬噸的國王級戰列艦為例,采用內部木制外套鐵皮的方式,船體重量只需要1200噸即可,采用柴油動力機組和發煙器冒充蒸汽鍋爐,算上其他設備后總重不過1900噸。
德芙林格爾級戰列巡洋艦的偽裝艦一艘僅1700噸,其余驅逐艦等輔助戰艦也是輕的要命。
原來70萬噸的公海艦隊在數量加強到106艘后,竟然總噸位才5.6萬噸,剛剛好超過俾斯麥。
這些木質鐵甲艦最大的缺陷有兩個:
因為木材更輕吃水淺的多,戰列艦水下部分幾乎省去變成了平底船,跑起來晃得要命,且一看吃水很容易被識破;
炮塔部分也只能使用偽裝炮塔,僅有一些高射機槍、加裝高射炮為真實存在。
不過這對戰艦世界來說并不是問題,改造成近乎平底后航速反而突破了25節,無法更進一步純粹是因為動力系統太弱舍不得加強。
木質結構船的強度問題也無須擔心,普通木船跑到25節怕是早就成了碎片,但在機制作用下戰艦對海浪免傷。
對最關鍵的吃水異常,唐文的解決辦法是高速發煙器。
只需要幾條驅逐艦打開高速發煙器掩護,外界就根本無法發現船只的異常。
從格林蘭島到帶英不過1500公里,哪怕以25節速度也只需要30個小時,堅持這么點時間肯定沒問題。
至于炮塔更是無所謂,雖說沒有火力,但加上了至關重要的液壓彈射器!
而且這一批木制鐵甲艦彈射的并非只有蚊蚋,其中一部分則是V1導彈。
V1說是導彈,但其實還保留飛機構型,動力源還是一臺簡陋無比的脈沖發動機,本質就是大號的巡航無人機。
甚至早期漢斯還為其研發了載人版本,可惜神風精神遠不如本子最終作罷。
唐文制造的是有人版本的無人版,即慣用的有人結構,然后塞上一個真空管小黑盒應付頂事。
這樣的傳新版本不僅保留了黑科技,還避免了V1的精度問題,堪稱無源碳基人工智能引導,甚至可以做出戰術機動動作。
能搭載新V1的木制鐵甲艦全部建造也只用了一星期不到,因為港口實在塞不下許多干脆還留在船塢里沒開出來。
到時候106艘舊公海艦隊戰艦和50艘登陸船組成慢速登陸艦隊,和快速艦隊一前一后,差不多將是日德蘭之后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
日德蘭大戰中帶英投入151艘艦船、漢斯99艘。
這一次登陸艦隊戰艦106艘、快速艦隊1艘航母、4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共119艘戰艦。
而根據唐文做的功課,此時帶英本土作戰艦艇有:
航母2艘:無敵號、皇家方舟號;
42型驅逐艦4艘;
22型護衛艦7艘;
23型護衛艦4艘。
但是考慮到無敵號尚處于維修狀態,以及帶英的戰備值班策略,大概能出動的只有1艘皇家方舟號航母、2艘42型驅逐艦、34艘22型護衛艦,23型也應該只有2艘。
滿打滿算,帶英能湊夠9艘戰艦。
面對如此夸張的紙上實力差距,唐文嚴重懷疑要是不動用超模武器,光靠快速艦隊都能一路硬抗沖到海岸線。
不會因為任務太簡單獎勵變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