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方言的口音,大家就知道這年輕醫生肯定是外地的人。
前段時間,大家就聽過,縣醫院這里來了個京城來的年輕女醫生,專門是推廣治肝病的這個藥的,最關鍵的是還不收錢。
現在看到眼前這個年輕人,他們有人已經忍不住問道:
“小伙子,你也是京城過來的?”
方言看到是個排在最前面的老人,臉色和眼睛都出現了黃疸,像是橘子顏色一樣,他回應道:
“是,今天上午剛到的,專門過來看看這個方子推廣的咋樣。”
老人家聽到后,走了上來,伸出手說道:
“那給我看看吧,我右邊肋骨下面像是有人用針在從里面往外戳似的,還上吐下瀉的。”
方言點點頭,開始給老人家診脈。
何陽還有張院長以及趙書記都在一旁看著,他們也想瞧瞧這個京城來的年輕人到底怎么看病。
這人的傳聞他們聽過不少,多是說他年紀輕輕醫術高明,在京城很受領導重用。
“你這情況多久了?”方言這時候可沒空搭理圍觀的人,他坐下后就進入了狀態,對著老人家詢問起來。
老人家回應道:
“肋骨這邊痛已經是好幾個月時間了,但是刺痛是這幾天才有的。”
方言問道:
“身上發黃是多久開始的?”
老人家想了下說道:
“三天前吧,那會兒就開始上吐下瀉的,尿出來的尿就像是濃茶一樣。”
“而且就算是上吐下瀉,肚子還漲的很。”
方言點點頭,這明顯是急性黃疸。
“張開嘴我看看。”他對著老人家說道。
老人家張開嘴,讓方言看舌苔,舌頭顏色紅,舌苔黃厚膩。
方言一邊診脈,一邊對著老人家問道:
“能吃下東西嗎?”
老人家說道:
“吃不下,吃下去就吐,只喝了點水。”
方言又讓他解開棉衣,露出痛的地方來。
老人家單手不方便,一旁的李沖上來幫忙,很快就露出來了,方言用另外一只手在老人家肝區肋骨下兩橫指的樣子按了下,發現質地軟,并沒有鼓漲起來,他稍微用力再摁了兩下。
“怎么樣,痛不?”方言對著老人問道。
“有點!”老人明顯還憋得住。
方言又問道:
“您平日里喝酒嗎?”
老人家說道:
“干活必須喝點,要不然第二天沒力氣。”
方言點點頭,然后又摸了另外一只手,脈象依舊是浮滑脈。
看到方言收手,開始寫起醫案來,一旁的何陽對著方言問道:
“方主任,怎么樣?”
方言說道:
“舌紅苔黃厚膩,脈浮滑,高年嗜酒,應該是膽胃濕獨內壅,氣機逆亂,發為黃疸,用一號包的藥。”
說著又對著老爺子詢問了姓名,住址,然后還對著他叮囑:
“大爺,待會兒藥你拿回去,每天早晚各一包,用溫水沖開了喝,千萬別用開水,會破壞藥效。”
他怕老爺子記不住,又重復了一遍劑量:
“記住了,一次一包,一天兩次,可別多喝也別少喝,按規矩來才管用。”
老爺子點點頭,把就診單攥得緊緊的,方言又接著說:
“喝藥的時候要是還覺得惡心,就少喝一點,分三次慢慢咽,別硬灌,免得吐了白瞎藥。”
“還有你這生活習慣,可得改改了。”方言話鋒一轉,看著老爺子的眼睛認真說道,“酒是絕對不能再喝了,你這黃疸就是長期喝酒,肝膽積了濕氣才犯的,再喝只會加重病情。”
“飲食也得清淡,這幾天先別吃油大的、辛辣的,也別吃粗糧硬飯,就熬點小米粥、煮點爛面條,好消化。”
他想了想,又補充道,“多喝水,多排尿,能幫著排體內的濕氣,但是別喝涼水,喝溫的,免得刺激腸胃。”
“另外,別累著,也別生氣著急,你這年紀大了,身體經不住折騰,好好歇著,心情舒暢了,病也能好得快些。”
最后他叮囑道:
“拿了藥先吃三天,要是上吐下瀉的情況沒緩解,或者身上黃得更厲害了,就趕緊來醫院找我。要是好轉了,就接著吃,一周后過來復診,我再給你看看調整方子。”
老爺子聽完,連連點頭,嘴里不停念叨著:
“記住了,記住了!不喝酒、吃清淡的、多喝溫水、好好歇著…謝謝大夫,你說得這么仔細,我肯定照著做!”
后面排隊的老鄉見方言看得仔細、說得明白,開始小聲議論起來:
“這京城來的大夫就是不一樣,問得真細,連喝溫水都囑咐到了。”
“可不是嘛,比其他的大夫耐心多了。”
聽到這些議論聲,醫院領導和周圍的醫生被整無語了。
他們這會兒目光注意到方言,想看看這位是啥反應。
不過方言明顯沒理會這些議論,而是示意下一位患者過來。
這倒是讓原本有些尷尬的氣氛緩和了不少。
這會醫院里三個領導已經在使眼色了,這些事兒縣醫院確實沒做好,必須得按照人家方言的整改清楚。
方言這邊接下來接診的人是個四十多歲的婦女,她面色蠟黃,眼神疲憊,一坐下就嘆了口氣:
“大夫,我這乏力得快撐不住了,地里的活都干不了,還總覺得胸口發悶,不想說話。”
方言伸手搭脈,指尖傳來弦細的脈象,又讓她張開嘴,舌苔薄白,邊緣帶著齒痕。
“這情況多久了?有沒有腹脹、月經不調的情況?”
婦女點點頭:“快一個月了,肚子脹得慌,月經也亂了,推遲了快半個月。”
“平時是不是愛操心,總愛琢磨事兒?”方言問道。
婦女愣了一下,隨即苦笑:“可不是嘛,家里老人孩子都得顧著,地里的活也不能落下,夜里總睡不踏實。”
方言點點頭沒有接話,繼續診脈,這會兒他的診脈速度稍微快了一些,不一會兒左右手摸完后,他說道:
“你這是肝郁脾虛,長期思慮太多,肝氣郁結,影響了脾胃運化,才會乏力、腹脹,不是傳染性肝炎,不過我們還是有藥適合你用的。”
接著方言就寫上了用三號包的藥。
然后他一邊寫就醫案,一邊叮囑:
“藥還是早晚各一包,溫水沖服。關鍵是得少操心,別給自己太大壓力,心里敞亮了,病才能好得快。”
“飲食上別吃生冷的、不容易消化的,尤其是剛從外面拿回來的食物,得熱透了再吃。”
“另外,沒事的時候多出去走走,別總悶在家里,散散心,肝氣順了,胸口發悶的情況也會緩解。”
方言本來還想說吃點什么山藥薏米茯苓什么的,結果想想這地方條件也不知道咋樣,能不能弄得到都是個問題,所以他也干脆不說了,藥方子也能解決問題。
婦女聽得認真,然后說道:“謝謝大夫,我都記下來,一定照著做。”
其他醫生看到方言這樣,也開始學著叮囑幾句。
這倒是讓后面的患者感覺受重視多了。
張院長小聲對何陽說:“這樣的指導才管用。回頭培訓,也得讓他們學著點,多跟老鄉講講生活上的注意事項。”
何陽點點頭:“嗯,光開好藥不行,這方法,咱們得學。”
方言接診的速度不慢,但每一位患者都照顧得周全,從辨證、開方到叮囑,一絲不茍。
不知不覺間,外邊的人逐漸減少,窗外的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
直到門診室里的燈也亮了起來,排隊的老鄉終于都看完了。
最后一位患者走后,方言揉了揉有些發酸的手腕,站起身來。
何陽連忙遞過來一杯熱水:
“方主任,您辛苦了!一下午看了不少。”
方言接過熱水,喝了一口,笑著說道:
“老鄉們大老遠跑來,能幫他們解決問題就行了。”
趙書記說道:
“對對,方主任這覺悟是不一樣…”
方言擺擺手,今天下午他一邊看病也在一邊觀察這邊的醫生。
整體素質確實稍微差了點,他一整天都泡在一堆天才周圍,到了這邊才明顯感覺到差距。
這也代表了基層的情況肯定更壞,而醫療資源現在本來就匱乏,這些地方其實很需要人。
急需發展中醫這句話,到了這些偏遠地區才真的能讓方言體驗到緊迫性。
人才難求啊。
基層這邊不光是藥品,還有中醫的受教育程度,和各方面的素質。
方言心里感慨了一下。
不過這事兒不是一兩句就能改的,他看了看墻上的掛鐘,已經快五點半了。
又看了看外邊的天色,他岔開話題說道:
“這邊天黑的挺快啊?”
何陽說道:
“山里是這樣的。”
張院長說道:
“時間不早了,咱們去吃晚飯吧,吃了早點休息,方主任您明天還得去靜升鎮。”
“好,聽張院長的安排。”方言點點頭,招呼李沖他們三人,接著跟著醫院領導往食堂走去。
這會兒門診樓,門口已空無一人,只有路燈在寒風中發出昏黃的光,地上還殘留著老鄉們踩過的腳印。
方言左右看看,發現急診科居然關著燈,他對著前面的人問道:
“醫院晚上急診科不開?”
前方的三人回頭,何陽解釋道:
“開啊,這會兒不是沒來病人嘛,值班醫生去吃飯去了。”
方言恍然,好吧…各方面確實都和協和沒得比。
各地有各地的情況,他們這里人少,這么做也確實無可厚非。
接著他們到了食堂你,晚飯時的食堂比中午更顯清凈,只有零星幾桌值班的醫護人員在用餐。
方言他們剛坐下,后廚的師傅就端著菜陸續走來,擺了滿滿一桌子,比中午豐盛了不少:一盤熱氣騰騰的燉雞塊,肉質緊實,湯汁濃稠;一盤紅燒魚,紅亮誘人,在這物資匱乏的年代算得上稀罕菜;還有清炒時蔬、涼拌木耳,甚至額外加了一碗甜糯的小米粥,旁邊還擺著一小碟紅棗,看著就讓人有食欲。
剛坐下又來一盆湯,方言沒認出來是啥菜。
“方主任,下午坐診辛苦了,特意讓后廚加了幾個菜,您多吃點補補。”趙書記笑著招呼方言落座。
同時拿起筷子,給方言面前的碗里夾了塊雞肉:“這是我們醫院養的土雞,軟爛得很,好消化。”
方言看著滿桌的菜,有些不好意思:
“哎呀,你們這太客氣了,不用這么鋪張,家常便飯就行。”
何陽一邊給方言倒了杯溫水,一邊說道:“不鋪張,都是院里菜園子種的菜,雞也是我們自己養的,不值什么錢。”
“您下午幫了那么多老鄉,還指導我們整改問題,我們也沒別的好表示,只能讓您吃頓舒心飯。”
張院長也跟著說道:“是啊方主任,您不僅醫術好,還這么接地氣,真心為老鄉著想,我們打心底里佩服。這些菜您可別客氣,都嘗嘗,尤其是這魚,是汾河里面撈起來的,味道好著呢!”
方言不再推辭,拿起筷子夾了塊雞肉,入口即化,滿是鮮香,確實比中午的蘿卜燉排骨更勝一籌。
他又嘗了口魚,肉質果然鮮美,調味適中,沒有過分油膩,忍不住點頭:“味道確實好,多謝各位的招待。”
席間,幾人像是故意沒有再聊工作上的問題,反而主動聊起了靈石的民間習俗。
方言倒是知道他們想什么,今天發現不少問題,聊著就尷尬。
方言也不是來找茬的,有些事兒點到即止,大家也是聰明人,要是覺得有問題,他們自己會改。
何陽說道:
“方主任,咱靈石有個習俗,每年開春都會辦廟會,到時候有耍龍舞獅、唱晉劇的,還有各種小吃,可熱鬧了。您要是能多待些日子,說不定還能趕上。”
趙書記補充道:“廟會的時候,周邊村子的老鄉都會來,還有不少民間藝人,也會在廟會上擺攤看病、賣草藥,算是咱靈石的一大特色。”
方言一邊吃,一邊問道:“還有這樣的廟會?要是時間夠,我倒是想見識見識。不過我這次來主要是看試點情況,估計待不了太久,等以后試點推廣開了,有機會一定再來看看。”
張院長說道:
“那太好了!等試點成功了,我們一定給您報喜,到時候請您來看廟會,嘗嘗咱靈石最地道的小吃。”
接下來就是熱情的廢話時間,他們還打聽了下京城那邊的事兒,方言給他們講了一下給僑商治病,吸引回國投資的事兒,給幾個人都聽愣了,之前報紙上還是寫的太少,從方言嘴里聽到才清楚,原來這活兒也不好辦。
全都是世界嚴選,其他醫院看著就撓頭的病。
方言隨便說了幾個,他們就感覺這活兒不是人做的。
至少他們聽著就頭大。
甚至方言給他們講解治療思路之前,他們是完全沒有頭緒的。
對此,他們對于方言的醫術也是更進一步的了解了。
晚飯在中醫學術氛圍中結束了,方言吃得很舒心,聊的也算挺開心。
飯后,何陽送方言回招待所,臨走時說道:
“方主任,明天一早七點我來接您,坐吉普過去,路上大概半小時就能到靜升鎮。白曉春醫生和李可大夫那邊,我待會兒給那邊打電話,讓他們在衛生院等著您。”
“好,麻煩何院長了。”方言點點頭。
“不麻煩!”何陽擺擺手,“那我明天七點準時來接您,您早點休息,有什么需要隨時喊我,我就在隔壁辦公室。”
回到招待所,方言他們幾個人就洗漱起來。
還好這邊是工業小鎮,鍋爐房是有的,方言他們這邊房間也是供暖的,這倒讓他們舒服了不少。
天黑過后,溫度降得很快。
方言看到門口的積水,已經變成暗冰了。
也就是這邊空氣比較干燥,所以沒有下雪。
方言拿出筆和本子,把今天第一天見識到的情況開始做記錄,李沖給他端來一杯熱水:
“方主任,今天下午您太累了,要不您說我來寫?”
方言接過熱水,喝了一口:“沒事,把這些記錄整理好,明天跟李可大夫交流的時候也能更有針對性。”
說罷他問道:
“對了,王風和鄧財那邊安排好了嗎?”
“安排好了,他們就在對門,有什么情況會隨時跟我們聯系。”李沖答道。
方言點點頭,繼續整理記錄。
窗外的夜色越來越濃,靈石縣城徹底安靜了下來,只有偶爾傳來的狗吠聲和遠處煤窯的機器聲。
方言把自己今天見到的一些東西都寫了上去,這些其實都是回去給領導的書面報告,自己分析的,還有自己看到的,方言都快速的記錄了上去,很快就整理出了一大篇來。
等到寫完過后,方言看了下時間,已經到晚上九點半了。
他這才洗漱一番,然后把明天要帶的東西裝了一些在大衣里面,接著才上床去睡覺去了。
運起陳摶的睡功,方言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再次醒過來的時候,是聽到外邊廣播的聲音。
睜開眼睛,仔細一聽發現是附近學校的廣播。
方言揉了揉眼睛,從床上坐起身,窗外的天剛蒙蒙亮。
學校廣播的聲音不算大,斷斷續續飄進房間,像是在播放早間新聞,偶爾夾雜著幾句激昂的口號,在安靜的縣城清晨里顯得格外清晰。
他披好棉衣走到窗邊,推開一條縫,冷風瞬間灌了進來,帶著淡淡的煤屑味,這味道比白天更明顯些,大概是清晨空氣流動慢,煤窯夜間作業的余味還沒散開。
房檐下暗冰結得更厚了,遠處縣醫院的紅磚主樓在晨光中隱約可見,只有幾間屋子亮著燈,想必是值班的醫護人員已經開始忙碌。
“方主任,您醒了?”李沖一個骨碌爬了起來。
帶著幾分剛睡醒的沙啞。
這地方安全性可以保證,他睡得就稍微沉了點。
“醒了,準備一下,一會兒何院長該來了。”方言倒是沒在意自己比警衛先醒這事兒,對他提醒了一句,然后轉身開始收拾桌上的記錄本,昨天整理的基層醫療問題、李可的相關信息都一一收進隨身的帆布包,又檢查了一遍口袋里的鋼筆和就診單模板,確保沒有遺漏。
李沖趕緊穿好衣服,跑出去給方言打熱水回來。
方言沒有拒絕他的好意,拿著熱水洗漱完畢后,門外就傳來何陽的敲門聲:
“方主任,我來接您了,早飯已經讓食堂準備好了,咱們吃了就出發。”
“哎呀,辛苦何院長這么早跑一趟。”方言打開門,看到何陽裹著厚厚的棉大衣,臉上帶著些許寒氣,身后還跟著一個中年人,是昨天見過一面的司機。
這位也是今天送他們了去十幾公里外的人。
“不辛苦,靜升鎮那邊的老鄉早上看病的多,咱們早點過去,還能趕上早診。”何陽笑著說道。
方言招呼李沖他們一起出門去吃早飯。
何陽在前面帶路。
清晨的食堂很安靜,只有后廚的師傅在忙碌,桌上已經擺好了早飯:幾個白面饅頭、煮雞蛋,還有一大碗冒著熱氣的小米粥,旁邊放著一小碟咸菜和腌蘿卜,簡單卻暖胃。
“方主任,早上天兒冷,多喝點小米粥暖暖身子。”何陽給方言盛了碗粥,“這小米是咱本地種的,熬得糯糯的,比城里買的香。”
方言喝了口粥,確實香甜軟糯,驅散了不少寒氣,他一邊吃一邊問道:“何院長,靜升鎮的衛生院就在王家大院里?具體是哪個院落您知道嗎?”
“就在高家崖那邊,以前是王家的書房院,有幾間屋子空著,就臨時改成診室和藥房了。”何陽放下筷子,“那邊條件比縣城差些,冬天沒有暖氣,只能生煤爐,您到時候多穿點。”
“沒事,能對付。”方言擺擺手。
然后他看了看周圍,問道:
“對了,張院長,和趙書記他們呢?”
何陽說道:
“他們今天有事兒,我陪你過去。”
方言點點頭,然后吃起東西來,不一會兒早飯就吃完了,眾人帶上東西,然后就上車。
幾個人擠在一輛車里,出了縣醫院朝著王家大院而去。
一會兒就能見到李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