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228章 資本家們的聯盟

  數日后。

  頓巴斯聯合煤業公司的大門前,上百名工人正亂糟糟地高呼:“我的孩子正在挨餓!”

  “我們需要面包…”

  “工錢太低了,必須漲到每月10盧布!”

  “對!不漲工錢就不開工!”

  公司那棟用破木板搭建的辦公樓二樓的窗前,奧利維爾子爵皺眉看著鬧事的工人們,搖頭對身旁的助手道:“他們難道沒見過罷工嗎?

  “竟然連個木牌都不舉,喊聲還這么亂!

  “克里斯托夫,您晚上得好好教教他們。哦,人數再多些,上帝,我的煤礦有上千名工人,怎么才來了這么點兒?”

  助手忙道:“您知道,這些俄國人都以為他們會挨一頓鞭子,所以根本不敢來…”

  奧利維爾子爵嘆了口氣:“實在不行,就給帶頭的那幾個發點兒盧布吧。”

  “好的,先生,我保證明天人數一定會翻倍,不,三倍。”

  在克里斯托夫的操作下,聯合煤業公司的罷工規模越來越大,而且由煤礦迅速蔓延到了鐵礦,以及煉鐵廠,整個公司都陷入了停擺。

  葉卡捷琳諾斯拉夫的俄國警察來了兩次,但在暗中收了“工人代表”的好處,以及煤業公司的鐵公雞老板拒絕支付“辛苦費”之后,便不再出現了。

  消息很快傳到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約翰煤炭公司”的幾名股東頓時開啟了嘲諷模式:“可憐的法國人,聽說連他們的督工都加入了罷工行列。”

  “那些韃靼人竟然要每個月10盧布,簡直是瘋了!”

  “這下奧利維爾有大麻煩了,哈哈。據說他這個月的產量減少了60。”

  “或許我們有機會便宜買下他的礦。”

  過了十多天后,焦頭爛額的奧利維爾子爵在訂單的逼迫之下,無奈同意了給工人們漲工錢的要求,公司這才重新恢復運轉。

  這讓南面的英國同行又是一陣嘲笑。

  誰知好景不長,聯合煤業公司的工人們似乎是嘗到了罷工的甜頭,僅僅復工一個半月之后,便又再次掀起了聲勢更為浩大的罷工。

  嗯,俄國苦哈哈看到罷工真的有用,而且不會挨打,這次不用克里斯托夫怎么煽動,就全都自覺地參與了。

  超過1300名工人浩浩蕩蕩地在公司和城鎮間來回游行,標語、演講也全都有了。

  要知道,此時整個葉卡捷琳諾斯拉夫地區的居民也就八九萬人,這罷工規模絕對恐怖。

  這次奧利維爾妥協得非常快,幾天后就同意將工錢漲到13盧布。

  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英國人卻笑不出來了。

  他們的工人聽說聯合煤業公司的罷工這么有效,也開始有樣學樣,組織起了百余人的罷工。

  但英國老板可沒慣著他們,立刻給當地警察塞了一筆錢,配合自家的監工,將罷工人員狠揍了一頓。還有幾名帶頭的工人被投進了監獄。

  然而事情并未結束。

  約翰煤炭公司等幾家英國公司的工人發現,自己一個月只有7盧布的收入,而葉卡捷琳諾斯拉夫那邊則有13盧布。

  幾乎翻了一倍。

  這肯定要去聯合煤業工作啊!而奧利維爾也是來者不拒。

  英國老板終于開始慌了,不得不和奧利維爾進行協商,在支付了1萬盧布的“審核費”之后,得到了聯合煤業“不接收他們家工人”的保證。

  然后英國公司的工人就開始大量辭職——這誰的心里也無法平衡,哪怕改名換姓去法國公司,甚至失業,也不想繼續忍受低工資了。

  英國老板只好也跟著漲工錢,一直漲到11盧布,暴增的成本令他們不敢再加下去了——現在都已經踩在了盈虧線上。

  就在這時,奧利維爾不計前嫌,主動來找英國同行們討論對策。

  “您不能向這些苦力妥協!”約翰煤炭公司的大股東萊利憤憤地對法國人道,“您只要給那些警察一點兒好處,他們就能幫您解決所有麻煩。”

  “那會讓我的公司停產兩三個月。那些工人可是動真格的。”奧利維爾道,“他們甚至要燒了我的倉庫。”

  眾資本家們頓時一陣咒罵。

  “那怎么辦?”萊利大聲道,“我們總不能賠本經營吧?”

  奧利維爾子爵立刻接道:“我來這兒就是為了解決虧損問題。”

  所有人都朝他看來。

  “只要我們一起提高售價,就能保持利潤了。”

  萊利搖頭道:“這會讓我們失去競爭力。烏拉爾的礦主很快就能吃掉我們的市場。”

  “不,他們做不到。”奧利維爾露出了微笑,“頓巴斯的煤鐵產量超出烏拉爾一倍,從這里出海的運費更是只有烏拉爾的零頭。

  “買家在買光了他們的產量之后,還得來我們這里采購。

  “所以烏拉爾的礦主很快也會跟隨我們漲價。”

  其他資本家們的眼睛開始亮了起來。罷工事件或許還是個機遇,讓整個頓巴斯的礦主們團結了起來。

  只用了半天工夫,奧利維爾便和英國老板們達成了價格聯盟,決定將出產的煤鐵價格上漲了25。

  當然,縱使如此,這里出產的煤鐵礦價格也比歐洲地區要低一些。

  果然如奧利維爾所料,僅僅一個多月后,俄國烏拉爾地區的煤鐵價格也跟著拉升了25。

  有錢不賺那是傻子!

  而頓巴斯加上烏拉爾,出產的煤鐵占了整個俄國的90以上。

  最先感受到痛苦的是莫斯科皇家鑄炮廠。

  原材料價格的飆升,令他們生產的炮架、彈藥車,甚至炮彈的成本漲了近六分之一。

  于是,他們只得告訴軍事委員會,采購經費需要提高。

  緊接著,俄國各地的船舶、農具、馬車,乃至斧頭的價格都跟著大幅上漲。

  說實話,俄國作為一個農業國,煤鐵的使用量并不算大。

  但同時,俄國的經濟結構也非常脆弱,大量鐵制品漲價,很快就推高了整體的通脹水平。

  時間進入1799年1月,奇怪的一幕出現了——由于煤鐵漲價,導致圣彼得堡的面包價格上漲了1戈比。

  看似漲得不多,但對于底層的俄國民眾來說,幾乎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由于本月底有雙倍

大熊貓文學    我在法蘭西當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