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呂布所領中軍抵達滎陽時,許都城中的羽林中郎將魏續才開始后撤。
許多官吏、士人攜帶家眷,也跟隨魏續撤離。
前幾天,太多人反應不過來。
如今形勢越發明顯,缺乏定力的人緊忙抓住這最后的機會。
車騎將軍府,一個艱難的抉擇就這么隨著官吏、士人出逃而擺在劉備面前。
是立刻戒嚴,誅殺流言散布者;還是就這么看著,讓呂趙雙方的人繼續煽動混亂,讓許都城內的元氣進一步流散。
長史糜竺捧來一卷帛書:“主公,中書令急令。”
劉備見糜竺臉色不好,再看邊上的從事簡雍、孫乾,都是神情木然。
舉刀屠戮出逃的官吏或士人,這顯然與劉備軍中文武的立世之道不合。
劉備拿起帛書,見寫著‘中書監趙蕤受賊蠱惑,攜印叛逃,速速緝捕’。
見到這十幾個字,劉備雙眉一挑:“他還真是急躁,竟然如此不記東遷患難之情。”
糜竺垂首不語,他在徐州是個人物,但在許都周邊,以他的家族底蘊、個人出身與名聲而言,擔任劉備的車騎將軍幕府長史明顯在拖劉備的后腿。
面對朝中紛爭,糜竺也缺乏底氣去點評、劃分什么。
劉備抓著帛書握拳,凝聲:“截獲趙蕤不難,難在讓他活著。”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征兆,在預示著趙氏即將亂國。
現在派兵去抓趙蕤,趙蕤就敢死給你看。
而趙蕤逃回雒都或晉陽,就能以中書監的身份發布檄文,聲討公卿以及劉備、董承、伏完等人欺君亂政。
同樣的,如果中書監趙蕤被非法程序殺死,那同樣能坐實許都生亂。
到現在,劉備徹底理解了呂布。
只要待在朝中執政的位置上,那公卿們就會推著你往前走!
當年董卓能亂中取勝,還不是其他公卿支持之下,讓董卓生出了背叛袁氏的勇氣,并付諸于行動?
呂布不想跟趙基交惡,這才急流勇退。
難道自己要帶著幽州鄉黨去跟趙基麾下那廉價的諸胡義從拼命?
劉備將手中的帛書丟回糜竺捧著的木盤中,感慨說:“若是曹孟德在世,他入朝奪權,又豈會如我這般躊躇,錯失了許多良機?”
周圍人不語,雖然劉備放縱呂布出走,削弱了許都的綜合實力。
可也避免了可能會發生的許都內戰,許都爆發一場內戰,劉備就沒法做人了,哪怕最后贏了,許都朝廷的影響力也會急速衰退。
所以放任呂布出走,不是上上選,但也是中上的選擇。
可現在呢,持續出逃的許都官吏、士人,也在宣告著許都朝廷影響力在衰退。
抓住這些人,殺一些帶頭的,就能把這股惡劣風氣鎮壓下去。
未來與趙基開戰,這些掌握文化的寒門士人,就是極好的軍吏、文吏來源。
可對著這些只是出逃的官吏士人出刀,這個時候的劉備有些于心不忍。
如果逃跑都要被殺,那么絕望之下,官吏士人會選擇勾連軍隊發動嘩變!
主動出逃,雖然有不配合的因素在,但也宣告著不想與你為敵。
左右為難,劉備下不了這么狠的心。
何止是他,他的幕府核心成員都不適應,也都理解劉備。
劉備猶豫良久,扭頭去看侍立門口的張飛。
張飛雙目圓溜溜,察覺劉備目光后,就閉上眼睛扭頭看向一邊。
殺許都出逃的官吏、士人,張飛下不了這個手。
官吏和官吏不一樣,許都官吏是朝廷東遷后逐步重組起來的,這些官吏最大的特點就是年輕。
趙基、呂布聯合執政下,這些年輕的官吏就是想作惡,也缺乏時間和機會。
所以許都的官吏團隊整體上朝氣蓬勃,儼然一副漢室三興有望的勢頭。
雖然上面有一層年事已高的公卿,可許都官吏如旭日初升,并無什么惡跡。
現在一些絕望的年輕官吏出逃,不一定是支持呂趙,而是對朝廷三興持絕望態度。
去殺這樣的人,張飛下不了手。
劉備見此,就說:“翼德,你率五百軍士,巡查許都郊外,緝捕盜賊,護送士民安全離開。”
“喏。”
張飛轉身,上前三步拱手,目光與劉備對視,張飛輕輕點頭,見劉備再無什么囑咐,就轉身快步離去。
其他人斜視張飛背影消失,簡雍起身拱手:“主公,中書監逃奔西州,大司馬必然舉兵,污蔑并聲討主公劫持天子,霍亂朝政。”
“趙氏有安定社稷、護衛天子之功。
劉備語氣平緩,環視左右眾人,繼續說:“故而他重功難封,舉兵擾亂社稷…我也不怨他。此我劉氏社稷,他舉兵亂國,我等遵奉朝廷,順逆之別自在人心,我等與他竭力一戰就是。”
說罷,見眾人沒有反駁的,劉備就看向糜竺:“向大將軍行文,說明許都近日之事,且觀大將軍如何回復。”
“喏。”
糜竺應下,轉身離去,就找幾個文筆好的書吏草擬文書。
許都朝廷一日不宣布呂趙二人為叛逆,那他們就是朝廷還認可的大將軍、大司馬。
可就是宣布呂趙為叛逆,這又能如何?
董卓、李傕郭汜把持朝廷時,各方勢力哪家沒當過朝廷指認的叛逆?
也就是這兩三年里,趙基、呂布持續不斷的軍事勝利,以及南方接連樹立的宗藩體系,才讓朝廷終于有了那么點朝廷的樣子。
而出逃的隊伍里,司徒趙溫與老仆、門生故吏組成一支三十幾人的逃亡隊伍。
趙溫身子硬朗,一手扶著牛車,周圍人一起默默趕路。
他也是沒想到,還有劉備這么講道理的群雄,竟然就這么敞開道路,放任朝野士人出逃。
突然身后有人喊叫,趙溫回頭去看,就見張飛引著五十余騎沿著馳道向西而來。
他們策馬輕馳的速度并不快,但也是出逃隊伍的三四倍速度。
張飛情緒不高,沒興趣對著出逃的官吏士人嚷嚷什么。
只是很不巧,張飛陰郁目光左右亂瞥時,與趙溫目光相觸,一瞬間張飛來了精神。
猛地夾馬加速追來,狠扯韁繩降速并一躍下馬,故作詫異:“司徒公何以如此?”
趙溫語氣柔弱:“老朽年事已高,逢此國難,又無力為天子分憂,故請辭歸鄉。”
“司徒公年不過五旬,何來年事已高之說?”
張飛上前兩步,見還有年輕士人上前要攔他,此刻張飛不講道理抬手推開對方,貼近到趙溫近處,直說:“司徒公請辭歸鄉,末將自不會阻攔。只是如今我大哥正為難,司徒公若能想出一個計策,末將就放司徒公離去。”
聽了張飛的言語,幾個騎士也都是下馬,開始兇神惡煞盯著趙溫的門生故吏。
為了保護趙溫,這些益州籍貫為主,司州、涼州以及并州籍貫的士人、郎官們手按劍柄,怒視這些披甲的步行騎士,更多的騎士也圍繞過來,顯然毫無勝算。
見張飛如此蠻橫兇頑,趙溫耐心想了想,就說:“鎮南將軍劉景升深得海內之望,車騎將軍何不邀請劉鎮南入朝輔政?”
張飛聽了緩緩點頭,感覺這是保衛劉氏社稷的一戰,沒道理就己方死拼。
當即張飛就對趙溫拱手:“司徒公英明,請恕末將無禮。”
趙溫的一名中年故吏地位頗高,當即挺身而出,喝斥:“出爾反爾,這是何故?”
張飛瞪著眼睛:“司徒公明明才思敏捷,卻不肯為國效力,這又是何故!”
他聲勢驚人,見嚇住這伙人,張飛扭頭看部伍,理所當然語氣:“還不扶司徒公上馬?”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