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假若是老施那種稅局領導,哪怕他們接到過厚厚的技術文本,親手批復了光纖到局,建立起寬帶環境下的電子稅務工程,他應該也沒看過光纖是怎么搗鼓的。
恰恰就得是最基層保安,看了無數次小技工過來扯光纖、接光纖、修光纖的活兒,甚至會幫著小工們看那個熔光纖的小機器,看線路連通,看布線。
而且還是從最早的電話線、同軸電纜到光纖入戶挨個兒看過來,從只有單位接了光纖寬帶,到后來家家戶戶都接光貓。
熟得不行!
“好吧,我們同意搬到沙田去,您能給我們什么支持?”
讓衛東要拼命壓著自己澎湃的情緒,心頭知道這回網到一條大魚!
光纖寬帶,加上386電腦就能提前在全國布局網絡!
別的讓衛東不知道,起碼稅務聯網工程,銀行聯網工程,能直接把這個國家的財政體系拉到最先進階段。
而從他的認知看起來,國內整個狀況穩定向上,就是從九十年代中后期的稅務聯網工程開始以后。
肯定意義很大。
杜洪義都跟會議室其他人稍微嗡了下,尤其是電視臺高層主管們。
之前的確說了大概率會搬,然后盡可能講條件的拿地才能修集資房給大家,現在還沒交手就直接交出底牌,這不符合談判技巧啊。
可這會兒的讓衛東能不哈哈哈的抱著對方說好,就已經算是很有城府了。
而且他真正面對大佬級的談判,基本都是用這招坦誠到極致的陽謀招。
因為在大佬級別的交流中,一切小花招都心知肚明,只有坦誠才有最大的殺傷力。
狄坤果然也更習慣這種交流:“我可以付出一切!你要什么,只要我能給的全都給,只要你能把電視臺搬遷到中文大學周邊、甚至內部都行。”
全場這下徹徹底底的轟然!
就坦誠互轟對吧。
雙方都直接掀底牌比大小嗎。
讓衛東也滿意的笑起來:“嗯,只要能搬到沙田,我會出資搭建從電視臺到HK電臺的光纖線路,真正體現出哪怕有地理距離也不會影響到的互聯網威力。”
狄坤的整個人都仿佛燃燒起來:“你知道怎么把光纖用在電視產業上嗎?”
讓衛東其實是不懂的:“以前肯定有顧慮,當我們把這么大的電視臺搬遷到十幾公里外,之前只要把錄像帶送到電臺播出就行,隔壁審批跑個文件也很簡單,物理上的距離怎么辦,有了光纖就能把無紙化辦公聯系起來…”
最后這句是沒錯的。
但整個電視臺的所有人都在竭盡全力想聽懂,無紙化是什么意思,錄像帶怎么用什么光送?
完全摸不著頭腦啊。
這位后來獲得炸藥物理學獎的科學家,瞬間被這個描繪的前景吸引進去:“錄像帶是磁電信號轉數字信號嗎,你那邊的研究已經進展到這個地步了?無紙化辦公,哈哈哈,這個形容很美妙,我很期待,對,這就是光纖投入應用后最顯而易見的商業場景,果然是能夠推動蘋果電腦商業應用的高手,我代表中文大學歡迎你的參與!”
他是個科學家。
就像今年六月前,聲卡都還是個有人在研究,有人在琢磨,沒有推出市場化的新鮮玩意兒。
研究室完成的東西到上市,再到市場上能被接受暢銷,最后占據市場主流成為標準,這有可能是幾十年的巨大鴻溝!
總體來說花旗就是前沿研發還行,但出了實驗室落地就比較差。
東瀛幾乎所有電子產品,都來自于從花旗淘到的原始技術,然后很精妙的捏把出來落地。
譬如這個光纖,讓衛東真不懂錄像帶要能在網絡上傳輸,還得有個磁轉電的過程,這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是個巨大難點。
他只知道后來一臺手機都能瘋狂無線傳輸視頻。
但他給狄坤描繪了個科學家夢寐以求的場景,無紙化辦公。
光纖之父能手搓光纖,對玻璃纖維疲勞強度進行研究。
對纖維的構造、纖維的強度和耐久性、纖維連接器等多個領域都作了大量的研究。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信號在無須放大的條件下,以每秒億兆位元傳送至距離以萬米為單位的成功關鍵!
經歷過后來特高壓變電技術的網友就大概能聽懂。
普通電纜里面,哪怕是數據線也要有點電壓才能讓電流傳輸。
譬如這會兒的有線電話座機里,電話線都帶點電壓才能推動傳輸,讓衛東的保安同事就拿電話線接過燈泡來做“免費長明燈”。
董雪晴也給姐夫科普過,電話局每年因為這流失的電費都不少。
光纖不用,只要纖維構造不讓光損耗,這玩意兒無須放大就能傳輸,意義可想而知。
但科學家給商人、政治家、官員描繪這種東西的用途就卡殼了。
嗯,傳過去又怎么呢?
狄坤又不是研究計算機應用的,他已經如倚天劍般研究到最尖端的光纖傳輸這個精細分工的部分。
其他關他屁事。
偏偏這個年代沒有那么大的光電信號傳輸量,占用帶寬最大的音視頻數字文件還沒大行其道,其他都是小文件傳遞,他這個研究有點超前了。
結果讓衛東給他描繪出來:“對,只需要在HK電臺和亞洲電視臺布局好電腦,我們所有的文件報送,審核交流,全都可以通過光纖傳輸,包括彩色圖像畫面,如果這時候傳輸視頻還有點難度,那就先擱置視頻,我想這一點就足夠HK中文大學站在學術應用的最前沿了吧。”
他居然沒聽出來狄坤說中文大學歡迎他是什么意思,還在得意洋洋的描繪無紙化辦公。
反而是最近跟著廣播處長,經常出席這類文化場合的小秘書聽出來,連忙轉頭給老板娘耳語。
秦羽燁那雙眸子亮得跟掉進糧倉的母老鼠一樣!
狄坤卻無比喜歡讓衛東這種拋開世俗雜念的專注。
反而覺得自己俗了,開心得直接伸手:“對!這就是全世界第一條投入實際應用的商業光纖嗎!”
讓衛東吃驚握住:“還沒有這樣實際投入應用的光纖嗎?”
然后又秒懂:“哈哈哈,是的是的,只要多加幾個定語,這就肯定是第一條…”
整個辦公室的電視臺職員們,已經很熟悉老板這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風格,連忙在鄭志偉的帶領下使勁鼓掌。
如果說之前還有點擔心,怕老板是暴發戶,仗著錢多收購了電視臺后面瞎幾把折騰,哪怕現在看到了點熱度也不能保證未來獲勝。
畢竟在HK,只要是做電視行業,就會被TVB壓得心頭沉甸甸喘不過氣。
現在居然開始相信自家未來能贏了。
這特么可是HK中文大學校長親自登門邀請,都完全沒有被壓住氣場的侃侃而談。
看看這位科技大佬的反應就知道自家老板說得中咧!
所以狄坤暢快無比的哈哈大笑:“錢我就不提供了,但我可以保證協助中文大學周圍的地塊選擇劃撥,當然我最希望的是可以馬上展開合作,所以我們在新的電視臺建設期間,中文大學可以免費提供剛剛完成的自然地理研究中心樓給亞洲電視作為先期辦公場所,實在是我對互聯網世界的探索急切到難以等待!”
所有人這下算是明白,是中文大學那邊,是這位學術大佬在對自家電視臺求賢若渴了!
HK的幾所頂級高校很有錢的,十億級別的每年運營資金。
全港僅有諾貝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的中大,不算劃撥的一百多公頃地塊價值,光其上的建筑和設施資產都在幾十億港幣。
這就是HK高校教育方面的臉面。
現在居然對家電視臺如此不惜代價的爭取。
為什么?
讓衛東其實也不是很懂,馬上就問:“沒問題,我們可以馬上先搬遷部分人手過去建立電視臺分部,展開新臺址勘察建造申報,但互聯網世界的探索要從哪里做起呢?”
狄坤顯然早就想達成了:“只要建立起沙田到九龍的第一條商業光纖寬帶,證實有這樣的應用前景,我就會向港府申請租用花旗太空總署的衛星線路,讓HK能跟上全世界的互聯網世界!”
沒錯,這時候還很稀少,但互聯網的雛形已經有了,七十年代初花旗的五所高校間先聯網,到現在已經形成北美一百多所高校之間的互通互聯。
哪怕目前都是只為科研服務,為用戶提供共享大型主機的寶貴資源,要說實際用途還未見得。
但如果HK能提前加入這個圈層,那就算是緊緊咬住了互聯網的起始步驟。
從六月開始,僅憑聲卡就已經賺了十幾億美刀,哪怕還要跟林望復接近平分,還要給發哥一點邊角分紅,讓衛東也無比相信這倆會支持自己的決定。
譬如現在這樣輕描淡寫的問狄坤:“既然你都打算從花旗組網了,為什么不能直接從花旗牽條光纜過來呢,我可以跟港府一起出錢嘛,造個預算來看看?”
狄坤覺得自己已經很敢想了,沒想到讓衛東直接捅到他心窩子里,整個人瞬間凝固在那!
全場都知道,老板這個披薩畫得把中大校長,大科學家都噎住了!
鄒慧敏看著讓衛東的眼神都仿佛在看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