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爺,請放心!
在制定計劃之前,我們就進行過調研。
從搜集的資料來看,緬甸王國已經窮兵黷武,后續的戰斗中抓幾十萬戰俘完全沒壓力。
后續敵人如果抵抗激烈,還能再抓幾十萬戰俘,勞動力缺口直接解決了四分之一。
莫臥兒帝國那幫蠢貨,也被忽悠著加入了戰爭。
算算日子的話,他們派出的十萬大軍,此刻也差不多到了前線。
綜合各方的情報,初步預估莫臥兒帝國擁有人口超過一億,甚至有可能逼近一點五億。
單純從人口數據上看,同現在的大虞帝國應該差距不大。
只需占領臨近緬甸的幾個省份,就能湊齊足夠的勞動力。
何況緬甸人還被西洋人忽悠著,妄圖組建反虞聯盟,意圖把大虞周邊的鄰居全部拉入戰場。
東邊的倭國人口也不少,一旦他們卷入戰爭,也能為我們提供一兩百萬勞動力。
還有高句麗王國,他們長期支持韃靼人,對帝國北疆造成了嚴重破壞。
出于削弱韃靼戰爭潛力的考慮,軍方正在策劃一場跨境遠征,準備打掉他們的糧倉和錢袋子。
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考慮把當地百姓,全部南遷過來。”
倪志鴻信心十足的說道。
安南都護府的發展需要勞動力,軍方也需要戰功。
如果不是李牧在上面壓制,他們敢同時對周邊的鄰居下手。
倒不是大家狂妄,主要是安南都護府周邊,一共就沒幾個國家。
偏偏各國的軍事實力,還一個比一個弱。
全部加在一起,也就那么回事。
因為控制了海權的緣故,就算都護府同時和各國開戰,他們相互之間都不一定能知道。
“好,交通部的計劃,本侯批準了。
如果能夠順利完工,本侯親自為你們向陛下請功!”
李牧爽快的答應道。
難得手下這么勇于任事,他自然要全力支持。
能夠完成任務最好,因為戰場上沒有獲得足夠的戰俘,導致項目工程延期,他也能夠理解。
名臣都是歷練出來的,不給他們提供舞臺,永遠都成長不起來。
至于向皇帝請功,那就是一個托詞。
安南都護府內部的官員升遷獎賞,從來都沒問過大虞皇帝。
打著皇帝的旗號,主要是為了名正言順,皇帝本人不需要知道那么多。
“馮慶云,你們教育部,這是怎么回事?”
處理完交通的問題,李牧轉頭看向教育部長詢問道。
受現實問題的影響,安南都護府暫時沒有能力推廣全民義務教育,目前只是在開發成熟地區建立了小學、中學。
以至于教育部,在一眾部委中的話語權有限。
可是隨著科舉的開啟,一切都跟著發生了變化。
通過了科舉考試,就意味著獲得了做官資格。
國人對做官的執念,那是深入了骨子里。
隨著開科舉的消息傳出,原本是冷衙門的教育部,一下子成為了各方關注的焦點。
“侯爺,從各方反饋的情況來看,外界對我們的改革抵觸情緒非常嚴重。
士林反饋尤為激烈,鑒于我們這邊府縣數量多,朝廷派出了一支規模龐大的監督團,帶隊的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儒。
評估風險之后,教育部商議決定采取逐步推進的方式,完成科舉改革。
今年第一次科舉,傳統的經義、論、判詞、詔誥表、策問,全部予以保留。
在此基礎上,增加算術、科學兩門學科。”
馮慶云急忙解釋道。
大虞朝的科舉考試,通常是三場。
用通俗的話說,就是經義、公文寫作、時務策論。
李牧此前拋出的計劃,把這三個科目合并為一個科目,相當于傳統的科舉考試內容占比被壓縮到三分之一。
教育部的計劃,明顯要緩和一些,只是在傳統科舉基礎上增加了兩個科目。
五個考試科目分數一樣,傳統科舉內容,依舊占據了六成的權重。
“太多了,本次考試主要是試點,僅限于童生階段。
大家學過的內容,遠沒有那么多,按照這樣的標準開考,分數會相當的感人。
至于朝廷派來的監督團,他們在海上迷了航,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抵達。
能夠趕上自然最好,錯過了時間也沒辦法,不必等他們了。”
李牧當即否決道。
各地學校的教材,都是他親自審核過的,有什么內容再清楚不過。
四書五經都是選擇性學習,一些復雜的內容,恐怕下面的老師也搞不明白。
畢竟,都護府的教師隊伍,本身能力就層次不齊。
許多人都是從軍隊轉業后,被安置過去的。
在入伍之前,這些人還是文盲,文化知識都是軍中學習的。
照本宣科還行,公文策略啥的,估摸著他們自己都不明白。
確切的說,連李牧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
麾下的武將們,根本沒有系統性學習過四書五經,更別說玩兒文字游戲。
為了讓大家都能看懂,安南都護府的公文,全部都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話。
通用文體都改變了,那么以往的公文寫作,自然也就變得不再重要。
“侯爺說的對,讓一群初學者考那么多內容,難度確實有些大。
干脆削減一科,只考經義、策問、算術、科學四門。
主要考試內容,以衙門發行的中小學課本內容為大綱,再添加一些時政內容。”
馮慶云忐忑的回復道。
不能再刪減了,哪怕再是童生試,也要考慮社會影響。
儒家經典在科舉中的權重,下降到了一半份額,士林圈子里估摸著已經問候他祖宗十八代。
倘若再壓縮下去,就有人去刨他的祖墳。
本質上他也是大虞朝的正統進士,非常清楚讀書人的心態。
安南都護府的改革,雖然沒有動“考試做官”的核心,但對熟讀四書五經的傳統士子非常不友好。
大家練習了十幾二十年的八股文,一下子不用考了,經義策問考試也被動換成了白話文。
想要賣弄文采都不行,誰也不知道負責閱卷的官員,文化水平究竟有多高。
畢竟,安南都護府的官員,九成以上都是沒有功名的白身。
正常的讀寫理解,肯定沒有問題。
若是引經據典,搞一堆華麗辭藻堆砌的八古文,閱卷官員能不能看懂,那就很難說了。
白話文成為主流,并非李牧強力推動,而是安南都護府官員綜合素質決定的。
其他人想要融入這個創業團隊,自然要遵守團隊的規矩。
新增的算術、科學,更是當頭一棒。
前面的改革只是降低難度,大家罵罵咧咧幾句之后,還是可以正常答題。
后面這些可都是新增內容,并且還是他們最鄙視的內容,大家一點基礎都沒有。
甭管以往怎么鄙視,現在想參加安南都護府組織的科舉,就必須去學習。
不然少了這兩門的分數,就算另外兩門能拿滿分,也別想摸到功名的門檻。
科舉改革,目前只局限于安南都護府,按理來說對其他地區的士子沒有影響,大家吃瓜看熱鬧就行了。
現實恰恰相反,安南都護府內部沒有多少士子跳出來反對,反而是大虞境內的士大夫們表現的格外激烈。
不是他們咸吃蘿卜淡操心,更不是維護儒教道統,純粹是有心人看清了時局。
眼下的這種局勢,大虞帝國一旦崩潰,李牧奪取天下的概率實在是太高了。
高到他們這些人,不得不考慮下注的地步。
此時突然換了玩法,對士大夫們的沖擊非常大。
這意味著,他們引以為傲的那些學術資本,對經典的定義解讀權,全部都會歸零。
從南京過來的監督團,既是內閣在清除異己,也是士大夫們對李牧的一次試探。
倘若大家在這個問題上能談攏,大虞帝國可以立即崩潰,然后擁立新君開辟新朝。
估摸著要不了三兩年時間,橫掃各路諸侯,重新統一全國。
謀劃很厲害,可惜他們手中的籌碼,不足以令李牧妥協。
真到了逐鹿中原那天,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帶路黨。
如果反應慢了,連當帶路黨的資格都沒有。
“嗯,就這么辦吧!”
李牧點了點頭說道。
牽扯甚廣的科舉改革,就這么簡單的被敲定。
參加會議的文武大員,都沒有表示異議。
改朝換代,如果還沿用前朝的玩法,豈不是白改了。
甭管李牧要怎么改,他們這些提前上船的,都是既得利益集團者。
士紳集團積攢的力量太過雄厚,單純靠殺戮,很難把他們根除干凈。
最好的選擇,就是改變游戲規則,從源頭上把他們的優勢抹去。
哪怕立即安排子弟開始學,他們也落后了十年。
在新王朝即將建立的關頭上,落后了十年,相當于喪失了在政治上的話語權。
某種意義上,也是一次無形的逼宮。
相當于直接告訴各地士紳,如果不盡快向都護府靠攏,未來朝堂上就沒他們的位置了。
指望局勢穩定下來,再科舉入仕執掌大權,那就做夢去吧。
新的游戲規則下,他們那幫老古董,連入仕資格都拿不到。
“侯爺,朝廷的監督團失蹤,您覺得他們會迷航到什么位置呢?”
馮慶云委婉的提醒道。
讓那幫大儒迷航可以,但萬萬不能團滅,否則安南都護府這邊就說不清了。
未來史書記錄了這一事件,就是他們的黑歷史。
隨著時代的發展,史官們的骨頭也越來越軟,很少有人敢直接把矛頭對準皇帝。
大部分惡性事件,都是大臣們背鍋。
通常要等到改朝換代后,修前朝歷史的時候,膽子才會大一些。
即便是如此,涉及到皇權神圣性的時候,還是非常謹慎。
作為教育部長,本身就被拉了一堆的仇恨,他可不想再背上滅殺監察團的惡名。
“海上風浪大,什么事情都可能發生,我怎么知道他們會飄到哪里。
不過季風向南,船隊大概率也是向南,南洋那么多島嶼總是能遇上的。
或許是上天覺得南洋土著急需大儒教化,故意把他們送過去的。
等完成了上天交代的任務,想來他們就能回歸了。”
李牧面不改色的回答道。
坦率的說,近海航行能迷航,這也算開創歷史。
別說是現在,就算擱在一百年前,都是極端小概率事件。
可是沒有辦法,李牧南京內閣有默契。
人家把這些礙眼的家伙送過來,就是想借他的手清除異己。
作為回報,南京朝廷會在安南都護府的科舉改革上保持沉默。
如此離經叛道的大事,朝廷不反對本身就是一種支持。
有了朝廷的默許,那么改革就是在大虞帝國框架下合法完成的。
至于這幫大儒,還有他們的倒霉蛋學生,就乖乖留在南洋教化蒼生吧!
能不能適應當地的氣候,那就看他們的運氣了。
最起碼李牧創立安南都護府這么多年,就一直在兩廣和交趾布政司活動,沒敢跑去巡視疆域。
除了兩地經濟更加繁榮外,主要還是開發的時間早,不像其他地區瘴氣遍地。
尤其是在征服的南洋的過程中,非戰斗減員帶來的損失,比戰場上陣亡的士兵都多。
能夠堅持下來,一方面是土地的誘惑足夠大,另一方面則是對手太過弱雞。
幾乎每一次戰斗,都是一邊倒的局面。
拿到手的土地,就算是放在那里荒著,也不可能還回去。
恰好從內陸過來的移民,也是土地狂熱追逐者。
南洋諸島的氣候炎熱、雨水多、潮濕,偶爾還要面臨臺風的威脅,但島上的食物也多。
光那些自由生長的果樹,就能養活許多人。
對挨過餓的人來說,只要是食物充足的地方,全部都是好地方。
至于氣候上的缺陷,忍一忍也就過去了。
對底層百姓來說,這種炎熱潮濕的氣候,比北方的冰天雪地強多啦!
不光能省下買棉襖的錢,連柴火也能少用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