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5章 立碑嶺南,遷民換代

  這一封檄文算是徹底代表大漢做出了最后的宣言。

  此戰毫無任何退路可言。

  大漢不會退;

  他們同樣也沒有任何的退路!

  隨著這封檄文漸漸傳開,顧氏的傳說于各個部落之中不斷被提起。

  面對這般局勢,越來越多的部落選擇來降。

  他們根本就沒得選。

  漢軍這一路向前所進攻下的土地,可不知道是多少部落的根據地。

  而當內部的分歧爆發出來之后。

  在其他部落之中寄人籬下,同樣也是一個十分危險的選擇。

  顧易可不僅僅只會威逼!

  ——昔年在北疆的所作所為已經讓他有了經驗。

  山越這種要更加分散的部落體系,只會比當初的北疆蠻夷更容易分散。

  在這種巨大的壓力之下。

  顧易都無需做些什么,只需要釋放出些許的善意,便足以讓這些已經有了降心的部落瘋狂!

  乾極二十一年,四月;

  漢軍三路大軍齊聚番禺。

  顧易絲毫都不猶豫,立刻揮兵展開了最后的進攻。

  當今之勢——

  漢軍早已沒有了壓力。

  一切就真的如同當年的北疆一般,已經投降了大漢的部落爭搶著要表示自己的忠心。

  確實是有人想要抵抗。

  嶺南百越之中,最強盛的那幾個部落都想要繼續拖下去。

  哪怕是已經到了今天的這個地步。

  他們仍舊是抱著幻想。

  想著漢軍能夠如同往常一般,打贏了這一仗后便會直接退軍。

  這一戰.漢軍根本就沒有費多少力氣。

  山越眾部落根本就沒有太多的抵抗,仍舊如往昔那般,藏匿在四方的深山之中。

  他們在讓步。

  期望著漢軍趕緊達成目標,如往常那般退去。

  但這一次他們注定失望。

  顧易對于山越,早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安排。

  番禺。

  其實按理而言,番禺歸根結底乃是大漢的治所,至少在名義上仍是屬于大漢。

  但問題就出在嶺南與大漢已經完全脫節。

  尤其是經歷過先前的天下大亂后,如今的番禺早就已經徹底脫離了大漢的統治。

  踏入這座城池。

  時隔數年,顧燁也是終于再次見到了顧翰。

  顧翰的變化真的極大。

  如今的他已經再也沒有了半點貴公子的意思,雖然言行舉止之間還能看出大漢的禮節。

  但無論是那黝黑的皮膚也好,亦或是那剛毅的眼神也罷,都說明了他此時的變化。

  “兄長。”

  顧翰是真的有些激動,剛一見到顧燁便立刻走了上來,朝著顧燁深深一拜:“弟拜見兄長。”

  他可是顧燁的親兄弟。

  雖然已經多年不見,但其中的親情紐帶卻是依舊。

  “墨卿。”顧燁也是十分的激動,立刻便走上前拉起了顧翰,仔細的看著他的變化,眼神之中滿是心疼。

  顧易并未做出任何干涉。

  時隔這么多年再見,兩兄弟定是會有千言萬語想要說。

  他又何須干涉?

  而且他也想聽一聽顧翰這些年來的經歷。

  顧燁一直都是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人,但是這一夜他卻是難得的喝醉了。

  兩兄弟就這樣相互訴說著這些年來的經歷。

  顧翰確實變了。

  在儷人部落的這些年,他就是根據顧氏的家傳資料進行改革,進而提高儷人的生產力。

  包括農耕上的建議;

  以及整體的發展思路,并通過此舉不斷提高顧氏的影響力。

  讓顧易比較意外的是——他竟然已經有了子嗣。

  而且還是與儷人部落都老的女兒所生的。

  按照顧翰的話來說,這將會是儷人部落未來的首領。

  甚至就連顧易都沒發現這點。

  在聽聞此事之后,他立刻便打開了“家族信息”界面,果然看到了其中新出生的顧氏子。

  名為顧穗。

  屬性也不算優秀,只能說是平庸之姿。

  顧翰想讓顧易將這個孩子帶回顧氏進行教育。

  對此,顧易自不會拒絕。

  隨著時間的流逝,顧氏的影響力注定會越來越大,包括整個家族也不會再局限于九州之內。

  維持親情的紐帶便是其中極為關鍵的一點。

  未來的路還有很長,至少在現在顧氏子弟們還不能徹底的分散。

  兩兄弟整整聊了一夜。

  經歷往往才是一個人進步的最佳方式。

  顧翰就是如此,現在的他才算是真正理解了顧燁所說的顧氏之路。

  看著顧燁頭上那逐漸生出的白發,兩兄弟情到深處之時更是紛紛流下了淚水。

  好就好在——顧燁不會立刻離開嶺南。

  接下來要做的才是此次南征的關鍵!

  乾極二十一年,七月;

  顧易操控著顧燁于番禺舉行了祭天大典,徹底開始了自己于嶺南的整治。

  對于那些逃亡深山之中的部落。

  顧易并未急著進攻。

  他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將那些已經前來投降的部落正式遷出了深山,在整個嶺南之地為他們選出了固定的定居地,形成了以番禺為中心向著四方擴散的定居體系。

  一切都是按照大漢制度——

  唯一的不同,便是保留了他們的建筑風格。

  至于文化上的整合,正如顧易當年在北疆所行那般,只不過這一次要更加直接了一些。

  他令人著作出了《華夷千字文》。

  并對此進行了懸賞。

  “越童能誦孝經者,全家免一年徭役。”

  通過此舉來刺激各個部落學習漢文的激情,并讓人開拓梅關古道,將其拓展為“雙軌馳道”,道旁植榕樹遮陽,設“十里亭”供商旅休憩。

  嶺南的商業價值絕對要遠遠超過北疆。

  這是顧易可以確定的。

  ——要想富,先修路!

  這是任何時代都不變的準則之一。

  只要有著足夠的利益,便能夠吸引到商旅。

  而只要能夠保證生活的穩定,那么顧易就不怕嶺南的文化融入不了大漢之內。

  而正與北疆一般.

  當各部落的文化漸漸融入大漢并開始學習大漢文化之后,這片土地便會漸漸融入九州之內。

  同樣的,顧易也并沒有忘記一路走來的將士。

  對于那些陣亡的將士們。

  顧易令人于番禺為他們筑下了一塊碑文,石碑一面刻有顧燁親筆所著的祭文,另一面則刻有四個大字“漢夷一體”!

  這也是顧易的私心。

  雖然不知道這塊石碑到底能夠流傳多久。

  但他還是將其留在了為顧翰所定的宅子之中。

  這是他為顧氏選定的大本營之一。

  如今的嶺南政治中心,后世的“珠江三角洲”核心位置。

  若是顧氏能夠在這種地方持續發展下去,那對于后世的影響將不可限量。

  至于那些活著的大漢將士。

  顧易也并未忘記對他們的承諾,詢問起了他們是否有遷徙的意愿,他會分給他們土地,并且可以免稅。

  甚至顧易都將于此地的好處告訴了他們。

  包括顧翰將代表顧氏扎根于此。

  但奈何,饒是如此大多數人也不愿意留在嶺南。

  這也是當前大漢百姓對于嶺南的共同想法,都覺著嶺南只是一片蠻夷之地。

  但卻殊不知——

  只要過了前期的大開墾時期,嶺南的地理環境優勢將會迅速表現出來。

  這個地方,未來可期!

  但顧易也無法強迫他們,人或許都是有著自己的宿命。

  既然他們不愿意停留在此地。

  顧易也無可奈何。

  時間匆匆而逝,顧易為整個嶺南制定出了詳細的開墾目標。

  除卻拓展梅關古道之外,顧易又制定出了開鑿運河的打算,包括土地建設等一切想法。

  這并不是一代人能夠做完的事。

  顧易也不可能瘋魔到想用一代人做完這么多的事。

  一切都只能徐徐而圖之。

  按照顧易的猜想來看,炎漢一朝能夠徹底將這一切都落實下去就已經不錯了。

  他當前要做的就是要將山越各部落定居的習性確定下來,包括漢文化的引用以及解決那些扔想負隅頑抗的部落。

  顧易并未選擇強攻這些人。

  只是通過種種政策,不斷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

  包括懸賞——

  包括斷絕其部落以物換物的各種渠道。

  這對于顧易而言都并不是什么難事。

  而在此之外,顧易更是對這些蠻夷做出了另一種意義上的脅迫。

  晚一日來降他們的地位就會越低。

  雖然這一系列的手段看似十分的溫和,但卻遠比純粹的攻伐要有效的多。

  軟刀子同樣也會見血。

  在徹底被孤立的情況之下,饒是這些部落曾經再怎么強大,終是不可能完全頂得住這種壓力。

  要么選擇死在山林之中,要么便只能投降。

  顧易壓根就不在乎他們會如何,只是將這件事交給了文鴦,而他自己則是在按部就班的治理著整個嶺南。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后,顧易設立了“糖坊”專營。

  未采用現代那些過于高深的技術。

  只是通過《齊民要術》之中所記載的制糖術,推廣甘蔗制飴糖。

  并讓人于雷州半島開辟胡椒園。

  想要以此來作為發展嶺南的專門產業鏈。

  雖然顧易早就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但以嶺南當前的情況而言,也不可能完全適應著一系列的政策。

  百越之中確實是有種植甘蔗的部落,甚至燁能產出糖來。

  但要想形成專門的產業鏈。

  仍是癡人說夢。

  “遷徙”人口仍是嶺南不得不要面對的抉擇。

  在經過詳細的深思熟慮之后,顧易先后送信去了洛陽以及巨鹿。

  沒錯,他想遷部分巨鹿百姓前來嶺南!

  作為顧氏最為忠心的信徒。

  若是巨鹿百姓能夠來此,那顧氏將來在嶺南之地扎根定會容易許多。

  而且此事無論是對于嶺南也好,亦或是對于這些巨鹿百姓們也罷也都不算是壞事。

  巨鹿百姓的生產力完全可以稱之為大漢之最。

  當前的巨鹿已經成為了一處圣地。

  饒是天下大亂之時,巨鹿都未能受到任何的影響。

  將這些人遷徙至此絕對會大大提高嶺南的漢化進程,包括開墾的進程。

  而此舉對于顧氏于嶺南扎根同樣也有著好處。

  雖然此舉可能會減弱顧氏于大漢的影響力,但當前的顧氏壓根就不缺少這點影響力。

  大漢當前正值巔峰時期。

  就算所謂的“王朝定律”真的會出現。

  這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顧氏也不會擔心出現滅族的風險。

  無論從哪方面看,此舉都是最好的選擇。

  消息迅速朝著洛陽及巨鹿而去。

  而嶺南之地的開墾亦是并未停歇,儷人部落在這種時候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儷人部落的繁榮,大大提高了百越部落的向漢之心。

  而文鴦也沒讓顧易失望。

  面對那些仍是藏匿于深山之中的百越部落,他一開始的時候還能保證顧燁“剛柔并進”的策略。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

  眼看著竟然還有部落選擇負隅頑抗。

  終是徹底消耗掉了他的所有耐心,直接率領著麾下人馬發動了一場大奔襲。

  且這家伙現在是真的變了。

  他并不是只調用了自己麾下的那些精銳,同樣也還有那些已經投降大漢的部落漢子。

  這些部落本就想著立功,有的甚至還和那些部落有仇。

  此舉大大彌補了漢軍不熟悉地形的劣勢。

  再加上文鴦的勇猛。

  這一戰的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而文鴦似乎也是想徹底通過此戰而立威,面對那些負隅頑抗的部落他下手極狠,差點直接將那部落徹底滅了。

  一戰徹底結束了一切。

  就在乾極二十二年,四月。

  百越之中最后的部落也是相繼走出深山密林,投降大漢。

  顧易絲毫沒有心軟。

  真的就如同當初所言一般,無論是給他們的定居地也好亦或是待遇也罷,都算是百越之中最差的。

  此舉大大增加了顧燁的威嚴。

  當一切都成了定局之后,百越對于大漢的反感便會漸漸演變成內部的爭執。

  而顧易送出的消息也是相繼送回了大漢。

  當聽聞顧燁在嶺南的種種舉措之后,整個洛陽朝堂之中立刻便掀起了一陣前所未有的驚濤駭浪!

大熊貓文學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