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五二年,也就是至元三年,四月十六。
趙朔的使者趙必恊,走入了大理國的皇宮。
趙必恊本是大宋宗室出身,當初主動請纓,勸說琉球臣服,進入趙朔汗國的官場。
如今積功為禮部員外郎,渤泥縣子,算是大元中級官員。這次,他來大理的主要任務,就是勸說大理國投降,將大理收入大元的版圖之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理焉能例外?”
“如今,吾皇愿開宏大的天恩,準許爾等歸降。歸降之后,大理國主段祥興,受封大元國公,攜家眷往中都居住,年俸八千兩白銀,世襲罔替,與國同休。國相高泰祥,一應待遇,與大理國主等同。”
“非但如此,大理國庫之財物盡歸段高二氏。大理高氏、段氏之浮財,大理寺廟所有浮財,皆可保全,吾皇不取一毫。”
“所有大理官員,吾皇也保證他們性命乃至于家宅、私財的安全!”
“吾皇自從興兵以來,如未開過如此之宏大之天恩。爾等需仔細思量,萬不可錯過!”
“否則,天兵一至,玉石俱焚,爾等項上頭顱以及子女金帛,俱不保矣!”
趙必恊在大理皇宮的金殿上侃侃而談。
趙朔對大理國的優厚條件,堪稱前所未有。
很簡單的道理,大理雖然在這個時代與華夏涇渭分明,但這個以云南為主體的國家,在秦漢南北朝時期已屬華夏,在后世不但徹底納入了華夏版圖,而且屬于“內地十八省”之一。
既然是自己人,趙朔就不愿意多做殺戮,能讓大理和平重新納入華夏版圖,當然是最好。
當然了,這只是手段的選擇。
大元吞并大理的決心,是堅不可摧的。
趙朔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長的壽命,能不能一統寰宇不好說。但如果連云南都收不回來,那還不如找塊豆腐撞死!
不過,很可惜,趙朔對大理的一片善意,并沒有被大理人所接受。
“一派胡言!趙朔也太小覷了天下英雄!”
高泰祥聽完了,勃然大怒,道:“大元雖然強大,但我大理也地方千里,帶甲十數萬,更有蒼山洱海和密林瘴疫可恃,趙朔想一口吞下大理,必將崩了他的牙!”
趙必恊冷笑道:“密林瘴疫?安南也有密林瘴疫,如今的安南又何在?難道,高泰祥你想要大理人步安南人的后塵嗎?”
“大理不是安南!”
高泰祥自信滿滿地道:“當初華夏的大唐何其強大?但是,大唐能讓安南臣服,卻滅不了南詔!唐玄宗兩征南詔,損兵折將數十萬,無功而返。”
“表面上,大唐是衰于安史之亂,實際上是因為征南詔造成關中精兵盡喪,邊軍做大。大唐實際是衰于南詔!”
“如果趙朔想重演大唐故事,我大理國奉陪到底!哪天再演唐時故事,我大理軍兵入成都,都不是不可能!”
趙必恊微微點頭,道:“好,我知道大理高氏的意思了。”
頓了頓,又看向段祥興道;“那么,大理段氏又怎么說?”
“嗯?”高泰祥冷冽的目光,向著段祥興看來。
大理國名義上的國主姓段,但自從兩百年前,國家大權就落在了高氏的手中。
大理皇帝比傀儡也強不了多少。
段祥興受不了高泰祥的壓力,字斟句酌地道:“雖然大元皇帝是一片好意,但祖宗留下的基業,段某實在不敢輕棄。”
“我明白了。”
趙必恊道:“那我這就回轉大元,將大理的意思,告知吾皇。”
“且慢!”
高泰祥冷哼一聲,道:“趙必恊,你把我大理當什么了?亂了我的軍心民心之后,就想一走了之嗎?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趙必恊道:“你想干什么?”
“來人啊!”
“在!”
“將這趙朔的使者,拖下去。先割了他的鼻子,再砍了他的腦袋,將他的頭顱令趙朔的副使帶回去!這才是我大理對趙朔的正式答復!”
趙必恊在勸說三佛齊臣服時,耳朵被三佛齊人割掉了。這次,高泰祥要在殺趙必恊之前,割掉他的鼻子,以此狠狠地羞辱趙朔。
“是。”
自有殿前甲士,將趙必恊拖了就走。
趙必恊并沒有說什么“兩國之爭不斬來使”的屁話,更沒有表現的任何驚慌,反而哈哈大笑起來。
“謝了!高泰祥,我謝謝你!”
“我雖為宋國宗室,卻出身布衣,賴陛下洪恩,也才僅僅受封子爵,做一個小小的禮部員外郎。千百年后,誰知我趙必恊之名?”
“今日,我趙必恊一死,以大理國陪葬,必將名垂青史。陛下也必定給我極盡哀榮,封妻蔭子,與國同休!我這輩子,上對得起國家,下對得起妻兒,中對得起自己,值了!這輩子值了!”
高泰祥面無表情,冷冷地一揮手,道:“拉下去!”
“是!”
趙必恊被殿前甲士們推出了殿外。
段智祥趕緊勸道:“相國還請三思啊!不投降就不投降唄,何必殺了趙朔的使者,讓大理和大元再無轉圜的余地?”
“哼,我要的就是大理和大元再無轉圜的余地!”
在歷史記載中,蒙古人數次攻打襄陽不克,為了攻滅宋國,繞路攻打大理。
結果,高泰祥直接殺了蒙古勸降的使者,以示和蒙古勢不兩立之意。
現在,他的心志更加堅決!
高泰祥道:“陛下,你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皇室和趙朔暗通款曲的事!我更是知道,大理的漢人們,都盼著趙朔打過來,好回歸故國呢!那些大理百姓,更是不知多少人,厭惡我們高氏,懼怕趙朔,不想堅決抵抗呢!今日,就是要斷絕了你們的一切念想!”
開玩笑,高氏掌控了大理國,小日子過得有多滋潤?到中都做寓公算怎么回事?
在這個問題上,別說高泰祥自己了,整個大理高氏的態度是一致的,絕對不會放棄他們在大理的基業!
而且,唐征南詔的故事,給了他們極強的信心。
說不定,大理在高氏的率領下,擊敗了趙朔的進攻,高氏能憑借如此威望,將段氏徹底趕下臺去,成為大理真正的皇族!
段祥興被高泰祥戳中了隱秘之事,嚇得渾身顫抖,道:“相…相國,你究竟準備怎么做?”
高泰祥道:“陛下放心,如今大戰在即,我不會拿大理段氏怎么樣,只是會對你們大理段氏嚴加看管而已,以免造成人心動蕩。”
“大理人,就更簡單了。反正我已經把趙朔的使者殺了,那趙必恊還能活過來不成?我只要讓人宣傳,趙朔在安南所做的一切,大理人必定和趙朔血戰到底。”
“至于漢人么…為了防止他們做了趙朔的內應,我會命人將他們的耳朵全部割去,讓大理人嚴密監視!”
“如此一來,大理眾志成城。我就不信了,趙朔能將我大理一口吞了!”
“你…你…你…”
段祥興無數話語想對高泰祥說,比如說,南詔之所以能對抗大唐,是因為當時還有個吐蕃國。
南詔靠著吐蕃的支持,才長期和大唐分庭抗禮。
還比如說,割掉所有漢人的耳朵,趙朔會如何報復?
大理百姓何其無辜?一旦大理滅國,高氏滅了也就滅了,何苦讓大理百姓陪葬?!
大理百姓養高氏兩百年,高氏把這些大理百姓當成什么了?
但是,段祥興現在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又怎么真的敢指責高泰祥?
最終,他只是站起來,向著高泰祥深深一躬,道:“如此,大理國政,就都拜托高相了。我年高德薄,不配做這個大理皇帝,這就出家為僧。”
“也好,那這大理皇帝,就讓段興智來做吧。”
段祥興雖然是個傀儡皇帝,但一直和趙朔汗國有些小動作,高泰祥早就看他不爽了。
段祥興的兒子段興智年紀尚輕,可比段祥興好控制多了,
高泰祥自然并無不準之理。
然而,他做夢都沒想到的是,他究竟招惹了一個怎樣的存在。
當副使帶著趙必恊的尸身回到華夏之后,整個華夏頓時炸了!
華夏人再次拿出了他們的黑賬本!
大理和宋國大致保持著和平,沒有多少好算的賬。但是,大理國的前身南詔,可是與華夏人有著血海深仇。
唐文宗大和三年,南詔背棄與唐朝的盟約,舉兵進犯西川。唐軍抵抗不利,南詔連克數城,最終攻陷成都,擄走男女幼孺及各類工匠數萬人,盡皆為奴。當南詔軍押解俘虜行至大渡河畔時,領軍將領揚言:“渡此河,即入南詔之境,爾等自此永別家國,可盡哀哭!”
被俘漢人聞聽此言,無不悲泣,投河自盡者竟十有三成。
此后,南詔對唐廷采取雙面之策:一方面遣使朝貢,佯裝臣服;另一方面則不斷襲擾劍四川。
唐懿宗咸通十年,南詔首領酋龍親率五萬大軍渡過大渡河,連破川南諸州。次年,南詔軍圍攻成都,遭遇守軍殊死抵抗。城破外郭之際,因唐援軍逼近,南詔被迫撤兵,卻在臨行前將所俘漢人盡數割去耳鼻,縱其生還。據史載,當時成都百姓中,遭此酷刑者十有七八。
如此血海深仇,都在華夏的史書上記著呢!
如今,高泰祥割掉了趙必恊的鼻子,割掉了大理所有漢人百姓的耳朵,更是讓華夏人想到了這段沉痛的過往。
當初,宋太祖趙匡“玉斧劃界”,永不征大理,已經對你們不計前嫌了。
后來,大元建立,陛下給你們優厚的條件投降,你們不知感恩也就罷了。
不但殺了使者,而且割掉了使者的鼻子算怎么回事?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只有奴隸才會割掉耳朵或者鼻子做記號!
這是把我大元的使者,當奴隸看!這是把大元的面子,放在地上踩踏!
還有最關鍵的,誰不記得大漢年間,華夏的赫赫威風?
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高麗殺漢使者,即時誅滅!
如今,大元建立,實力遠邁秦漢,難道連漢朝的脾氣都沒有?
滅大理,為華夏復大唐年間之仇,讓流落大理的漢人后裔重歸故土!
要知道,當今天下,漆雕工藝最強者,莫過于大理。而大理之所以如此,就來源于當初南詔從成都擄掠的大量漢人工匠!
趙必恊的副使還沒到中都,一封封奏章,已經如雪花一般飛向了大元朝堂。
中都城,魚藻殿內。
“孟珙,對于大理之事,你怎么看?”趙朔目光灼灼,向樞密副使孟珙看來。
孟珙道:“大理撮爾小國,竟敢斬我大元使者,不立時誅滅,我大元朝廷的顏面何在?又如何對天下人交代?臣請親自領軍,攻入大理,將大理君臣獻于闕前!”
孟珙單純憑功勞,是遠不夠封樞密副使的。
但話說回來,提拔官員,不僅要看功績,還要看能力。對于這位“機動防御大師”,只是領漢軍一旗人馬,實在有些大材小用。所以,趙朔才將他提拔為樞密副使。
但是,旁人未必理解。
他們當然不敢說趙朔的不是,但看向孟珙的眼光難免意味深長,把他當做佞幸之臣。
孟珙自己也不自在,盼望著再立下實實在在的功業,讓其他人心服口服。
這次大理斬使,確是給了孟珙機會!
趙朔今日招孟珙單獨奏對,也是這個意思。
不過,趙朔聽了孟珙的話,卻微微搖頭,道:“我不要什么大理君臣的俘虜,更不要什么你什么獻俘闕前。”
“這…”
孟珙瞳孔微縮,旋即點頭,道:“臣明白!”
“很好!”
趙朔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道:“云南之地之前為華夏之土,后為唐宋藩國。如今大元建立,也該重入華夏版圖了。就由你為副帥,皇十三子趙卓為主帥,為朕將此地取來!”
云南這個詞早就有了,漢時有云南縣,三國時期有云南郡,唐封南詔首領皮邏閣為云南王。
噗通!
孟珙大禮參拜,道:“愿為陛下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