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宋臣道:“汴梁不戰而降!河南一州二府,蔡州、歸德府以及開封府,盡皆不戰而降!整個河南全部落入趙朔之手,恐怕不日將兵進襄陽,請官家和諸位相公,早做定奪啊!”
言畢,跪倒在地,將一份緊急公文高高舉起。
“我看看!”
魏了翁趕緊接過那份公文,仔細觀瞧。但見這公文是京湖置制大使孟珙寫的,詳細介紹了河南這一州二府投降的經過。
九月初三,漢軍正紅旗第一萬戶,正藍旗第一萬戶,正黃旗第一萬戶,忽然從洛陽出兵,兵分三路,直取一州二府。
蔡州知州魏挺,眼見大軍圍城,趕緊召全城諸將開會,宣講精忠保國之大義。
結果,城中大將王勇卻搖頭道:“我們自然是精忠報國,但是兄弟們都不明白,國家到底有什么危險?我們打贏了官家姓趙,我們打輸了官家還是姓趙。趙家之家事,與吾等何干?”
魏挺大怒,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朝廷待爾等不薄,爾等欲毫無廉恥,投降趙朔乎?”
王勇冷笑,道:“不薄?在朝廷看來,誰為好男兒?是東華門外唱名者,可不是吾等武夫!”
隨后,使了個眼色,手下將佐一擁齊上,將魏挺砍成肉醬,然后開城投降,
歸德府的知府孫萬全,請主將謝遼議事,旁敲側擊,有沒有信心守住歸德府。如果沒有信心,還不如直接投降,免了生靈荼毒。
謝遼哈哈大笑,其實你這番話,來之前,我的手下已經問過我了。
孫萬全問,那將軍怎么回答的?
謝遼說,你看我這腦袋不是安安穩穩的在脖子上嗎?那還用問?
其后,孫萬全和謝遼一起,獻城投降。
守衛汴梁的全子才做的最絕。
趙朔的《滅宋令》一出,全子才直接派出長子為使者,和駐扎在洛陽的漢軍正紅旗第一萬戶萬戶長郭寶玉取得了聯系,想要投降,并且把長子留下做人質。
所以,趙朔的大軍明知汴梁有五萬宋軍,卻派去汴梁的僅僅是一個漢軍正紅旗萬戶。
漢軍還未殺到,全子才已經改旗易幟。
如今,趙朔已至洛陽,將留守河南的八萬宋軍去蕪存菁,編為漢軍鑲黃旗第二萬戶,全子才直接任漢軍鑲黃旗第二萬戶的萬戶長。
其余七萬人,就地轉為府兵,為大軍轉運糧草。
如今,趙朔攻打大宋的兵馬已經超過三十萬,氣勢洶洶,恐怕不日即將兵發襄陽。
孟珙自從升任京湖置制使以來,一直在密切觀察著趙朔的動向,在河南之地安排了不少細作。
又因為這些新投降的將領大肆宣揚他們毅然反正的經過,表達對趙朔的忠心,所以孟珙對這番經過非常清楚,趕緊飛報朝廷。
“這不是真的!這絕對不是真的!”
如果說之前魏了翁氏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的話,那現在就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連連搖頭道:“普通軍士貪生怕死也就罷了,但那些軍中大將,怎能這么容易就降了趙朔?要知道,朝廷早就知道河南難守,軍中統制官以上的將領的家眷,都在臨安!”
史嵩之面色沉凝,接過那文書看了幾眼,又將文書遞給了鄭清之等人觀看。
他想了一會兒,苦笑道:“原來我也覺得,統制官以上的將佐都在臨安,怎么也能守一陣子的。不過,仔細想來,魏相公之前已經把原因說的很明白了啊!”
“我…我說什么了?”
“魏相公說,我大宋與士大夫共天下,趙朔與武夫共天下。武夫為了榮華富貴,投了趙朔,豈不是理所應當?”
“再為了榮華富貴,也不會連妻子都不顧吧?”
“魏相公還說,那些武夫還毫無廉恥,心懷叵測。這不就是應上了嗎?”
史嵩之不僅是看不上魏了翁,而且自從真德秀和魏了翁上位以來,簡直成了趙昀的嘴替,對他多番掣肘,語氣難免尖酸刻薄起來。
鄭清之卻是首相風度,將那文書交給了趙昀,微微搖頭,道:“史相不必難為魏相了。其實,仔細想來,如果趙朔一定能滅我大宋,那些大將為我大宋戰死,他們的家人就能有好下場了嗎?而且,即便他們的家眷在臨安,吾等又真能將他們的家眷,斬盡殺絕嗎?”
史嵩之搖頭道:“恐怕不能。”
為什么不能?不用解釋。
大宋自然是有忠臣的,只要趙昀下旨,自然會有宰相署名,軍隊執行,將那些投降將領的全家斬盡殺絕。
問題是,趙昀敢下旨嗎?
趙朔的《滅金令》里面,把什么都說了,唯獨沒說,對大宋皇室,特別是對大宋的皇帝趙昀如何處置。
以趙昀的膽子,敢殺了這些投降官員的全家,擺出寧死不投降,和趙朔死磕到底的態度來?
當然了,這番道理雖然大家都清楚,卻不必拿到臺面上來講了。
趙昀面色微紅,有些尷尬地說道:“其實,仔細想來,河南之地,平原一片,最利騎兵奔馳,根本就無法堅守。朝廷是把那八萬大軍置于死地之上,是先負了將士們,不宜太過苛責。”
喬行簡道:“陛下英明。其實,當初我們就不該要這半個河南。故都在此,不能不派重兵鎮守,簡直是白白送給趙朔吃,虛擲兵力。”
鄭清之道:“此事是臣一力促成,現在看來,是臣上了趙朔的當了,請陛下治罪!”
“此事乃是朝堂共議,怎能把一切罪責推到鄭相的身上?”
趙昀只是中人之姿而已,又不是弱智,當然不會在如此危急的時刻,把當朝宰相兼自己老師怎么樣了。
再說了,和趙朔簽訂協議的時候,大宋上上上下,不都想掙這個收復舊都的面子嗎?怎能怪鄭清之這個直接干活的?
他嘆了口氣,道:“諸位愛卿說說吧,以后我大宋該怎么辦?如果都像河南這樣不戰而降,我大宋的江山社稷,恐怕不日就有傾覆之憂啊!”
史嵩之道:“其實也沒那么嚴重。京湖置制大使孟珙,兩淮置制大使趙范,四川置制大使余階,都對朝廷忠心耿耿,麾下兵精糧足,又有地利的優勢,必定愿與趙朔周旋到底。河南之事,斷然不可能再次發生。”
“瞧史相這話說的,好像全子才之前就表現的不對朝廷忠心耿耿一樣?”
魏了翁向御座上的皇帝看來,道:“這些武人斷不可信!請陛下派朝廷宰執,前往四川、京湖、兩淮進行督軍!老臣不才,愿意成行!”
他剛才就答應去守汴梁了,還真不是貪生怕死之輩。
趙朔要取消士人的特權,分了士大夫的土地,簡直是捅了魏了翁的肺管子,他與趙朔勢不兩立。
趙昀也覺得武人太靠不住了,道:“如今國事危急,宰相督師也是應有之義,朕覺得可以。”
“既如此,我就去京湖吧。我之前一直是孟將軍的上司,相處也算愉快。”史嵩之趕緊表態。
他這番表態,可以說是毫無私心。
如果可能的話,史嵩之就會勸皇帝,用這三人做主帥防備趙朔,就算行了。
不行也沒辦法。
在史嵩之看來,除了自己之外,大宋最能打的就是這三個人了。
朝廷派什么宰相督師,簡直是多此一舉,恐怕不但不能加強這三處的戰力,反而很可能會削弱。
但是,大宋自有以文御武的祖制在那里,皇帝又已經點頭了。
史嵩之也只得退而求其次。
趙朔既然攻取了河南,接下來的目標,很可能就是京湖地區了。他一向和孟珙合作愉快,至少不會拖后退、
不過,趙昀卻搖頭道:“不可!朝堂公認,史相最為知兵。朕一日不可離左右,還是派其他人去吧。”
這也是事實。
要不然,史嵩之現在的職司,為什么是都督兩淮四川京西湖北軍馬?
還有,剛才魏了翁一番“十勝十敗”之輪,說得眾人紛紛點頭,唯有史嵩之語氣相當不善。
事實證明,真理還真掌握在史嵩之的手中。
趙昀雖然一直看史嵩之不怎么順眼,但也明白,五個宰相里軍事能力的最強的就是史嵩之了。
如果史嵩之出外了,誰在朝堂上負責大宋軍事的總體布置呢?
史嵩之無奈道:“那京湖地區誰去?”
“就魏相去吧!兩淮地區,喬相前往!四川地區,真德秀前往。不知史相以為如何?”
“陛下英明!”
這三個人的能力,其實都差不多。
雖然史嵩之一直看魏了翁不順眼,也很難說魏了翁的能力,就弱于喬行簡和真德秀了。
史嵩之點頭答應。
就這樣,喬行簡前往兩淮地區,真德秀前往四川地區,魏了翁往京湖地區而來。
然而,趙朔的進軍速度非常快。就在魏了翁還沒到京湖地區的時候,兩軍的前哨站已經打響了。
桐柏山前,宋軍大營中。
說是大營,其實只是一座小營,里面駐扎了一千騎兵。這一千騎兵駐扎在此的目的,也不指望他們阻攔趙朔的大軍前進,而是起到預警的作用。
畢竟,趙朔兵出河南,攻向湖北,到底走哪條路,孟珙并不能確定。
所以,在前線的要地上,布置了一些騎兵。只要發現趙朔的大軍到來,不必交戰,馬上飛報孟珙。
然后,孟珙再決定如何與趙朔的大軍對敵。
不過,這一千人的統制官,乃是孟珙的麾下悍將劉整,聽說了趙朔前鋒軍的消息后,改變了主意。
這劉整可不簡單。
在歷史記載中,孟珙攻打金朝的信陽,劉整任前鋒,夜率驍勇十二人,渡塹登城,襲擒其守。孟珙得知大驚,以為五代名將李存孝率十八騎拔洛陽,今劉整率軍更少而取信陽,于是稱呼其為“賽存孝”!
雖然趙朔改變了歷史,劉整沒有攻打信陽,但是他的能力是沒有變化的。
如今劉整能打的名聲已經超越四十二歲的張俊,成為孟珙麾下第一悍將。
“什么?對面的趙朔軍,打的是漢軍鑲黃旗第二萬戶的旗號,才只有千人左右?”
劉整聽了斥候的消息,簡直大喜過望。
“是。”
那斥候道:“他們后面,應該有鑲黃旗的其他兵馬。只是他們的斥候也相當能打,兄弟們折了七八個,不能探明更多的敵情。但是,我們可以保證,他們后面三十里,應該沒有趙朔其他的兵馬。”
“他們是漢軍鑲黃旗第二萬戶,第幾千戶?”
“第八千戶!
“那就更好了!”劉整越發振奮,道:“根據我們的情報,漢軍鑲黃旗第二萬戶第八千戶的千戶長,是張進!”
“這廝原本是金國大將,后來我大宋滅金,又投了我大宋。如今,趙朔的大軍來了,他又投了趙朔,做了趙朔的千戶長。如此三姓家奴,如何領兵?又如何是我的對手?咱們立功的機會來了!”
言畢,他高聲道:“來人啊!”
“在!”
“擂鼓,全軍集合!我們先滅了趙朔一個千戶,取得此戰的首功!”
“是!”
轟隆隆 一千宋軍騎兵,在劉整的率領下,向著張進的方向而來。
“什么?那一千宋軍,得知我軍到來,非但不投降,反而領軍來戰?”
張進得到斥候的稟報后,不由得哈哈大笑,向自己的兒子張榮實看來,道:“兒啊!你運氣好!這剛剛從軍,就有了立功的機會!不像為父,蹉跎半生,卻幾乎一事無成。”
張進這番話,還真是有感而發。
其人是霸州保定人,趙朔第二次攻打金國前,張進已經占據了信安城,受封北平公。
可惜,金國一紙調令,把他調往河南了。
后來,趙朔和宋國聯軍滅金,張進又好死不死的在實嘉紐勒歡的麾下的守歸德府,城破之后,降了大宋。
他自認為殺伐驍勇,乃是當世數得著的武將,到了現在竟然才是個小小的八旗千戶,真是感覺蹉跎了半生。
他的兒子名叫張榮實,今年才十五歲。
張榮實聽了父親的話后,不由得躍躍欲試,道:“我們的手下,不但是原本宋軍的精兵。而且,自從投了趙朔大王,心氣完全不同了!這場大功,我們是拿定了!”
轟隆隆 剛剛組建的漢軍鑲黃旗第二萬戶第八千戶,向著前方疾馳而來。
且看是宋國的襄陽精銳厲害,還是剛剛投了趙朔的原宋軍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