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十五章 參議員

  隨機推薦:

  周青峰其實并不在乎“電力飛行”能發展到什么程度,但對于米國國會“東大問題小組”的成員們來說,這卻是一個無法忽視的焦點。

  在剛剛結束的質詢會上,來自俄勒岡州的哈里森參議員顯然有備而來。

  他精心準備了十幾個尖銳的問題,打算好好“敲打”一下被傳喚到場的馬可世。

  事情的發展卻完全出乎在場所有人的預料。

  “這位‘電力飛行’的副總頭腦非常清晰,他沒有試圖逃避或狡辯,反而直截了當地說了實話。”

  參與質詢的幾位國會議員在事后如此評價道。

  如果馬可世知道自己的“強硬不屈”被如此解讀,恐怕會哭笑不得。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表現確實給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國會老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米國國會三天兩頭召開各種聽證會,尤其是商界的高管們,常常被國會議員們盤問得汗流浹背、低聲下氣。

  畢竟,誰也得罪不起這些手握重權的議員——他們隨便通過一項禁令,就足以讓一家公司、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國家陷入劇烈動蕩。

  正所謂“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對于“電力飛行”來說,情況卻截然不同。

  公司在米國的賬戶被封、市場被禁,甚至連總裁都被通緝,已經到了無路可退的地步。

  既然如此,還有什么好顧忌的?懟回去就是了。

  媒體對此自然是大肆炒作,但在事件背后卻另有玄機。

  在哈里森參議員堆滿文件的桌面上,還靜靜地躺著一張手寫的私人便簽。

  便簽的紙張略顯粗糙,字跡潦草卻清晰,上面只有簡短的一段話,大意是:

  “‘圣光’總裁正準備向米國幾家知名公益基金會提供資金支持,以謀求合適的交流對象。”

  參議員的目光在這段話上停留了片刻,嘴角微微揚起,露出一抹譏諷的嗤笑。

  “真是個狡猾的家伙,表面一套,背地一套。這肯定是有人指點,做兩手準備,玩得倒是挺溜。”

  這張便簽來自一家位于華盛頓特區的游說公司。

  這類公司通常由前任政府高官或國會政客創辦,專門利用他們在政界的人脈和影響力,為客戶謀求利益。

  只要錢到位,這些游說公司幾乎無所不能——無論是疏通關系,還是擺平麻煩,甚至是一些看似荒誕的要求,他們都能辦得妥妥帖帖。

  國會的老爺們對游說公司的這些操作早已見怪不怪。

  他們從不抱怨這些公司提出的離譜要求,因為他們心知肚明——自己有一天也可能坐在同樣的位置上,干著同樣的事。

  便簽中還提到,‘圣光’愿意支付一筆高額的認罪罰金,以達成“司法和解”。

  這種操作在米國商界和司法界并不罕見:企業通過支付罰金來避免承認罪行,而司法機構也能節省人力物力,快速了結案件。

  雙方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圣光’之所以有這份底氣,原因再簡單不過——它并不依賴米國市場。

  即使不在米國賺錢,它依然能在全球其他地區活得風生水起。這種獨立性,讓它在這場博弈中占據了主動權。

  在哈里森參議員的辦公桌上,除了堆積如山的文件和備忘錄,還有一份剛剛送達的調查報告。

  封面上印著“中企在非洲投資的動態分析”,黑體字顯得格外醒目。

  這份報告來自非洲的贊比亞,詳細記錄了中企在當地礦業開發的最新進展。

  報告的開篇便提到,上個月,一百架名為“疣豬”的運輸機通過空運抵達贊比亞,并迅速投入使用。

  不需要道路,不需要跑道,只需一塊空地就行。就算空地有些坑洼和不平整,‘疣豬’一樣可以降落。

  “如果是一百輛卡車進入礦區,恐怕沒人會多看一眼,”報告寫道,“但一百架‘疣豬’的出現,卻足以引起任何觀察者的警覺。”

  這些“疣豬”并非僅僅用于礦產運輸。

  報告中詳細描述了一個令人驚訝的場景:中企利用這些飛行器,將大批光伏電池板運送到皮姆礦區附近的十幾個偏遠村莊。

  這些村莊長期以來與外界幾乎隔絕,村民們住在簡陋的茅草屋里,缺乏食物和干凈的飲用水。

  村民連最基本的農業生產都無法開展,生活完全依賴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救濟。

  “一開始,村里只是多了些夜間照明的電燈,”

  報告繼續寫道,“除了吸引孩子們在燈光下興奮地奔跑,以及整夜飛舞的飛蛾,似乎并沒有太多變化。”

  然而,變化很快接踵而至。中企不僅送去了光伏電池板,還為這些村莊建立了通訊基站,并捐贈了大量廉價手機。

  這些設備成本低廉,但對當地人來說,卻是前所未有的奢侈品。

  “對村民們來說,‘疣豬’送去的不僅僅是電力,更是改變命運的機會,”

  報告中這樣總結道,“有了電力和通訊,他們終于能夠與外界聯系,獲取信息,甚至開始嘗試小規模的農業生產。

  這些現代工業品的到來,不但改變了當地人的生活狀態,更改變了政治格局。”

  參議員手中的報告并非來自官方渠道,而是由非洲當地媒體和一些所謂的“公益”組織提供的。

  報告中的內容詳實而生動,仿佛一幅描繪非洲生活的畫卷,緩緩展開在參議員的眼前。

  這些“疣豬”像是一群勤勞的工蜂,穿梭在藍天與荒野之間,將現代文明的碎片灑向非洲那塊被世界遺忘的土地。

  比如有數據記錄了無人駕駛的“疣豬”在一天內不知疲倦地連續飛行十幾個架次,將超過四噸的物資送往那些極度貧困的村莊。

  “這些物資大多是二手貨,”報告中寫道,“包括舊衣服、淘汰的家電、臨期的藥品,甚至連光伏電池板也是從回收站里翻新的。”

  盡管如此,這些物品對當地人來說卻是無價之寶。

  村民們穿著印有“東大”字樣的校服,腳上蹬著被回收的球鞋,手里握著早已被淘汰的直板手機,臉上卻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村里人對這些工業品毫無抵抗力。他們迅速依附于中企派來的捐贈人員,甚至愿意為繼續獲得物資而服從命令。

  這種依賴感在貧困的土壤中迅速生根發芽,成為了一種無形的控制力,連當地政府都無法擺脫。

  “如果使用卡車運送同樣數量的物資,”記者繼續寫道,“至少需要一周時間才能送達,而且還需要兩名當地司機和四名志愿者。

  然而,司機在當地是稀缺且高檔的職業,他們既難以雇傭,也不愿意冒險前往偏遠地區。”

  相比之下,“疣豬”的效率令人驚嘆。它們不需要休息,不需要工資,更不需要擔心路途的危險。

  報告中還提到,如果皮姆地區能夠建起一座光伏電站,“疣豬”就能以此為基地,向更遠的地區擴展它們的飛行范圍。

  “對在當地開礦的中企來說,這不過是筆微不足道的投資,卻能換來堅實的安全屏障,將動亂的危險隔絕在外,以賺取更高的利潤。”

  參議員放下報告,眉頭緊鎖。

  這份報告不僅揭示了中企在非洲的影響力,更讓人意識到‘疣豬’這樣的技術工具,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著世界的格局。

  “這些飛行器,不僅僅是運輸工具,”他低聲自語道,“它們是改變的力量,是連接世界的橋梁。而我們,似乎已經落后了。”

  看到這份報告,參議員的心情頓時沉重起來。

  他早就讓助手調查過米國同類產品的價格,結果令人沮喪——與“疣豬”相比,米國的產品價格幾乎高出一個數量級。

  這種差距不僅僅是數字上的,更是市場競爭力的致命傷。

  更讓他頭疼的是,米國在贊比亞乃至亞非拉缺乏大規模的礦業投資,也就是缺少運用場景。

  偏偏這方面是‘東大’的強項。

  如果硬要把類似的產品送到非洲,那純粹是“做慈善”,不僅無法帶來任何實際利益,反而會讓納稅人質疑這筆開支的合理性。

  然而,如果不采取行動,米國多年來通過“援助”在非洲建立的影響力將面臨崩塌式的下滑。

  畢竟,在貧困和匱乏的環境中,“有奶便是娘”是再現實不過的生存法則。

  報告中還提到,“電力飛行”為了推廣“疣豬”,采取了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商業模式——租賃服務。

  客戶無需購買昂貴的設備,也不需要組建復雜的運維團隊,只需按需購買飛行服務即可。

  這種模式雖然極大推高了“電力飛行”的銷售成本,卻顯著降低了客戶的使用門檻。

  對于非洲的礦業公司、地方政府甚至國際組織來說,這種“付費即用”的方式無疑是一種福音。

  “這種租賃服務一旦用上,就會成癮,”報告中寫道,“客戶會逐漸依賴‘疣豬’的高效和便捷,最終形成難以擺脫的依賴性。”

  有些人的統戰價值,是因為他能攪局;有些人則隨著手中籌碼的增加而水漲船高。

  周青峰么,他當初收購“電力飛行”時,從未想過要用這家公司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然而,當“疣豬”橫空出世后,這家公司及其掌控者便成了無法忽視的存在。

  因為他現在既能攪局,手里籌碼也多。

  與大多數企業家不同,周青峰的經營理念顯得格外另類——他從不考慮如何賺錢,反而絞盡腦汁地想著如何把錢花出去。

  在外人眼里,這近乎“瘋狂”的策略應該是利用資金和技術優勢搶占市場,倒也無可厚非。

  但這招讓“電力飛行”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壯大。

  而這種發展,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升了周青峰的地位,甚至讓人逐漸忽略了他“可能”存在的一些違法行為和深層危害。

  哈里森參議員仔細翻閱了關于“電力飛行”的報告后,終于下定決心,接受了游說公司的安排,準備與這家公司的人進行一次私下接觸。

  畢竟,有些話無法在公開場合說出口。

  馬可世在國會聽證會上的強硬表態,雖然表面上顯得毫不妥協,但背地里或許另有隱情。

  哈里森參議員認為,有必要聽聽對方的“實話”,至于對方可能的利益輸送么,這都在其次。

  因為報告中還提到,米國金融界的資本對“電力飛行”早已蠢蠢欲動。

  一些膽大妄為的投資者甚至已經通過迂回的方式,為這家公司提供了資金支持。

  更令人不安的是,“電力飛行”在“東大”的工廠規劃已經從最初預期的年產一萬架,悄無聲息地提升到了兩萬架。

  而且,這座工廠預計將在短短十個月內建成投產。

  “這叫人怎么受得了喲?”哈里森參議員喃喃自語,“萬一哪天‘東大’的低空飛行器產能像它的汽車產能一樣,那可怎么辦?

  哪怕只有十分之一,一年三百萬架的產量,也足以讓全世界頭皮發麻。”

  只要想象一下那個場景——成千上萬的“疣豬”在空中穿梭,像蜂群一樣覆蓋整個天空——哈里森參議員就感到坐立不安。

  他深知,這原本只在科幻作品中存在的技術一旦大規模普及,將徹底改變世界的格局。

  “這玩意就跟鋼鐵業一樣,”他苦笑著對助手說道,“全世界綁在一起,都不是‘東大’的對手。我們拿它沒辦法呀。”

  在接觸之前,參議員還有個難題,他發現自己手中幾乎沒有任何可以打的牌。

  米國的技術優勢在“疣豬”面前顯得蒼白無力,而市場規則也被“電力飛行”的租賃模式徹底顛覆。

  “得想想別的辦法,”他暗想:“或許可以從國際規則入手,也可以是環保,以及勞動權益方面。

  必要時聯合其他國家對‘電力飛行’施加壓力。總之,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相比倍感棘手的國會參議員,周青峰對彼此的接觸壓根沒想那么多。他就是想找條路子,干死迪亞斯。

  同在華盛頓特區,迪亞斯看到了媒體關于馬可世和‘電力飛行’的大量報道,已經預感到對手不按正常套路出牌。

大熊貓文學    入侵美利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