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67章 是的,我們東陽縣就是這么浮夸

  建個機場?

  會議室中,有人疑惑道:“民營企業能建機場?”

  陸濤篤定道:“能的...而且國家是鼓勵參與基建投資的,理論上,我們甚至可以投資挖地鐵。”

  那人歪了歪腦袋:挖地鐵?這合理么?

  陸濤笑道:“大家覺得奇怪,可能是因為沒有民營企業會這么做吧....”

  翟達這方面倒是清楚,但機場這東西...光是地上一塊皮恐怕沒太多意義,你還得有航空公司愿意設置航線...:

  飛機是不會從機場里長出來的..

  空姐也不會。

  陸濤見翟達思索,主動補充道:“首先機場不一定只能運人,也可以物流,除了東陽縣的常規物流外,我們自己的許多精密設備、零部件都可以空運。”

  “其次機場規模有大有小...小一些的可能一兩億左右即可,一般非主要城市的機場,不會超過30億,東陽更便宜,因為地便宜..:”

  翟達手指敲擊著桌面,眉頭緊鎖。

  等等...其實細算一下,東陽一直是散裝省的人口大縣,研究院入駐后增長更加迅速,今年常住人口將接近200萬,非常住人口如差旅、商務、短工等,人數更多。

  1個高薪技術人口,按照社會結構,大概會增加1.51.7個服務業人口,才能涵蓋其衣食住行、

  消玩醫教,所以東陽人口整體人口的增加會比研究院自身發展更快。

  也許是可以搞...發展還是需要前瞻性的,機場這東西哪怕小一點,不也得一年以上?到時候再動手,更拖咨..

  以東陽自己的情況,哪怕現在財政富裕了,想報批一個機場也純屬扯淡,君不見同省的蘇市都富的流油了.::“梅由機場”始終搞不定。

  但如果研究院挑頭,事情就兩碼事了..

  翟達點頭道:“我覺得可以嘗試一下,地址可以不用在未來城內部,有些浪費工業用地,看看附近有沒有合適的地方...”

  這里面還涉及到“征地”、“審批”,甚至是軍區的點頭,不過研究院現在“人脈”早已經豐滿,整個散裝省乃至華東地區。

  原則上能辦的事情,那就一定能辦。

  這時,沈睿老師突然道:“翟總,有沒有考慮過貨運港口?”

  翟達挑了挑眉。

  “東陽兩條河,在財政富裕后,都進行了疏通,內陸河運增量明顯,研究院也在用...不過老港口在老城區,設備老舊承載能力差,只能運一些最粗笨的原料級散貨。”

  “如果有一個自己的港口,可以確保沉重原料、大型設備進出,包括研究院生產的成品,應該比..:.機場便宜一些?”

  這時,會議室里的一個新成員舉手道:“會長,我能發言么?”

  莫爾·特莉絲,劍橋大學數學院的高材生,數學天才,2代號“調試者”。

  她原本是不夠資格坐在這里的,加入研究院不過幾天,不過今日是作為盧薇的助手隨同的,當做半個秘書也可以。

  說是中父德母混血,其實面相上至少70是白人,中國血統只是柔和了五官,顯得小巧精致,另外,也成了自葛巧巧后,π中第二個身高低於150的成年人。

  兩人不分仲伯吧,誰高完全取決於今天穿什么鞋,嗯,襪子厚一點可能也有影響。

  這位新人可以說很大膽了,但翟達還是點頭道:“可以,暢所欲言。”

  特莉絲疑惑道:“我們作為企業,盈利是第一目的,雖然這些基礎投入對研究院也有幫助,但恐怕真正的效果,一大半都是企業以外的人在享受...甚至之前的醫院也是。”

  “我個人覺得,是不是可以考慮金融化操作,比如...小額信貸業務?”

  這個發言,可以說和其家庭有關,其父親就是從事金融相關的行業。

  但也可以說很對...信貸...不要說500億,就是1000億,也有地方...甚至如果依託鴻圖0s,可以玩出來。

  再加個槓桿...憑藉研究院的名望,從銀行撬出來數倍的資金,頂呱呱!

  會議室內,許多人陷入了思考...好像是這個道理..

  這是比建設什么機場、港口、醫院、小學..:.要強的多。

  但為什么之前沒人往這方面想呢?

  翟達看著大家的表情,微微一笑:“我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

  特莉絲高興道:“謝謝會長認可。”

  “但不合適。”

  翟達看著對方驚愣的小表情:“至於原因,大概等你更熟悉研究院的情況,自己就會知道了。”

  特莉絲抿著嘴,有些搞不明白。

  難道會長是那種...將金融妖魔化的傳統商人?

  翟達看向其他人,總結道:“今天提的項目,進入調研和考察階段,機場和港口預測一下吞吐量和投資數額,我需要足夠的數據支撐才能決定。”

  一場“規劃會議”,收穫還是很大的。

  事實證明,錢確實比掙錢容易,但到合適的地方,需要一點水平。

  研究院可以不完全追求收益,但要求一定要轉化為“實力”。

  會議中,分別針對“研發增速”、“產能擴大”、“基礎建設”,三個板塊進行了討論。

  而會議后,各部門也開始嚴肅論證可行性,尤其是機場、港口這樣的新領域,至少要確保其有價值,而不是為了錢錢。

  另外,各個業務板塊,也根據市場反饋,重新規劃投入規模,之前的計劃至少都是半年前的了,而研究院現在...可以說半年一個樣。

  新的實驗室、新的設備、新的工廠,以及新的崗位!

  在以往,基礎建設投資,鮮有民營企業加入,主要原因是投入巨大、盈利預期不明朗,甚至不允許盈利。

  無論醫院、道路、機場,還是更昂貴的地鐵。

  這就是社會主義下的準則,涉及民生的社會資源,可以盈利,但不能營利。

  但對研究院來說,他們確實不是“唯盈利”論。

  建個奇觀,有什么問題?

  當研究院正在進行研判論證的時候,差不多同一時間段,東陽縣政府也正在進行一些類似的會議。

  五月底了,他們開始籌備計算上半年的gdp和稅收了。

  雖然這一工作要進行至少一個月,要到七月初才能有具體數據,但現階段模糊的感覺一下..

  就已經足夠爽了!

  李康達在會議室里,愜意的喝了口茶。

  他可以自豪的說:這gdp增速,不可能低於100!

  是的,我們東陽縣就是這么浮夸!

  這里要說一下,gdp計算要綜合考量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方式。

  網絡段子上“你給我一塊,我給你一塊,中國gdp增加兩塊”是不可能的,因為gdp是“生產總值”,這個過程中沒有生產、沒有收入、也沒有支出..:

  以東陽為例,研究院這樣的龐然大物,年營收5000億人民幣,但實際上對gdp的總和影響,一般低於營收的20。(純實業大概在30)

  另外,研究院自身充足的“現金”也不會計入gdp,金融投資的所有收益也不計入。

  不過嘛...再怎么保守統計,東陽無疑都是笑著統計的。

  研究院來之前:我是散裝北的。

  研究院來之后:散裝北是我的!

  過去兩年預估的今年,東陽縣的gdp增速分別為:

  你看,多整齊的排列,東陽人很難不笑..:

  笑到尿血的那種!

  當初從一個300億的小縣城,今年gdp最保守估計也會在1100億左右,可謂雞犬升天..:

  比如所屬的遷市,躺贏狗!

  省內“十三妹”的帽子莫名其妙就沒了,還多了一個全國百強縣。

  而且作為大力投入製造業、創造無數高薪崗位、且交稅從不含糊的企業,這個膨脹的gdp數值並不是虛高。

  是切切實實的,改變了當地經濟狀況、城市建設水準、居民平均收入.::

  公交車都是新款的,道路翻新拓寬從未停過,人口大量凈流入,環衛工宿舍都加了空調。

  最多最多,因為沒這么富裕過,且基礎太單薄,有點“難消化”,尚有可以挖掘的潛力。

  大概,也就用了三成功力吧“縣長,鐵道部考察完后這么久沒音信,您說高鐵站有指望么?”

  李康達喝了口茶,搖搖頭:“難講,要是幾年前,做夢都不敢想,但現在...看他們怎么評估東陽的發展吧。”

  這兩年他們很猛,但長期規劃里,多少打個折扣。

  遷市是指望不上了,高鐵這種項目,根本不會正眼看那邊,門口拐彎都不會開進去...競爭力甚至不如東陽。

  散裝嘛,什么都是散的,老大哥指望不上,東陽想要自己上。

  畢竟若是能有一個高鐵站,那拉動效果可就太大了。

  匯報人眼珠子一轉:“我聽說...那位盧部快來上任了,他肯定看重東陽多一些,要不到時候我們去金陵跑跑?”

  李康達白了下屬一眼:“你什么級別,直接往省里跑?越了幾級?沒大沒小的。”

  不過轉而笑道:“不過...盧部肯定是要來東陽的,我們陪著的時候可以提一嘴。”

  交通局局長舉起大拇指:還得是您!

  隨著時間推移,盧勤儉即將“領印”散裝省的消息,已經不再是秘密。

  或者說,原計劃這位上個月就該來..:

  按照一般規則,這種大佬履任地方,第一任大概率也是放在偏遠省份,但盧部直接來了有著“民營經濟大本營”之稱的散裝省這樣經濟重鎮。

  這里面的意味,不可說,不可說啊正說著,李康達的電話響了起來。

  顯示聯繫人是“辦公廳”。

  李康達趕緊接起來,背過身去對著窗戶,一頓嗯嗯。

  片刻后,轉頭笑道:“你看我說什么來著,下周,那位就來考察。”

  下屬驚訝道:“下周?豈不是上任第一站就是東陽?”

  李康達搖搖頭:“準確的說...是任前”第一站,先來東陽,再去金陵。”

  下面人已經不知道該怎么說了。

  大概就是一個字:

  爽!!!

  李康達正要安排兩句,手機卻再次響起。

  來電顯示是“沈睿老師”

  說起來,東陽許多人都以老師稱呼沈睿,既和其經歷有關,也是對博學多才者的尊重。

  這位出面和各部門打交道的頻率,其實遠高於翟總本人。

  不過李康達接起后,臉色古怪了一些,片刻后不確定重復道:

  “建機場和港口?”

大熊貓文學    重生08:裝備系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