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表斜月三星洞,瑤臺之中。
牛魔王帶著惠岸行者走入此處,真人正在高臺端坐。
惠岸行者即是上前拜禮,又是賀喜于真人成大法力。
真人笑著點頭,說道:“惠岸尊者,不必多禮。但你今行至此處而來,當是奉觀世音菩薩旨意來見我。既今見我,可將觀世音菩薩旨意與我言說。”
惠岸行者雙手合十,再是一拜,遂道:“真人,今我奉菩薩旨意來,請真人前往南海落伽山一敘,菩薩將是與真人言說一事,此事與九鼎有關,乃是人間有試圖竊居九鼎者,此事與菩薩亦有些關系,故菩薩遣我來請。”
真人聞聽,尚未開口言說。
在旁的牛魔王開口,說道:“尊者,你言說有人試圖竊居九鼎,這怎地可能?九鼎可非等閑寶貝,非老爺者如何可取?莫說那等妖邪,便是我那賢弟齊天大圣,不得老爺準許,亦難以舉起九鼎。”
惠岸行者朝牛魔王一拜,說道:“牛王,但此竊居,非是果真教九鼎被取走。此竊居之言,乃是有人試圖借著九鼎做些許事兒,但此難以奪取九鼎,卻恐有污了九鼎。”
真人點了點頭,說道:“此間之事,我已是知得,既如此,我便前往落伽山,前往與觀世音菩薩相會。”
惠岸行者即是道謝。
真人擺手說道:“尊者。你且與我同往。牛王,你為我之護法,今我前行,你亦可與我同行,但是否要前行,全憑于你。”
牛魔王拜得大禮,說道:“愿隨老爺前往落伽山。”
真人笑道:“既如此,你便與我同往。”
牛魔王應聲。
真人說道:“牛王,你在離去前,且前往真見那處,與之言說,教他代我看護府中,若府中弟子有所困擾,則請其出手,為弟子解惑。若府中弟子心舟欲要離去,不必阻攔,放他離去便是。”
牛魔王說道:“老爺,我這便前去,與智慧佛言說,請老爺在此處少待。”
真人笑著點頭。
牛魔王則是退出瑤臺之中,前去尋找真見,傳達真人之令。
真人望向惠岸行者,細細觀望,即是說道:“近來尊者修行大有長進,我方是有些困惑,為何那時我宴得群神,尊者為何不至,但尊者那時當是在閉關修行,潛心以求精進,可是如此?”
惠岸行者雙手合十,說道:“真人法眼,瞞不得真人,那時我未曾前來祝賀,便是在閉關。請真人恕我未曾到來之罪,我與真人交情甚篤,本該前來,此卻多有不該。”
真人搖頭說道:“此未有罪,但尊者修行可有長進便足矣,到不到來,并不強求。再者,我自知尊者祝賀我之意。”
惠岸行者笑道:“真人,我那時尚未到來,你如何知我祝賀之意,真人可莫要哄我。”
真人笑道:“我不曾胡言,但你心中起念,我即知得,你是否曾有祝賀于我之意,我如何能不知。”
惠岸行者聽言,心中感嘆真人玄法,再是拜得一禮。
二人在瑤臺之中談說些許,牛魔王便是掄著黑龍辟岳槊走來,與真人言說,已是可以離去。
真人說道:“既如此,我等同行而去。”
牛魔王與惠岸行者皆是應聲。
三人遂朝外而去,但行至府外,便是瞧見白鹿正在府門處等候,白鹿見了真人,便匍匐在地,敬拜于真人。
真人望向牛魔王,笑道:“牛王,何時前來喚得這鹿兒來的?”
牛魔王說道:“老爺,我自知老爺將要出行,自是教這白鹿前來,以乘老爺前往,此乃我為護法該做之事。”
真人笑道:“卻是有心。既如此,我等且前往落伽山。”
說罷。
真人即是坐上白鹿,衣袖輕輕一招,自有無量法光而起,少頃間,法光作祥云,托舉著牛魔王,惠岸行者而起。
一眾即是朝南海落伽山而去。
牛魔王與惠岸行者雖是知得真人法力甚深,但到底不曾親自感受,今教真人法力托舉,他等方才窺得真人一二法力。
二人教法力所聚祥云托舉,竟是有感,身中輕盈無比,似體內濁氣,悉數教排出體外,今只得清氣,天地似在相助于他等,這等感受,教他等驚奇不已。
須臾間,二人一恍神的功夫,再是朝前張望,已是行至南海之中,離落伽山不遠。
真人自鹿背回首張望,笑道:“莫要分神,今已將行至。”
二人皆是應聲。
一眾朝前張望,遙遙見著落伽山峙于滄溟之上,形如青蓮初綻,瑞靄氤氳。紫竹森森,搖曳生煙霞之色;潮音浩浩,回蕩演大悲之聲。
真人笑道:“我等且往前去,與觀世音菩薩相見。”
牛魔王與惠岸行者應聲,分別侍侯在真人左右二側。
一眾近了落伽山,忽是見著天樂自空而鳴,異香彌布四野。金蓮自海涌出,鋪就光明坦途,寶幢從云垂降,昭彰無上威儀。
南海觀世音菩薩帶龍女,諸佛于落伽山外等候,禮儀俱全。
觀世音菩薩亦是瞧見真人,其便是開口,梵音清越,說道:“廣心真人!今我在此等候多時!勞駕真人前來,教我不勝感激。”
真人按落云頭,與牛魔王二人同是落于海中,同觀世音菩薩相見。
真人稽首以拜,笑道:“勞菩薩垂念,親降法駕相迎,當是我感激于菩薩才是。”
菩薩笑道:“那等客套之言,且莫要多說。真人,且與我入得府中,再作談說。”
說罷。
菩薩自玉凈瓶中,取出楊枝,朝前輕輕一點,自有甘露而出,成金蓮之徑,引真人朝前。
真人自是與菩薩同是踏得金蓮之徑,入潮音洞中而去。落伽山外,惠岸行者則與龍女,諸佛請得牛魔王,白鹿入山中,與他等同會。
潮音洞中,菩薩請真人端坐蒲團,二人并立,未分主次。
真人笑道:“菩薩,你此方教我而來,乃為九鼎之事而來,我今已至此處,菩薩可與我講說其中之事否?”
觀世音菩薩說道:“自當與真人講說。然則此為一事,還有另一事,須與真人言說。”
真人問道:“菩薩有何等之事,且與我言說。”
觀世音菩薩說道:“過些時日,世尊有一會,是作‘龍華三會’,此邀得諸佛同往,真人乃禪法之祖,故世尊有意請得真人,赴得此會,教我來請得真人。不知真人意下如何?”
真人說道:“菩薩當是知得,我禪祖之名,名不副實,若論佛法,勝我者,數不勝數,有大會請我,此教我如何受得起。”
觀世音菩薩笑道:“真人何出此言,但你禪祖之名,三界內外皆知,禪之一字,自你而始,若你不曾前往,但修禪法者,便不可前往。”
真人搖頭說道:“既是菩薩如此言說,我便是前往就是。不知佛老此方龍華三會,乃是何等諸用意,菩薩可能與我講說個明白?”
觀世音菩薩說道:“此龍華三會,乃世尊與彌勒尊佛交替之會,自法筵之后,彌勒尊佛即為世尊。”
真人聞聽,心有驚訝,即有法眼,遍觀三界,少頃間,他即是知得,嘆息說道:“此事與我有些關系。”
觀世音菩薩搖頭說道:“真人,不可如此言說。真人禪法而生,乃順應天時,寂滅法的衰敗,乃必然也。故真人不必如此言說。”
真人說道:“緊那羅之事,到底未有完畢,佛老何不出手。”
觀世音菩薩說道:“佛老所想,我亦不知,但佛老必然有其深意。”
真人沉吟少許,說道:“菩薩,龍華三會,我自是會參與,菩薩可回稟于世尊。但不知此會,何時而始?”
觀世音菩薩說道:“三百載后而始。”
真人問道:“龍華三會在何處而辦?”
觀世音菩薩說道:“彌勒尊佛自道場中顯化其龍華樹而落西牛賀洲,乃在天竺國中而辦。”
真人應聲,說道:“此等我已是記切,三百載后,我定會前往一會。”
觀世音菩薩朝真人拜得一禮,說道:“得真人此言,我便當與世尊回稟。”
真人點頭說道:“當是如此。但菩薩可與我講說,九鼎之事為何,怎個會言說九鼎有變?”
觀世音菩薩口中念得佛號,沉吟少許,說道:“此事說來話長。真人今已得九鼎之七,馀二鼎尚未得之。此二鼎便是‘兗州鼎’,‘徐州鼎’,此間便為徐州鼎之事。”
說著,菩薩即是將事情原委,與真人一一說來。
真人聽之,即是明得。
徐州鼎坐落于徐州之東白龍山中,菩薩所說之亂,源自于白龍山下一莊子中,此莊子向來信佛,多為信徒,且大多拜得觀世音菩薩。
此莊子之人,不知從何時學來些術法,意外得知徐州鼎所在,更知此乃禹王鑄造九鼎之一,便意圖竊取,可徐州鼎乃神物,怎會教其取走,便是千人亦難以撼動半分。莊中人見難以取走徐州鼎,便是心生邪念,試圖用一些邪法,竊取徐州鼎之氣,換取成佛成菩薩之機。
這其中又夾雜著許多妖祟蠱惑,作亂之事在其中,因此一事,教徐州之氣大亂,有起災殃的趨勢。
真人得知此事后,搖頭說道:“卻是我之過。我乃因開府之事,有些耽擱,不曾取得徐州鼎與兗州鼎,方才致使這般之事而生,教徐州有大亂之相。”
觀世音菩薩說道:“非是這般說,此等說來,皆是因莊人貪婪而起諸事。我請真人前來,一來,乃是欲請真人收取神鼎。二來,乃是請真人顧念此莊中人供奉我多年,與我個薄面,只懲戒罪惡者,無罪者寬恕,我在此多謝于真人。”
真人笑道:“菩薩此言何意,我素來不喜殺伐之事,何來這般之說,菩薩可安心。”
說著,真人起身,說道:“既是知得此間之事,我便是前往徐州一遭,收得徐州鼎,將此事解決。”
觀世音菩薩亦是起身,說道:“真人此行,到底與我有些關系,那莊中人多有供奉我,我不可坐視不理,我當與真人同往,真人以為如何?”
真人笑道:“菩薩愿與我同往,此乃我之幸,自無不可。”
觀世音菩薩點頭說道:“如此,請真人在此處少待一二,容我備足,交代山府諸事。”
真人說道:“菩薩盡可前往,我便在此處等候菩薩歸來。”
觀世音菩薩應聲,雙手合十與真人一拜,遂是出得潮音洞中。
其離潮音洞中不久,有龍女捧靈果而入,代菩薩禮待于他。
真人笑著接過靈果,遂問得龍女修行之事。
龍女自是照實回答。
真人與之談說,為其解答許多修行之事。
一炷香后,觀世音菩薩即是歸來,隨行牛魔王,惠岸行者皆在。
觀世音菩薩瞧見龍女模樣,即知事情,笑著說道:“此番卻多謝真人教導。”
真人搖頭說道:“談不上教導,龍女本有慧根,輕易點撥便可教他明悟。”
觀世音菩薩搖頭說道:“但無論怎說,真人教導有恩。”
真人說道:“莫說這些,今菩薩前來,可是已備足。”
觀世音菩薩答道:“自是備足,真人,我等此間,已是可出行,前往人間。”
真人說道:“我便教牛王一人隨行即可。”
菩薩道:“我有龍女與惠岸二人隨行。”
二人即是說定,出了潮音洞,各自駕云,往南瞻部洲而去。
二人俱是大法力者,騰云速度,自是非等閑等比。
少頃間,二人即是帶著牛魔王等人行至南瞻部洲地界之中,二人方才入得南瞻部洲,皆是一愣。
二人能看出,南瞻部洲此間已有亂相,此間三災之氣漸是濃郁,可南瞻部洲宋朝建國至今,未有多少年數。故而此間南瞻部洲按理來說不該有如此氣相。
真人與觀世音菩薩對視一眼,心中已是有所猜測,宋朝如此氣數,其中牽扯之事,恐是許多,但此間事與他等無關,皆為人間之事,他等不必參與其中。
二人未有言語,朝徐州之地而去。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