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百四十六章八百里急奏

  楊正山覺得朝堂有些不對勁,但是他又猜不透不對勁的地方在哪里,只能讓武錚盯著朝堂上變化。

  隨后的半個月,承平帝一直處于半昏半睡之中,時不時還會醒來一下,雖然一直臥床不起,但似乎并沒有駕崩的征兆。

  而朝堂上太子監國,一切都顯得風平浪靜,無論是太子還是誠王和恭王,都謹守本分,絲毫沒有做什么逾越的事情。

  仿佛一切都很正常,但一切又都顯得那么不正常,搞得楊正山都有些懵逼。

  這個時候太子與誠王和恭王不應該爭個你死我活嗎?

  為何一個個的卻是如此的安穩?

  難道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楊正山有些搞不懂,最終只能暫且放下這些煩心的事情,把心思重新放在騰龍衛發展的身上。

  不管京都接下來出現什么樣的變化,其實現在他能做的事情很少。

  與其自尋煩惱,還不如定下心來靜觀其變。

  只是楊正山萬萬沒想到這第一場暴風雨沒有在京都爆發,而是在重山鎮爆發了。

  承平三十四年五月初十。

  重山鎮西路,一束束狼煙在屯堡之上筆直升起,觸目驚心。

  隱隱之間,屯堡之內還傳出陣陣銅鑼聲和梆子聲。

  狼煙從西路的最北端向著南方東方蔓延,一束束狼煙接連不斷,轉眼間已經傳到了大寧城,大寧城即重山鎮西路參將幕府的駐地。

  狼煙傳來,大寧城已是城門緊閉,城墻上的將士們做好的戰斗準備。

  不過想象中的敵人并沒有來到大寧城城下,而是直接繞過了大寧城深入了大榮境內。

  五月十三日。

  三萬胡騎浩浩蕩蕩的出現在順陽縣城外,不到一天功夫,順陽縣城就被攻破,上萬百姓淪為了胡族的俘虜。

  這些胡族不是東海胡族,或者說他們以前也屬于東海胡族。

  沒錯,他們就是當初投靠兀良胡族的烏拉氏。

  當年北地之戰,東海胡族八大族落,除了烏拉氏之外,全部被剿滅。而烏拉氏見勢不妙,便西進遷移到了兀良胡族的地盤,投靠了兀良胡族。

  算算時間,這已經是五年多前的事情。

  不過眼前的胡騎不只有烏拉氏的騎兵,其中還有一支大概千騎的鐵甲騎兵。這支鐵甲騎兵來自兀良王族。

  兀良胡族跟東海胡族不同,東海胡族雖然也建立了王朝,但實則內部松散,八大族落各自為政,而兀良胡族卻早已是一個王朝,其稱王已有近兩百年,并且大榮很早就承認了兀良王朝的存在。

  相比之下,兀良胡族無意更加強大,也更具有潛力,所以一直以來兀良胡族才是大榮北疆最大的敵人。

  而與兀良胡族對峙的北原鎮也是大榮眾多邊鎮中最強大的一個邊鎮。

  北原鎮與兀良胡族的戰斗從未停止過,只是雙方的戰斗始終保持著小規模的沖突,沒有形成國與國之間的大戰。

  如今烏拉氏侵入重山鎮,顯然不是烏拉氏擅自行動,而是整個兀良胡族都準備入侵大榮。

  順陽縣是遼西省化德府治下的一個縣,遼西和遼東是以長青山為分界的,遼東有遼遠、平遠、山河三省,而遼西單獨為一省,北靠重山鎮西路,西鄰北原鎮東路。

  烏拉氏大軍占據順陽縣之后,并沒有停下腳步,而是直奔化德府城而去。

  與此同時,重山鎮西路再次有三萬兀良大軍沖破了防線,進入了遼西境內。

  五月十五日,京都北門外的官道上。

  “讓開,八百里急奏!”

  “八百里急奏!”

  一個驛卒一邊策馬飛馳,一邊撕聲呼喊著。

  他的呼喊聲沙啞又急促,官道上的路人見此紛紛躲避。

  很快驛卒來到城門前,“讓開,八百里急奏!”

  城門的守衛聞言,頓時臉色大變,連忙搬開拒馬,讓開城門,直到驛卒沖入了城內,他們才松了一口氣。

  急促的呼喊聲一直傳至皇城承天門前。

  “遼西化德府八百里急奏!”

  驛卒來到門前,還不等身下的馬兒停下,就一下子從馬背上跌落了下來。

  值守的禁軍見此,連忙上前扶起驛卒。

  “八百里急奏!”

  驛卒拽著背上的竹筒,聲音虛弱的說道。

  八百里急奏雖然是每逢驛站換人換馬,但不代表驛卒很輕松,這是真的要拼命在跑,馬要拼命,人也要拼命。

  說日行八百里,那就絕對不能慢一刻。

  若是耽擱了急奏,是要掉腦袋的,驛卒豈能不拼命?

  當然,八百里急奏也不是經常用的,絕大多數驛卒一輩子都沒有碰到一次八百里急奏。

  “急奏!”驛卒的聲音越發的嘶啞,但依然還是催促道。

  值守的禁軍連忙扯下竹筒,一路小跑進了太極殿。

  很快八百里急奏送進了御書房,呈現在太子面前。

  太子看著急奏的內容,整個人都懵了。

  兀良胡族入侵,數萬胡騎已進入遼西!

  急奏中的內容就如同一記悶錘狠狠地砸在了太子的腦袋上,讓太子愣神了許久才回過神來。

  “快,快,召集諸位閣臣!”

  “快啊!”

  太子又急又慌的吼道,身邊的太監反應稍微慢了一點,就讓他踢了一腳。

  不過還不等太監出門,內閣首輔李思遠就帶著其他四位閣臣來了。

  “殿下,有八百里急奏?”李思遠看著太子手中的急奏,說道。

  太子看到李思遠仿佛看到了主心骨一般,如同扔燙手山芋一般將急奏遞給李思遠。

  “閣老,兀良胡族入侵,數萬胡騎已進入遼西!”

  李思遠神色一頓,其余四位閣臣臉色劇變。

  李思遠打開急奏看起來,面色越來越凝重。

  急奏來自化德府知府,內容很散亂,用詞也很模糊,信息表述的很不明確,但可以肯定卻是有大量的胡騎進入了化德府境內。

  化德府知府無法提供準確的信息也能理解,畢竟事情來的太突然了,突然到他們沒有任何準備,也沒有任何預料。

  “兀良胡騎怎么會出現在化德府?”次輔周若云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兀良胡族進攻重山鎮西路,這不算是什么意外,畢竟重山鎮西路以北的區域并沒有被大榮控制。

  消滅東海胡族之后,重山鎮在復山城設立了復州,由重山鎮北路鎮守,基本上控制了黑云山以東的區域,而對黑云山以西的區域卻并沒有實際控制。

  這些年,黑云山以西,特別是臨近兀良胡族的區域,基本上都是烏拉氏的活動范圍。

  要說他們襲擾重山鎮西路,沒有人會感到意外,可是兀良胡族的大軍是如何進入遼西的?

  “從重山鎮西路進入的!”李思遠道。

  “不可能,就算是兀良胡族大舉入侵重山鎮西路,也不可能這么快進入遼西!”周若云有些不愿相信。

  李思遠深吸一口氣,“沒有什么不可能的!”

  “殿下,召集六部、五軍都督府過來吧,當務之急是我們要商量出應對之策來!”

  李思遠很冷靜,他沒有懷疑化德府知府的急奏是假的,當然他也不清楚這到底是怎么回事,現在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現在最重要的是召集軍隊準備迎戰兀良胡族的大軍。

  遼西省南邊就是山河省,而山河省南邊就是順天府,大榮必須將兀良大軍阻擊在遼西省內,絕對不能讓兀良大軍南下進入山河省,否則京都就處于危險之中。

  遼西省還有山巒起伏,數個關隘城池,而山河省是一馬平川,一旦兀良大軍進入山河省,那可能只需要兩三天的時間就能兵臨京都城下。

  “對對,爾等還不快去召集諸位部堂和都督。”太子心中的慌亂還沒有散去,急躁的對旁邊服侍的太監喊道。

  一群小太監哪敢遲疑,連忙慌里慌張的跑出御書房。

  李思遠見此,心中暗暗嘆息一聲。

  “陛下說的沒錯,太子不堪大任啊!”

  李思遠今年七十有三,他絕對是朝堂上的老臣,承平帝還未登基時,他已是翰林院侍讀學士,到如今他為官已有四十年,入閣已有二十多年,擔任首輔也有十余年。

  能在承平帝之下擔任首輔十余年,可見承平帝對他的信重,也證明他確實是個有能力的臣子。

  很快六部尚書,五軍都督齊聚于太極殿,商議兀良胡族大舉入侵之事。

  而在急奏傳到京都的時候,兀良大軍入境的消息也傳遍了重山鎮,并且從重山鎮傳到了遼東。

  五月十六日,楊正山在騰龍衛收到了消息。

  他的消息來自楊家村,而楊家村的消息來自重山鎮。

  如今重山鎮還有不少楊氏子弟在任職,楊正山與這些楊氏子弟沒有太多的聯系,但是楊正祥這個族長肯定會與他們有書信往來。

  兀良胡族入侵,重山鎮的楊氏子弟自然會給族內傳信,畢竟化德府和靖安府只是一山之隔,雖然這座山是長青山,但間隔也不過百余里而已。

  楊家前院書房中,楊正山看著從楊家村送來的信,眉頭皺成了一團。

  “你爺爺還有其他交代嗎?”

  他看完信之后,抬頭向前來送信的人問道。

  送信的人是楊正祥的三孫子楊承河,也就是楊承澤三弟。

  “沒有了,爺爺只是說讓我把信交給將軍!”楊承河有些拘謹的說道。

  楊正山微微頷首,“嗯,那你先去休息吧!”

  “是!小子告退!”楊承河退出書房。

  楊正山再次拿出信件來看了一遍。

  信中的信息要比送到京都的急奏詳細很多,畢竟這是從重山鎮送來的,而且還是今天剛送來的。

  信中說明了兀良胡族先后有兩支大軍穿過了重山鎮西路的防線,進入了遼西省,兵力大概在四萬到五萬之間。

大熊貓文學    家族崛起:從當爺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