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豐公司和海景公司合資成立的子公司成立之后,迅速找相關企業架設一條電纜。
江淼此時就在陸豐養殖基地。
這個養殖基地就是之前挪威三文魚養殖企業準備投資的那一個基地,占地面積有5460畝左右,養殖面積為4500畝,其他配套設施則有946畝。
海陸豐公司盤下來這個項目之后,陸續投資了近15億元,后續還要投資20億左右。
目前已經有2000畝室內養殖場,和相關配套設施完成了建設工作。
這個基地雖然說是陸上養殖場,其實距離海岸只有兩百多米,就緊挨著海岸線,在海灘上還建了一個大型的抽水站,專門從海里面抽水供應給養殖場。
江淼之前還讓水產事業部將這個養殖基地一旁的一個小山,一并盤下來,然后利用山體的天然巖洞,建設了一個地下冰庫。
眼前這個座小山,面積大概在470畝左右,之前他過來考察的時候,就一眼看中了這座小山,因為這山不僅僅有一個可以改造地下巖洞,而且巖層結構比較穩定,不容易出現崩塌之類的地質災害。
“老板,這個洞窟被我們拓寬加深,同時還進行加固,目前里面被分為6個洞室。”養殖基地的管理總監李向哲正在給江淼介紹著黑石山凍庫的運行情況。
從結構圖來看,六個洞室分為兩排,同時又相互聯通。
里面布置了制冷設備、冷水循環系統,其中四個為常用冷凍室,兩個為冰凍室。
冷水循環系統的管道,埋藏在地下,連接到了幾千畝室內養殖場之中。
使用光伏板的電,在白天給凍庫的水不停制冷,甚至直接制冰,借助山體厚厚的巖層,實現類似于冰窖的保溫效果。
這個巨大凍庫,可以同時保證養殖場內近3000萬立方米的水體,維持在10∽16攝氏度的區間。
當然,這些水體并不是全部用來養殖鮭魚的。
大概只有1000萬立方米,即1500畝是養殖鮭魚的養殖場,其他3000畝養殖場,則是養殖其他東西的。
看了凍庫,江淼又去看了一下鮭魚養殖場,目前海陸豐公司下屬的養殖場中,一共三個養殖場在養殖鮭魚。
其中總部旁邊的雞籠山養殖場,養殖規模為500畝,遮浪半島養殖場為2000畝,陸豐碣石灣養殖場為1500畝,合計就是4000畝。
這些養殖場的養殖水體容量為2664萬立方米,可以養殖上億尾鮭魚。
不過江淼此時并沒有太過于關注鮭魚養殖,就看了半個小時,便直接略過了,而是來到了新增加的養殖品類之中。
500畝室內養殖場內,目前養殖了5種海產品。
在深度10米的養殖池內,底部鋪了一層厚度一米多的人工淤泥,李向哲讓工人撈了一下池底的淤泥。
很快就有東西跟著淤泥被撈起來。
江淼蹲下來,從網兜中,看到了幾個螺,這些螺就是潮汕地區非常有名的大響螺。
此時這些小響螺還非常小,大概只有手指頭大,距離生長到可以上市的1∽2公斤一個,還需要大概18個月左右,這樣已經是江淼出手,使用來最科學的養殖方案,才可以讓這些響螺在18個月內,生長到1∽2公斤。
江淼將幾個響螺扔回養殖池中,一邊在池邊洗手,一邊問道:“混合養殖情況如何?”
“目前還不錯,我們實驗養殖的響螺—錦繡龍蝦項目、斑東風螺—皮皮蝦項目,都沒有發生異常,這可能和它們都棲息在南海海域有關系。”
這種混合養殖,主要是為了充分利用水體,貝殼類主要棲息在海底泥沙層中,而皮皮蝦和錦繡龍蝦則棲息在海底淺層水中。
當然,為了避免皮皮蝦和錦繡龍蝦捕殺斑東風螺和響螺,海陸豐公司直接在養殖池的泥沙層上方半米左右,鋪設了一層不銹鋼網格。
既然是網格,肯定有網眼限制。
因此養殖是皮皮蝦、龍蝦、響螺、東風螺都一樣,至少要到手指頭大,才會進行混養。
“過去帝王蟹和北極甜蝦的養殖場看看。”
“好的。”
一行人來到最靠近地下凍庫的幾排養殖場。
這些養殖場的水溫都要控制在2∽5攝氏度,這也是最適合北極甜蝦、帝王蟹生長的溫度。
在這些養殖場工作的員工,都穿著厚厚的羽絨服,李向哲也給江淼等人拿了幾套特制的保暖羽絨服,衣服都是連體的。
一進入養殖場,哪怕是此時外面是冬天,里面的溫度仍然非常冰冷。
呼了一口白氣,江淼看向池底部北極甜蝦,由于北極甜蝦需要在深水海域生存,這個深度20米的養殖池,有12米完全是在地下,剩下的8米則是通過加高池壩實現的。因此工作人員要觀察這些北極甜蝦,還需要通過水下攝像頭,才可以觀察到它們。
其實這個深度,是不符合北極甜蝦棲息地要求的。
自然環境下的北極甜蝦,其棲息地在100∽600米深度。
但是江淼卻明白,生物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北極甜蝦之所以生活在深度100∽600米的海水,那是因為它們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而這種習慣是可以改變的。
只要光照、水溫符合,100米深度的水壓,并不是不能改變。
特別是北極甜蝦在海水深度的區間,本來就是100∽600米,上下水壓差別近5∽6倍,這本身就說明北極甜蝦的身體機制之中,就含有可以調節水壓的能力。
江淼通過干擾其體液的無機鹽濃度,加上其他養分的誘導,保證了這些北極甜蝦蝦苗可以生活在水深15∽20米的水層之中。
“這個池養殖了多久?”
“老板,這是第一批投苗的北極甜蝦,目前已經過去了12天。”養殖小組長拘謹地回答道。
“不錯。”江淼一眼就看出這些北極甜蝦被照顧得很好。
比起自然環境下,至少需要兩三年才可以上市的生長周期,在這里的人工養殖場中,這些北極甜蝦只需要半年左右,就可以生長到14∽18克的上市標準。
江淼看向另一個水下攝像頭的畫面。
畫面之中,是一大片帝王蟹幼蟹,它們棲息在不銹鋼網格板上方,即10米以上的水層。
此時它們還非常小,只比手指頭大一點。
通常自然環境下,帝王蟹需要8∽12年才會生長到3∽4公斤的上市階段。
但人工養殖卻不需要,在這個養殖場內,它們有最佳的棲息水溫、光照、海水鹽度、不需要經常跑來跑去,加上吃最適合的飼料,只需要18個月左右,就可以生長到2~2.5公斤,28個月左右就可以生長到3∽3.3公斤。
在此期間,即第12個月,就會開始第一次換殼;第24個月,開始第二次換殼,同時也代表帝王蟹進入性成熟階段,這個時候如果再養殖4個月,期間通過調整飼料和水溫,打斷這些帝王蟹的繁殖,就會讓這些帝王蟹體重猛然飆升,很快達到上市標準。
如果不打斷帝王蟹的繁殖,那只需要按部就班養殖多8個月,這些帝王蟹就會開始產卵。
其實養殖這些帝王蟹,不過是順帶的。
這些超低溫養殖池因為要養殖北極甜蝦,但北極甜蝦不能適應15米以上的水深,為了避免浪費掉這一部分空間,就用來養殖帝王蟹。
畢竟比起半年收一次的北極甜蝦,帝王蟹的生長周期還是相對比較緩慢,需要28個月才可以達到上市標準。
而根據目前的養殖情況,一畝超低溫水池,一次畝產為3000公斤左右的北極甜蝦,一年生產6000公斤。
當前北極甜蝦進口到岸價為每公斤30∽50塊錢,按30塊錢每公斤計算,年畝產值為18萬元。
帝王蟹雖然貴,但它的生長周期太長了,而且飼料成本不低,養殖密度也比不上北極甜蝦。
畢竟帝王蟹有自相殘殺的習性,養殖密度太高,它們很容易自相殘殺,從而導致大規模減產。
為了避免帝王蟹自相殘殺,只能采用雙層不銹鋼網格,隔出上下兩層,才勉強增加了一倍的養殖密度,而且必須每隔半年給它們更換一次養殖池,調整它們在水里面的養殖密度。
一齡的帝王蟹養殖密度,就必須保證3個平方米的活動表面,一畝養殖池的一層,最多只能養殖222只帝王蟹,兩層就是最多444只。
收蟹時,這些帝王蟹單體就3公斤出頭,畝產1332公斤左右。
哪怕是這幾年帝王蟹價格不崩盤,維持在每公斤400塊錢的價格,畝產值為53萬左右,平均每年畝產值22萬,就比北極甜蝦高幾萬塊錢。
問題是帝王蟹每公斤400塊錢的價格,是明顯虛高的,還有這幾年極端天氣的影響,導致帝王蟹大面積減產,才有這么高的價值。
當然,對于海陸豐公司而言,反正也是廢物利用。
養殖帝王蟹和北極甜蝦,都是為了增加養殖池的綜合效益。
哪怕是帝王蟹價格跌到了有100塊錢一公斤,對于海陸豐公司也是有利可圖的。
建設如此大面積的高標準、冷水養殖場,江淼自然要挑選那些高價值的水產品進行養殖,普通魚蝦根本收不回成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