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956章 東山煤礦

張凱在電話中回應:“有!解剖時發現死者后腦勺有一處輕微的皮下血腫,當時推測可能是倒地時磕碰造成的,只是沒有找到具體磕碰物,現在結合孫正軍的指認和現場碎石,完全能對應上,這也進一步印證了他供述的真實  性。而且死者口鼻周圍的灰色纖維,與外套纖維一致,窒息方式也符合‘用柔軟物體捂住口鼻’的特征。”

孫正軍還交代,拋尸后他曾返回停車處,將沾有少量灰塵和纖維的手套扔在2號樓三層樓道的角落,隨后駕車逃離。楊林立即帶人前往2號樓三層樓道,在孫正軍指認的角落,果然發現了一副破舊的手套,手套上沾有灰色棉  質纖維和少量土壤,經檢測,纖維與死者外套一致,土壤成分也與爛尾樓現場的土壤相符。

整個指認過程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孫正軍對殺人、拋尸的每一個細節都做了詳細供述,且所有細節都與現場勘查發現的車輪印記,拖拽痕跡、纖維殘留、手套物證,以及尸體解剖確定的死因,頭部磕碰痕跡等關鍵信息精準對  應,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

指認結束后,孫正軍被押解離開爛尾樓,他的頭依舊埋得很低,再也沒有了之前的狡辯與僥幸,只剩下對罪行的悔恨和對法律制裁的恐懼。王帥看著孫正軍的背影,對楊林說道:“所有細節都能對應上,證據鏈已經完整,這  個案子可以徹底定案了。”

  楊林點點頭,語氣中帶著一絲欣慰:“從現場勘查,尸體解剖,到確認死者身份,追蹤嫌疑人,再到現在的現場指認,每一步都環環相扣,終于給死者和家屬一個交代了。”

  當天下午,警方將現場指認記錄與此前的審訊記錄、勘查報告,解剖報告等材料整理匯總,進一步完善案件卷宗。田征被害案的所有證據都已固定,邏輯清晰,細節完備,為后續的司法審判提供了堅實的依據。

而在城東菜市場,田征的豬肉攤位早已空蕩蕩的,周邊商販得知案件告破的消息后,紛紛感慨不已。田征的妻子劉梅在接到警方通知,得知現場指認細節與證據完全對應,兇手罪行徹底敗露后,終于忍不住失聲痛哭,既是為  丈夫的離世悲痛,也是為正義的到來感到一絲慰藉。

  隨著現場指認的完成,田征被害案正式進入司法程序的下一階段。孫正軍因故意殺人罪,將面臨法律的嚴厲制裁,他為自己一時的沖動和僥幸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這份代價,也將警示更多人任何觸碰法律底線的行為,

  終將受到嚴懲,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田正案件偵破之后不到一個星期,刑偵支隊這邊再次接到了報案,東山煤礦那邊發現了尸體。

周三下午2點,東山煤礦的群山被灰蒙蒙的霧氣籠罩,廢棄礦洞入口處的鐵絲網銹跡斑斑,“禁止入內”的警示牌早已褪色,只剩下模糊的字跡。保安周明強拿著手電筒,沿著礦洞外圍的巡邏路線行走這是他每天的例行工  作,檢查是否有拾荒者或探險者闖入。

走到主礦洞入口時,手電筒的光束無意間掃過洞內,他突然瞥見黑暗中蜷縮著一個人形輪廓,衣物顏色在昏暗里格外扎眼。“誰在里面”周明強喊了一聲,沒有得到回應。他壯著膽子往前走了兩步,光束湊近后,一具毫無動  靜的尸體赫然映入眼簾,四肢扭曲,身上沾著泥土和礦粉,一股淡淡的異味順著礦洞的風飄出來。

  周明強嚇得渾身一哆嗦,手電筒差點掉在地上,轉身就往山下跑,一邊跑一邊掏出手機:“喂!110嗎東山煤礦廢棄礦洞里面發現死人了!快來人啊!”

急促的警笛聲打破了山林的寂靜,40分鐘后,陸川的警車停在礦洞山下的空地上。“立即封鎖現場!”陸川推開車門,深灰色的警服沾了一層塵土,他指著礦洞入口及周邊30米范圍,對隊員下達指令,“用警戒帶把整片區域  圍起來,禁止任何無關人員靠近,聯系煤礦負責人,調派人員協助守住各個路口,防止有人破壞現場或逃離;楊林、楊森,你們帶齊勘查工具,跟我進礦洞勘查,礦洞內地形復雜、光線昏暗,注意腳下安全,重點查看尸體位置、

  周邊環境及是否有遺留痕跡;王帥,你留在外面,詳細詢問報案人周明強,了解發現尸體的具體過程,近期礦洞周邊的人員活動情況,以及有沒有異常跡象。”

楊林和楊森迅速背上勘查包,戴上頭燈和手套,跟著陸川走進礦洞。剛一踏入,潮濕冰冷的空氣夾雜著煤塵和霉味撲面而來,腳下的地面凹凸不平,布滿碎石和廢棄的礦渣,頭燈的光束在黑暗中只能照亮前方幾米的范圍。礦  洞高約三米,兩側的巖壁布滿黑色的煤漬,部分區域有滲水痕跡,水珠順著巖壁滴落,發出“滴答”的聲響,在寂靜的礦洞內格外清晰。

尸體蜷縮在礦洞深處約50米的位置,靠近一處廢棄的礦車軌道旁,周圍散落著幾塊松動的巖石和破舊的木板。“先觀察整體環境,不要輕易觸碰尸體。”陸川示意兩人停下,頭燈的光束聚焦在尸體周邊,“你們看,尸體周圍  的礦渣和碎石有被挪動的痕跡,是不是作案后刻意掩蓋形成的還有這幾塊木板,排列得有些規整,不像是自然散落的。”

楊林點點頭,打開強光勘查燈,光束掃過尸體:“死者為男性,身高約170厘米左右,體型中等,身上穿著深藍色工裝,衣物上有多處破損,沾著大量礦粉和泥土,看不清具體款式;尸體呈側臥蜷縮狀,頭部靠在巖壁上,頭  發雜亂,被煤塵覆蓋,暫時無法判斷年齡和面部特征。”

  楊森則重點查看尸體周邊的地面:“地面有少量模糊的足跡,但礦洞內灰塵太厚,足跡大多已經模糊不清,只能看出大致的鞋碼,約43碼左右。”

大熊貓文學    刑警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