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812章 勘察線索

  警戒線外的釣魚人越聚越多,議論聲像潮水般涌來。陸川對著對講機下令:“立刻調取周邊道路監控,排查6月14日晚的可疑車輛;聯系水文站,獲取近三天的水流數據;走訪附近村落,尋找失蹤人口,重點排查身高178

  183厘米、穿黑夾克的男性。”晨霧漸漸散去,陽光照在渾濁的河面上,泛起刺眼的光,仿佛要將藏在水下的罪惡徹底照亮。

楊林和楊森的勘查記錄已經寫滿了兩頁,從鞋印特征到纖維成分,從車轍痕跡到煙蒂品牌,每一條線索都在指向那個隱藏在暗處的兇手。而此刻,水面下的秘密還未揭開,但隨著調查的深入,真相終將像被打撈上岸的尸體一  樣,暴露在陽光之下。

陸川的指令通過對講機傳來時,楊林正蹲在水邊拍攝那串剛發現的鑰匙。“擴大勘查范圍至河堤上下游各200米,重點排查樹林帶和廢棄碼頭。”電流聲里夾雜著警戒線外的議論,楊林抬頭看了眼漸漸散去的晨霧,把鑰匙小  心放進證物袋,“收到,我們先從上游開始。”

楊森背著勘查包跟在后面,足跡燈的線纜在泥地上拖出淺淺的痕跡。“這44碼鞋印從河堤延伸到水邊就斷了,”他用標尺測量最后一個完整鞋印,“步長從78厘米縮短到75厘米,說明嫌疑人到水邊后放慢了速度。”上游的蘆  葦更密,沒過膝蓋的草叢里不時傳來水鳥的撲棱聲。

“你看這處倒伏的蘆葦,”楊林撥開半人高的草葉,勘查燈的光束照在一片凌亂的草叢上,“莖稈斷裂方向一致,都是從西北向東南倒伏,符合拖拽重物的受力特征。”他蹲下身用鑷子夾起根帶泥的纖維,“黑色滌綸,和尸體衣  物的初步判斷一致,長度8厘米,有明顯拉伸痕跡。”

楊森的足跡燈在泥地里有了新發現,一串模糊的腳印疊在李寶昌的膠鞋印上。“還是44碼,但鞋底花紋磨損程度不同,”他對比兩者的紋路,“這個鞋印的前掌花紋更深,可能是另一雙同款鞋子,或者嫌疑人鞋底沾了淤泥導  致紋路變化。”腳印在十米外的柳樹下消失,樹根處有處新鮮的泥土翻動痕跡。

“嫌疑人可能在這里停留過,”楊林用手撥開浮土,露出個直徑約30厘米的淺坑,“坑底有黑色布料的摩擦痕跡,邊緣還沾著點暗紅色的漬,酒精測試呈陽性疑似血跡。”他在坑邊發現半截煙蒂,和之前找到的一樣是玉溪  牌,濾嘴上的唾液斑更濃,“抽吸程度比之前的深,說明嫌疑人可能在這里猶豫或等待。”

兩人沿著河堤往上走,楊森突然指著岸邊的淺灘:“這里有片異常的水跡,形狀像個長方形,”他用pH試紙測試,“pH值7.5,含沙量比周圍水域高,可能是放置過重物。”水跡邊緣有淡淡的輪胎印,與之前發現的轎車胎紋部  分吻合,“輪胎寬度18厘米,胎面花紋里嵌著水草碎屑,應該是同一輛車留下的。”

“兇手很可能開車到上游,再步行到拋尸點,”楊林在筆記本上畫著路線圖,“但為什么舍近求遠直接把車開到尸體發現點不是更方便”他蹲在輪胎印旁觀察,“胎紋間距150厘米,軸距270厘米,符合大眾朗逸的參數,這  種車在附近村鎮很常見。”

楊森突然在一棵老槐樹下停住,樹干上有處新鮮的擦痕,露出淺色的木質。“擦痕高度120厘米,寬度20厘米,”他用標尺測量,“邊緣有黑色顏料殘留,成分和尸體夾克的油漆初步一致。”樹下的泥土里埋著個金屬環,挖出  來一看是段斷裂的鐵鏈,鏈環直徑10毫米,表面有新鮮的銹跡。

“這鐵鏈和現場發現的鑰匙有沒有關聯”楊森把鐵鏈放進證物袋,楊林搖頭:“鑰匙鏈是塑料的,這鐵鏈更像是捆綁貨物用的。不過鏈環上的泥沙成分和水邊一致,說明是嫌疑人留下的。”他抬頭看了眼樹枝,幾片葉子上沾著  黑色纖維,“兇手可能把尸體先藏在樹下,再拖拽到水邊拋尸。”

  勘查至廢棄碼頭時,銹跡斑斑的鐵皮棚在風中吱呀作響。楊森在碼頭的水泥地上發現了清晰的車轍印,和之前的轎車胎紋完全吻合。“車輛應該開到過這里,”他用拓印紙覆蓋在胎紋上,“輪胎寬度18厘米,軸距270厘米,

  和大眾朗逸的參數完全匹配。”車轍在碼頭邊緣停下,地面有處明顯的剎車痕跡。

  “嫌疑人很可能在這里把尸體搬下車,”楊林指著地面的拖拽痕跡,從車轍終點一直延伸到水邊,“痕跡寬約45厘米,深度3厘米,符合成年人的肩寬。”他在拖拽痕跡旁發現枚銀色紐扣,和之前找到的一模一樣,“四孔圓形,

  表面磨損花紋一致,應該來自同一件衣服。”

楊森在碼頭的鐵皮棚里有了意外發現,一個黑色布袋被丟棄在角落,袋口的抽繩松垮地散開。“里面是空的,但內壁沾著黑色纖維和泥沙,”他把布袋撐開對著光看,“尺寸約60x40厘米,能裝下折疊的衣物或工具。”布袋底  部的標簽已經模糊,但殘留的字跡顯示是帆布材質,常見于工地或搬運用途。

  “這應該就是李寶昌看到的黑色布袋,”楊林翻看著布袋內側,“纖維成分和現場發現的完全一致,底部還有處新鮮的撕裂口,可能是裝重物時被扯破的。”他在布袋角落發現根頭發,長度15厘米,深色直發,“需要回去做DN

  A檢測,說不定是嫌疑人或死者的。”

返回下游勘查時,楊森在廢棄的采砂場有了新發現。一堆亂石后面藏著個銀色打火機,和之前找到的“一帆風順”款不同,這個打火機外殼刻著“平安”字樣,底部的指紋與之前的部分吻合。“兩個打火機都是同一個人用的,”他  推斷,“可能嫌疑人帶了兩個打火機,或者不小心掉落了一個。”

大熊貓文學    刑警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