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313 影響

  東芝的人剖腹了!

  但剖腹也不能解決問題啊!

  負責內審的島岡圣用決絕的方式…不知道想干什么,大概就是展現態度,只是,東芝的股價仿佛被震撼的反彈后就迎來更大的拋售。

  大家都想明白了,好好的何必去剖腹,就是這么做才證明確實存在很大的問題。

  尤其,島岡圣負責公司內部審計,他一定知道更多內情。

  整個上午時間,東芝股價雖有波動掙扎,但距離開盤的420日元已經跌去了28,302日元的股價也象征著市值蒸發了超過70億美元。

  與此同時,更多相關與不相關的消息都在混亂中被曝光。

  首先讓人愕然的便是,因為日本金融廳的臨時管制,高盛、摩根等美國機構先后披露了它們持有的空頭頭寸,不是針對東芝,而是日產、三菱、廣島銀行等多家上市公司。

  這直接讓輿論嘩然了。

  怪不得過山峰都沒冒出來談什么日方規則的變動,反而是華爾街的機構紛紛冒出來批評,原來他們是直接被石頭給砸到了!

  其次,據接近東芝高層的消息人士透露,剖腹明志的島岡圣曾多次向CFO久保誠舉報PC部門的賬目異常,尤其是通過壓貨銷售來虛增利潤。

  結果,CFO久保誠以影響財報發布的名義拒絕開啟調查,并且警告了島岡圣。

  最后,關于東芝的問題已經由日本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啟動了秘密調查,目前查出的問題涉及到多個項目的虧損未計入,只是還沒有公布最終結果。

  半天時間,消息漫天飛。

  下午兩點鐘,東芝公司的發布會終于姍姍來遲。

  社長田中久雄在媒體面前承認部分財務操作違規,將會成立由前司法界人士組成的第三方委員會展開獨立調查,同時,一起參會的CFO久保誠愿意承擔責任,當場宣布引咎辭職。

  只是,單單一個CFO的辭職顯然是不夠的。

  盡管發布會沒有設置記者提問環節,但多家日本知名媒體的記者還是把兩位東芝高層圍堵,其中有一個問題極具針對性。

  “田中社長,你為什么沒有辭職?”

  田中久雄結束發布會后就一言不發的想要離開,聽到這樣的問題便顯得臉色更加灰暗,他努力回頭分辨提問的記者卻隨即被更多尖銳的問題所淹沒。

  東芝社長大概還是要辭職的。

  隨著東芝發布這樣的發布會,股價倒是有所穩固,堪堪跌了3成,只能算作一個小腰斬。

  然而,就在日本股市即將收盤之際,不甘寂寞的高盛再次有聲音跳了出來,指出東芝的一樁關鍵收購或許存在更大的問題。

  東芝在2006年曾經以5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西屋電氣77的股份,彼時就被認為是一個遠超行業預期的天價。

  它在2007年追加投資16億美元,持股增加至87,又在2013年用16億美元收購剩余的13股份,實現100控股。

  然而,西屋電氣如今的業務已經很有頹勢,加上2011年福島事故的影響,按照高盛的話來說,東芝在今年至少要對西屋電氣計提超過20億美元的減值損失,而這將會是東芝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單項資產減記。

  高盛明顯存在這方面的調研,羅列出西屋電氣在美國喬治亞州和南卡州的四座反應堆項目已經嚴重超支和延期,其中,喬治亞州的Vogtle項目已經延期三年之久,超支30億美元。

  簡而言之,已經被東芝百分百控股的西屋電氣是一個巨大的財務黑洞。

  高盛給出了最壞的分析結論,認為不排除西屋電氣未來存在破產的可能性,畢竟,它的母公司東芝現在也明顯財務狀況惡化,無法提供更多的支持,而單憑西屋電氣自己是難以承受巨額支出的。

  東京時間的下午三點鐘,本來已經跌幅穩定的東芝股價忽然在收盤之前猛然又往下扎,但只扎了一半就戛然而止,留給市場第二天一個富有想象力的空間。

  被石頭砸中的高盛轉手也向滑坡的東芝扔出了一塊極具分量的石頭。

  這一次就換成日本金融廳的官員對高盛發出嚴厲批評了。

  俞興在臨港瞧著日本方面的變化,只覺津津有味。

  過山峰也提到西屋電氣的頹勢,因為作為東芝的重要資產,它項目的延期就是擺在那里的,但沒有詳細分析具體的損失以及趨勢,被驚擾的高盛就很好的補上了這一環。

  俞興覺得,包括剖腹的那位,他的舉動明顯加速了東芝內部情況的曝光,給相關當事人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這或許就是所謂的,盡管開團,開了自然就有人跟。

  他轉而又情不自禁的想了幾分鐘來自小英在昨晚的目標,印度市場能不能出現這樣的效果…

  申城的下午三點鐘,日本方面的權威信息幾乎都出來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謠言,流傳最廣的一條便是過山峰是得到東芝內部人士的舉報才發動這次襲擊。

  至于舉報人是誰…

  據說,恰恰就是因為過山峰把舉報人的名字泄漏出來,最終才導致這位的剖腹之舉。

  謠言有鼻子有眼,俞興自己都快信了。

  咚咚咚。

  總裁辦的門被敲響。

  劉熾平走進辦公室,瞧見老板臉上一抹還沒收去的笑意,問道:“俞總,碳硅集團又有好消息?”

  “碳硅集團就是正常,它正常就是好消息。”俞興沒有隱瞞,笑道,“我是在看東芝的情況,好多人都在聊那個過山峰的出現,我正好有空也看了看。”

  劉熾平微微點頭,評價道:“過山峰也是個奇葩。”

  俞興認為這里的“奇葩”應該是個褒義詞。

  他笑笑,沒有接著這個話題聊,而是問道:“熾平,你對Mus有新想法?”

  這是劉熾平在飛往新加坡之前專門約的時間,態度便顯得很鄭重。

  劉熾平沉默數秒,提出自己的要求:“俞總,你其實可以直接喊我的名字,或者英文名也行,實在不行,你給起個花名,像阿里那樣,我聽起來會更習慣。”

  “你是前輩,我怎么好直呼其名呢。”俞興笑道,“英文名更不能喊了,我一喊,你可能就分不清到底是我還是Pony在喊你,花名嘛,不符合我們的習慣,劉總,你說,你說。”

  劉熾平已經有些習慣俞總有時會帶一嘴Pony,他見稱呼正常了,說道:“俞總,你剛才說碳硅集團只要正常就是好消息,我也有同感,我就是希望MusVid同樣能夠正常運行。”

  俞興反問道:“你覺得MusVid現在的運行不正常?”

  劉熾平毫不猶豫的點頭確認,這還是他自來到臨港首次表現這么堅決的態度立場。

  俞興把茶杯倒滿,示意自己在聽。

  “我這幾天一直在了解和學習Mus的情況,邢宏宇幫了我很多,鐘總和呂總也給了很多幫助,Mus作為一款從我們國內到國外的軟件,它無疑是成功的,但它其實還能更成功。”劉熾平說道,“我的意思不是我來了,它能更成功,而是不管是誰,如果先前把Mus放開了做,都能推到更大的規模。”

  “我知道俞總有在考慮碳硅數據對Mus股份的回購問題,所以融資方面比較遲緩,但這對Mus是不公平的。”

  “它應該盡快開啟新一輪的融資,碳硅數據的中臺已經擁有對它的實質影響力,我們在融資里也能采用超級投票權來保證控制,哪怕未來估值做高,那也不應該是問題。”

  劉熾平提出了之前沒有人在俞興面前聊過的問題。

  MusVid的發展被人為的拖慢了速度。

  “Mus這方面考慮的因素很多,但…”俞興本想解釋解釋想法,但他不是那種固執的人,轉念考慮十多秒鐘后說道,“但你說的也有道理,碳硅中臺這個事,投資人倒是不怎么在乎。”

  產品和團隊架構的重要性是資方不怎么在意的,他們要看的就是用戶、規模、數據和故事。

  MusVid可以展現更多資方喜歡的東西。

  劉熾平很高興能看到俞總這樣的表態,笑道:“我相信不管IDG還是今日資本,他們都會樂于掏錢的。”

  “如果要推動Mus的融資,我還是希望它更多是獲取資金之外的資源支持,他們兩家在海外這方面都弱了很多。”俞興公允的評價道,“其實,臉書方面在年初有聯系Mus,希望能談個收購價。”

  劉熾平驚訝,這是自己近期到臨港之后完全沒聽到的消息。

  他一瞬間感覺是還沒融入到臨港,但隨即又覺得不管鐘志凌還是呂海穎都沒有必要隱瞞這樣的消息,那么,這種出現收購意圖的聯系就是更秘密的渠道了。

  果不其然,俞興接下來的話證明了劉熾平的敏銳。

  “這是通過吉米的聯系,他這位臉書董事還是挺樂意看到臉書收購Mus的。”俞興說道,“臉書的開價也挺有誠意,愿意在3億美元的基礎上磋商,但被我拒絕了。”

  MusVid之前融資的估值只有3000萬美元,后來隨著產品邏輯的驗證和用戶規模的提升,它雖然沒有繼續融資,但估值明顯翻了不止一番。

  即便這樣,臉書的價格都還算大方。

  布雷耶資本的吉米對于俞興拒絕被臉書收購這事還有點惱火,俞興則是給出“它未來能有十倍百倍的價值”的安撫。

  劉熾平沒有被臉書的價格所震動,他是見過世面或者說執掌過世面的人,只是評價道:“臉書的收購眼光向來都不錯。”

  俞興笑道:“我也覺得,唔,如果Mus推動發展,未來或許可以讓它上市,然后直接再用碳硅數據借殼,到時候還省事了。”

  劉熾平沒有考慮過這方面,簡單思考片刻后沒有給出想法。

  他已經獲得俞總的支持,轉而便順勢問到另外一個問題:“俞總,碳硅集團真有快速上市的計劃?”

  俞興點頭道:“嗯,碳硅集團需要資金更擴大發展,新能源電車的市場還有很大,遠不止目前這樣,未來的下半程是智能駕駛,是和數據聯系到一起的,它會成為一個革新的載體。”

  劉熾平思慮一會,說道:“碳硅數據倒是能提供這方面的助力,它在數據方面的造詣會越來越深。”

  俞興笑瞇瞇的說道:“劉總,這是個好提法,現在大家都說‘臨港雙碳硅’,如果兩邊有更多的業務合作,未來未必不能變成臨港的一個碳硅,這是我想過的究極殺招,叫做碳硅融合。”

  劉熾平默然,他對新能源行業并不在行,從感性上認為智能駕駛還很遙遠,數據價值在新能源上找到載體似乎也有待很大的開拓。

  但是,如果真有碳硅融合的那么一天…

  劉熾平開了個玩笑:“俞總,你要這么說,我得多要點期權了。”

  “Mus做好,它的期權按我的想法是也能注入到碳硅的。”俞興沉吟道,“但現在嘛…咱們一起做做看,看看到底能做到什么地步,我認為海外市場是很適合你發揮的。”

  劉熾平也有同感,不然不會來到這邊。

  兩人在辦公室里聊了很久,等到天色黯淡才告一段落。

  “一起吃?”

  俞興剛提了晚飯,手機上就收到浙產投的蔡皓宇電話。

  他接通了電話:“蔡總,什么事?”

  蔡皓宇的語氣有點激動:“俞總,你們的新工廠有向外尋找的計劃?”

  俞興沉吟不語。

  “俞總,咱們自己人,你上回還說優先考慮家鄉,你這不能瞞著我們啊!”蔡皓宇提到之前才聊過的內容。

  “這是誰的嘴那么快嗎?我們沒有切實的計劃,只是今天的會議上稍微討論了下將來。”俞興有點無奈,“純粹內部討論,不尋求對外的接觸。”

  蔡皓宇嘆道:“俞總,你不尋求對外的接觸,但外面想尋求對你的接觸啊。”

  他認真的說道:“俞總,俞哥,省里的想這兩天就到臨港考察,希望你這邊能夠接待。”

  俞興問道:“是誰過來?”

  蔡皓宇說了個名字。

  俞興更無奈了:“不至于,我們的情況放在這,還需要穩固產能和優勢,新工廠的計劃不在近期,領導真過來,我也給不了準話。”

  “俞總,碳硅月榜出來的時候,你就應該知道它的影響了。”蔡皓宇鄭重其事的說道,“不管誰來對接,都是應該的。”

大熊貓文學    多我一個后富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