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硅集團的發布會極可能是事關造車成敗最清晰的信號。
俞興是這么認為,也認為大家都應該是同樣的想法。
但他沒想到,不少人認為碳硅集團能做出現在的規模就已經很成功了。
熊瀟鴿為俞總引薦了來自皖省銅市的國發創投的總經理馬志豪,在人還沒到之前就談到這個問題。
俞興對此不以為然:“場面話,恭維而已,一輛車沒賣呢,這算什么成功?”
“俞總,就旁邊的廠,就廠里的車,就你從互聯網跨入新能源這個行業,現在這個情況還不算成功嗎?”熊瀟鴿笑道,“真不是恭維,賣車這種事,沒有賣不出去的車,只有賣不出去的價,反正國家給補貼。”
俞興無話可說,因為有補貼的存在,車價確實還有下降的空間,但補貼不是長久的事。
熊瀟鴿又說道:“所以啊,先不管車能賣怎么樣,像銅市這樣定位的城市,能先把車企項目吸引落地就行了。”
俞興幽幽的說道:“落地有什么用,現在去落地,沒個三年出不來車,三年之后恐怕就沒法談補貼的事了。”
熊瀟鴿一拍大腿:“是啊!所以,這對他們來說還是一件需要慎之又慎的事,這就找到我這邊了,但是吧,找我也沒用,我懂個屁啊,還得是找俞總這樣懂行的人。”
國發創投是銅市財政下屬的國有獨資,這次由總經理率隊來臨港就是學習合作樣本,而恰好他和熊瀟鴿有交情,也就想搭個便車。
地方把事情交到地方國資手里,地方國資想尋求頂尖風投的判斷幫助,頂尖風投覺得事情得落在專業人士手里才行。
國內論起新能源,熊瀟鴿是知道俞總的投入情況的,也自然不會找第二個人。
很快,國發創投的馬志豪就到了。
俞興這幾天是真的忙,所以,這次飯后見面就是認認人,算是知道有這么回事。
他寒暄兩句就聽到對方試探式的發起邀請,能代表銅市給出極佳的招商引資政策。
“我們現在還沒有余力,馬總,實在是不好意思。”俞興給了熊總一個眼神。
熊瀟鴿跟著幫腔,推諉這件邀請。
馬志豪沒有意外,笑呵呵的稱贊碳硅集團的探索之后又談起他們這次接觸考察的項目,正是熊瀟鴿昨天和俞興聊過的“奇點汽車”,也是一樁跨界的互聯網造車項目。
奇點的沈海寅履歷沒有問題,既有在日本的創業史,也在國內知名的金山和360擔任過高管,去年先以投資的形式創立智車優行,今天則直接擔任CEO來直接操盤運作。
俞興與碳硅集團從面世那天就被認為是跨界的互聯網造車,他自己能做,自然不能說別人不行。
他默默聽了會馬志豪對項目已知情況的介紹,重點是理解了銅市的立場。
銅市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長期依賴銅礦開采與冶煉,傳統產業占比超過7成,經濟結構相當單一,而銅價的波動在2010年后出現加劇,這兩年的城市GDP增速就表現不佳。
它迫切需要新興產業來填補GDP增長的缺口,本身在銅材料方面的優勢也能夠讓它形成從銅到汽車零部件到整車制造的閉環,進一步帶動本市銅箔、電子材料等企業的發展。
當然,背后可能也存在地方個人的進步心情。
俞興聽完了馬志豪頗為懇切的一番介紹,沒有評價他口中的奇點汽車,只是握了握手:“大家晚上的時候一起參詳,馬總,我也只是提供參考意見,并不權威。”
馬志豪用力握手:“感謝俞總,這樣的關頭還麻煩你。”
俞興沖他笑笑,自去接著忙事,這邊由熊瀟鴿這位中間人應對。
距離發布會還有四天時間,他也沒想到臨港這邊的碳硅局面之下還藏著不少同行的游說和判斷,下午開完會的時候忍不住給小英打了個電話,分享了這件事。
劉琬英嘿然:“還真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
她隨即又說:“我看你還是喜歡得罪人。”
“我就見了馬志豪一個人,其他人都沒見,他是和熊總有什么交情,別人到時候就都是熊總自己表述。”俞興說道,“況且,造車這種項目,外界的一些意見也是情理之中的考驗。”
就像碳硅集團一樣,從成立到現在一樣是經受外界評判。
劉琬英嘖了一聲:“這真是隔墻有耳…早知道我今天就回去了,還能一起聽聽。”
俞興笑道:“那你是真錯過好戲了。”
臨近傍晚,俞興匆匆返回辦公樓,恰好碰見正和胡錚南熱聊的小鵬汽車的何小鵬,眼睛便是一亮。
何小鵬現在仍然在UC奮斗,但去年正式和李學凌、傅盛等人投資創辦了“橙子汽車”,今年又出于商標問題改為“小鵬汽車”,雖然還沒完全主導小鵬汽車的戰略與發展,但他是最為熱心的。
俞興與何小鵬打了招呼,自然而然的聊了聊彼此對電車的想法。
這一聊便是好一會,眼看即將到了上面聯合投資團隊考察三大汽車項目的時間,聊天才告一段落。
只是,何小鵬瞧著俞總匆匆離開的身影,心情略顯奇怪的說道:“俞總真是一個熱情的人。”
胡錚南也覺老板今天熱情的過分,聞言笑道:“我們的新車就要出成績了,大家心情都很好,我這兩天都激動的睡不著覺。”
到了樓上的俞興不知道自己剛才顯得格外熱情,他悄然的推門坐進會議室新隔出來的小單間辦公室,既能看到已然到場的多位投資人,也能聽到他們聊天的聲音。
會議室里只有熊瀟鴿和馬志豪是知道隔墻有耳的,其他人只知道大家這次一起約見三個新能源項目,到時候還會由熊總與俞總一起探討前景可能,最終會有個參考意見。
熊瀟鴿再三強調了只是參考,至于大家會參考多少,那就看不同機構各自的想法了。
上有碳硅集團即將出分的關鍵節點,下有地方迫切尋求新產業發展的需求,外有政策和補貼的多重扶持,內有風投漸漸重視的投資新賽道,中間則是基于夢想、利益、騙局的項目與操盤手。
俞興點了一支煙,看著屏幕里的畫面,聽著大家主要對碳硅汽車的討論,稍微出神。
五分鐘之后,前途汽車的創始人陸群與他兩位副手走進會議室,沖著在座將近10家的機構代表們熱情問好。
臨港這里已經匯聚了至少20家機構,還有更多的人會在后面四天飛到這邊,而這間會議室里都是關系較好或者存在合作的人。
陸群知道只要今天在他們心里獲得一個較高的評分,后續融資都會順利很多,所以在下午就反復準備并考慮措辭。
他是汽車行業的老手,創立的長城華冠在過去12年服務過業內8成的主流車企,參與過從奔騰B50到北汽C70G等100多個車型的完成設計周期。
所以,履歷上還挺有說服力。
陸群用三言兩語就表述了自己業內資深人士的身份,又聊到和如今碳硅集團副總裁胡錚南,隱約之間便是自比兩人相似的路徑。
只是,他的目標更為遠大,是要創立自己的新能源車企。
垂簾聽車的俞興對于陸群登場的表現還算滿意,但等到對方步入正題就立即皺起眉頭。
“我們要做國內首款純電跑車,要在新能源這個賽道上完成從高端立足的打法。”
“前途汽車是有獨特優勢的,可以依托于我們成熟的整車設計體系來完成高端跑車的設計,就像當年的特斯拉一樣。”
“我們對于首款車型的規劃是采用碳纖維車身,它比傳統鋼材輕50,續航目標是300公里,百公里加速能在5秒內落地!”
俞興聽到這里,忍不住給熊瀟鴿發了條公司就是搞碳纖維的搞來搞去搞破產了,我們從那挖了不少工程團隊,這玩意不是核心優勢,5秒更別說了,比亞迪的唐就行啊。”
熊瀟鴿瞧見微信,思考兩秒,笑著打斷道:“陸總,陸總,你知道Fisker公司嗎?”
陸群被打斷沒有不悅,聽到問題卻有些茫然:“Fisker公司是做什么的?”
“美國電車公司,類似你說的碳纖維跑車設計。”熊瀟鴿樂呵呵的說道,“已經倒閉了。”
陸群臉色一僵。
熊瀟鴿說道:“沒事,我就是想起來,陸總,你繼續。”
會議室里的投資人面色都沒什么變化,只是眼光變得有些玩味。
陸群是國內設計的老油子,確實不知道美國有一家這樣的公司,感覺局面有點不對,立即強調重點:“我們擁有業內資深的團隊,懂車的車身和底盤,這是互聯網團隊所不具備的,而且,我們的起步資金只需要1.5億元,就能覆蓋研發和樣車制造,后續的量產制造也可以通過代工來進行。”
俞興這么聽著陸群介紹了一會他的優勢,簡單總結三條發給熊瀟鴿。
“代工模式不行,品控把握不了。”
“國內高端跑車受眾太窄,資金鏈很容易出問題。”
“他聊到的碳纖維之類的沒有具體技術參數,太糊弄了,另外,所謂的業內經驗只有設計經驗,這樣沒有整車制造和供應鏈管理能力的情況下還要搞代工,我是覺得不太行。”
熊瀟鴿等到陸群把項目描述完畢之后笑吟吟的照本宣科,提出自己的疑問。
陸群辯解了幾句,盡力掩蓋弱點,突出優點。
熊瀟鴿不和他辯,只是把看出來的情況表述出來。
其他人就著熊瀟鴿的發問又順著問了幾個相關的問題。
這么折騰到最后,陸群幾乎要和投資人吵起來,眼看“打分”不會很高,勉強還是保持體面的告辭離開。
大家討論了幾句僅有設計經驗的陸群,很快就迎來第二位選手——頗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游俠汽車。
作為創始人,黃修源為大家解釋了名字由來。
“我從小看《霹靂游俠》就想造智能汽車,現在時機到了!”
“游俠汽車要做‘華夏特斯拉’,但我比它更懂國內用戶!”
黃修源一說話就帶著濃烈的情緒,提到自己的團隊已經拆解ModelS,并且在優化適合國內路況的底盤,以后還要搭載自主研發的智能系統,要用語音控制所有功能。
他說話速度很快,提出明年就出概念車,后面就能量產上市的目標。
俞興聽了一會,覺得納悶,操縱熊瀟鴿詢問這位團隊的背景,現場索要真實的履歷信息。
黃修源稍有遲疑,但挨不住大家的視線壓力,還是給了出來。
結果,目前僅有20人的團隊都是以互聯網設計師為主,壓根沒有汽車工程和制造領域的人才。
這都不用俞興多說,接二連三的質疑就讓黃修源的激情萎靡,但他仍舊堅持兩年造車的目標。
熊瀟鴿對于這一點提出質疑,碳硅集團用更多的時間、資金、人才還需要四年,這個兩年在如今供應鏈的情況下完全是畫餅。
隨即,他念出來俞興在微信上發來的供應鏈情況,這下直讓黃修源徹底無言以對了。
連續兩位選手敗北,多位投資人把期望放在第三位履歷最權威的沈海寅身上,他和俞總是有些相似的,創業、賣項目、做中端SUV。
以及,他在金山和360的副總裁經歷,也證明他具備不錯的能力。
沈海寅在這間會議室里用時也是最久的。
只是,熊瀟鴿一邊聽,一邊等,等啊等的都沒等來俞總的信息。
難道俞總也被折服了?
熊瀟鴿忽然一反常態的收起兵戈,其他投資人便問了比較泛泛的問題,而沈海寅的回答都還算得體。
好容易等到會議結束,熊瀟鴿找著由頭和馬志豪一起留在會議室,這位沈海寅也正是與銅市接觸密切的項目人。
熊瀟鴿敲開單間,瞧著抽煙的俞總,有些迫切的詢問:“怎么樣?這位沈總怎么樣?”
“嗯?”俞興有些茫然抬頭。
熊瀟鴿再次問道:“沒見你挑他的毛病,是不是還算不錯?”
馬志豪同樣等著俞總的回答。
俞興彈了彈煙灰:“嗯,剛才走神了,前面忘了,后面忘了,反正就是不太行。”
熊瀟鴿問道:“理由呢?他已經融到了1500萬,是投入最多的。”
“1500萬不算什么,哦對,他要和日本GLM合作,一起搞三電聯合開發,這事就不靠譜。”俞興搖頭,伸了個懶腰,“別費事了,再挑挑看吧。”
熊瀟鴿有些失望。
馬志豪皺眉,覺得俞總的判斷太匆忙了,忍不住說道:“沈總是很熱忱的,要是他能來銅市,我們這邊就能形成一地雙車的聯動優勢,俞總,我們和鐵牛集團已經有了合作,所以,你是不是再和沈總聊聊?”
俞興嘆了口氣,瞧了眼熊瀟鴿,還是說道:“別說沈總了,鐵牛集團,也不太行啊。”
鐵牛集團是眾泰背后的主導者。
馬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