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292 革新

  一個問題沒說好,新的問題就出現了。

  來自銅市的馬志豪看著表情沒什么波瀾的俞總,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鐵牛集團與市里的合作雖然還沒官宣,但基本上板上釘釘,就差最后一步的協議簽署,而且兩邊早有淵源,鐵牛集團早在2006年就通過資產重組成為本地上市公司銅峰電子的實控人。

  這次關于新能源汽車的合作更是有著來自領導的推動,涉及的會是至少數十億規模的投資運作。

  更為關鍵的是,馬志豪就是負責一部分投資的國發創業的總經理,萬一鐵牛集團真有問題,相關投資與融資的爛攤子必然有他的一份。

  他一念及此,嘴上都磕巴了:“俞總,這,這個,那,呃…”

  馬志豪又憋了幾秒鐘,憋出來一句:“眾泰汽車也是很不錯的啊。”

  眾泰汽車號稱皮尺之王,是保時捷異父異母的親兄弟,是和奧迪沒有血緣關系的東方表親,講究的是一個超高性價比,去年已經做到66億的營收和2億的利潤。

  而且,眾泰在新能源上的探索也比較早,08年就推出首款純電2008EV,只是,那時候只租不賣,但去年正式推出面向市場的云100,在12月的首月銷量做到了2224輛,直接登頂全國新能源單車銷量的榜首。

  馬志豪有這么一瞬間都在懷疑俞總是因為與眾泰在新能源存在競爭關系而肆意詆毀它了。

  但他轉念一想,眾泰是數萬元的新能源價位,碳硅這邊完全對標不上,頂多是新能源輿論領域或許有些聲望上的影響。

  俞興說道:“就是私底下的一點直覺,馬總隨便聽聽就算了。”

  馬志豪手足無措:“俞總,這,這個…”

  熊瀟鴿這時候拍了拍俞總的肩膀,說了句:“俞總,馬總是自己人,咱們就隨便聊聊嘛。”

  剛要起身的俞興聽見這話,瞧了瞧熊總肯定的眼神,又坐了回去,然后對著馬志豪說道:“眾泰吧,它的T600有很多質量問題,底盤生銹,裝配工藝不過關,后橋設計有缺陷,這車不會長久的。”

  “新能源領域吧,眾泰純粹是為了補貼造車,它技術投入的研發占比大概還不到0.5,遠低于我們業內的平均水平,補貼滑坡會是眾泰搞新能源的致命傷。”

  “它的問題是很多的,另外嘛…”

  俞興頓了頓,笑道:“鐵牛集團和眾泰是一套人馬搞兩塊牌子,除了我們都能看到的汽車品質問題,我們看不到的反而是最危險的。”

  鐵牛是96年成立,到了03年時主導成立了眾泰,前者創始人應健仞的家族成員把持著后者財務、供應鏈等關鍵部門的關鍵崗位,這對外影響了汽車產品的質量,對內就有很多操作的空間。

  俞興雖然沒和應健仞打過交道,但對于浙省出身的車企風格是有耳聞的,而迭加這幾年做空的經驗再審視,又知道眾泰的下場,大概就能估摸出主要的問題。

  馬志豪聽著俞總這番簡明扼要的分析,對于產品和行業還好說,聽到“一套人馬搞兩塊牌子”就很是浮想聯翩了。

  什么空殼廢債,什么財務造假,什么監督失效…

  他心里呆了半晌,最終是情不自禁的冒出來一個極壞的定性——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的溫床。

  但,但,但是…

  終究只是猜測…

  馬志豪沉下去的心又冒出不甘,就著俞總的剖析反駁道:“俞總,車型出現質量問題不代表不能改進,之前技術投入低不代表今后不加大投入,兩塊牌子,兩塊牌子…也未必,也未必啊。”

  俞興微微一笑,點頭贊同道:“不錯,馬總說得不錯。”

  馬志豪見著俞總這樣云淡風輕贊成自己的模樣,反而先對剛說的話不自信了,誠懇的說道:“還請俞總不吝指點。”

  “我不是說反話,馬總這話確實是對的。”俞興笑道,“但存在一個問題,非得有大智慧和大定力不行,大到什么程度呢,哈哈,需要好好想。”

  馬志豪有些不解。

  熊瀟鴿這時接了話,沉吟道:“馬總,是這樣的,你看我們IDG過去那么多年投了那么多項目,哪怕是開始就有著很正確規劃的都很容易夭折,那些一開始就存在漏洞或錯誤的更沒有做出來的。”

  “市場很大,各種因素也是盤根錯節,我們不能百分百的說沒有那種用極大毅力和才智扭轉企業發展的,但放眼望去,絕大部分有問題的終究會碰見更大問題,往好了說的還能茍延殘喘,更多的直接破產清算,還不乏鋃鐺入獄,但那些創始人難道就沒有聰明才智嗎?”

  “脆弱的資金鏈,激烈的外部競爭,糜爛的內部團隊,這些因素還不是孤立存在,往往攪合在一起,如果公司最上面的人還被吹捧的昏了頭…”

  熊瀟鴿這么一說,自己先搖了頭:“難難難啊。”

  俞興笑道:“熊總,你看問題深刻,我看你不僅適合投資,還很適合去做空。”

  熊瀟鴿不以為然:“做空能賺幾個錢,風險還更大,除非是過山峰那樣的。”

  俞興“嘖”了一聲,再看怔然的馬志豪,笑道:“馬總,這些話全部都是參考,包括今天對那三家項目的看法,都是參考,這個世界沒人說得準,既不要迷信權威,我也不是權威,走,回去了。”

  馬志豪再次感謝了俞總,不管判斷準確與否,他知道如果不是熊總在場,這位不會說那么多真實看法。

  俞興與熊瀟鴿邊走邊聊,話題里完全沒了三家新能源項目,轉而是這幾天從一線銷售中心獲得的反饋。

  發布會還沒開,但全國各地的20家門店已經陸續開放,也設置了靜態的展車,允許一些基礎信息的透露,只是,這里面不包括價格和上市限時權益。

  碳硅集團沒有名氣,首款“九州”更是還沒有輿論點,不過,因為門店都是選擇在人流大的商圈中心,又配合分眾傳媒等線下的屏幕廣告,也確實有人好奇進來觀摩。

  像申城、鵬城等城市,店員在介紹之余會多強調一些免費的牌照價值,其它的城市則是多強調車的用料。

  新能源新牌子新車,還沒價格,來自一線的反饋自然是比較躊躇的,但也有積極的因素,普遍對于車內質感都有不錯的評價。

  俞興本來還想多和熊總聊聊這種全新的工作情況,中途卻因為一個電話的打入而去忙別的事情了。

  一直沉默的馬志豪見狀,趕緊趁機詢問熊瀟鴿:“熊總,你怎么看?”

  熊瀟鴿知道他問的是鐵牛集團的看法,搖頭道:“我對鐵牛和眾泰的了解肯定比你少,我其實沒有太多看法。”

  馬志豪有些糾結的說道:“這個事是領導首肯的,我們那都在準備落實合作,后面還有更上面的意見,這萬一…”

  銅市想引進一家車企項目并不容易,里面是存在人情世故和個人決策的,包括鐵牛入股銅峰電子,當初的領導雖然不在本地了,現在卻有更大影響力。

  這萬一真有問題,作為直接對接的一分子,他肯定討不了好。

  馬志豪心情很糟糕,這一趟本想接觸新項目,新項目疑似有不少問題不說,老項目也被點出情況。

  “馬總,老馬啊,這種事,誰能給你打包票呢?”熊瀟鴿搖頭,又寬慰道,“俞總的話只是個參考,像我也不是全都當真的,參考,參考嘛。”

  馬志豪見熊總這么說,心里稍微松了口氣。

  他走了幾步,想起今晚的正題,問了句:“熊總,那你會考慮投那三家的哪一家?”

  熊瀟鴿毫不猶豫的答道:“都不投。”

  “…”馬志豪停住腳步,“你不是不全當真嗎?不是只參考嗎?”

  熊瀟鴿理直氣壯:“是啊,就只參考的那一部分就足夠我決策了,俞總的意思很明白,一家只懂設計卻不懂制造,一家只有互聯網思維卻是技術空心,還有一家想靠資源整合卻規避自主研發,都不適合IDG現階段的想法,我和他的看法是一致的。”

  馬志豪:“…”

  別裝了,早就看到你每次發問都是先看手機了!

  “至于鐵牛和眾泰,拋開內里咱們看不到的因素不提,補貼滑坡對它的新能源會是致命傷,研發投入則是整個車企的巨大弱點。”熊瀟鴿鄭重其事的說道,“馬總,別的話不多說了,補貼滑坡肯定就這兩三年的事,眾泰不像是能做好準備的樣子。”

  單一個補貼滑坡就會是巨大的沖擊,如果處理不好就很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馬志豪陷入深深的沉默與糾結之中,總不能讓自己回去和BOSS拍桌叫板吧。

  “這種事也不急。”熊瀟鴿瞧著馬志豪有些灰暗的神色,“終究是我們的想法,況且,這三家不行,還有其他的項目,如果能談好,也是不錯的,現在就是先看碳硅集團能不能拿到不錯的成績。”

  倍感壓力的馬志豪呼了一口氣,一團亂麻的心里也冒出來一個想法,俞總說這說那,也得看看他自己能做成什么樣。

  2月19日,坐落于臨港的碳硅集團對媒體和公眾正式開放參觀。

  雖然位于申城,但臨港位置偏遠,再加上新能源產業只是初發,這種類似車展設置的時間自然不會有太多的公眾,但各路媒體確實得到了充分的介紹。

  有記者是第一次來到這里,也是第一次瞧見俞總造車的成果,第一反應就是…

  還真是六座?

  還真要干三十萬?

  這種奇怪又高昂的定位是不是太…狂妄了?

  盡管比亞迪已經在1月份發布了一款價格30萬的“唐”,但它沒有實際的市場銷量,目前國內新能源銷量最佳正是去年由眾泰集團發布的云100。

  只是,云100起步價才9.88萬,迭加補貼后更是只要5萬左右,它去年12月單月賣了2224輛,但上個月已經是斷崖式下跌到單月900輛。

  這樣的表現連中規中矩都算不上。

  如此便宜的都不好賣,碳硅這車又怎么在上面打呢?

  來自《汽車商業評論》的記者邱嘉佑,他實在難以理解碳硅集團的首款產品定位,據說那位俞總在互聯網還很有運營的口碑,但這到了汽車行業,怎么看都怎么是戰略上就存在問題。

  邱嘉佑是1月20日上午抵達的臨港,瞧見了“九州”又聽到已經在這邊盤桓兩天的同行們的討論,也就立即同意大家的意見。

  “不過,碳硅的車,它里面內飾倒還不錯。”一圈的同行里忽然冒出來一句聲音。

  邱嘉佑還沒說完就聽到附和聲,隨即驚奇的發現這次好像沒有異議。

  “小邱,你覺得橙色怎么樣?會不會太鮮艷了。”

  邱嘉佑聽到旁邊熟人的詢問,搖頭道:“我還沒到車里面看過呢,哪輛車是橙色內飾?這碳硅怎么就搞這些花里胡哨的東西啊?”

  他這么說完,倒是想先瞧瞧具體的內飾到底什么樣,然后就在指引下奔著橙色內飾的一輛“九州”而去。

  雖然沒看實車,但這兩天也陸續瞧見曝光的車型信息,知道里面放了屏幕。

  只是,放了屏幕就是好嗎?

  邱嘉佑懷揣著這樣的質疑,坐進新車的主駕駛位置,瞧見一塊連屏鑲嵌在中控臺,整個人忽然愣住了。

  別說,實物和照片上的感受還真不太一樣。

  這屏幕成本不低吧。

  邱嘉佑自己是開一輛邁騰,落地也要超過20萬了,但就第一眼感受來看,那個小小的屏幕和面前的連屏相比就…遜色太多了。

  他不得不承認這一點,隨即又覺得汽車還是得看三大件,唔,這是輛新能源,不講究三大件,比亞迪的新能源就已經很快了。

  邱嘉佑伸手摸了摸屏幕,又摸了摸座椅和中控,入手處要么是軟,要么是皮,再往上摸車頂,竟然是毛。

  他抿了抿嘴唇,雖然摸起來有些舒服,但…花里胡哨,花里胡哨。

  半晌之后,邱嘉佑下了車,還在沉思這樣一番靜態的體驗與沖擊,就瞧見發布會的會場已經在布置了。

  他打量過去,瞧見了來自碳硅集團本次發布會的主題,只有兩個字。

  ——革新。

大熊貓文學    多我一個后富怎么了